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权,你认为三国演义中谁最厉害不要过于纠结历史事实?
三国中最厉害的人莫过于司马懿。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少年时期就胸怀谋略,“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曹操担任司空时,听说司马懿的名声后,派人征辟他到府中任职。可司马懿那会儿很清高,有些瞧不上曹老板的出身,【曹操的戴迪曹嵩是宦官曹滕收养的义子】便借口患有风痹症,身体不能起居为由谢绝出仕,曹操不信还专门派人暗中窥伺,司马懿于是就假装风痹症病人在家僵卧,居然演的跟真的患风痹症病人一样。
后来曹操升任为丞相,再次派人去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并且让使者警告他:曹丞相说了,你要是再使用装风痹症的老套伎俩糊弄他,就让你尝尝牢房的滋味。司马懿害怕了,这鸡蛋哪碰的过石头啊?胳膊拧不过大腿,得了,我也别再打肿脸充胖子给自己找不自在了。不然,就得被关进牢房去喂虱子了。于是也不装病了,乖乖去丞相府报到任职了,先后担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
不过,尽管司马懿在丞相府夹起尾巴低调做人,但是时间长了难免露出马脚,素有奸雄之称的曹操毕竟阅人无数,逐渐察觉出司马懿“有雄豪志”,并且发现他有“狼顾之相”,自此对司马懿有了防范之心,并警告和司马懿玩的挺嗨的曹丕说,司马懿可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谁知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总是维护他,再加上司马懿勤于职守,废寝忘食,曹操一时间也找不到可以拿把他的任何借口。好事者于是杜撰故事,说曹操曾梦见三匹马在同一个马槽里吃食,便疑心盘踞在西凉的马腾马超父子将来要夺取曹魏的江山,于是将马腾父子三人诓骗到京城杀害,曹操自以为清除了心头大患,却不知真正的掘墓人就是成天在自己眼皮底下晃悠的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
曹操征讨张鲁时,司马懿随军。他对曹操说:“刘备用诡计俘虏刘璋,蜀中之人还未曾归附,他就又兴兵争夺江陵,这正是破刘的大好时机。今若在汉中陈兵示威,益州就会震动不安,再进兵威逼,蜀兵势必瓦解。趁这个机会,一定能大功告成。”但是曹操却说:“得陇望蜀,这是人心不足啊。”没有听从司马懿的计策,错过了攻蜀的最佳时机。倘若曹操真的采纳了司马懿的计策,刘备能否坐稳江山可就两说了。
关羽北伐围攻樊城,水淹七军,活捉于禁,威震华夏,北方边城纷纷响应。曹操为避关羽锋芒,一度准备迁都黄河以北。司马懿劝阻说:“于禁被大水所淹,对于国家的大局并无大损失,为此而迁都,又会使淮河、汉水一带人心不稳;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如今关羽坐大,孙权必定不安,可与孙权联手,使他牵制关羽,则樊城之围自解。”这回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计策,派人与孙权接洽,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公安,关羽也被迫败走麦城,遭袭被杀。司马懿的离间计和借刀杀人计谋运用的可谓炉火纯青,不仅一举扭转了曹魏暂时被动局面不说,还巧妙瓦解了孙刘联盟,导致随后的夷陵之战孙刘火拼,刘备元气大伤。
蜀将孟达降魏时,魏国给他相当优厚的待遇,司马懿却认为孟达言行倾巧,不可信任。但曹叡非但不听,还任命孟达领新城太守。果然,后来孟达失宠后,与诸葛亮暗中通信,图谋叛魏。司马懿获悉密报后立即给孟达去了封信,好言好语将其稳住,不使其骤然反水,暗中却率军进讨孟达。诸将认为孟达尚未起兵反叛,劝司马懿先观而后动。司马懿却说:“孟达这个人没有信义,现在正是他犹豫不决之时,应当趁他没有决定而及时平定他。”司马懿亲自率军日夜兼程前去讨伐孟达,只用了八天就抵达新城城下。吴、蜀派出援兵解救孟达,都被司马懿派兵所阻。此前,诸葛亮曾告诫孟达加紧防范,孟达不以为然,写信给诸葛亮说:“宛城和洛阳相距八百里,离我处一千二百里,上表给天子,来回路程至少需一个月,那时我的城池已修固,诸军都作好了准备。我驻扎的地形深险,司马懿必不会亲自来,其他部将来,则不足为患”。可没想到司马懿先斩后奏,仅八日就兵临城下。孟达又写信给诸葛亮,惊叹:“我想要举事,而司马懿八日就兵临城下,这速度也太快了吧!”司马懿兵分八路攻城,仅用了十六天就擒斩了孟达,俘获万余人。司马懿深知兵贵神速,出其不意地擒斩孟达,可谓知兵。
诸葛亮第四次伐魏,并以木牛流马运输粮草,司马懿留部将费曜、戴陵守住上邽,自率主力西救祁山。张郃劝司马懿分兵驻扎雍、郿两地,以作大军后镇,司马懿不同意。挺进喻麋,对战诸葛亮。诸葛亮力挫魏军。张郃不听司马懿劝告,出击追击蜀军至木门,结果中埋伏身亡。
诸葛亮第五次伐魏,进驻渭水之南。诸将想在渭北与诸葛亮隔水相持,司马懿说:“百姓积聚的粮秣财物都在渭南,这是必争之地。”司马懿率军渡过渭水,背水筑垒阻击蜀军。以“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的指示,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均坚壁不出,以待其变。诸葛亮便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穿的服装,欲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仍不出战。为平息部属不满情绪,司马懿假意上表请战。曹睿心领神会,特派辛毗杖节来做司马懿的军师,配合司马懿作秀。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就故意要带兵出击,辛毗杖节立于军门,司马懿便顺水推舟罢战。蜀将姜维对诸葛亮说:“辛毗杖节而至,司马懿不会出战了。”诸葛亮冷笑说:“司马懿原本就无心出战,之所以上表向朝廷请战,只不过是做样子给不服约束急于出战的将领们看罢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用得着千里请战吗?”诸葛亮于是分兵屯田,做长久屯驻之准备。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也来信问前线军情,司马懿回信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不久,诸葛亮遣使求战,司马懿不谈军事,却问使者:“诸葛公起居饮食如何?一顿能吃多少米?”使者说:“三四升。”然后对问政事,使者说:“打二十军棍以上的处罚,都是诸葛公自己阅批。”经过一番不经意的询问,司马懿对人说:“诸葛亮将要不久于人世了。”果然,诸葛亮于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司马懿可谓深知为将之道啊。
后来,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魏国。司马懿率四万兵马进至辽水。公孙渊依辽水围堑20余里,坚壁高垒阻击魏军。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吸引敌军主力,而以主力隐蔽渡过辽水,逼进敌军的襄平本营,部将不解问其原因。司马懿说:“敌人坚营高垒,就是想让我们兵疲粮尽,若攻城,正中其计。兵法云,敌虽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现在他们大军在此,老巢却空。我直指襄平,敌军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接着整顿阵列前进,辽东军果然出来截击,司马懿指挥魏军痛击,三战皆捷,于是乘胜进围襄平。适逢连降大雨,辽水暴涨,平地数尺,魏军军心动摇,有的将领打算迁营。司马懿下令,有敢言迁营者立斩不赦。都督令史张静因此违令被斩,军心始安。公孙渊军乘雨出城,打柴牧马,安然自若。魏将领请求出击,司马懿却不允许。司马陈圭曰问司马懿:“当年攻上庸,八路并进,昼夜不停,半月时间就攻下坚城,杀了孟达。这次远道而来,为何行动却如此缓慢?”司马懿说:“当年孟达军队少而粮食能支持一年,我们的军队是孟达的四倍,粮食却不足一月,以一月粮的军队对付有一年粮的军队,怎能不速战速决?以四攻一,即使一半人伤亡,也是可行的,当时不计死伤,正是要为有限的粮草争取时间。而今敌兵多我军少,敌粮少我粮多,又遇大雨,想速战也不可能。从出兵开始,我就不担心敌人来进攻,而是怕他们会逃跑。如今敌军粮草将尽,我军包围尚未合拢,若现在抢掠牛马,会逼他们逃走。兵者诡道,善因事变。他们凭借人多和大水,虽然饥困也不肯就擒。这时候更当稳住对方,不能为得小利而把敌人吓跑。”朝廷听说雨大敌强,不少人请求召还司马懿。魏明帝却说:“司马懿临危制变,生擒公孙渊指日可待。”
大雨下了一个月才停,洪水渐渐退去。魏军完成对襄平的包围,昼夜强攻。城内粮尽,死者甚多,当时城中愈发震恐,公孙渊也很惊惧,派人求和,却被司马懿斩杀。公孙渊又派使者请求定日期送人质,再度被拒绝。公孙渊欲从城南突围,司马懿纵兵击破其军,杀死了公孙渊。入城后,司马懿下令屠杀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体筑造京观。司马懿深谙用兵之道,但是破城之后实行大屠杀筑京观,足见其凶残,确实有着狼性的凶狠。
魏明帝去世,年仅八岁的曹芳继位。司马懿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曹爽欲排挤司马懿,向天子进言,改任司马懿为有职无权的太傅。
后来曹爽采用心腹何晏、邓飏、丁谧之谋,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一时曹爽兄弟“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司马懿
采取以退为进的对策,隐忍蛰伏待机,再度伪装生病,一副不问政事的模样。
曹爽及其同党担心司马懿是装病。同年冬,河南尹李胜要到荆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司马懿假装病重,李胜出来后对曹爽说:“司马懿已像尸体一样,只有残余之气,形神已经分离,不值得忧虑了。”所以曹爽等对司马懿未加戒备。而司马懿却在暗中布置,准备消灭曹爽势力。
嘉平元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发动“高平陵政变”,诱杀了曹爽及其党羽。自此,司马懿独揽朝政,为子孙篡位登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终于实现了司马通吃三国的局面。
司马懿历经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朝,懂得蛰伏要诀,该隐忍之时就隐忍,该出手时就出手,先后耗死了曹操、曹丕、曹睿、曹真、曹休、诸葛亮,整死了关羽,平定了孟达、公孙渊的叛乱,诱杀了曹爽,成功地搬掉了绊脚石,消灭了对手,反客为主,最终逆袭成功,一举消灭魏蜀吴三国,为子孙改朝换代铺平了道路。纵观三国,再无一人可与之媲美。
三国杀你最喜欢哪个武将?
我最喜欢的武将是曹丕,在这个反贼杀风气横行的时代,曹丕作为军八常备主公忠最强的,自然受到我个人的青睐,而且也是我第一个达到百胜的武将。
现在附上我个人总结出的玩曹丕的经验,希望能有帮助。
首先曹丕的技能定位一定要看清楚了,曹丕的定位是
控制和防御!曹丕的控制从何而来?曹丕控制的是敌方的行动,也就是通过放逐来体现。放逐的最大效果就是翻面,
翻面你可以理解为一个不会天过的乐不思蜀。用翻面来限制敌人的动作或强制切断对手的配合。比如让人十分讨厌的袁术二张组合,和曹睿鲁肃组合,在一般的局面,比如孙策局、董卓局、刘禅局,几乎成了一个无解的局面了。但在曹丕局不一样,曹丕可以利用放逐来切断他们的配合,为主忠方的输出争取时间,逐个击破。同时翻面限制了回合也就是让对面一个对手这一轮成为0贡献,减少输出就是加强防御,另外行殇有时也能收到无懈可击、杀之类的牌来防御。
其次就是曹丕的两个隐藏属性,爆发和辅助。爆发就体现在行殇收遗产上面,行殇很多时候收到的都是装备牌,但是在有放逐,别人无法通过弃牌阶段调整手牌的情况下,行殇就可以通过击溃被翻面角色收到锦囊牌,然后外加杀死反贼的三张牌,这时候的爆发是不容小觑的。
然后是曹丕的辅助属性。虽然我们都强调,
放逐不是用来补牌的,但是不可否认,放逐依然存在补牌的效果,尤其是曹丕残血的时候,忠臣如果桃多,可以通过杀1血曹丕,让曹丕放逐你,把桃子转化为三张牌来继续输出,比刷郭嘉的效率还要高。
由于我曹丕主玩得多,提一点经验。首先曹丕主一定要观察场上的选将,因为曹丕主10局有9局可以看出很明显的反贼脸。曹丕局的反贼脸:陈群、刘禅、二张、吴国太、满宠、蔡文姬、远位曹昂以及克制卖血流的武将(界马超、界关羽、界周瑜、张春华等),如果这些都不存在,那就找一些作为反贼出场率(反贼属性)很高的武将:步练师、诸葛瑾、刘封、简雍、徐晃、顾雍、司马朗、(将)徐庶、于禁、祖茂、马谡、廖化、远位鲁肃等,以及和你离的很近,
需要距离,却能打出多点输出的武将(界许褚、潘璋马忠、界黄盖、典韦、诸葛恪等)
为什么要找出他们呢?首先主忠方虽然和反贼都是四个人,但是第一轮主公的动作基本就是不动、挂装备过,其实第一轮实际上是三打四的情况。而且主忠方目标不明确,一开始无法分辨出谁是反贼,于是集火就会分散开来,反贼不然,他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主公,只要集中打主公,其他的可以不管。反过来如果第一轮主公就发现了明显的反贼,那么主公率先引导集火,忠臣紧接着跟上,则是主忠方打出了先手优势,反贼方只好暂退防守,或者改变目标去打忠臣,这样主公的生存就不用考虑了。不过除非有特殊技能,很少有哪个反贼会无聊地去砍主公,放逐还是存在威慑力的。于是曹丕局的优势就体现了,反贼脸明显,又能切断反贼之间的联系与动作,只要主忠稍有输出,拿下他们不在话下,所以才有许多快节奏的曹丕局。
曹丕主的第二点经验:翻面选择困难症。有选择必有纠结,曹丕主会纠结的就是我到底该翻谁呢?
1.根据位置优先选择可以克制翻面的人:满宠、徐庶、刘禅,因为如果不把他们先翻面而翻其他人,他们就可以通过峻刑、举荐、放权来把他们翻回来,这样你用来放逐的血就白费了。
2.优先选择对面的核心或输出主力:界黄盖、黄忠、
鲁肃、袁术、张星彩、刘协、贾诩等等。他们输出猛力,对你构成极大威胁,必须率先铲除回复状态。尤其是贾诩,完杀很可怕,只要桃子不在你手里,就要警惕贾诩,他是具有翻盘能力的人。那么有人又问,有些反贼的组合配合很多,那到底我们翻谁?答:翻这个组合的启动者,比如袁术二张组合很可怕,但是要知道,如果没有袁术扔牌,二张还能固政到多少?他们还能刷吗?所以在
一般情况下,先翻袁术,然后把二张拿下。又比如甘宁+界陆逊+周泰的刷牌组合,有三个人怎么翻?首先要厘清,是甘宁先奇袭,陆逊再谦逊连营然后周泰再奋激补牌,源头是甘宁,当然先截住源头。又比如步骘+孙尚香的刷牌组合,源头在于步骘的定叛上,所以优先步骘。剩下就靠你们自己的头脑来分析了。
3.保证自己方的行动。放逐还有防御作用,就是能切断敌方的输出,所以为了保证自己忠臣的行动以及防御,就要翻比你忠臣先行动的反贼。这样一来可以强行让主忠方来联动输出,效果自然不用说。上面说袁术二张一般情况翻袁术,其实当二张已经捡了一大堆牌以后,可以考虑翻二张,这是特殊情况。
4.优先翻克星。比如界马超、张春华、界周瑜、界关羽如果他们偷袭成功,你珍贵的血丢了就很伤了。
5.注意对面的奶妈,为了切断奶妈供给,他们也可以作为翻面的第一选择:比如华佗、司马朗、孙尚香、糜竺甚至吴国太,这些武将不能久留,而且极度干扰集火打乱主忠方的快攻,他们自身的防御却比较难看,集火不难,可以作为团队突破口进行突入。
6.如果这些人同时存在,一股脑都来了怎么办?比如满宠+界马超+华佗+刘备,这个组合相当要命,非暴力输出和控场神将不能破解。
如果满宠靠前,优先满宠,不然就是浪费血量,这条无论之后发生什么必须优先执行。其次翻刘备,集火华佗,翻刘备切断华佗以及界马超杀的大部分供给,然后全力压住华佗的血线,减少其存牌量,打垮奶爸。打垮华佗后就可以翻界马超来集火界马超了,因为他是这个组合中的输出核心,刘备满宠无爆发,翻不起大风大浪,而界马超不但有可能突袭主公,更是让主公无法卖血放逐,这是曹丕的眼中钉肉中刺,必须铲除而后快。剩下的优先满宠,然后刘备就好了。当然如果你的忠臣都是曹洪、钟会、邓艾、诸葛诞这样的白板废物,你基本可以选择投降了,这种局面没得打,纯靠手气。
7.当你要死了,翻队友。放逐还有补牌的效果,如果反贼的输出的确很猛,那就要优先考虑自己的存亡问题了,所以只能通过放逐的三张牌来找桃子生存。只是有一条,如果你还有一丝丝防御,比如一口酒,一张闪,但下一个反贼一旦行动你绝对会死(贾诩、界黄盖、黄忠、袁术、诸葛恪、张让、李儒、张星彩等),就是要给他们三张牌,也必须把他们翻面。
第三条建议:曹丕的留牌。曹丕不需要留很多的闪,只要留一张,有时甚至可以不留(这需要观察将面,如果存在离魂蝉、界许褚、潘马就要留闪了),前面也说过,很少有反贼来无聊砍曹丕,砍了就翻人。所以这个时候曹丕就可以留关键牌来闷声发大财了。
它们是:AOE(输出神牌,不过多解释)、火攻(火攻自己主动放逐翻面,还能配合铁索烧一个人)、铁索连环(反击神牌)、关键武器(贯石斧、诸葛连弩等,有时候也包括羽扇,这些武器能强命能爆发,可以不急着挂出来,留在手里等待最佳时机,实在没有存牌空间了再挂)。
另外,在国战中,曹丕对魏国的重要性是最大的,有曹丕一定要选。
最后附上一些值得出卡的武将:
陆抗、王平、张绣(有消息说这三个要进国战)、刘晔、陈登、刘璋、华歆、陈泰、霍峻、徐荣、司马徽、许攸、严颜、黄祖、蒋干、孟达、蒯越、毛玠、邓芝、曹爽、董昭、蒋济、诸葛瞻、郝昭、陈到、高干、高览、审配、毌丘俭、麹义、文钦、谯周、郤正……多得很
为何曹操死时长叹一声泪如雨下?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在《三国演义》中描写曹操在临去世前的景象,颇有耐人寻味的地方。作者先是写曹操病重,在感觉病情严重的时候,便决定嘱托后事。他先召手下确定曹丕继承自己的王位,然后安排侍妾日后的生活,最后要求为他造七十二个疑冢,防人盗挖。在将这一切都嘱咐完后,曹操长叹一声。泪如雨下,然后气绝身亡。在这里我们有个疑问,那就是曹操死则死矣,后事都安排停当,又何必长叹一声,泪如雨下才死呢?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曹操去世的时候,也应该是他真实性情的流露。他之所以会长叹,会流泪,无非是心中还有不舍的事物,不愿意离开这个人世。而且在他的心中,也对自己的一生有着愧疚,在百感交集下,他才会有这种表现。要解开这个谜团,就只有从他临终前的嘱托入手,去揭示他最真实的心绪。
一、不谈家事,却先说国事。要说家事,却安排事业的继承人。我们看曹操临去世前,先是请夏侯惇来安排后事。作者说夏侯惇遇到了鬼魂索命,吓得昏倒得病未到。这当然是作者所杜撰的,历史上夏侯惇早就身体病重,并不是因为索命遇到了冤魂。自然也不会前来面见曹操。
曹操把曹洪、陈群、贾祤、司马懿这几人召来,这些人有的是曹操的亲属,有的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他对他们安排后事,先是说自己的遗憾,没能扫灭刘备和孙权。可话锋一转,却说找他们主要是把自己的家事托付给他们。曹操将自己的孩子的情况说了一遍,对他们的优缺点评述一番,决定立曹丕为自己的继承人,请他们辅佐曹丕。
我们看曹操的这一场安排,实际上说出了自己一生的遗憾,那就是没有能够统一天下。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就在荆州布下了个局。他放弃大部分荆州,坚守合肥与襄樊,对刘备和孙权采取守势。曹操一面对关中、汉中发动攻伐,一面注视着刘备和孙权的动态。曹操一直在等待,等待孙刘联盟破裂的时候。
终于,孙权在关羽北伐襄樊的时候,撕破了孙刘联盟,袭击了荆州,擒杀了关羽。孙权和刘备反目成仇,曹操苦苦等待多年的局面终于达成了。在这个时候,曹操如果再稍微运用政治、军事和外交手段,就能让刘备和孙权进入兵戎相见的局面。这样,曹操彻底统一天下的机会就在眼前了。
可是,天不随人愿,在关羽的首级送到曹操那里不久,曹操的病死了。可以说,曹操是死在看到天下统一的曙光时死去的,当然是满怀遗憾了。不过,这种心情他不能和手下述说,只是在安排家事前提到一句,其实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曹操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继承人曹丕身上了。
曹操在当时,已经立曹丕为王世子,现在再专门说一次让曹丕继位魏王似乎是多此一举。但是,曹操在这里有他的用意,那就是他对将来曹魏代汉的态度。他之所以又专门请这些人来再次嘱托一声,是因为这些人都是倾向于曹丕继位的人。他说的是将家事托付给他们,而先说国事,就是让他们知道,所谓家国一体,曹丕继承家业,也就是继承了自己代汉的意愿。他希望这些人能够辅佐曹丕,完成自己的心愿。
二、对侍妾的儿女情长,说明了英雄无奈是多情。对曹洪等人安排了明为家事,实为国事的嘱托后,曹操这才安排了真正的家事。那就是他的那些成群的侍妾。我们都知道,曹操喜欢收养那些失败者的妻妾,久而久之,他身边的女人也越来越多。在这方面,曹操也犯下过错误,使得自己的儿子曹昂战死,在临死前他还念念不忘。
曹操专门把自己收藏多年的名香分送给各人,并且嘱咐她们在自己死后,要勤习女工,做丝履去卖,这样可以自谋生路。又让这些侍妾生活在铜雀台中,每天都祭祀自己,为自己的在天之灵奏乐上食。
这些安排猛一看平淡无奇,但是如果我们再深思一下,就能够感到曹操的深意。这些侍妾在曹操活着的时候,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曹操一死,她们就没有了依靠。曹操这样安排,实际上是给她们安顿了住处,并且以自己祭祀需要,为她们解决了衣食问题。
而让她们做丝履去卖,更是为她们解决了日常的开销问题。试想一下,平民百姓又有几个人会去买华而不实的丝履呢?这些丝履无非是换个名目,由曹丕来买单罢了。从这些细微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对这些侍妾的爱意。他是真心不想离开这个世界,这个他营造的快乐的铜雀台。
三、修建七十二疑冢,为何心中有愧疚。最后,曹操对自己的安葬墓地也做了安排。他让在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处。曹操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是,不想让后人知道他的坟墓在哪里,怕被人盗挖的缘故。看到这里,我们对曹操的这个遗言有点疑惑,曹操究竟心里有什么愧疚,这么害怕后人去盗挖他的坟墓,而且还肯定会有人要盗挖他的坟墓呢?
其实,在这里我们已经看到了曹操的内心。首先,曹操本人就是靠大规模盗挖古人的坟墓起家的。当曹操起兵的时候,由于经费困难,他就曾经发兵盗挖古墓,依靠得来的金宝度日。在他的手下,就有被当时的人称为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的将校。
曹操既然依靠盗挖古人的坟墓起家,他当然也惧怕后人也会以同样方式来对待他。因此他才会故布疑阵,隐藏自己的坟墓。
其次,曹操为了代汉一事,背负了太多的非议。曹操虽然没有亲自代汉,可是他在生前的所作所为,已经把他的意图暴露得昭然若揭。他为了排除障碍,大开杀戒,将忠于汉室的人员屠戮一空。连他的亲家荀彧就因为反对曹操加九锡,晋位魏公,被曹操软禁而死。后世的人肯定会把代汉的罪名扣到曹操的头上。为了泄愤,挖掘曹操的坟墓是最直接的方式。
第三,曹操不相信代汉能够天长地久。在秦朝统一天下后,当皇帝的都想将江山一代代传下去,直至无穷。汉朝经历了西汉和东汉漫长的岁月,到了曹操手上,也将要终结。曹操从历史的兴衰,已经看到了朝代更替的必然。就算是曹丕代汉成功,曹魏这个朝代也不会天长地久。即便是曹魏的时候对曹操的坟墓保护得再好,也不能永远地将它保护下去。与其那样,还不如将自己的坟墓无声无息的混杂在乱坟之中,还能保存得长远些。
从曹操设立疑冢,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己一生中的那些做法,心中存在的愧疚。也能够看到,曹操对于自己从一个汉臣,变成汉臣的掘墓人的愧疚。但这些都是曹操无法选择的结果。就如同他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的自白一样,他一步步走到了这个地步,已经身不由己,无法回头了。
结语:我们从曹操死前刻意交待的这些事,就已经得到了曹操当时的心中最惦念的事情。也能够知道曹操当时最根本的想法。在曹操的心中,依然还惦记着自己的事业。我们也就会知道,曹操为何会长叹流泪。
曹操临死前,最不甘心的是在自己等来了机会,可以统一天下的时候,却要撒手人寰了。其次是对曹丕代汉一事放心不下,对手下百般暗示。最后是对与侍妾一起在铜雀台的快乐生活,念念不忘。他将自己的坟墓隐藏,为的是怕那些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仇恨的人会来报复。尤其是对代汉一事的愧疚,让他对过去的生涯无言以对。本想做汉室的忠臣,没想到一步步走向了汉朝的反面。
正是因为这些事情交集在一起,才使得曹操在去世的时候百感交集。在他临死前,对没有实现统一天下的事业的不甘心,对过去繁华生活的眷念,对为了自己的事业牺牲的人们的怀念,对为了代汉一事的愧疚。这些事情交织在曹操的心头,让他付之一叹,泪如雨下的离开了人世。
本文内容全部来自《三国演义》。
为何地位没有超过于禁和张辽?
李典和张辽,于禁,甚至和五子良将有很大的不同,五子良将有勇有谋,各自在军事上都有不同造诣和功绩。李典呢?他其实更像是夏侯惇一类,既参与了军事,又在后方治理和后勤上表现出不同的才干。只不过,李典的地位是远远不能和夏侯惇相比的。并且,李典对军事一点也不感冒,这是为何呢?《三国志.李典传》注引《魏书》记载,“典少好学,不乐军事......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可见,曹操也知道李典不太喜欢军事,所以有意让他从政治这方面发展。大飞熊认为,李典不是不爱军事,而是被家族宾客所牵挂呀。
李典的叔叔李乾,在巨野乘氏县属于大族,又聚合了数千宾客,在初平中投靠了曹操。所以,李典是跟随着李乾进入曹操阵营的,李乾也是曹操最早的“投资人”之一。随后,李乾等帮曹操讨伐黄巾,攻打徐州。但是,李乾后来回乘氏慰劳时,遭吕布手下杀害,李乾的儿子李整继承了部曲,后来李整病死,就轮到李典接手了。《三国志.李典传》记载,李典是有长者之风的,所以他不喜欢军事的缘由里,应该有替这些宾客,家族考虑的因素在内。因为害怕一旦战死,这些人将群龙无首,无所依靠,由此衰落。所以,李典后来干脆自动请求曹操,把三千馀户家族和宾客迁到魏郡去,这些既可以守护邺城,以制四方,还可以安顿好这些人,让自己安心在前线作战。
由此,曹操才对李典说,你这是要学耿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呀。所以,李典从资历上来说,要比于禁和张辽等早加入曹操阵营,但是从战功来说,应该是不如五子良将的。比如官渡之战时,五子在前线奋勇作战,李典则在后方负责后勤供给输送。曹操平定河北,李典还是和程昱用船运送军粮,李典还攻破了驻守黄河上游,袁尚的魏郡太守高蕃 ,打通了后勤通道。所以,李典更多是负责曹操军队的后勤,在前线征战讨伐之事,自然没有其他将领那么频繁了。直到李典安顿了家族宾客,才和张辽,乐进一起镇守合肥,成功大破来犯的孙权大军,立下战功。
值得一提的是,李典的在曹魏的地位虽然不及宗室和四子良将(于禁失节,地位大减),但是也不低的,和朱灵,文聘,臧霸等人一样,属于“中坚力量”,后来还成了第二批配享太庙的功臣。
为什么我的是渣权?
“渣权”一词出自电视剧《新三国演义》,在该剧中,孙权极其猥琐,其兄孙策死后,逼走嫂子,假装让位于周瑜,其为试探周瑜是否有反心,然后对周瑜其后的几位大都督也几位倾轧,总之来说,是个渣滓或败类的角色。
另,在天涯中有一篇《我爱到骨髓的大嫂漫漫十年守寡人生,终被婆婆(我后妈...》的帖子,在后面的回复中,很多网友使用了“渣权”一词,意指新三国里面的孙权逼走嫂嫂一说。经此贴后,“渣权”一词广泛流传。
另,在ol三国杀中,孙权主容易被反贼速推,防御弱,也有渣权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