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成长,你听过或见过最无耻的一句话是什么?
“大东亚共荣圈”是我听到的最无耻的一句话。
今年是伟大的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的风雨历程告诉我,要谨记历史,不忘初心,方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那这句话的历史背景及结局如何呢?
这个计划,宗旨是将亚洲和西南太平洋等地区占为日本自己的殖民地。第一个提出这个“伟大”的设想的是近卫文麿,他曾经担任过日本三任首相,是日本法西斯主要执行者,为当时日本侵略扩张,提出了很多意见。1940年,日本的外相和德国驻日本的大使一起敲定了这个设想,此设想正式向世人面世:
“大东亚共荣圈”不仅包括东亚地区,还包括东南亚地区、澳大利亚、阿富汗和苏联的远东地区。后来在这些地区的基础上,还加上了美国、加拿大和中美洲的一些地区。打开地图标注一下这些地方,就会发现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地盘,可见日本的野心是多么大,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
此侵略计划不仅狂妄,还极具欺骗性,东南亚就有国家被日本成功欺骗过。比如泰国就是其中一位,当时泰国为了摆脱英法势力的控制,主动加入到“圈子”中,开放国门让日军入驻其中。不过泰国很快就发现自己的行为是引狼入室,日军在泰国也是疯狂压榨他们,大量泰国青年被日军当做炮灰使用,妇女也被日军强征为慰安妇。
日本人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实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就是征服半岛地区,第二步就是征服我们的东北,第三步占领全中国,第四步征服东南亚,然后以东南亚为跳板,进而征服澳大利亚。如果这些都成功,可以说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基本就完成了八成了。
当时日本和德国约定,计划完成之后,两国在西伯利亚会师,合力进攻苏联。拿下苏联后,德国从大西洋进攻美国西部,而日本则从太平洋袭击美国西部,两股势力合围,一举灭掉美国。这就是“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若实现,世界仅剩下德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只是没想到,一个中国就成了小日本翻不过去的大山。
只能说这个“大饼”画的太美好,他们自己都信了,直到美军“咣咣”2颗原子弹 ,他们才醒过来。
所以终于应验中国一句古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一到全都要报。”
如何评价日本新年号「令和」?
谢邀@悟空问答。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日本作为当今世界强国,其一举一动都受到世界的关注,据相关媒体报道,2019年4月30日,明仁天皇宣布退位,皇太子在2019年5月1日0点,正式登基,启用新的年号,也就是“令和”。
要评价“令和”这个年号如何,我觉得我们非常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日本的“年号文化”,再探究“令和”一词的寓意。
日本年号的前世今生。中文的年号在日本被称为元号,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汉朝。据《日本书记》的记载,日本最早的元号出现在645年“大化改新”时,当时以“大化”作为年号。在7世纪中后期,断断续续出现年号的记载。直到701年,文武天皇5年,建元“大宝”,此后,年号才作为一个固定的纪元方式被沿用至今。
日本历史能追溯十万年,但是这是以日本列岛出现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前期为起点开始计算的。以这种标准,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至50万年前。
而所谓五千年中国,是指中国文明史,由于史记载仓颉于黄帝时代造字,故以黄帝为起点纪五千年,国际学术届则以商朝以前的文字没有考古学证据,认为足以明证的中国文明史为3500年。以这种标准,日本历史以神话中天皇的起点——大和王权为始,至今两千余年;学术而论,则是以飞鸟时代大化改新为始,至今1400余年。
也就是说,日本“年号文化”在日本的历史中,也不过一千多年时间,而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中,日本年号文化也是经历了断断续续的发展。
日本年号的选取标准。日本年号作为日本历史固定的纪年方式,在选取方面有着非常严格的考究。
第一:寓意。
年号的寓意非常重要,比如在古代,寓意以“和平”为主。随着社会的进步,寓意以“幸福,安康”为主。而新世纪,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日本希望在全世界建立起全新的形象,比如“明治”,而日本新年号“令和”也被予以全新的内含,日本民众表示,新年号有望给日本的政治和外交带来转机。
第二:选取标准。
据媒体报道,日本内阁成员铃木洋仁认为,日本选取年号应该遵从七个标准,分别是:
1、年号的意思符合国民的理想;2、字数为2个汉字;3、容易书写;4、读音方便;5、至今为止既没有作为年号被使用也不是谥号; 6、不是日常俗事(所使用的名词);7、新年号要回避英文首字母和明治以来发音相同的字,“M·T·S·H”(明治·大正·昭和·平成)。
日本年号选取的常规参考文献。日本的年号由来已久,时至今日,明仁天皇年号“平成”,已经是第247个年号了,那么,在古往今来众多日本年号中,它们的选取自那些文献呢?
据资料,日本历代的247个存档的年号里,可追溯的纪录绝大部分的典故取自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从中国的《尚书》中取字的有37次;其次是《诗经》,一共15次。近期的“平成”和“昭和”,引用的就是尚书里的“地平天成”以及“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纵观日本以往的年号,用“平”字和“和”字的频率是最高的,而日本第248个年号“令和”,“令”字为首次出现,而“和”字则出现多达20次。
《诗经》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一部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日本年号“令和”选取文献参考。据日本学者介绍,“令和”两字出自《万叶集》中《梅花歌并序》的诗句“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熏珮后之香”。
“天平二年正月十三日,萃于帅老之宅,申宴会也。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薰佩后之香。加以曙岭移云,松挂罗而倾盖;夕岫结雾,鸟封谷而迷林。庭舞新蝶,空归故雁。于是盖天坐地,促膝飞觞。忘言一室之里,开衿烟霞之外。淡然自放,快然自足。若非翰宛,何以摅情?诗纪落梅之篇,古今夫何异矣!宜赋园梅,聊成短咏。”《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从某一方面来讲,相当于中国的《诗经》,这部著作成书于公元4世纪至公元8世纪中叶,是由多人编撰而成的一部作品。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日在记者会上就新年号“令和”表示,“蕴含了在人们的美丽心灵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诞生并成长的意思”。当天早些时候他在官邸回答媒体提问称:“希望敲定与洋溢希望的新时代相连的新年号。”
日本新年号的猜想。日本首次启用选自日本文化典籍中的名词作为新的年号,这被很多人看来是日本文化的一次进步,因为长久以来,日本文化依赖于中国文化发展,随着中国在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日本文化面对可能被同化的风险,重新审视自己的本土文化,进而宣传推广,这也被大家认为是日本“去中国化”的一种体现。
邮政银行代理哪些基金?
邮政银行代理的基金有如下: 博时第三产业基金,大成财富管理,富国天博基金,国投瑞银创新基金,国投瑞银核心基金,国泰金鼎基金,中邮核心优选股票基金,益民红利成长基金,华夏红利基金,华夏蓝筹基金,华夏优势增长基金,华夏债券C类基金,东方金账簿基金,南方积极配置基金,南方成份精选基金,嘉实策略增长基金,中欧趋势基金,友邦成长基金,银华核心优选基金,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基金,华富成长基金,国富潜力基金,万家和谐增长等等。 基金(Fund)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基金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各种基金会的基金。人们平常所说的基金主要是指证券投资基金。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慈禧的嘴就是骗人的鬼,这一道以光绪皇帝名字发布的诏书,将挑动义和团灭杀洋人、自不量力对列强开战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却还偏偏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架势!如果给千古无耻之人做个大排行,慈禧肯定能进前十!
众所周知,光绪皇帝在戊戌变法过程中,一度想搬倒软禁或除掉慈禧,所以慈禧在翻盘之后不仅反过来囚禁了光绪皇帝,还想废掉他。为此慈禧选定了端亲王载漪的次子,也就是她的侄外孙的侄外孙溥俊来接光绪的位置,甚至登基日期、年号都准备的妥妥的,就等着征求了地方实权派和外国列强的意见。可谁知这两方面都不买她的账,督抚们认为“君臣之义已定,中外之口难防”,而列强觉得慈禧这种行为实在有违法制精神。
慈禧眼看着废帝之举落空,心中这股火苗子登时熊熊燃烧起来,再加上多年来没少受洋人的欺负,于是决定干票大的。而正在这个时候,北方各地的义和团遍地开花,凭借着“刀枪不入神功护体”,誓言早将“一干鬼子都杀尽,扶保大清万万年”。慈禧一看民心可用,觉得大清的军队再加上数量庞大的“义民”,收拾区区几个洋人自然不在话下,于是悍然决定对列强宣战。
这等事关国运之事,怎么也要开个常委扩大会讨论一下,慈禧在御前会议上态度坚决,连杀了好几个悲观的失败论大臣,怒骂了痛哭流涕劝阻她的光绪皇帝,最终形成了会议共识: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鞑伐,一决雌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最大的倚仗: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义和团),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请各位注意,这虽然是慈禧等人的主张,站出来背书的可就是光绪这个名义上的皇帝了!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刀枪不入就是一种鬼扯,神功护体也根本不靠谱,“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也不是洋枪洋炮的对手,慈禧眼看着洋人就要“打进紫禁城,活捉老妖婆”,她只能带着光绪皇帝狼狈地逃出北京城,一路向西开始避祸之旅,留下庆亲王奕劻和李鸿章和洋人议和。大家谁都清楚,这种美其名曰的议和,其实就是谈投降条件罢了,慈禧最怕的还是洋人追究她这个“主战派大后台”的罪过,所以对洋人提出的条件自然要尽量满足,所以才有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句无耻之言!
这种议和只要满足洋人的胃口就行,所以进行的也比较顺利,远在西安的慈禧太后这时候终于松了一口气,也开始考虑甩锅的问题——挑动义和团杀洋人,不自量力对洋人开战这口大黑锅,她自然是万万不肯背的。关键问题是她不背总要有人背啊,于是就有了这篇仍然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下面我们就来奇文共赏,看看慈禧的无耻嘴脸。
《罪己诏》开宗明义对“庚子国变”做了定性:拳匪揖乱,开衅友邦。哦,原来的“义民”现在成了“拳匪”,对洋人挑衅的事就是他们开的头。接下来又交代了议和的进展:各国和议十二款大纲,业已照允。再下来是表明态度: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罪己诏》的开篇,行文流畅言简意赅,深得春秋笔法之精髓,不能不让人赞叹啊!
事就是这么个事,但总要说说责任问题吧,不然老佛爷身上的锅这么甩出去呢?于是《罪己诏》紧接着说道:这次的祸乱,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国家鼓动匪徒呢,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完全是因为拳匪和朝中一些奸臣勾结,才到了这种糟糕的地步!(此次拳教之祸,不知者咸疑国家纵庇匪徒……殊不知……乱民悍族迫人于无可如何……该匪妖言煽乱愚民,王公大臣……或资拳以粮,或赠拳以械,三数人倡之于上,千万人和之于下。)
好吧,这次差点亡国的祸乱,就是拳匪和个别王公大臣惹的祸,皇帝和太后其实都是受害者,而且他们是很有骨气的,“朕与皇太后誓欲同殉社稷,上卫九庙之灵”,但就在混乱之中,却有些不开眼的大臣们“勉强扶掖而出,于枪林炮雨中仓黄西狩”,耽误了老佛爷殉国,真是罪大恶极!到了这里甩锅的目的已经基本实现,同时还给洋人和国民打了一张悲情牌:我们逃跑多狼狈啊,洋大人们就放过我吧!
其实在这份《罪己诏》里,慈禧老佛爷的甩锅对象除了“拳匪”和个别“王公大臣”,实际上还有个替补人选,那就是光绪皇帝。如果洋人们坚持要追究最高层的责任,老佛爷肯定把光绪皇帝推出去,所以在诏书里屡次以光绪的口吻作“朕蒙皇太后劬劳训养,垂三十年,……自责不暇,何忍责人……罪在朕躬……”之类的表达,为最坏的结果做铺垫。我估计光绪心里肯定在骂娘:这老娘们儿实在太阴了,全世界都知道俺是个傀儡,你却偏要让我背锅!
最后光绪自然没有背锅,真正送命的是大大小小百余名官员,其中爵位最高的是庄亲王载勋,他被赐令自尽,还有山西巡抚毓贤、吏部尚书启秀、直隶总督廷雍等一大串官员也被杀了头,总算是平息了洋人的怒火,也保住了老佛爷这个真正的祸首!
喜欢请关注,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买保险在哪里买比较靠谱?
在哪买保险最靠谱?保险业务员肯定不会告诉你的真相!
多年从事保险行业以来,越发觉得卖保险就像王婆卖瓜,代理人们都觉得自家保司才是最棒的,最厉害的,自家的产品也是最好的。
对于缺乏辨识能力的消费者,大家都不知道听谁的,买谁的。
保险市场龙蛇混杂,代理人、经纪人、电销等等渠道众多。
各家代理人水火不容,甚至线下线上也开始撕x。
线下觉得网上不靠谱;线上觉得线下是在漫天要价。
大家都觉得自己才是最“专业”的!
对于对家保司的“批判”向来不会口上留情:
这个时候我们到底该相信谁?怎么选?
消费者们买保险之路到底该怎么走,跟谁走呢?
今天这篇文章将会给大家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答案,帮大家分析不同渠道买保险的优劣。
普通商品的购买渠道很多,京东,淘宝,线下实体店等等,
保险产品虽说是金融产品,从诞生到实际被购买,也像流水线上的普通商品被配发到各个渠道,以最大可能接触到客户们。
所以保险产品的购买渠道也很丰富,以下就是常见的6中形态:
接下来,我们就各个渠道逐个击破,分析优劣:
1、代理人渠道
在众多保险购买渠道中,大家接触最多的就是代理人。
所谓代理人就是受雇于保司的销售们,消费者对他们是又爱又恨。
一方面,代理人们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你答疑解惑,甚至派发小礼物;
另一方面,代理人们过于热情的问候让人不适,在你买了保险后可能判若两人。
可能大家身边的亲戚朋友就有从事保险代理人工作的。
大部分消费者购买代理人的保险,亲缘感情因素占很大一部分。
中国绝大部分的保险也是由代理人渠道销售出去的。
代理人数量庞大,水平参差不齐,既有专业的也有菜市场大妈,更有唯利是图的韭菜收割机。
保险行业口碑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部分不专业的无良代理人。
代理人渠道的产品如何呢?
这个渠道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销售产品单一
代理人自然只能卖自家保司的产品。
保司有什么卖什么,保司强推什么卖什么,什么产品佣金高卖什么。
代理人线下销售,业绩才是他们的永恒追求。
为了拿到高佣金,达成kpi,很多代理人只会无底线地做高保费,那些不错的产品可能因为佣金不可观不被推荐给消费者。
代理人卖保险主要也是在他个人的朋友亲戚圈子里,客户资源非常有限,圈子不广那就只能使劲薅羊毛。
他们也是要生活的,赚不了几个钱的保险自然不会推荐。
代理人渠道服务怎么样?
代理人一般自己都相熟的,所以面对面沟通基本上比较畅快,投保前出了什么幺蛾子,他们还是会尽心尽力去解决的。
但是不靠谱的代理人也有,且不在少数。要专业素养没专业素养,要良心推荐没良心推荐。只会满嘴抹油忽悠人,遇到这样的就会给我们的保险带来极大的隐患,踩坑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以上说的是售前,接着说说售后服务。保险主要的售后就是理赔。
如果有亲身经历过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保险最终赔不赔其实是保单条款决定的,至于理赔也主要是保司的事。
代理人顶多充当被差遣的工蜂的角色。说不定等你出险了,之前卖你保险的代理人已经撂挑子不干了。
总体而言,线下代理人比较参差,整体不容乐观,口碑下滑得很厉害。
2、团体险渠道
团体险我们接触得比较少,老百姓们大多数听都没听过。
这个团体险一般由企业、政府、事业单位为员工提供的团体保险,算是一项福利保障。(个人购买团体险没有任何意义)
对于在繁华大城市的打工人们来说,团体险可能也是他们招工作的要素,除了工资、晋升以及五险一金外比较关注的。
那么,团体险渠道的产品怎么样?
一份保障全面的团体险,一般会囊括意外险、寿险、重疾险、医疗险、生育险这 5 大险种(1年期)。
比我们单独投保更加便利,并且健康要求以及年龄门槛也没单独投保那么严苛。
这点确实很优秀!是打工人福利。
但是团体险也不总是“善良”的。
你只要不为你的公司打工人,那么也别怪公司翻脸不认人。随着工作的结束,你的保障也跟着没了。
除此之外,团体险的保额也是较低的,对于想要充分保障自身的消费者来说,这点报销额度可能不够用。
公司给的团体险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还没达到雪中送炭的效果。
并且也不是所有公司都会大发慈悲去给员工们保障。
至于渠道服务,那和我们打工人也没关系,服务的也是公司。
3、电话销售渠道
说起电话销售,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卖保险的可能接触的不太多,但是其他电信诈骗的骚扰电话可能接过挂过不知道多少次了。
保险电销一般是和银行的信用卡中心有合作,通过电话推销保险,再收取保险公司佣金的形式。
保险电销往往坑多,推荐的大部分产品都是返还型、大而全、偏理财轻保障的产品。
华而不实,往往电销业务员通过成就而提取佣金是相当高的。
所以忽悠性很强,那些“保险保障不要钱”,“免费享受保障”的话术说得天花乱坠,
你要是把持不住,那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作为消费者,购买保险这样的金融产品一定要再三谨慎。
一通电话无法判断产品的优劣,三言两语就买保险未免也太草率。
再看服务,那就更是无稽之谈?
电销的业务员唯一对你的输出就是他的话术。
这恐怕不是服务吧,一旦你投保了,那么交易也就结束了,后续可能再也不会与这位话务员产生交集。
就保险行业现状而言,电销向来是深坑,一个不留神就会中招,所以大家务必要小心。
4、银行渠道
说到银行保险就不得不提一嘴“存款变保单”的骚操作。
这是前几年经常发生在银行的事情,只要看见提着一大袋现金来银行存款的客户,就会被衣冠楚楚的业务员拉住,一顿忽悠下买了“高收益”的理财险。
银行销售的产品一般都是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
以上产品业务员推销的时候都会吹嘘“高收益”,并且踩定存一脚。
这些话术当然不能尽信,实际收益往往没有那么高。
再者,我们必须记住保险是保险,存款是存款,
保险是不能随取随用的,大部分一保就要绑定几十年,中途急需用钱那就只有退保这一条路可走。
要是退了,那就会损失一大笔钱,想想都肉疼。
我们再来看银行渠道的服务,
老百姓一般听到银行就非常信任,毕竟那都是有大来头的。
所以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他们觉得银行保险也是同样值得信赖。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经济状况的家庭而言,银行保险的意义大有不同。
刚刚温饱线上没有什么闲钱的家庭,着重做好健康保障就可以了,
银行保险偏理财,适合那些预算充足且经济实力较强的家庭去配置。
5、经纪人渠道
经纪人和代理人类似,是与各个保险公司之间形成一种中介关系,并从中收取佣金的形式。
保险经纪人在一二线大城市比较常见。
他们一般西装革履,皮鞋锃亮,相较于传统代理人,逼格高了一点,工作灵活度更高,线上线下都能看到他们的飒爽英姿。
经纪人独立于保司之外,受到的限制也少,能提供的产品范围也更广。
不管是消费型险,还是储蓄型险、理财险,只要你有需求,他们都有产品可以推荐。
一个保险经纪人是否出色,看的不是给消费者提供了多合适的好产品,而是他们的业绩。
上至领导下到员工,业绩才是他们永恒的追求,
销售这一行就是靠业绩说话。
为了拔高业绩,不良保险经纪人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佣金低的不推荐,平价的好产品不考虑。只有卖出那些高佣金的贵价保单,才是他们能获取暴利的途径。
要说服务,经纪人们自然也有不错的地方,
一是专业素养比较强,懂行的人总不会太差;
二是他们“量体裁衣”的能力很强,什么样的家庭适合什么样的配置方案,他们都一清二楚。
6、互联网渠道
排斥互联网保险的也大有人在,
主要都是因为这种购买渠道比较新,不敢贸贸然尝试。
这里可以和大家开诚布公地说,保险还是原来那个保险,无论是合同签订还是理赔都是按条款约定来的。
那么产品如何呢?
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以消费型为主,
因为这样的保险利润低,保司和代理人们要混口饭吃不怎么推它,
所以主要将它放到线上渠道。
这里不得不提到互联网渠道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价格便宜实惠。
想要和线下渠道抢占市场份额,互联网保司就必须适当让利给消费者,以低价进行拓客。
但是,互联网渠道也有一些风险。
核保相对要更严格,如果健康异常,但智能核保没有类似选项,
唯有寻求邮件人工核保,或转投线下的产品了。
互联网渠道买保险有服务一说吗?
门外汉网上买保险,肯定有困难,但是在线上我们能获取服务的途径也有很多。
靠谱点的就是找到专业的媒体大V或机构,抛出你的问题的需求。
吃这行饭的人一定要比消费者懂得多很多,与其无头苍蝇似的乱撞,不如找轻车熟路的专业人士带带路。
文末总结:
上面说的6种渠道,
总而言之,不管是从上述哪个渠道购买的保险它们都是安全的,这点毫无疑问,主要差异在于坑不坑,合适不合适!
站在一个专业的立场上去判断,互联网与经纪人渠道是最推荐的。
其他渠道因人而异,有的坑多有的价高,有的既坑人价又高,还有的需要碰运气。
关于渠道能分享的就这么多,
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或者不明白的,也可以私信(点击我主页,左上角有个私信)或在下方留言。
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