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侠票房,复联45天狂揽12亿美元票房?
故事跌宕起伏,结局催人泪下!10年,上百集电视剧,50多部电影铺垫!一张电影票不光是为了三小时的视听享受,更是对十年光阴的祭奠!
千古钢铁侠,加油小蜘蛛!
心塞我寡姐,搞笑锤子哥!
爱家好鹰眼,温情绿巨人!
美队和卡特,不再空相恋!
其他酱油党,期待漫二代!
对于复联3钢铁侠和美国队长的离去?
对于观众来说肯定是觉得不能再在大银幕上面看见他们的身影了很可惜!
第一,对于中国的漫威迷来说,钢铁侠和美国队长都是很喜爱的角色,所以这两位在中国的票房影响力很大。钢铁侠在电影里是富二代,整天玩些高科技东西,还有一位高智能机器人秘书常伴左右,钢铁侠的角色性格风趣幽默,深得影迷们的喜爱。美国队长则是有点类似于屌丝逆袭的故事,俗话说富人靠科技,穷人靠变异,美国队长一开始身材瘦弱,被选中参加实验,没想到实验成功,让他一下变成肌肉,型男,刚从容器里面出来的时候,女长官都心动了,有没有!
第二,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即使像他们这样收欢迎的角色,也避免不了这一规则一方面剧情需要,一方面演员也希望自己在影视圈综合发展,不可能指着一个角色吃到老!趁着还没到烂尾的节奏提前功成身退也是明智的选择!
虽然很惋惜,但是相信漫威还会出来其他耀眼的角色,新旧更替是必然的!
为啥有人只认唐尼的钢铁侠?
“唐尼之后再无钢铁侠”,这应该是对他饰演钢铁侠这个角色的无限赞誉,但他的确受得起这个赞美。
为什么我们只认唐尼的钢铁侠?那是因为他对这个角色的“完美”诠释,开局已是巅峰,后来者已经难以超越,在钢铁侠死亡之后,很多人都在讨论,在唐尼之后谁会继承钢铁侠这个角色呢?
继承可以,但钢铁侠已经无法在复制,唐尼的经典形象早已经在无数人心中埋下了烙印,已经是无可替代的存在,漫威也曾经说过,我们找的不是唐尼,他就是托尼本人,钢铁侠的形象已经根深蒂固,他就是钢铁侠,换其他人来,已经无法做到认同感,虽然这也有“先入为主”的概念存在,但实事求是的说,唐尼的钢铁侠实在与这个形象太符合了!
●似乎钢铁侠这个角色就是给他量身打造的一样。
《钢铁侠1》上映之后,这个有钱且自负的公子天才受到了无数人的喜爱,人气值大幅度飙升,当初漫威选择钢铁侠这个角色作为首发,其实也是冒了很大的险的,钢铁侠在漫画里并不是人气值特别高的超级英雄,属于第二梯队吧!那种不上不下的感觉,但唐尼的饰演,一下子把这个角色提升到一线角色的位置。
唐尼把托尼.斯塔克这个角色拿捏得很好,基本上那种有钱任性,并且还带一点嚣张但不跋扈的态度给完美的诠释出来,钢铁侠的身份标签是什么?
慈善家,科学家,天才,亿万富翁,对了,还有超级英雄,他完全把这些身份给一一给我们展现出来,是唐尼把钢铁侠这个形象演绎得活灵活现,让他成功打动观众,钢铁侠与唐尼似乎冥冥之中就有这种注定,“他借钢铁侠重生,漫威借唐尼重生”,成就了现在的漫威宇宙,这是共赢的局面。
为什么说唐尼借钢铁侠重生?在饰演钢铁侠之前,唐尼渡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时光,唐尼是天才,天才往往是轻狂的,当初年轻气盛的他,在好莱坞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票房大卖,电影得到奥斯卡提名,唐尼的未来一片大好,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年轻气盛的唐尼放下了人生当中最大的错误,他染上了恶习,因此进入监狱。
唐尼出狱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这个污点,导致没有任何导演敢使用他,也因为长时间没有接触演艺圈,唐尼似乎有些跟不上节奏,这段日子是唐尼最艰苦的日子,在朋友的介绍下,唐尼开始在好莱坞从最底层做起,慢慢的接触一些小角色,直到他遇到了漫威,他的命运就此改写。
唐尼当初试镜漫威的时候,是非常成功的,但唐尼最初并不是这个角色的第一选择,但导演认为,唐尼的气质各方面都与剧本中的托尼非常相似,他有天赋,他会在托尼.斯塔克找到属于他的共性,事实证明,导演的选择是对的,但当初唐尼一度差一点因为之前的污点事迹而不能出演这个角色。
唐尼饰演这个角色让他重生,重新回归好莱坞,而漫威借助于唐尼重新“活”了过来,没有钢铁侠的成功,后续漫威的保障牌《无敌浩克》是什么样子大家都清楚,根本就不足以让漫威走出困境,反而会就此破产。
钢铁侠不仅成功的把这个角色演绎成功,还撑起了漫威电影的半壁江山,他一直在付出,没有回报,他从一开始的逐利商人变成了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他总是在大家需要的时候默默的提供帮助,他总是在大家需要他的时候挺身而出,保护他应该保护的人,为了拯救世界,他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自己。
自从当上超级英雄,负起责任之后,我们发现,钢铁侠的笑容越来越少,内心的压力越来越大,他虽然自负,骄傲,任性自大,也有被队友不理解,也有失去朋友的伤心,也有被隐瞒的愤怒,但他也是普通人,他不是神,但他从来没有放弃,每当世界,队友需要他的时候,他总是站在第一位。
这样一个活灵活现,具有生命力的角色是唐尼带给我们的,是他让我们对这个角色更加了解,也更加喜欢。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不想说再见。
但《复仇者联盟4》的出现,注定钢铁侠陪伴我们的路程走到了尽头,他为了大义,拯救了复仇者联盟,拯救了世界,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从此之后,再无钢铁侠!
或许有一天,漫威会重启钢铁侠,但我们终将会面对一个不是唐尼的钢铁侠,在我们的认知中,他就算演绎得更加精彩,但他始终不是唐尼,钢铁侠只有一个,也是唯一。
为什么复联4要把钢铁侠写死?
钢铁侠在最后打响了响指,的确让所有漫威粉丝惊讶!但事实就摆在眼前,如果钢铁侠不牺牲,那整个宇宙将再一次陷入困境,半个宇宙的生灵也将再一次被灭霸的响指给消灭。
从《复仇者联盟3》中泰坦星那段剧情里我们大概能得知个一一二;在钢铁侠跟灭霸决斗的最后时刻,本来灭霸是打算杀死钢铁侠的,但被奇异博士阻止,并且奇异博士还打算用时间宝石换取钢铁侠的性命。因为从奇异博士预见未来那一刻起,他就不能为自己而战了,而是为别人而战。此人就是钢铁侠!
那唯一一次胜利的机会就掌握在钢铁侠手上,但为什么非要让钢铁侠去死呢?就不能让别人去打响这个响指吗?例如浩克博士或者惊奇队长等人。
钢铁侠必须死并非奇异博士让钢铁侠去死,而是奇异博士从他看到的未来结局,那唯一一次胜利的机会就是必须让钢铁侠打响指,才能阻止这场浩劫。而这个话题,作为《复仇者联盟4》的导演罗素兄弟也回答过,我们不妨来看看他们的答案又是怎样的。
乔·罗素:雷神也受不了,只有绿巨人可以,我们也不知道惊奇队长能不能承受宝石的能量。最后让钢铁侠来做这件事,因为他离得最近,在奇异博士推演的结局中,那一刻只有钢铁侠离灭霸足够近,可以做这件事。
奇异博士在1400万种的结局中看到的唯一获胜希望是,钢铁侠拿到了宝石,然后打了那个响指。即使时间宝石能回到钢铁侠死去之前,却无法解决这个困境。钢铁侠的死是不可避免的。
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在当时刚好钢铁侠离得最近,其次奇异博士所看到的未来,没办法,钢铁侠必须牺牲自己的性命。
钢铁侠的扮演者小罗伯特·唐尼的片酬太高除了钢铁侠必须牺牲以外,其实还有更多的漫威粉丝都调侃成是钢铁侠的扮演者小罗伯特·唐尼的片酬太高了,不得不把他搞死。
听说《复仇者联盟4》扮演钢铁侠的小罗伯特·唐尼的片酬就高达一亿美元(税前),可以说是全球最高的片酬,小蜘蛛记得《复仇者联盟3》小罗伯特·唐尼的片酬好像是5000W美元(税前)。当然,这只不过是漫威粉丝调侃小罗伯特·唐尼罢了。
准确来说,是因为小罗伯特·唐尼跟漫威的合同到期,而且是由钢铁侠开启了漫威电影宇宙,他是最大的功臣。那么作为最终章的《复仇者联盟4》,也必须由钢铁侠来打响这个响指。所以,很遗憾!钢铁侠必须牺牲。
始于钢铁侠,终于钢铁侠。以上就是小蜘蛛回答的内容,有不同意见的漫威粉丝们可以留言讨论。
文:小蜘蛛
为什么DC宇宙有些电影的票房这么低?
我是维赛迪,我来回答。
原因很简单,电影质量不过关。
DC电影宇宙的成绩首先,让我们看看目前DC宇宙6部电影的成绩(《雷霆沙赞!》还未下映,所以暂且不算)
表格数据是小赛自己收集整理的,主要来源于MOJO、CBO等权威网站。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DC宇宙里面真正能说得上票房口碑双爆的只有《神奇女侠》与《海王》,前者更注重口碑,后者则是票房更出色。
其余的4部,《自杀小队》的票房其实相当不错,毕竟在天朝没上映的情况下都能拿到7.4亿美元的成绩,虽然口碑稀烂,但票房的确不算失败;《超人:钢铁之躯》表现非常一般;《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跟《正义联盟》都是口碑票房全部崩溃。
有童鞋说,这三部电影的票房都是6~8亿美元,已经不算低了,毕竟漫威第一阶段除了《复联1》,就算是公认最出色的《钢铁侠》票房也只有5.85亿。
但要知道的是,票房是需要连同IP价值、制作成本甚至是制作周期一起看的。
《超人:钢铁之躯》制作成本高达2.25亿美元,根据票房三倍于成本方可盈利的一般规律,这部电影最终6.68亿的票房最多只能说是小赚,但口碑还相当一般。
以超人这个IP的价值来看,这种成绩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蝙蝠侠大战超人》更不必说,长达3年的制作周期,北美开画票房高达1.66亿美元,首日票房8100万跟《侏罗纪世界》一样,然而《侏罗纪》最终的北美票房是6.52亿美元,《蝙超》只有3.3亿,这部电影还是史上唯一一部北美开画票房过亿制作成本过亿但最终后劲不足2倍的电影。
简而言之,8.7亿这个数字其实不算低,但从首日票房以及开画成绩、前期热度来看,这部电影原本是奔着全球16亿美元票房这个目标去的(参考《侏罗纪世界》)最终成绩却只有一半左右,而且影评人观众口碑都非常差,如果不是因为有蝙蝠侠跟超人这两个IP硬顶住,票房只会更低。
《正义联盟》就不用说了,DC英雄的第一次集结,最终北美地区只有2.29亿美元,全球票房6.57亿,还不如《钢铁之躯》,前作《蝙超》稀烂的口碑显然也有影响。
有意思的是,这三部电影的导演都是同一个人,就是扎克·施耐德。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三部电影的票房都如此不理想呢?
《钢铁之躯》:无与伦比的打斗,然后没了....严格来说,《超人:钢铁之躯》不是一部烂片,质量算是中规中矩的,尤其是电影里的打斗,可以说真的非常非常精彩,即便已经过去了6年,单纯论战斗场面小赛还是认为没有能超过这部影片的。
但这部电影有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议,最典型的是超人首次在大银幕破杀戒,真正亲手杀人,而且杀的还是自己的族人佐德。
要知道佐德虽然是个反派,但他本身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重建氪星,行为上有待商权,但理念上是没错的,所以原作里面超人一般都是把他送到幻影地带或者赶出地球,而不是直接将自己这个族人杀死。
除了杀死自己族人,真正令到《钢铁之躯》票房平平的原因,是这部电影的节奏。
《钢铁之躯》片长143分钟,但电影前期只有开场数分钟佐德跟超人父亲的一场普通打斗,接下来一直到第50分钟后才看到第一次影片高潮-超人学飞,而影片进行到第90分钟才出现第一场真正的战斗,与最终的大战间隔相当短。
简而言之,这部电影的节奏问题是文戏全堆在前面,武戏全堆在后面,问题是《钢铁之躯》的文戏并不出色,于是影片的前一个多小时堪称煎熬;在后面小镇之战开始后节奏又突然加快,打得是很过瘾,但武戏全堆在一起的缺陷就是容易让人审美疲劳。
因为电影节奏感的问题,导致《钢铁之躯》的战斗是很爽,但整体观感并不好,加上一些争议点以及槽点、小细节处理的不到位,所以最终这部影片的北美票房未能突破3亿,全球票房未能突破7亿,可以说是相当一般。
《蝙蝠侠大战超人》:观众是来看电影的,不是来看圣经的《蝙蝠侠大战超人》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将《钢铁之躯》的缺点更加成倍地扩大化。
导演剪辑版,时长182分钟,然后在第120分钟后才迎来电影的第一次战斗.......即便是影院剪辑版,第一次战斗也是在1个半小时之后的事情....
换言之,一部商业大片,观众坐在影院里就得先看两个钟头的文戏,然后又是一连串的武戏全部堆在一块。
但其实如果电影的文戏做得出色,那这还可以稍微挽回一下影片节奏感的严重问题。
不过可惜的是,《蝙超》这部电影的文戏比《钢铁之躯》更加沉闷。
导演扎克·施耐德将非常多所谓的宗教元素、圣经隐喻融入到电影里,然而一部影片不是说在里面加一些什么神与凡人、神与恶魔的类比就是一部好电影的。
典型例子,《黑暗骑士》里面有没有什么宗教隐喻?没有,但这部电影被公认为超级英雄影片的天花板,其文戏以及电影所探讨的价值观直到今天仍然被观众们津津乐道。
《蝙超》在前期花费了大量剧情描述反派卢瑟怎么陷害超人,引起超人以及蝙蝠侠之间的斗争,然而到了最后还是依靠绑架超人养母这种老掉牙的方式去逼超人跟蝙蝠侠战斗。
这样一来直接使得前面1个多小时的铺垫变得完全的莫名其妙,卢瑟对超人的陷害以及对蝙超两人的“离间”变得完全无意义。
试想一下观众在影院看了前面足足差不多2个小时的文戏,到后面的时候突然告诉他们,前面那些剧情其实都没意义的,观众们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至于超人与蝙蝠侠停战的原因是因为“玛莎”这个名字,更加是已经流传为美漫圈子里的一个梗,“我妈叫玛莎”成为很多人的茶后笑谈。
所以,《蝙超》这部电影的票房走势如此差劲,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电影拍成这个样,票房怎么可能会好呢?
四不像《正义联盟》因为扎克·施耐德的《蝙蝠侠大战超人》成绩实在太糟糕,于是华纳兄弟在他拍摄《正义联盟》的时候将他换掉,并且找来的《复联》的导演韦登进行补拍。
结果成品出来后,完全是四不像。
整部《正义联盟》的风格以及人设相当诡异,原作里阳光善良又很暖的巴里·艾伦被改成一个有社交恐惧症的逗比男,蝙蝠侠完全就是一个累赘,钢骨就像个平板机器,海王外强中干,神奇女侠愤世嫉俗,超人则是完全沦为一个打BOSS的机器。
其中充斥着各种尴尬甚至有点小黄色的台词....
正义联盟跟荒原狼大军在远东人迹稀罕的地区进行的所谓大战,场面还不及《钢铁之躯》里面的大,完全体会不到那种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危机性。
本身质量问题+前作《蝙超》的影响,最终结果就是导致这部电影票房极低。
DC宇宙是一个商业性质的电影宇宙,而商业电影对比文艺电影其实本身就更加容易达到及格线,在这种情况下这几部电影只能取得这种票房成绩,再加上口碑普遍极低,显然就是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