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志愿,你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写在前面:
各位考生和家长们,高考填志愿的漫长旅程即将进入尾声,但征集志愿的战火才刚刚燃起!对于那些还没有被心仪院校录取的同学来说,征集志愿是你们最后的救命稻草。那么,征集志愿到底是什么?怎么填报才能稳妥上岸?本文将带你全面解读征集志愿,助你顺利圆梦大学。
征集志愿的定义
征集志愿是指对于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愿录不满额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录退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试院向社会公布院校招生缺额计划,考生再根据缺额计划在当地招生办填报“征集志愿”‘。
通俗点说,就是高考分数和分数线公布后,部分考生可能未填报本科段志愿,却达到了本科分数线,还有部分考生会在本科录取阶段因所填报志愿学校或志愿专业过高而未被录取。
不管是何种情况,考生都不要失望,考试院会在每批次线上考生已填报志愿录取结束后,根据计划完成情况依次进行批次分数线上和线下一定范围内(一般为线下20分以内)重新征集考生志愿投档录取。
征集志愿的填报流程
1. 查询院校缺额信息
高考征集志愿时首先要从省教育考试院查询缺额院校、缺额计划数、填报分数要求等,通过省考试院公布的消息,掌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及上网填报。
2. 了解征集志愿的规则
征集志愿是按平行志愿的填报模式,志愿之间一定要有适当的梯度,不能将院校志愿全部填为热门高校。所以考生可以选择缺额较多的学校、冷门专业、地理位置偏僻的院校来提高自己的录取率。
3. 分清征集志愿的类型
征集志愿怎么填报才稳妥?考生要分清楚哪些学校是退档补录的,哪些是录不满补录的。
退档补录:是指第一志愿录取后,部分院校未能完成招生计划,产生了缺额,然后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其他未被录取的考生。
录不满补录:是指第一志愿录取后,院校未完成招生计划,但这些缺额不足以导致退档,院校只能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已报考但未能录取的考生。
4. 注意填报时间
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一般在每批次录取结束后,具体时间各地不同,请考生密切关注当地教育考试院的官方网站。
5. 录取查询
征集志愿的录取结果会在填报征集志愿后的1-2天公布。考生们如果有填报征集志愿的打算,一定要密切关注自己所在省份教育考试院公布的相关消息,不要错过填报时间及录取查询的时间,以免未被录取后影响到下一批次的填报。
填报征集志愿的技巧
1. 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
在填报征集志愿时,考生可以采取“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策略。冲一冲就是报一些高分段的学校,提高录取的可能性;稳一稳就是报一些中等分段的学校,确保被录取;保一保就是报一些低分段的学校,确保万无一失。
2. 慎重选择冷门专业
冷门专业虽然录取分数低,但就业前景未必理想。报考前一定要充分了解专业详情,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
3. 考虑地理位置
偏远地区的学校录取分数一般较低,但要注意考虑学校硬件设施、办学质量等因素。如果不能接受远离家乡,那就不要盲目选择。
填报征集志愿的注意事项
1. 了解征集志愿的范围
征集志愿一般限制在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的相同专业类别或相近专业类别内,具体规定各省份不同,以当地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为准。
2. 避免盲目填报
有的考生在填报征集志愿时,只关注院校名气和专业热度,而忽略了实际情况。这样盲目的填报,不仅浪费时间,还会错失良机。
3. 不要盲信高分
征集志愿的热门院校,录取分数可能会高于第一批次的录取分数线,考生不要盲目追求高分院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分数和情况填报。
广大考生和家长们,如果你也有征集志愿填报方面的疑问或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让我们共同探讨,为高考生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