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拉火语,怎样看待洛丽塔小说?
《洛丽塔》是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流传最广的作品,绝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小说最初未获准在美国发行,于1955年首次被欧洲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1958年终于出版了美国版,作品一路蹿升到《纽约时报》畅销书单的第一位。《洛丽塔》已被改编成电影。
《洛丽塔》最令人叹服的成就之一就是,作为一个移民作家的纳博科夫比绝大多数土生土长的美国作家更逼真地创造了美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但这种“逼真感”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必不可少的自然背景,并没有给亨伯特的欲望世界赋予任何社会学意义上的现实感。纳博科夫始终是一个醉心于操纵幻觉的魔术师。
和纳博科夫笔下的许多人物一样,亨伯特是一个化了装的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家。他禀然敏感,想象力丰富,但近于偏执。他在小说中曾引用一位诗人的话说,“人性中的道德感是一种义务,而我们则必须赋予灵魂以美感。”当然,在《洛丽塔》中,这种所谓的“美感”既有艺术华丽的诗意,也充满了情堕落者阴恶的罪恶感。作为他的欲望对象,洛丽塔只不过是亨伯特意识的产物,是他异想天开地企图从外部的现实和时间中抢夺出来的一个幻想。 小说《洛丽塔》(Lolita)故事梗概小说描述了一位从法国移民美国的中年男子杭柏特·H·杭柏特(Humbert Humbert)在少年时期,与一14岁的少女安娜贝儿发生了一段初恋,最后安娜贝儿因伤寒而早逝,造就了杭伯特的恋童癖(The child love),他将“小妖精”定义为“九到十四岁”。杭柏特最先被一名富有的寡妇抛弃,后来又迷恋上女房东Charlotte Haze的14岁女儿洛丽塔(Lolita),亲呼她为小妖精。
洛丽塔恣意的挑逗杭伯特,使得杭伯特无法自拔,为了亲近这位早熟、热情的小女孩,杭柏特娶女房东为妻,成为洛丽塔的继父,他利用零用钱、美丽的衣饰等小女孩会喜欢的东西来控制洛丽塔。小说中的女孩原名桃乐莉·海兹(Dolores Haze),西班牙文发音的小名为洛丽塔(Lolita)或罗(Lo),因此作为书名。后来女房东发现自己的丈夫与女儿的不伦之恋,一时气疯往外跑,被车子撞死。杭柏特将洛丽塔从夏令营接出来一起旅行,两人尽情的缠绵。洛丽塔长大后,开始讨厌继父,她意识到“即使是最可悲的家庭生活也比这种乱伦状况好”。于是她开始跟年纪相当的男孩子交往,并藉著一次旅行的机会脱离继父的掌握,使得杭柏特一直无法寻获。
一日杭柏特收到洛丽塔的来信,信上说她已经结婚,并怀孕了,需要继父的金钱援助。杭柏特给了她400美元现金和2500美元的支票,还把屋子卖了,买家先付的10000美元跟房子的契约。洛丽塔拒绝了杭柏特再续前缘的要求,杭柏特伤心欲绝,他枪杀了那个带走洛丽塔的剧作家奎尔弟(作品中被女主角认为是东方天才哲学家),1950年杭柏特因血栓病死于狱中。十七岁的洛丽塔则因难产而死。
作者简介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 ),俄罗斯出生的美国小说家、诗人、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文体家。曾被公认的二十世纪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
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纳博科夫是弗拉季米尔-德米特里耶维奇和艾伦娜所生孩子中年龄最大的,是家中的长子。他出生在当时地位显赫并且富有的家庭。他的孩童时代在圣彼得堡度过。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家庭使用着三种语言俄罗斯语、英语、法语,所以纳博科夫在孩童时代就能讲三种语言。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一家离开苏联,前往克里米亚,他们在那里住了18个月。在克里米亚的白军起义失败之后,纳博科夫一家离开苏联前往欧洲西部开始背井离乡的生活。
1919年从俄国移民之后,纳博科夫一家在英国定居,在英国,纳博科夫成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一名学生,有计划的学习斯拉夫语和罗曼语。他主要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18年的文学生涯。
1922年,纳博科夫的父亲在德国柏林被俄罗斯君主制主义份子刺杀,原因是他尽力掩护了他们真正的目标Pavel Milyukov,一位拥护宪法的在野党领袖。这一关于错误认知而导致误杀的情节, 反反复复出现于作者的尤其是当角色因为误解而被暴力杀害时。例如,在《微暗的火》中,约翰-席德被错认为是Zembla之王而被刺杀。6月,纳博科夫接受剑桥法文与俄文学位,并迁往柏林与家人同住,以私人教授英语、法语、网球、拳击等维生。在1923年,他从剑桥大学毕业前往柏林。在柏林用Vladimir Sirin写作,获得了一些诗人与作家应有的名誉。
1923年,纳博科夫母亲偕妹 Elena移居布拉格,以V.D.Nabokov孀妇身份接受政府抚恤金。5月8日,纳博科夫于柏林一慈善化装舞会上,初识犹太律师之女薇拉(Vera Slonim),两人在1925年于柏林成婚。1929年,纳博科夫偕妻赴巴黎;1934年他们的儿子Dmitri出世;1937年,纳博科夫与薇拉移居巴黎,以避日渐蔓延的纳粹祸乱。
在欧洲生活的这些年里,纳博科夫出版小说《国王、皇后、侍卫》、《圣诞故事》、《防守》、《眼》、《荣耀》、《黑暗中的笑声》、《天赋》、《斩首的邀请》、《礼物》,并发表和出版了一些翻译作品、诗集、诗剧和剧本。剧本《事件》与《华尔兹的发明》在巴黎以俄语上演。
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讲授文学。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的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1941年在纽约博物馆工作
1942年,任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研究员,每周三日于威斯利学院教授俄文。
1945年,纳博科夫与薇拉成为美国公民;
1948年,任康奈尔大学俄国与欧洲文学教授;
1952年,任哈佛大学斯拉夫语文客座教授。这期间,他出版了《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尼古拉-果戈里》、《俄国三诗人》、《庶出的纹章》、《故事九则》、《确证》等书。
1955年9月15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并引发争议。
1958年,《洛丽塔》在美国出版。这期间,他还出版了《菲雅尔塔的春天》、《普宁》、《纳博科夫十三篇》,并与独子Dmitri合译出版莱蒙托夫小说《当代英雄》。
1961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
1973年因其终身成就被美国授予国家文学金奖。
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葬于Clarens。墓碑镌文:“弗拉季米尔-纳博科夫,作家”(Vladimir Nabokov, ecrivan)。
创作评价
纳博科夫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一生的创作极其丰富多样,包括了诗歌、剧作、小说、传记、翻译、象棋与昆虫学方面的论文等大量作品,但他主要是以小说闻名于世,如《洛丽塔》、《普宁》、《微暗的火》、《阿达》、《透明物体》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纳博科夫前后期的创作在基本主题和结构手段上的连续性是很突出的一个特征,从最初那部表现怀乡愁恩和移民生活的《玛丽》到他七十岁时所写的那部大掉书袋的探索乱伦爱情之作《阿达》莫不如此。
纳博科夫否认自己的创作有政治或道德的目的,对他来说,文学创作是运用语言进行的一种对现实的超越,因为“艺术的创造蕴含着比生活现实更多的真实”,他认为艺术最了不起的境界应具有异常的复杂性和迷惑性,所以他的作品致力于用语言制造扑朔迷离的时空迷宫,制造个人的有别于“早已界定”的生活与现实,显示出一种华美玄奥新奇的风格;此外,纳博科夫在昆虫学方面具有的兴趣和研究方式也使他的作品对事物的观察与描述显示出一种细致入微和精巧的特色。
纳博科夫作品的中心主题是以各种象征手段表达艺术本身的问题。表面上,《防守》描写下棋,《绝望》描写谋杀,而《斩首的邀请》是个政治故事。实际上,这三部作品都在议论艺术,而这些论述才是理解全书的关键。纳博科夫最优秀的俄文小说《才能》(1963)是他从模仿某类作品形式达到讽刺目的的创作手法的开始。
他用英文写作的头两部作品成就不大,1954年,《洛丽塔》完稿后,“对几个上了年纪阅读能力差的人来说,是一部令人憎恶的小说”,于是先后遭到四家神经紧张的美国出版社的拒绝。此书在美国尽人皆知,是把它当做一本“黄书”来读的。从1955到1982年间,此书先后在英国、阿根廷、南非等国家遭禁。
1955年9月,历经挫折之后,《洛丽塔》终于在巴黎得到奥林匹亚出版社认可,并获得出版。在宽容的法国出版后,屡屡被批评是一部非道德甚至反美的小说,也是由于这部小说一眼看去必定会产生的这种理解(即使在九十年代,情况也是如此。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在因特网上键入主题词“洛丽塔”,所搜出的全部网页中至少有百分之五十涉及到性和色情)。
面对不同的议论,纳博科夫本人的回答非常明确:“在现代,‘色情’这个术语意指品质二流、商业化以及某些严格的叙述规则,那也是千真万确的。因此,在色情小说里,必须有一个个性描写场面。此外,书中描写性的场面还必须遵循一条渐渐进入高潮的路线,不断要有新变化、新结合、新的性内容,而且参与人数不断增加(萨德那里有一次花匠也被叫来了)。因此,在书的结尾,必须比头几章充斥更多的性内容。”纳博科夫也说:“《洛丽塔》根本不是色情小说。”
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无英雄气质的人物赫伯特。他对年轻少女有着不可抗拒的情欲。其实,这是纳博科夫的又一篇寓言故事,从淫欲来检验爱情。小说《苍白的火》(1962)是由一首长诗和对长诗的长篇议论组成。它发展并完善了纳博科夫作品独树一帜的结构形式。《艾达》(1969)是他最费解的作品,采用世系家族小说的形式,同时运用俄、英、法三种文字,并概括应用了以往作品中的一切主题。
除小说诗歌外,还发表过贬抑果戈里的评论,和4卷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译作和论述。70年代,他的声望达到顶峰,被誉为“当代小说之王”。
禁书
1954年,《洛丽塔》完稿后,“对几个上了年纪阅读能力差的人来说,是一部令人憎恶的小说”,于是先后遭到四家神经紧张的美国出版社的拒绝。此书在美国尽人皆知,是把它当做一本“黄书”来读的。从1955到1982年间,此书先后在英国、阿根廷、南非等国家遭禁。 1955年9月,历经挫折之后,《洛丽塔》终于在巴黎得到奥林匹亚出版社认可,并获得出版。在宽容的法国出版后,屡屡被批评是一部非道德甚至反美的小说,也是由于这部小说一眼看去必定会产生的这种理解(即使在九十年代,情况也是如此。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在英特网上键入主题词“洛丽塔”,所搜出的全部网页中至少有百分之五十涉及到性和色情)。
争议
关于小说,争议的焦点自然是有关艺术的社会责任问题。《纽约时报》的一篇书评称:“《洛丽塔》无疑已是图书世界的一桩新闻……”《洛丽塔》争议的关键和最令人难解的是,纳博科夫对道德问题显得很没兴趣。许多人的阅读动机可能确实出于要看一看《洛丽塔》到底有多“不道德”,好奇的读者总是由它联想到因为色情描写而引起世界性争议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尤利西斯》。一位论者自觉找到了被这种含混性掩埋了的真义,称《洛丽塔》是“衰老的欧洲诱奸年少的美国”的象征,但另一位论者却发现:《洛丽塔》是“年少的美国诱奸衰老的欧洲”的寓言。
面对不同的议论,纳博科夫本人的回答非常明确:“在现代,‘色情’这个术语意指品质二流、商业化以及某些严格的叙述规则,那也是千真万确的。因此,在色情小说里,必须有一个个性描写场面。此外,书中描写性的场面还必须遵循一条渐渐进入高潮的路线,不断要有新变化、新结合、新的性内容,而且参与人数不断增加(萨德那里有一次花匠也被叫来了)。因此,在书的结尾,必须比头几章充斥更多的性内容。”纳博科夫也说:“《洛丽塔》根本不是色情小说。”
国内首位译介纳博科夫作品的人
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洛丽塔》,但或许正因为如此,到现在为止,纳博科夫也没有在中国产生真正的重大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对第一个译介纳博科夫的梅绍武来说更是如此—— “我是第一个介绍纳博科夫进入中国的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上海译文出版社要出一套书介绍美国文学,找到我的时候,我就选择了纳博科夫,因为他当时是西方很重要的一个作家,被称为‘小说之王’。
他们本来要我翻译《洛丽塔》,但我拒绝了,这个小说讲的是一个老头和一个小姑娘谈恋爱,我不太喜欢,觉得它和我们中国的道德不太相符。但后来我看到评论,说它讽刺了美国社会,还是有积极意义的,所以不要把它当做一部黄色小说。现在它在美国也得到很高的评价,我想,它还是一部好作品吧。
1985年,一位美国作家到我家里来聊天,听说我翻译了《普宁》,就建议我翻译《微暗的火》,说它是纳博科夫最好的作品。我看了之后觉得这部书太难翻译了,李文俊建议我选译。我花了半年的时间翻译了其中几章刊登在《世界文学》上。1999年的时候,我才又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把它全部翻译了出来。
纳博科夫好用生僻的古典字,翻译他的书得备一本《韦伯斯特国际大词典》。他的文笔晦涩,头一遍让你云里雾里,第二遍理出些头绪,第三遍才能茅塞顿开。所以,翻译自有翻译的乐趣。像纳博科夫就尽制造谜语,有时我怎么也想不明白,等到豁然开朗就会很高兴。
纳博科夫的作品在世界上很有名,但在中国知道他的人不多,大约是因为他没有象米兰·昆德拉那样被宣传得厉害。” 洛丽塔的经历
《洛丽塔》当时的风行一时就是因为读者们的这类双重兴趣。内容的奇特与写作的精妙使它成为一本雅俗共赏的书。
《洛丽塔》的成功,立即把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升华为一位国际知名人物。在一个访问记中,纳博科夫告记者道:“出名的是洛丽塔,不是我。”这是他的谦虚。纳博科夫的名字不但在国际文坛上响亮,而且也成为出版界的畅销商标,他出生于一八九九年,到了一九五八年才在西方享受盛名,当时已六十岁。他的成功可以作为对那些年近花甲而尚在苦苦耕作的未成名作家们的鼓励。
《洛丽塔》初版仅五千本。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读了以后,在伦敦《泰晤士报》写评论,把它称扬为一九五五年最佳三部小说中之一部。此活,《洛丽塔》就不胫而定,成为国际畅销书。
格林与威尔避及书局编辑的见解不同点是在,前者所看到的是文学与文字,后者却只看到了浮面的淫意淫词。《洛丽塔》的最后在文坛的胜利可以说全是格林的功劳。格林予以佳评后,美国的小型文学杂志《铁锚评论(AncIIor Review)也予注意,节录登载,这家杂志当时的年轻编辑即是目前主持《纽约书评》双周刊编务的杰逊。埃浦斯坦。不久美国与英国的书局也改变原意,陆续在英、美、加拿大出版了《洛丽塔》。
当《洛丽塔》初版在巴黎由奥林比亚书局出书时,英国政府当局曾要求法国政府查禁。
在英美问世后,英国内阁也曾开会辩论,但是没有禁售。新西兰则后来一度禁售。
《洛丽塔》在美国由普特南书局于一九五八年七月二十一日出版,立即成为畅销书,于一九五九年一月爬升《纽约时报》畅销书目单第一位!(最终被另一个俄籍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挤出宝座。)当时多半的书评都把评论集中于所谓“洛丽塔事件”的纠纷,而不是书的文学价值。
同名电影《洛丽塔》 Lolita (1997) 中文片名:一树梨花压海棠
故事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未成年少女洛丽塔之间的不伦之恋。在大学里靠教授法文为生的亨勃特年过中年洛丽塔 Lolita 君紫隆,自从年幼时的初恋女孩死去后,心中总藏着一个温柔而猥亵的梦魇。那些十几岁的青春少女们对他有着不可抗拒魔法般的吸引力。他包藏着这个隐秘的欲望,只是用颤抖的灵魂呼唤着那些肤浅狂燥的精灵们。
一次偶然的机缘下,他成为了夏洛特(洛丽塔的妈妈)的房客。他疯狂地爱上了夏洛特年仅14岁的女儿——洛丽塔。而与此同时,夏洛特也看中了亨勃特,一心要为自己和洛丽塔找个靠山。为了能够继续跟心中的精灵——洛丽塔生活在一起,亨勃特违心地娶了夏洛特为妻。但最终夏洛特还是发现了亨勃特对自己女儿的迷恋。激愤的夏洛特冲出家门,却遇车祸身亡。亨勃特于是带着洛丽塔开始了一段美国高速公路上到处逃窜的乱伦爱情……直到狂燥的洛丽塔开始厌倦最终离开了他。失去了生命中的精灵的亨勃特在绝望与悲哀中杀死了当初拐走洛丽塔的男人——克拉尔·昆宁。
这部电影让人或者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也许是男主角对洛丽塔朦胧悲壮的爱,
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洛丽塔和拐走的他的男人走了,男主角疯狂的寻找,然而一无所获。
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无人知晓,也许我们能看见的只是悲伤,痛苦,撕心裂肺,他对洛丽塔的爱到底是怎样的。
是迷恋曾经的影子,还是另一种不为人知的悸动。
当三年后,他落寞的守在曾经和洛丽塔生活的房子里时,
收到了洛丽塔的一封信,洛丽塔和另一个男人结婚了,怀孕了,需要钱,他开着车,去那个爱的人生活的小镇,
他站在门口,内心复杂,她开门,四目相对,整部影片最让我难忘的就是男主角看洛丽塔的眼神,
喜悦,悲伤,无法理解,惊讶,等等等,
他给洛丽塔四千块钱时候, 她惊喜, 却并不愿意和他走。
这是让我落泪的地方,颤抖的手,白色的信封,洛丽塔惊讶的声音,你给了我们四千块钱。
“是的,即使你拒绝和我走,你依然可以得到它”
“那是唯一一个让我着迷的人”挺着肚子的洛丽塔似乎回忆的说着那个老男人,带着狗,喜欢所有的少女。
强迫她们与男孩做爱,拍照是他的爱好。
“那我呢?”
得到的是沉默,她也并没有和他走。
他流着眼泪开门,她送他,对着自己的小狗说:“ 和我爸爸说拜拜”
也许从这里就能看出来,洛丽塔没有爱过,至始至终。
他开车离开的时候看见远处站着的孕妇,安详,或许已经褪色。
一瞬间他出现错觉,看见她还是当年妖艳的少女,穿着蓝色的裙子,活泼,美丽。
最后的结局是枪响, 鲜血, 绝望。
他杀死了那个让洛丽塔魂牵梦萦的变态男人,独自开着当年和洛丽塔一起旅行的老爷车。
漫无目的,眼神空旷。
后面是很多的警车,追逐着,撕响着。
他停下车,站在能望见她城镇的地方,“我听见孩童的笑声,我难过的不是身边没有洛丽塔,是笑声里没有洛丽塔”
1950年他死于心肌梗塞,在监狱里。
1950年圣诞节,洛丽塔死于难产。
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或许沉闷的些。
他延伸了小说没有的地方,细节,或许有人会落泪,比如我。
HOB有什么电视剧?
不少喜欢美剧的朋友现在都在期待今年4月份开播的《权力的游戏》吧?其实除了《权力的游戏》之外,HBO今年还有不少新剧将要开播,今天美叔跟大家分享一下2019年HBO即将开播的HBO新剧,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请注意这篇文章的两个重点:新剧、HBO。另外,以下美剧并未公布准确开播日期。
一、《切尔诺贝利》(Chernobyl)
《切尔诺贝利》剧照
这部剧是英美合拍的剧集,有英国Sky与美国HBO联合制作。看名字大家应该都知道这部美剧讲述的是什么故事了:以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为背景,揭开上个世纪最严重的人为灾难事件发生始末,叙述一群勇敢的英雄们前往核电站事发现场,拯救欧洲免于陷入浩劫的动人故事。
二、《守望者》(Watchmen)
电影《守望者》海报
美叔已经在多篇文章中提到过这部美剧,原因是美叔实在是太期待这部美剧的开播了。HBO是第四个参与DC超级英雄剧集制作的平台,之前已经有CW的“绿箭宇宙”、DC自家平台的“DC宇宙”以及FOX的《哥谭》。HBO是华纳旗下的有线平台,所以用起自家的版权角色更是得心应手。
美剧《守望者》预告片截图
剧情美叔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如果是《守望者》系列粉丝的话自然对剧情非常熟悉,这种类型的超级英雄作品非常少见,剧情中对人性的思考,对战争的反思等等非常深刻,属于那种“特别有嚼头”的剧集。
三、《恶魔之地》(Lovecraft Country)
《恶魔之地》海报
这部一部恐怖题材的美剧,故事讲述的是在上世纪50年美国仍存在严重种族隔离制度的背景下,黑人男主角和他的朋友以及叔叔为了找到自己的父亲,展开了一场遍及全美的游历。在寻找父亲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要面对白人的敌视,还要面对未知的恶魔。
乔丹·皮尔
这里要提一下这部美剧的两位制作人:乔丹·皮尔和J·J·艾布拉姆斯。乔丹·皮尔凭借恐怖片《逃出绝命镇》获得了非常高的荣誉,他特别擅长表现的就是非裔美国人在美国挣扎生存的现状;而J·J·艾布拉姆斯就不用多说了,除了特别擅长挖坑以外,他构建出的悬疑剧情特别抓人。这两位的合作挺令人期待,只希望不要挖太多坑就好。
四、《风月场》(Demimonde)
J·J·艾布拉姆斯
不要被这个名字迷惑以为这是一部像《堕落街传奇》一样的美剧,其实这是一部科幻片。故事讲述的是一家三口遭遇一场车祸,母亲陷入昏迷当中。女儿不小心打开了母亲的地下实验室,结果被传送到了另一个世界。不久之后父亲与母亲也跟了过来,一家三口将在这个“新世界”当中与一支强大且神秘的势力展开斗争。
《危机边缘》海报
首先说一下,这部美剧在2019年开播的几率不是很大,但是依旧有那么一丢丢的可能,所以就在这里写出来了。这部美剧的编剧是J·J·艾布拉姆斯,注意重点:编剧。这是他自《危机边缘》之后多年来首次执笔撰写科幻片剧本,据说当时HBO与苹果两家都非常欣赏这部剧,下了大力气竞争,最终HBO胜出,在没有试播集的情况下直接预订整季。以HBO一贯苛刻的眼光,能够直接获得整季预订,说明这部剧品质相当不错。
五、《无所作为》(The Undoing)
妮可·基德曼《大小谎言》剧照
妮可·基德曼凭借HBO迷你剧《大小谎言》荣获金球奖与艾美奖双料最佳女主角后,再次参演HBO新的迷你剧《无所作为》。故事根据简·汉夫·科里茨(Jean Hanff Korelitz)小说《You Should Have Known》改编,讲述心理咨询师格蕾丝拥有她一手打造的完美人生,丈夫是一名医生、儿子就读纽约精英学校。她即将出版人生中第一本书。然而,就在出书前几周,一桩看似无关的凶杀案发生,出差的丈夫失去音讯,一连串可怕事实陆续被揭露。面对媒体疯狂追逐,葛蕾丝被迫面对她没遵从自己那本书的建议而导致的可怕后果。现在,她必须为了自己和儿子,重塑一个新人生。
六、《杰克绅士》(Gentleman Jack)
安妮·李斯特
这是另一部英美合拍剧,由BBC one与HBO联合出品。该剧故事设定于1832年的英国北部城市哈利法克斯(Halifax),聚焦于农场主安妮·李斯特(Anne Lister)与家人、仆人、租户以及工业竞争对手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她想娶的妻子,富有的继承人安·沃克(Ann Walker)。
七、《新教宗》(The New Pope)
裘花
2017年的美剧《年轻的教宗》播出之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在观众一片呼声当中节目主创明确表示:就这一季,没有第二季。主创们果然没有食言,所以我们看到了这部名义上是新剧,实际上是《年轻的教宗》续集的《新教宗》。大家不用担心,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部分演员有替换,主演依然是裘花)。
八、《黑暗物质三部曲》(His Dark Materials)
《黑暗物质三部曲》剧照
《黑暗物质》这部奇幻电影应该有不少朋友看过,当年的结尾留下不少悬念,不过我们等不到剩下的两部电影了。但是HBO与BBC one用另一种方式弥补了这部电影观众的遗憾
埃雷利恩恋人任务怎么做?
步骤/方式1
打开魔兽世界TBC怀旧服游戏,接到任务之后薇拉·火语头上会显示蓝色的问号,何其对话后了解到需要给她一瓶“塞纳里奥热酒”才能诱使其前往秘密地点。
步骤/方式2
“塞纳里奥热酒”是塞纳里奥德鲁伊所制作的特产,玩家们在地狱火半岛无法买到,需要前往赞加沼泽的塞纳里奥庇护所找旅店老板“考伊斯·斯托克顿”才能购买到。具体购买位置如下。
步骤/方式3
购买到塞纳里奥热酒后回到猎鹰岗哨,将其交给薇拉·火语,就会带领前往秘密地点了(其实就在猎鹰岗哨的坡下面)。
步骤/方式4
最后对其使用卡尔琳达的惩戒卷轴,将其变为一只老鼠后,此任务就完成了。
2013年的歌有哪些推荐?
岁月是神偷,轻易偷走最珍贵的时间。
往事不可追,唯有回忆作陪。
今天,我们一起听听九十年代最好听的100首歌。
1990年的岁末,没有严冬的寒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温暖。
36岁的罗大佑,发行了一首温暖胜过艳阳的歌曲。
恋曲1990罗大佑 - 光阴的故事 电视原声带
1990年,郭富城凭借专辑《对你爱不完》走红,唱片公司决定迅速推出了第二张国语专辑。
对你爱不完郭富城 - 对你爱不完
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郭富城 - 请把我的情感带回家
郭富城在录音的过程中,他的哥哥意外过世,郭富城带着悲伤的的情绪录制了这首《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
这是一首典型的情歌,郭富城以深情和沙哑的嗓音来做诠释,红遍大江南北。
此专辑也是郭富城一块里程碑,至今保持着国语专辑销售最高的地位。
亲亲我的宝贝周华健 - 不愿一个人
1990年,周华健创作了《亲亲我的宝贝》。
歌词中“亲亲的我的宝贝,我要越过高山”里的“宝贝”,就是周华健的大儿子周厚安。
1989年,妻子怀孕后,周华健决定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写首歌,却一直没有思路。
直到孩子降生,体味着初为人父的喜悦和一路走来的辛苦,这首歌终于一气呵成。
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王杰 - 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
王杰的歌,一直带着一种魔力。
《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唱出了那个时期年轻人的彷徨。
曾经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等踏入社会,才发现爱情与面包,都不是那么轻易可以拥有的。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童安格 -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童安格 -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耶利亚女郎童安格 - 梦开始的地方
1989年发行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红透可半边天。
童安格也就此一鸣惊人地成为了乐坛大哥。
进入1990年,童安格充满异域风情的《耶利亚女郎》搭配他独特的唱腔,多少人爱上了这个曲调。
情人杜德伟 - 99情人
《情人》是收录于滚石唱片出品的音乐专辑《99情人》中的一首国语歌曲,由杜德伟演唱。
相逢在雨中黎明 - 相逢在雨中
《相逢在雨中》是黎明第一张专辑,遥想在细雨中和情人对望,擦肩而过后的却是分离。
此专辑让黎明囊获了几乎90年香港乐坛的所有新人奖,为他日后在歌坛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林忆莲 - 我爱经典系列 林忆莲
1990年,林忆莲离开香港乐坛,到台湾闯荡。
她签约滚石唱片,推出的《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
这首歌也帮初出茅庐的林忆莲赢得了掌声。
漂洋过海来看你娃娃 - 大雨
《漂洋过海来看你》是台湾歌手金智娟(娃娃)演唱的一首歌曲(经典代表作),也是娃娃的成名曲之一。
由李宗盛作词和作曲,屠颖编曲,收录于1991年8月发行的专辑《大雨》中。
这首歌其实讲的是原唱者娃娃和一个诗人阿橹之间发生过的真实故事。
当年娃娃与恋人一见钟情,为了看到他,每次都是娃娃辗转从台湾飞到香港,然后再从香港到北京去看他。
在娃娃开始谈这段漂洋过海的恋爱时,滚石唱片的同事们都默默关心着,也让李宗盛有了想帮娃娃创作歌曲的念头,于是四处旁敲侧击收集情报。
这首歌便是根据娃娃的故事创作的歌曲。
真的好想你周冰倩 - 周冰倩中华名人名歌经典珍藏版
《真的好想你》是李汉颖和杨湘粤二人填词,并由李汉颖谱曲,周冰倩演唱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在当时可谓火遍大街小巷。
心雨高胜美 - 经典金选1
《心雨》这首歌,融合了高胜美歌声所有的特点,柔美婉转处犹如黄莺鸣谷,激情高亢时好似春燕入云。
追梦人凤飞飞 - 一起飞
《追梦人》由罗大佑作词、作曲,原曲是罗大佑为电影《天若有情》创作的主题曲《天若有情》的普通话版《青春无悔》,由袁凤瑛演唱。
之后作为纪念作家三毛的歌曲增加部分歌词,由凤飞飞演唱,并成为1991年台湾电视连续剧《雪山飞狐》的片尾曲。
来生缘刘德华 - 来生缘
《来生缘》是由刘德华作词、演唱并由胡伟立作曲、编曲的歌曲,收录于刘德华1991年09月01日发行的同名音乐专辑《来生缘》,其粤语版为《一起走过的日子》。
男儿当自强林子祥 - 最动听的...林子祥
《男儿当自强》是林子祥演唱的一首粤语歌,收录在林子祥1991年1月1日发行的专辑《温馨集》中。
无地自容黑豹乐队 - 黑豹 同名专辑
《无地自容》是中国著名摇滚乐队黑豹乐队的音乐作品之一,它收录在黑豹乐队于1991年发行的首张专辑《黑豹》内。
潇洒走一回叶倩文 - 潇洒走一回
《潇洒走一回》是叶倩文1991年专辑《潇洒走一回》的主打歌曲,同时也是91年台湾电视剧《京城四少》的主题曲。
亲密爱人梅艳芳 - 梅艳芳经典金曲演唱会
《亲密爱人》是梅艳芳演唱的一首歌,由小虫作词作曲,收录在梅艳芳1991年发行的专辑《亲密爱人》。
《亲密爱人》这首歌是写给梅艳芳和她的一个名叫保罗的男朋友的,可以说是他们的爱情恋曲。
写这首歌的正是台湾著名音乐制作人小虫。
1990年,小虫在录音室帮梅艳芳录音,梅艳芳说10点钟一定要休息一下,于是9:55分就停下来不录了。
结果刚好10点钟正,梅艳芳的电话响了,原来梅艳芳的男朋友保罗每天10点钟都会给她打电话的。
梅艳芳蹲在角落里甜蜜地讲电话,那个甜蜜的程度,羡煞旁人。
小虫看见了,于是灵感大发,就写了《亲密爱人》这首歌,交给梅艳芳唱。
《亲密爱人》则才是传唱大街小巷的经典情歌。
九十年代,李宗盛已经是滚石唱片的金牌创作人。
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陈淑桦的《梦醒时分》都是经他之手,成为后来的至尊级金曲。
我是一只小小鸟赵传 - 10年朋友 10
梦醒时分陈淑桦 - 跟你说 听你说
陈淑桦在一众女歌手中脱颖而出,不仅歌技大受认可,也引领了一种新的女性风向。
你走你的路陈淑桦 - 情歌对唱金典Ⅰ想你的时候
在另一首歌《你走你的路》里,她又让人懂得,即使没有爱情,“我也许将独自跳舞,也许独自在街头漫步。”
当爱已成往事李宗盛;林忆莲 - 霸王别姬 电影原声带
1992年,李宗盛创作《当爱已成往事》,首次与林忆莲搭档对唱。
歌名一语成谶,多年后两人的爱情成了歌曲唱的那样。
1991年底,王靖雯满怀希望打算到美国进修钢琴和舞蹈,没想到错过了开学日期,进不了学校。
1992年,春节的时候,王菲不知以后该如何抉择,于是她打电话给老师戴思聪拜年的时候问:“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戴思聪说,希望她回来,梅艳芳宣布不拿奖了,陈慧娴又去了美国读书,乐坛女歌手正缺乏新生力量。
我也不想这样王菲 - 王菲
她大大的眼睛,高高的身材,唱功也好,星相十足,怎么可能不红呢?
如果不回来半年就会被人淡忘了。
王菲听完后,第二天就回了香港。
我愿意王菲 - 菲卖品 王菲精选
那年的年底,整个香港的大街小巷,都能听到歌迷们哼唱,一夜之间,王菲站到了香港乐坛的最顶峰,迅速奠定了自己的地位,此曲也成为她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珍珠即使一时蒙尘,也不能阻挡它终有一日释放光华,天籁般的声音总能穿越层层迷雾、打动俗世人心。
1992年,张学友结束兵役重回乐坛,当时“四大天王”突然崛起,港星开始流行台湾,太长时间没有发新曲的张信哲,似乎已被人遗忘。
于是他下定决心,用一年的时间寻求转型与突破,拒绝一切商演和社会活动,沉浸身心打造音乐专辑《心事》。
同时,李宗盛和黎沸挥等顶尖音乐人也倾力为他操刀。
后来,背水一战的张信哲以《难以抗拒你容颜》《爱如潮水》《别怕我伤心》《过火》等歌曲红遍两岸三地。
难以抗拒你容颜张信哲 - 知道
爱如潮水张信哲 - 心事
别怕我伤心张信哲 - 等待
过火张信哲 - 宽容
1993年,张学友在事业上走下坡路。
当时学友的女朋友罗美薇对他不离不弃,细心安慰,使得张学友慢慢恢复信心,走上事业最巅峰。
为了感激罗美薇,献给她《一路上有你》这首歌。
一路上有你张学友 - 吻别
如果张学友和罗美薇是一路陪伴的不离不弃,另一对恋人的爱情却是分分合合的虐心。
有人说:“张宇的好,只有十一郎知道。”
十几岁的年纪,张宇还叫“张博翔”,十一郎还叫“萧慧文”。
一个“坏小子”和“才女”,爱情悄悄萌芽。
▲张宇和十一郎
1990年,张宇大学毕业后跟随李宗盛学习创作,并雄心勃勃地借钱购置音乐设备练习编曲,却籍籍无名。
生活的压力让他回到现实,找到一家中规中矩的公司上班。
不久后失业,他又做起了餐厅驻唱。
当张宇在台中餐厅驻唱之路上挣扎时,十一郎意识到台北才是大舞台。
两人在爱情之外,找到了事业上共同的乌托邦。
用心良苦张宇 - 用心良苦
到台北发展不到两年时间,张宇终于迎来了机会。
1993年,张宇推出专辑《用心良苦》,立刻引起轰动。
同名主打歌正是十一郎的得意之作。
十一郎准确察觉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乐坛“苦情男”地位的缺失,将张宇独特的声线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挖掘。
听过《一言难尽》《雨一直下》《月亮惹的祸》这一类“很张宇”歌曲的人,或许想不到它们的作者是个柔情似水的女人。
一言难尽张宇 - 一言难尽
雨一直下张宇 - 雨一直下
月亮惹的祸张宇 - 月亮 太阳
李伟菘写完《我等到花儿也谢了》这首歌曲的曲子后,去了很多唱片公司并把歌曲弹给唱片公司的人听,可是一直没有人愿意要这首歌曲。
之后李伟菘去了香港的宝丽金唱片公司,张学友的御用制作人欧丁玉听李伟菘弹了《我等到花儿也谢了》,觉得歌曲很不错,立马拍板决定这首歌一定要留给张学友演唱。
我等到花儿也谢了张学友 - 真爱
一千个伤心的理由张学友 - 真爱
之后,李伟菘又给张学友写了《一千个伤心的理由》,传唱度都很高。
讲不出再见谭咏麟 - 梦幻的笑容
《讲不出再见》是谭咏麟演唱的一首粤语歌曲,由赵容弼、千家和也作曲,向雪怀填词,杜自持编曲,收录于谭咏麟1994年2月17日发行的粤语专辑《梦幻的笑容》中。
之后他又发布众多耳熟能详的歌曲。
爱在深秋谭咏麟 - 爱的根源
难舍难分谭咏麟 - 难舍难分
半梦半醒谭咏麟 - 迷惑
情缘巴士站谭咏麟 - 伴我飞翔
有哪些好看的悬疑电影推荐?
《调音师》
就是这部,豆瓣评分8.3的印度片,创作灵感来源于2010法国同名短片。
悬疑片能够吸引观众,有一个要素,就是结局出乎观众意料之外。这个最好是180度大转弯,才精彩。《调音师》就是这样,直到最后一分钟,才真相大白。
该片主演是阿尤斯曼库拉纳,饰演阿卡什,一位假装盲人的钢琴调音师,弹的一手好钢琴,整天戴个墨镜工作。回到家,卸掉伪装,是一位英俊的青年。
因为戴上墨镜装盲人,能收获更多客户的同情和赞许,所以他对拿着导盲棍,戴着墨镜的日子习以为常。
一日,阿卡什在餐厅弹钢琴,一曲毕,成功俘获餐厅老板女儿苏菲的芳心。
接下来不幸发生了,阿卡什接到一个客户电话,客户要求上门演奏一曲。当阿卡什如约推开客户的大门时,墨镜背后正常的双眼发现了客户房间内的杀人现场。客户的妻子误以为阿卡什是盲人,假装一切如常,接待了他。
阿卡什在一瞬间的惊讶之后,故作镇定,摸索着开始弹起钢琴。房间内,客户的妻子和她的情人开始挪动尸体,死者正是约阿卡什的客户。
他弄明白了事情原委。客户的妻子西米在屋内偷情,被客户撞破奸情,西米伙同情人将其杀害。
西米认为阿卡什是真盲,阿卡什因此逃过此劫。
没过几日,阿卡什去警局报案,却意外发现,警长居然就是西米的情人,杀人凶手。
阿卡什欲言又止。
离开警局后,警长和西米开始谋划杀掉目击者,包括阿卡什。西米杀掉了对门的老太太,弄瞎了阿卡什。
警长不甘,认为只有杀掉才能灭口。遂伙同三个人,两男一女,出高价要阿卡什的命。
可他没想到,聪明的阿卡什用湿婆神的神话故事成功策反这三个人,反过来将西米绑了,索要更高价的赎金。
警长带着赎金去见两个男人中的一个莫里,并且杀了莫里。
两个男人中的另一个医生,准备带着西米去赚另一笔钱。西米的血型和一位酋长的女儿血型相匹配。酋长的女儿需要做肝移植手术,如果把西米的肝脏移植给酋长的女儿,那么医生可以获得6000万卢比。
医生开车载着阿卡什,后备箱里放着昏过去的西米,消失在公路尽头。
影片在这里切换到另一个场景,两年后的欧洲某地。
在一家酒吧内,阿卡什正在认真弹钢琴,精彩的琴艺让观众掌声雷动。观众中,有曾经喜欢他的苏菲,餐厅老板的女儿。
在一起喝咖啡的时候,阿卡什给苏菲讲述公路尽头的故事。
本来打算杀掉西米拿肝脏的医生反被西米杀掉。西米开车准备撞死路中央的阿卡什时,被一只突然冒出来的兔子撞上了车窗。慌乱中的西米失手,车侧翻,爆炸,西米死于非命。
影片行进到这里,观众都以为西米就这样死了,被西米弄瞎的阿卡什是真瞎。连苏菲都为阿卡什抱不平,道:“你应该杀了那个毒妇(西米),用她的眼角膜来重获光明。”
阿卡什微微一笑,拿着导盲棍,像盲人一样,慢慢离开了。
如果影片就这样结束了,那这部影片算不上悬疑片经典。导演注定要让它成为经典。所以当阿卡什脱离苏菲视线后,见路上有个易拉罐,他精准地用导盲棍击打易拉罐,易拉罐飞旋出去。
就这一个镜头,揭秘了整个故事。
原来阿卡什杀了西米,用她的眼角膜让自己重获了光明。现在的阿卡什依然像影片开始一样,假装盲人,弹奏钢琴,来获得更多客人的同情和赞许。
只一个镜头,让观众的判断发生了180度大转弯,这有点类似《非常嫌疑人》,一部同样经典的悬疑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