中华黑盟刷枪系统,罗艺为何举兵造反?
这个问题很好理解,谁也不愿和一个反复小人做朋友,因为在关键时刻,这家伙可能因为利益出卖自己。
罗艺在李世民称帝之后造反,很大原因就是李世民没能给予他相关利益,让其觉得只能通过造反才能让自己利益最大化。
罗艺本名子延,字彦超,京兆郡云阳县(今陕西泾阳)人,隋末唐初将领,隋朝左监门将军罗荣的儿子。出生于武将世家罗艺自幼习武,擅长骑射,对兵法十分有研究,因而得到朝廷赏识,开始进入军中效力,隋炀帝时期屡立战功,拜虎贲中郎将。
隋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出兵百万进攻高句丽,罗艺跟随大部队前往,大将军李景节节败退。李景是隋朝开国将领,参与过灭亡陈国战役,平定尉迟迥之乱,突厥、吐蕃战役中屡次立下战功,官至右武卫大将军,深受隋炀帝信任。
罗艺这家伙确实有一定才能,只不过他性格暴躁狡诈有些刚愎自用,不讲仁义道德,多次公开凌辱李景,时常被李景所者辱,因而罗艺对李景很有怨恨,后来还诬陷李景造反,只不过没能成功。
隋朝末年,军阀割据,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罗艺驻扎地涿郡,百姓富裕、兵器精良,粮草充盈,不少叛军将目光都放向这里。面对各方势力不断侵扰,赵十住、贺兰宜等将领没办法抵抗,罗艺有些不一样,率领底下将士接连获得胜利,因为他的接连胜利,让不少将士纷纷选择跟随他,手下将士也达到数万人左右。
那时候,隋朝灭亡已经是时间问题,罗艺表面上忠于隋朝,实际上他也在为自己前途考虑。但是,涿郡不是罗艺一个人说的算,因而他若想做些事情,必须掌控军权,所以他便想收拢大权,让自己成为涿郡话事人。
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人十分忌恨罗艺,罗艺得知消息后便想出对策,他对底下人说,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人即将叛乱,要众人和他一起消灭他们,同时许诺“我们这些人讨伐贼子非常有功效,城中的仓库里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君命(处理东西的权利)在留守官员的手里,但他们无心救济贫困百姓。这难道是慰问体恤之心吗。”罗艺的话很快激起了百姓不满,因而不少将士都表示服从罗艺。
很快,罗艺率领军队返回时先是拿下郡丞,摆开阵势,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人看情况不对前去迎接,罗艺看准机会逮捕他们,从而获得了军权。掌控军权后,罗艺野心开始膨胀,逐步占领周围郡县借口自立,自称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总管,统辖幽、营二州,成为东北地区一大割据势力。
那时候,中原大地上有不少格局势力,比罗艺强大军阀有不少,比如瓦岗军、窦建德、李渊部这些都是罗艺没法惹得起的。罗艺能在军阀混战时代中生存,在于自己兵精粮多,所以很多人拉拢他,但罗艺都没有答应,因为他想找个最适合自己的势力,然后自己在全面投靠过来,确保自己后半生安稳。
经过一番残酷厮杀后,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害,隋朝灭亡,李渊则已摧枯拉朽之势拿下关中,建立大唐王朝。这时候,罗艺已经看透天下局势,觉得大唐最有可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派人找到唐高祖李渊,表示自己愿意投降。
表面上罗艺愿意投靠唐朝,可实际上并没有任何举措,继续控制幽州和营州等地,不帮助任何力量,坐等底下局势变化。罗艺想法很好理解,那就是自己不完全投靠唐朝,因为他担心唐朝一旦失败,自己就失去了投靠其他实力机会,因而他才没有彻底投靠唐朝,为得就是让自己获得最大利益。
又经过一段时间,唐军在李世民率领下接连击败刘武周、宋金刚,同窦建德、王世充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一回,罗艺得出了结论,那就是唐朝统一天下就是时间问题,所以他决定带领手下军队投靠李渊,李渊直接给了他一个燕王爵位,同时赐姓李,从此罗艺便成了李艺,开始为大唐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由于在进攻刘黑闼时候,身先士卒,击溃了刘黑闼弟弟刘十善率领八千将士。几个月后,他又联合太子李建成彻底击败刘黑闼,成功在洺州会师。
原本,唐朝多数战役由李世民完成,无奈其太过出色,这让李建成有些担忧,因而在刘黑闼二次造反时,才会主动提出率军出征,为得就是阻止李世民又一次建功立业。
那时候,李世民已经成为大唐军队第一人,但李建成力量也很大,不少人知道这是兄弟俩最后一战,因而很多人都在站队,罗艺也面对这个问题。
在这时候,李建成主动找到了罗艺,让他跟随自己去讨伐刘黑闼,罗艺答应了李建成要求,很快两人联手征伐刘黑闼,最终获得了战争胜利。
战争胜利后,李建成觉得拉拢罗艺的最佳时机已到,因而对其百般拉拢,罗艺见太子李建成拉拢,所以积极投靠到李建成阵营。
罗艺在协助刘建成击败刘黑闼后,李建成便打算让罗艺进入朝中觐见李渊,李渊接见了罗艺,将其拜为左翊卫大将军。这时候,罗艺有些飘然,觉得自己是立下战功,又受到高祖赞赏,因而开始有些飘然,便时常侮辱朝中大臣,就连李世民也不给面子。
有一回,李世民派自己下手人去罗艺军营办理事务,罗艺没有给李世民面子,反而将使者打一顿,他的举动分明不给李世民面子。李世民为什么派人去罗艺军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拉拢,毕竟罗艺曾经和自己一条战线,所以他觉得拉拢罗艺应该比较简单,没想到这家伙忘记曾经战友情,直接投靠李建成,因而两人结了仇。
那时候,李世民和李建成集团已陷入白热化争端,两人都在积累一定力量,李建成为了让自己力量更加强大,先是在长安附近招纳了两千骁勇之人,接着有从罗艺那里要来了三百精锐骑兵,安置在长安城内,以便于在可用之际排上大用途。
私下养兵本就是大忌,因而有人将这个事情告诉李渊,李渊得知消息后将其骂一顿,接着将负责掌控这支军队将领可达贬黜了事。李世民得知情况后,觉得罗艺这家伙不识趣,一直在跟我作对,所以他对罗艺十分怨恨。
就在李建成、李世民争端白热化之际,突厥军队进攻唐朝边境,李渊决定派罗艺前去,毕竟他长期在边境作战,突厥人都知道他的威名,所以便派罗艺去边疆担任一方统兵大将。
不久,玄武门事变爆发,李建成、李元吉相继被杀,李渊看情况不对,便将皇位让给李世民,大唐太宗李世民由此登上历史舞台。
玄武门事变爆发时,李建成、李元吉部下冯立、薛万策率军进攻玄武门,李世民部死命抵抗死了不少人,冯立、薛万策见玄武门没法攻下,因而打算进攻秦王府,尉迟恭看情况不对将李建成、李元吉头颅割下来告诉他们两人已死,因为这个举动直接让冯立、薛万策彻底溃退,李世民家属获得安全。
玄武门事变中,罗艺三百骑兵表现很出色,差点将玄武门攻下,如果真的被攻下,那么李世民将会彻底走向灭亡,因此李世民在成为皇帝后,对罗艺十分痛恨。不过,李世民没有轻易处理他,毕竟他是个有功之将,没有足够的理由处理他,有可能引起其他将领不满。
这时候,李世民虽已是天下之主,只不过局势没能稳定, 为了确定局势稳定,先是赦免了李建成、李元吉部下,因而他想在短时间处理罗艺不太可能。
李世民虽然痛恨罗艺,但为了大局考虑,他拜罗艺为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以此稳定罗艺。罗艺想法有些不一样,他作为李建成的铁杆心腹,认为自己已经彻底得罪李世民,所以很担心李世民秋后算账,每天活得战战兢兢。长期的精神折磨,让罗艺觉得想要获得生路,唯一办法就是造反,因而他开始筹划叛乱。
李世民稳定皇位不久后,罗艺觉得自己动手最佳机会来了,假称奉密敕,麾兵入朝,途中趁势占据了豳州。李世民看情况不对,立即让令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率军进攻罗艺。
其实,也能理解罗艺处境,毕竟他不造反的话,总有一天会被李世民处理,所以他为了自己安危,决定先行起兵确保自己安全。
在朝廷大军来的时候,罗艺军中也出现问题,赵慈皓便与统军杨岌谋议诛除罗艺,事情泄露,赵慈皓被抓住。杨岌看情况不对,立即率领军队进攻罗艺,罗艺因为没有防备被打得打败,丢下自己家人,带着几百人逃了出去,打算投降突厥。
杨岌的存在,让李世民军队还没抵达幽州时,就成功解决罗艺。罗艺带着手下士兵一路奔跑,在距离突厥不远宁州时,手下已经没多人,这时候,底下人觉得罗艺覆亡就是时间问题,因而他们看准机会将罗艺杀死,将其首级送到长安,以此换来自己安宁。
根据一些资料显示,罗艺会造反在于其听信一位李姓女子,她告诉罗艺妻子孟氏:“您有贵相,必定成为天下之母。”孟氏让她为罗艺看相,又说:“您的富贵是因燕王而来,燕王的贵色将要显扬。”罗艺之妻相信她的话,也赞同谋反,兵败之后,和李氏一道被斩。
罗艺死后不久,李世民先将其放在闹市展示,接着恢复了他原来姓氏,然后将其从族谱中除名,可这依旧不够,下令逮捕了罗艺弟弟利州总督罗寿一家,将其一家人押解到长安满人处决。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一般情况不轻易杀人,但对于罗艺这样小人,他绝对不可能放过,这样的人对自己危害太大。
罗艺之是在于他选错阵营,同时又经常跟李世民作对,除了这点外,又是个三姓小人,才会走上反叛之路,李世民看罗艺看透其本质,肯定不能留下罗艺。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