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伊拉克,美国和伊朗的军事交火?
美国和伊朗交火虽然是在无辜的伊拉克领土上进行,但是总体来讲,伊朗的目标是美国,既不是伊拉克政府也不是伊拉克反对派,所以对于伊拉克最多就是侵犯了主权,不会对伊拉克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但是美国在伊拉克打击伊朗势力,就不仅仅是侵犯了伊拉克主权,还杀伤了伊拉克人民,这种行为就非常蛮横而缺乏人道了。
比如美国打击的伊拉克民兵,他们首先是伊拉克人民。每杀死一个,就会牵连一个家庭,也会激起数十个甚至数百数千万人的仇恨。
前些天在谋杀苏莱曼尼时,美国就半分没有顾及伊拉克,没有向伊朗政府做任何通报,单边打击不但谋杀了在伊拉克进行外交活动的苏莱曼尼将军,还把接机的伊拉克民兵领袖一并炸死。
美国的这种愣头青行为的后果就是,看似完成了一个战术目标,但是却在激起伊拉克人民的仇恨,越来越丧失人心。
所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占领一国一城,但是不能占领人心的话,终究是虽然劳师废饷、丢掉士兵性命,却不过是占领了一个没有人心的空城,难以长久的。
反观伊朗,要打击伊拉克境内的美国目标,为了照顾到伊拉克的主权尊严,还在打击前冒着泄密的风险事先通知伊拉克政府。
所以虽然未能杀死美国士兵,但是却完成了复仇动作,又获得了国内国外的人心。两厢比较,美国胜在一时,而伊朗却胜在一世。
伊朗和伊拉克相比?
题主问的是哪个时代的伊朗和伊拉克?如果是两伊战争时代的伊朗和伊拉克相比的话,那么伊拉克略强一些: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运动,此后伊朗建立了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政教合一体制并积极试图对外输出伊斯兰革命。作为伊朗邻国的伊拉克是一个以什叶派为主的国家,然而执政者却出自逊尼派,于是伊拉克境内庞大的什叶派人口就成为伊朗重点争取的对象,这直接威胁到了伊拉克逊尼派统治阶层的既得利益。就在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运动的1979年萨达姆就任伊拉克总统,不过相比伊朗激烈的革命运动而言:萨达姆是通过一场“宫廷政变”迫使伊拉克前总统让位于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伊拉克在经济、军事、社会等各方面都没发生太多的动荡。相比之下伊朗在经历剧烈的革命运动后对效忠原政权的政府和军队成员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一时间伊朗的财政、军队、社会体系出现混乱局面,而伊朗新政府的革命输出之举使其与周边阿拉伯国家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关系迅速恶化,伊朗在国际上一时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这在萨达姆看来正是他打击伊朗进而攫取中东霸权的天赐良机——萨达姆试图将对伊朗的战争塑造成为阿拉伯人对波斯人的民族宗教圣战,使自己成为整个阿拉伯世界万众敬仰的英雄,这样既能解决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的领土纠纷与教派矛盾,也能扩大伊拉克在整个中东的影响力。
1980年9月22日萨达姆撕毁了此前同伊朗订立的边界条约,正式开始发动同伊朗的边界战争。两伊战争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伊拉克对伊朗发动全面进攻,第二阶段伊朗反攻而伊拉克被动挨打,第三阶段双方展开拉锯战,第四阶段重新掌握战场主动权的伊拉克再次攻入伊朗境内。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决议,1988年8月20日双方正式停止战斗。从战争的整体走向来看:双方互有胜败,大体上势均力敌。从最终结果来看:由于停战时伊拉克军队已攻入伊朗本土,所以名义上这场战争是以伊拉克的胜利告终的。两伊战争后的伊拉克号称全球第三军事大国:拥有95万正规军、48万预备役,装备坦克5600辆、装甲车7500辆、火炮3800门、作战飞机770架。除此之外伊拉克还有中东最完整的现代化综合防空体系——其“KARI”防空系统包括:4个地区防空作战中心、16个截击引导中心、70余个防空指挥与报告中心。伊军战斗机、地空导弹和高炮构成了立体火力网,基本覆盖了所有空域。在经过8年的两伊战争的锤炼之后伊拉克军队的实战经验也相当丰富。就纸面上的实力而言:这时的伊拉克强于伊朗。不过伊朗在国土面积、人口数量以及战争潜力上其实更强于伊拉克,就双方的实际战果而言:两伊战争其实是一场没胜利者可言的不折不扣的消耗战——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战前拥有37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伊拉克在战争结束时欠下外债700多亿美元,在战争过程中伊拉克死亡18万人、伤25万人,直接损失3500亿美元;作为对手的伊朗也欠下外债450亿美元,死亡35万人、伤70多万人,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作为两伊战争名义上的胜利者的伊拉克将两伊战争塑造为阿拉伯逊尼派国家对以波斯人为主体民族的信奉什叶派的伊朗的宗教圣战,因此获得了阿拉伯各国的支持,结果却在战争中蒙受了重大损失,却所获甚少。
然而两伊战争中阿拉伯各国对伊拉克的援助并不是无偿的,而是以贷款模式提供的,这意味着萨达姆必须偿还高额的贷款。打了一场损失巨大却几乎一无所获的战争已令萨达姆在伊拉克国内的威信开始出现动摇的迹象,这时要他还钱且不说还不起,就算还得起也必将动摇萨达姆在伊拉克国内的地位。于是萨达姆提出:伊拉克与伊朗打了八年战争是替全体阿拉伯人与波斯人作战,是替全体逊尼派与什叶派作战,伊拉克人拿性命去战斗,希望其他阿拉伯国家把债务免了。然而萨达姆关于免除债务的提议遭到作为最大债主的科威特的拒绝,而萨达姆如果按科威特的要求偿还债务需要偿还的贷款数目高达140亿美元,这还不算利息。1990年伊朗又趁伊拉克面临海湾危机的有利时机迫使伊拉克最终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条件:承认伊朗对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权并从伊朗领土撤出了军队,至此在战场上略占下风的伊朗又通过外交手段扳回一局。1990年8月被逼到墙角的萨达姆悍然出动10万大军入侵科威特,美国立刻组建多国部队介入伊拉克同科威特的战争。这时伊朗趁伊拉克面临海湾危机的有利时机迫使伊拉克最终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条件:承认伊朗对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权并从伊朗领土撤出了军队,至此在战场上略占下风的伊朗又通过外交手段扳回一局,在经历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后伊朗和伊拉克两国又重新回到了战前的原点。然而伊拉克的磨难并未就此终结——2003年3月20日以美、英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再次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本来国土面积437072平方公里、人口3720.3万、GDP总量1977.15亿美元、人均5166美元的伊拉克就国家体量大小而言:也算是中东一大主要地缘势力,然而在经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两次重大打击后的伊拉克保守教派冲突和恐怖暴力活动的打击,如今的伊拉克不要说成为中东霸主,甚至连参与角逐的资格都已失去。
如今的伊拉克在历经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之后实力早已今非昔比:如今的伊拉克安全部队不足60万人,这还是一支由正规军和警察共同组成的武装力量,其中现役正规军不足30万,连海湾战争前的1/3都不到。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曾一度解散过伊拉克前政府军,新成立的伊拉克军队几乎只有轻型装备且基本沿用的是萨达姆时代的过时装备,在美国的扶植下伊拉克军队的状况有所改善,但武器装备匮乏落后、作战经验欠缺的现象并未得到根本扭转。2014年6月伊拉克两个师约3万人遭遇800名叛军,结果竟转身溃逃,伊拉克一些城镇被丢,叛军一度逼近首都巴格达外围60公里处。如今的伊拉克军队在包括情报、空中支援、医疗以及后勤等方面十分依赖美军,几乎到了离开美军都不知该如何行动的地步。
相比之下伊朗的军事武装力量由正规军和伊斯兰革命卫队组成,现役总兵力约为545000人,这一规模位居世界第九。约为35万人的伊朗陆军编有4个军部、4个装甲师、6个步兵师、1个空降旅、2个特种作战师、若干独立装甲旅和步兵旅、5个炮兵群,伊朗陆军的机械化程度较高——拥有大约1400辆主战坦克近百辆装甲侦察车、上千辆步兵战斗车和装甲输送车、约2000门牵引火炮、约300门自行火炮。伊朗海军拥有兵员2万人左右(这其中包括大约2000人的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主要海军基地有5个——分别是波斯湾的阿巴斯港、布什尔和霍梅尼港,印度洋的恰赫巴哈尔潜艇基地,里海沿岸的恩利泽。伊朗海军的主要作战舰艇包括俄制“基洛”级潜艇3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3艘和轻型护卫舰12艘。约为4.5万人的伊朗空军(这其中包括1.5万名防空部队)编为16个攻击/战斗机中队、1个侦察机中队、1个加油/运输机中队、5个运输机中队、5个地空导弹中队和16个地空导弹营。除正规军之外,规模为12万人的伊斯兰革命卫队也是伊朗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由正规军和伊斯兰革命卫队组成的现役部队外,伊朗还有35万人,这其中包括约20万人的主要由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准军事部队“民众动员军”,战时兵力可扩充至100万。从20世纪50年代伊朗就开始了核能源开发活动,1980年美伊断交后伊朗面临来自美国及其盟国越来越大的战略压力,于是加大了军备建设的力度。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而伊朗方面则在2003年2月9日由时任伊朗总统的哈塔米以电视讲话的形式宣布:伊朗已在雅兹德地区发现铀矿并已成功提炼出铀,伊朗将开采铀矿并将建设铀转换和铀浓缩设施,以便建立一个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至此伊朗核计划已经发展到关键阶段——即核燃料循环系统建设阶段。这个系统建成后便可为伊朗的核电站和研究机构提供燃料,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浓缩铀的丰度,使伊朗能够获得武器级高浓缩铀。这标志着伊朗已迈进了核门槛,但要将这种核能利用技术真正转化为核武器还有相当的距离。
这是从直接的军事力量上进行对比,如果从资源储备、工业体系、国民经济等支撑战争的潜力因素分析,那么伊朗的优势也是明显的:伊朗国土面积约1648195平方公里,是伊拉克的3.77倍左右,人口约为8202.2万,是伊拉克的2.2倍左右,GDP总量4395.14亿美元,是伊拉克的2.22倍左右,人均GDP5415美元,是伊拉克的1.05倍左右。从自然资源的储备情况来看:截至2016年底伊朗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584亿桶,居世界第四位,石油日产量460万桶,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气储量33.5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天然气年产量2024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伊朗全国拥有矿山3800处,矿藏储量270亿吨:铁矿储量47亿吨;铜矿储量30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锌矿储量2.3亿吨,居世界第一位;铬矿储量2000万吨;金矿储量150吨。目前伊朗已开采的矿种有56个,年矿产量1.5亿吨,占总储量的0.55%,占全球矿产品总产量的1.2%。从国民经济水平来看:伊朗是继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印尼、沙特之后的亚洲第七大经济体。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以石油开采业为主建构起自己的经济体系——伊朗外汇总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于对外石油出口,此外伊朗在钢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软硬件业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伦敦经济学人报纸有限公司出版的《经济学人》杂志曾指出:伊朗在全球工业排行榜中的位次已跃居第38位。伊朗的农业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全国可耕地面积超过5200万公顷,占其国土面积的30%以上,在这其中已耕的可灌溉耕地达830万公顷、已耕旱田940万公顷,农民人均耕地5.1公顷。不过伊朗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其综合收割机与拖拉机保有量分别为1.3万台和36万台。
当叙利亚和伊朗伊拉克组成联军之时?
风雨过后见晴天,谁也不会想到两伊战争中打的你死我活的伊拉克和伊朗人又会握手言和,真应了那句至理名言,”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为了争做中东霸主,枭雄萨达姆先后打了两伊战争和吞并科威特战争。两伊战争虽然藏有私心,却是主动当了一回美国的枪手。美国人拿穷横的伊朗毫无办法,而让美国人恐怖的伊朗军人却不是伊拉克大军的对手,被打的只有招架之功少有还手余地,从这一点来看萨达姆是伊朗的克星。
麻烦的是萨达姆并不满足美国人给的小恩惠,萨达姆的胃口太大美国人无法忍受。当年的萨达姆实际上成了口双刃剑,即可以压制伊朗又可以给美国人添堵。谁都知道沙特和科威特是美国在中东的钱袋子,萨达姆如果去招惹别的国家可能不是国破家亡的后果,天捅个洞美国人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吞并科威特不但触碰了美国敏感的神经,也等于明目张胆从美国人口袋里拿钱。令美国人恼羞成怒,杀掉萨达姆美国人出了口恶气,反萨达姆的伊拉克人也高兴了一阵子。随后美国人开始后悔,萨达姆不听话还可以胁迫利用,没有了萨达姆的伊拉克大军再也不是利剑,不但对伊朗构不成威胁,还要由自己出钱出力养护这只拨了牙的老虎,伊朗反倒应感谢美国人为自己除了劲敌。到此时美国人也弄明白了,伊拉克许多人痛恨萨达姆,同时也不欢迎打进家门的美国大兵,自己这把贵客交椅已换成了冷板凳。民心不可违,十几年来美国人为了扶持亲自己的伊拉克政府投入了大笔美金,死了数千美国军人目地就是让伊拉克成为美国在中东可信的盟友,为美国征服中东出力。谁知却没赢得伊拉克大多数人的民心,去年伊拉克换届选举,反美人士居然拨了头筹,当时就有人认为伊拉克的风向要转。叙利亚战争期间伊拉克已现不满美国情绪,激进分子横行伊拉克时美军又消极应对,这让伊拉克人更喜欢俄罗斯直奔主题的作风。叙利亚战争让伊拉克人开始怀疑美国人是否可靠,与俄罗斯和伊朗互动就出现在这一时期。伊拉克和伊朗联手的可能是有限的,因为两伊战争宿怨,也因为两国虽然都是伊斯兰教徒,但却分属互相敌视的什叶派和逊尼派穆斯林,暂时联手已经发生了,组成联军则不可能,伊拉克还有大批亲美人士反对是其中一个方面,善于阴谋解困的美国人也绝不会放任锅里煮熟的鸭子飞走。
伊拉克背景强大而伊朗内忧外患?
伊朗虽然处于外交上的不利地位,而且在武器方面也有一些缺陷,但是也不是一无是处,而且伊拉克军队实际战斗力也不是多强,因此才能没有被伊拉克击败。
两伊战争前,伊朗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很好,武器装备水平要比以色列还要好,空军装备有F4“鬼怪”,F14“雄猫”等战机,在中东地区可以说是第一了。但是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全面陷入困境,和各大国关系都很差,陷入空前孤立。但是伊拉克当时则是左右逢源,获得了大量贷款赞助和武器,这极大的帮助了其进行战争。
但是即使如此,伊拉克军队也吃尽了苦头。首先就是实力方面,伊朗在人口等方面更加占据优势,而且毕竟这是一场反侵略战争(伊拉克率先侵略伊朗),因此伊朗军队的士气是比较高的(甚至有些鲁莽,有时甚至完全不讲战术规则盲目进攻)。
同时,伊朗也不是彻底孤立,比如著名的伊朗门事件,美国甚至在向伊朗提供武器,这也是一个对伊朗的支持。
然后就是伊拉克军队的水平低下了。比如伊拉克空军甚至出现过扔下的炸弹没有装引信的情况,还一度被伊朗军队反攻占据伊拉克领土。而面对伊朗空军,伊拉克甚至能够被其反攻打到将战机放到其他国家来保障安全,由此可见伊拉克军队水平之低下(虽然伊朗也好不到哪儿去)。
伊拉克将派代表团分别出访伊朗和美国?
人们不禁要问:如果联合国真能发挥制止战争的作用,美国还能嚣张到如此地步?别忘了,美国已经无视人类道义规则,粗暴退出了几个联合国下属机构。也不要忘记,美国依然是缴纳联合国会费最多的国家。更重要的是,联合国办公大楼还矗立在美国那里。
我们不能说:拿人钱手短。,吃人家嘴短。但事实确实如此有趣。
当然,美国的霸权不是一天建立起来的,有其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必然。而美国也在试图通过发挥影响力,左右国际组织的是非标准和公道的判断能力。
我们知道伊朗危机,源于特朗普上台后立即退出伊核协议,让世界公认的平等协商的结果,和公平自愿的和平协议开始出现空转。这既是美国霸权的恶果,也是国际组织无力约束美国行为的无奈证据。美国的一意孤行,把伊朗危机推到战争边缘,而国际社会只得束手站立一旁观看,毫无无力回天。联合国除了提供用于被压迫'者宣泄情绪的一尺讲台外,竟然无力阻止鲍威尔手拿洗衣粉的公然欺骗,和以此为依据的武力打击。
所以,伊朗会认为,与其相信联合国之类的国际组织,不如相信自己和志同道合的同类。与其等待没有约束力的决议宣判,不如期盼国民的团结和朋友提供的武器。伊朗的无力挣扎确实令人心寒,但美国的倒行逆施也已到了强弩之末的崩溃边缘。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未来是波浪滔天,还是烽火连天?反正都是毁灭,活死见。
现在的伊拉克,就是美国暴行的“物质文化遗产”。它历经战争的可怕,也饱受美国的摧残,至今还处在美军的隐形占领下。但它能够克服心理障碍和'阻力,能够大无畏地为解除伊朗危机而上下奔走,确实值得我们大家点赞。
但由于位卑言轻,对于伊拉克的外交努力,不会报更高的期待。唯希望在用尽一切和平手段后,如依然不能阻挡美国发动战争的脚步,那么就只能盼着战争风暴来的更猛烈些 ,让一切从新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