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盘报广,摆地摊是中国文化的传承?
将摆地摊与文化生硬地挂钩,那是对文化的标签化和庸俗化。
摆地摊是一种商品交易活动。摆地摊又称练摊,是指在街边或市场上陈列货物出售。作为一种物资销售的便捷方式和渠道,它明确归属于经济、市场领域。
今年以来,新冠疫情造成的就业困局、消费低迷让地摊经营焕发勃勃生机。工商、城管、交通等相关一改严管甚至打压的否定性态度,为摆地摊打开了绿灯。
发展是重中之重,就业是民生之本。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千方百计稳增长、促就业,保民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扩大内需投资,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消费升温。
开放地摊经营就是其中一项利国利民的积极举措。不仅有利于解决就业,而且因摊点交通便利、货品质优(鲜)价廉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
2020年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
6月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摆地摊无须“高大上”的虚浮定位。摆地摊迅速成为关注热点。于是,有些人便习惯性地给地摊冠以“文化"之名,美其名曰"地摊文化”。似乎这样就能让昔日不登大雅之堂的街边地摊瞬间变得出身高贵、声名显赫。
殊不知,地摊从来不是尊贵高雅的“阳春白雪”,而是近家贴心的“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如高端的楼堂馆所和高尔夫球场,主要定位乃是为了“谈笑有鸿儒",满足有经济实力的各界人士的商务、财务、餐饮、健身等需求;
“下里巴人”如中低端的茶铺、地摊、理发店等,因其接地气(或曰因地制宜)的特性,让普通民众倍感贴心、安心、舒心,而非进去前先得掂量掂量阮囊是否羞涩——往往是暗自“噫吁嚱,危乎高哉”的一番嗟叹后,望“雪"却步。
摆地摊售卖的商品,主要是瓜果蔬菜、衣帽鞋袜、玩具、鲜花等生活物资与各种名特产品、地方小吃,也包括书籍、年画、对联、工艺品等。
商品食物琳琅满目,散发泥土气息、烟火味道、书墨芬芳;
卖家顾客讨价还价,尽显基层民生、和谐安康、万千气象。
各级部门在服务管理上要积极作为。摆地摊有利发展经济,深受群众欢迎。各级政府部门须助力推进,责无旁贷,而不应视其为新冠疫情导致就业形势严峻情况下的应急、短期举措。
对摆地摊,我们既要纠正过去因着眼于严管而失之于不近情理、粗暴执法的偏颇,也要防止担心违背当前的鼓励性政策而畏手畏脚甚至放任不管的倾向,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事实上,摆地摊与其他经济活动一样,都需要政府各部门在认真做好行政服务工作的同时,切实加强对有固定经营场所的业主和流动摆摊人员的管理引导。
开放搞活、繁荣市场、发展经济跟保证市容市貌美观整洁、交通购物井然有序一样,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两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
片面强调和重视一方面,忽视和偏废另一方面,都会降低和损害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也从根本上背离了中央精神。所以,我们必须齐抓共管,防止新形势下的懒政庸政,得过且过。
切实纠正对文化的标签化和庸俗化。文化,《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长期以来,在一些媒体宣传和地方性活动中,存在着将文化标签化和庸俗化的不正常现象。其中,有“旅游观光文化”(涵盖各个旅游景点,如“XⅩ山文化”、“XⅩ江文化”),“各行各业文化"(如“农业文化"、“商业文化”),“水果、土特产文化"(如"柑橘文化”、“啤酒文化”),
“贸易展销文化”(如“汽车文化"、“家俱文化”),“餐饮文化”(如“火锅文化”、“坝坝宴文化”),“网红、热点文化”(如“时尚文化”、“流行文化"),"体育项目文化"(如"X球文化”、“跳X文化”)……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令人啼笑皆非并见诸于报章、网络等媒体的是,城市公共厕所也一度穿上文化的新衣,硬生生地涂抹上了"厕所文化”的油彩——尽管其中不少公厕长期被大众诟病,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为了维护中国文化这张意蕴优美、厚重的亮丽名片的品位形象,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并大力纠正将文化作为廉价、庸俗的标签随意粘贴的荒唐做法和现象。
各级政府部门应率先垂范。不得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由,将各种非文化活动及其他物性主体轻率地冠以文化名号。
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同样需要治理乱象与污染,打响“蓝天保卫战”,永葆中华文化的一片绿水净土!
广州的房价会怎么变化?
广州目前的楼市是比较温和的,一旦广州后起发力,爆发力也是很惊人的。
为什么广州楼市这么温和1.房地产市场也是分“全国性”的和“全省性”的。
目前来说,海南、深圳、惠阳就是属于全国性的市场。
杭州、南京、武汉、郑州、西安、成都等强二线城市则属于全省性的市场。
而广州作为一个一线城市,就有点奇葩,它吸引的大多还是本市人。
在广州,上面那些城市出现的场景基本是不存在的。外地人是极少会想着在广州投资房产的。
2.大家普遍不看好广州,并一致认为广州在衰落。
在“北上广深”的圈子里,广州似乎是最低调的那个。
房价飞涨,广州反应最慢;互联网创业风口的那些风口,从电商到团购,再到共享经济,广州的企业也是一个都没赶上。
2018年第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
上海:7863.40亿元,增长6.8%;
北京:6801.50亿元,增长6.7%;
深圳:5209.81亿元,增长8.1%;
广州:4954.02亿元,增长4.3%。
“北上广深”的城市格局也已悄然变成“上北深广”。
其实去年深圳的经济总量和增速就已经明显超越广州,深圳有华为、中兴、腾讯、大疆等等响当当的招牌,都以科创为主了,广州还是以传统工业为主,怎么可能不超呢?
甚至连杭州都要赶超广州啦,这样下去,广州的一线城市地位岌岌可危。
3.广州限购政策严格,入户门槛高
广州实行严格的限购政策,不像深圳和其他强二线城市那样放开落户抢人。
非本地户口想要买房还要交5年社保,所以很多在广州工作的人都是没有购房资格的。
而且在广州买房签双合同的多,相当于五成首付,2018年房贷利率呈上升趋势,又增加了购房成本。
在广州想买房对很多要养家糊口的工薪中产来说,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限购的买不了,非限购的区域又价值一般,比如增城和从化,经济、产业、配套都没什么亮点。
就拿不限购的增城和同样不限购的惠阳对比吧~
论城际距离
增城是广州的郊区,与广州城区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惠阳作为环深城市,离深圳只有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论价格
增城房价均价去到了两万到两万五,而惠阳由于政府摁住了房价,现在还是一万四的均价。
再论深圳和广州的辐射能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之下,不光是和环广对比,和环深、环沪来比,环深的价值都是最大的。
惠阳此刻最大的价值就是在于离深圳近,而且有地铁规划。增城虽然也在规划地铁接驳城区,但广州的辐射能力是远低于深圳的。
而且,虽然增城是广州的一部分,但很有趣,没有几个增城人会觉得自己是广州人。反而,有点像个“环广”城市……果然,城市内部也是有鄙视链的。
这样看来,同样不限购,增城和惠阳,投资客会去哪边也是很明显的。
4.土地多,需求少,广州的整体房价被郊区拉低。
先甩一张广州5月份的房价地图:
三万多的均价,确定这是一个一线城市的房价?
一线城市不是应该像北京六万多,或者像上海、深圳一样接近六万的麽?
看来比房价的话,广州是很难保住它的一线地位了。
为什么广州的房价那么便宜?从供给端看
广州土地多,总面积7434平方公里,就算主城区没地了,郊区这一块那一块,新盘供应量还是很大的。
土地多房子多,价格涨不上去。
拿四大城市来说,北京摊大饼的城市结构:直接导致北京二环三环四环这些地方,房价居高不下!没办法,再往外发展就去到河北的地界儿了。
再来说深圳和上海,这两个城市,结构有类似的地方:他们都是靠近海边的城市,海边限制了它的发展空间, 所以房价居高不下,也是非常正常的。
而深圳1997.27平方,相当于三分之一个广州,土地就这么点,发展又那么快,寸土寸金,房价能不高吗?
广州的城市布局,就完全不一样!因为广州,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非常好的拓展空间。
在十几年前,广州就提出了:南拓东进北优西联的城市战略布局。
所以广州除了有天河珠江新城,这个CBD以外,还有若干个城市的副中心。这样就成功的把广州的城市结构拉开了,所以广州的房价一直都非常理性,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泡沫。
从需求端看
近年来,广州的外来人口流入在减少,年轻人分流到其他城市。
尤其被隔壁的深圳吸纳,深圳常住人口中70%人口可能无自有住房,而广州本地有房家庭数量大,无房户数量远比深圳少,因此需求也没有那么旺。
主城区和郊区价差大
从上面的房价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广州主城区与郊区的价差很大,整体拉低了均价。
市中心的房价可不低,广州越秀、天河这些主城区还是要七万八万每平米的呢。
郊区的房价最低的甚至有一万一的。是不是价值洼地不说,价格洼地是一目了然的了。
但在广州,大伙上班还是多在主城区,在郊区买房还是主要考虑上班的通勤时间,大伙也不会因为远郊很便宜,就疯狂地扑上去。
总的来说,现在放眼整个广东,房产投资,高端会跑去深圳、低端会选择惠阳、珠三角城市投资本地,像东莞、佛山,本地都已经是香饽饽了,难道还会跑来广州吗?
这些城市的投资回报周期都会比广州短,所以,广东人有比投资广州更好的选择。
广州的推盘节奏前期调盘、中间踩盘、后期复盘,断断续续两个月的时间,从主城区走到远郊区,我也基本摸清了广州的推盘节奏。
广州的城市发展方向是东进南拓。好了,一首凉凉送给北边的从化、花都。
上个月去了从化温泉片区保利的一个项目,七弯八拐,在半山腰上,主打叠墅。
沙盘很大,但一大片都是展示山下的一所学校。
销售人员讲解的时候也一直强调这学校,“坐校车两个小时可以去到海珠”,“学校内的图书馆、体育馆都是开放的”。
我顿时就一脸懵,敢情我是来看这学校,还是来看你楼盘的。
好吧,除了价格低,实在找不到什么卖点,也是很为难销售人员了。
其实,在广州,各个区域推盘定位都是比较明确的。
1.刚需——主城区老破小,主打学区房。
学区房一直是家长们重点关注的对象。越秀区被誉为教育强区,东风东路板块聚集了不少优质教育资源。
与越秀区同为教育强区的天河也汇聚了体育东路小学、先烈东路小学、华阳小学、华景小学、员村小学等名校。
相对越秀区来讲,天河区没那么旧,居住会比较舒适。
新区一般都是在建分校,教育配套没有老城区成熟,所以在广州买学区房还是会买在老城区。
老城区规划得很早,目前已经比较成熟,基础设施更新速度慢,拆迁难度大,城市外延是必然的。
而新区开发较晚晚,像黄埔知识城、番禺亚运城、南沙金洲、增城朱村,现在都是处于开发初期,房价尚在低点,刚需也会多在这些板块入场。
但是也很容易受蒙骗,两周前再经过黄埔知识城时,就看到了一个月前去看过的某一楼盘的业主都在大拉横幅维权,“有毒气”、“停车贵”等各种标语飘荡……
当时去踩盘的时候,我就纳闷,这楼盘,周边都是破旧荒废的农民房,销售中心都对着化工厂了,谁还会来买。
难道就因为那个还被杂草包围的地铁口么?几乎整个广州城都覆盖着地铁,刚需们也不能看到地铁盘就上啊!
2.改善——广钢新城、奥体牛奶厂。
目前来说,广州购房群体是以改善为主的。
荔湾老城区的广钢新城和广州中心天河板块的牛奶厂是广州的两大明星板块,也是备受改善群体青睐的板块。
广钢新城均价5-7万,区位图▼(开车到珠江新城30分钟)
作为曾为广州经济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广钢,在2013年经广州市政府批准,广钢旧厂改造并携手鹤洞、东塱和西塱旧村改造,合力升格为“广钢新城”。
虽然广钢属于西边,但是它的定位“宜居新城”是广州继珠江新城之外的又一高级住宅区。
整个占地面积为657.4公顷,总建面积为1024万㎡,是当今目前整个广州最大而且最纯粹的居住规划新城,规划居住人口为20万。
八大房企,十大项目共同打造,最贵拍地价去到41085元/㎡,楼王频出,成为当时的大新闻。(2016年11月25日)
很多人拿广钢新城媲美珠江新城,虽然两个定位不一样,是我们可以来看下政府的投入和规划节奏。
广钢新城有三大稀缺特色亮点,其他板块无可替代。
1.交通系统非常发达
规划有4条地铁线:1、11、10号和广佛地铁线,涵盖4条地铁站,3条有轨电车线,共计15个站。还有2条水上巴士线路。
2.优质系统的全方位教育体系
15所幼儿园,9所小学,5所初中、3所高中,引入真光、培英、省实等名校入驻。
3.全城独一无二的世界级中央公园
而奥体牛奶厂,东部为黄埔临港经济带,南有金融城和大学城,西望珠江新城、琶洲,北有智慧城、科学城,说是各路精英齐集也没错。
牛奶厂板块的楼盘,产品线都极长,从别墅到刚需,几百万到几千万的房子共处在一个不大的小区里,但小区密度是比较低的。
另外,牛奶厂生态环境好,区域绿化率达42.7%,而且基本都是是名企的新产品,龙湖首开·天宸原著、招商雍华府、华润天合、金地天河公馆等等。
这些开发商的盘在建材、人性化设计等细节方面,别说早期的二手楼没得比,现在很多新盘都比不上。
现在,牛奶厂也已进入清货阶段。
顺带提一下,牛奶厂的配套是没有广钢新城成熟的。
去牛奶厂板块看房,路况比较差,从奥体路转入悦景路后,都只是双向两车道。
牛奶厂板块均价5-6万,区位图▼(开车到珠江新城25分钟)
板块区域地块拍地成交情况▼
板块最核心利好——处于广州新科技中轴附近。
板块硬伤——当前配套非常不成熟,2公里内没有明确的地铁线路规划、商业配套缺乏。
综合一圈看下来,我觉得牛奶厂的联排别墅可考虑,但是高层就没有必要了,因为有了广钢新城,牛奶厂就不是最优选择。
3.投资——南沙明珠湾板块
如果硬要从广州找出一个最值得投资的区域,那一定非南沙莫属了。
(去南沙那天天气不太好,下雨)
刚好,雨后的南沙空气也特别清新。
城市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些,都是政府赋予南沙的名片。
诸多响亮的名头加身,南沙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对外桥头堡。
此次南沙踩盘主要去了南沙的CBD——明珠湾板块。
明珠湾起步区位于南沙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无论是从规划上来看,还是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明珠湾区都是南沙的核心。
交通大动脉全线贯通、市政路网已基本成型、18号线已开始动工、文化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也在完善当中。
目前,明珠湾板块住宅不少,但很多还没交楼,入住率很低。
南沙金茂湾是南沙的“神盘”,一直以来都有着“开盘即罄”的现象。我去到的时候,连商铺都基本售罄了。
车子行驶在道路开阔的道路上,行人不多,南沙绿化做得不错,虽然路边的树还比较矮小,但这就是“新城”,一切都还在向上生长。
一路上,我看到了一幢幢即将完工的甲级写字楼,万达商业广场,各大银行在南沙的本部也已经落地,心里不由感慨万分。
同行的伙伴也忍不住感叹:这不就是当初珠江新城的样子嘛!
目前这个板块还比较“空”,但未来企业和人群进驻了,便是大量的人流,是一个投资风口,但需要耐心,毕竟珠江新城也不是一日建成的。
虽然瓶颈期很明显,但这两年琶洲大搞特搞电子商务,千年古城广州还是很有底子的,一旦觉醒,后起发力,爆发力还是很强的。
关注大胡子说房,教你买到好城市、好地段的升值好房子!玉米还有上涨空间吗?
谢谢“小希时间”的邀请,玉米价格目前涨到了多少?还能继续上涨吗?最近两周国家一直在进行临储玉米拍卖,目前拍卖情况有所好转,截止7月20日,2018年度临储玉米拍卖共计投放玉米11651万吨,实际成交5587万吨,成交率48.0%。随着大量临储玉米投放市场,玉米市场价格也受到一定的影响,目前玉米价格上涨幅度有限。市场整体供应趋于饱和,再加上下游地区玉米需求量不高,玉米价格上涨乏力。
我们来看一下这两天我国各地玉米收购价格情况:以下是我国《中国玉米网》统计的数据。
从上图可以看到截止今日,各地玉米价格整体波动不大,价格区间在1770元~1960元/吨上下浮动。即价格在0.88元/斤~0.98元/斤之间,最高价格较上周上涨了0.12元/斤的价格。根据目前市场情况分析,个人预测在未来一两个月玉米价格会保持一定的震荡式小幅度上涨,但是涨幅不会太大。
其主要原因有:(1)临储玉米的大量拍卖上市,给玉米市场供应提供了支持,供需关系得到缓解(2)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我国进口玉米将会大幅度减少,这给玉米市场价格上涨提供了利好因素
(3)养猪业的回暖,间接的带动了以玉米作为饲料的玉米需求,也给了玉米价格上涨提供充足的动力。在供需关系相互博弈的情况下,玉米价格将会保持稳中有涨的势态,因此8/9月份玉米价格会相比目前略微上涨一些,估计能达到1.1元/斤的价格。
跳蚤市场感想50字?
微风拂面,阳光明媚,大地上的每一株花,每一丛草都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刻。就在这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们举办了跳蚤市场活动。
初繁篇活动开始了,市场上人声鼎沸,喧闹不已。到处都是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因为我的东西物美价廉,再凭着我傲人的口才,三下五除二就卖出了很多物品。于是我开始了市场调查:看,一位四年级的小商人,手挎提包,一副正正经经的模样,好像真是那么回事呢!那边,一位戴着眼镜的小女孩,嘴巴像机关枪一般,不一会就把自己想要的东西低价买了回来,转个身就高价售出了,她可真有经济头脑啊!长大后说不定会成为一位经济学家呢。我想:一开始就这么好,结尾肯定也不错。
闹市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一起啊,可是更大的波浪啊。顾客们如潮水般涌来。我们手忙脚乱,快应付不过来了,就那么一会儿,跟顾客讨价还价,就让我大汗淋漓了。但是,我的心里还是有说不出的高兴与激动,因为我成功做了一笔又一笔的生意啊!忙完后,我便出去购物了。咦?那是什么。哦,原来是魔尺啊。我走过去。“多少钱啊?”“三块五。”“便宜点。”“二块五。”“贵了。”“两块,不能少了,再少我就亏本了。”“那,好吧,成交!”我真高兴,我以最低价买入了我喜欢的东西……
时间过得真是快啊,我还没过足瘾呢,真盼望下一次跳蚤市场活动赶快到来。这次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比如,买东西要在开盘时或收盘时买,中间时段要好好把握,因为那时客人最多。我还学到了很多,就不一一诉说了。
长期持有一只券商股?
券商股可以说是最能活跃市场情绪的板块之一,同时只要在恰当的时点买入,往往也能够收获巨大的利润,但如果在不恰当的时点买入,可能会赔了时间也赔了钱。
不过运用我的方法,你可以在周期性的低点买入,在周期性的高点,卖出。把握牛市中的巨额利润,同时规避熊市来临时的风险。
因为券商股本质上是属于周期类行业,个股的走势也有周期性特征,会随着周期波动很大。如果长期持有,赚是大概率会赚的,但从投入和产出来讲并不是十分理想,所以我们的操作也要跟随板块的特征,进行周期性操作。今天就来讲讲,券商股票应该怎样操作,什么时候买入,什么时候出场,才能让收益最大化。
那么首先先来看看,券商股的周期性,到底是什么。
很多朋友也大概知道券商股的周期性是什么,确实就是牛熊市。当市场处于牛市的时候,如果持有券商股,那利润空间是比较大的;但如果在熊市的时候持有券商股,那么别说爆发了,可能买入之后,不仅不涨,还有可能会出现不间断的下跌。
券商的周期性可以看到在14、15年间,券商板块在牛熊市呈现出来的周期性一目了然,券商在14年和15年的上半年,领涨整个市场;而在15年下半年又几乎呈现出单边下跌的走势。
如果,我们在14年买入,15年上半年卖出,那么利润是非常丰厚的;而如果我们在15年下半年才买入,那么亏损的空间也是相当大的。所以,对于券商股而言,买入然后就持有的策略并不合适,还是得找准时机做周期性操作才行。
那么对于券商的操作策略,也很简单,就是牛市买入,熊市卖出就好。很简单的一句话,但可能做起来并不简单,因为,什么时候是牛市,什么时候是熊市,可能对于大多数朋友而言,都不是那么清楚。
事后来看,什么时候是牛市,什么时候是熊市,自然是一目了然,但身在市场之中要分清牛市还是熊市就有难度了。
因为,市场中的日常波动,会影响我们对于市场状态的判断。
比如,市场看着是处于上升趋势,但是突然来了个急跌,可能我们就会在心里打鼓,是不是到顶了,现在还是熊市吗?
或者市场涨高了,然后开始横向整理,我们也会怀疑目前是牛市还是熊市。
所以,我们要能够对券商股执行,牛市买入,熊市卖出的策略,先要有一个对于牛熊市,心里有数的判断标准。
那么这个判断标准是什么?
其实也很简单,运用我的方法,你只需要看一眼就能够判断目前市场是处于牛市还是熊市了。
在这里,我们需要用到的指标就是30周均线,
判断的标准也很简单,
当市场处于30周均线上方,且脱离了盘整状态,持续向上,30周均线也处于上升状态,那就是牛市。
当市场处于30周均线下方,且脱离了盘整状态,持续向下,30周均线也处于下降状态,那就是熊市。
下面我们就以上证指数作为市场的代表指数来看一下最近两年的市场走势,这个判断标准是否符合,
上证指数可以看到上证指数从2018年年初开始,价格就跌破了30周均线,之后更是在18年年中,跌破了盘整的下边界,之后上证持续处于30周均线下方,且30周均线也处于下降状态。熊市迹象明显。
这个时候对于券商股的策略就应该是卖出,然后观望。
上证指数在经过18年的持续下跌后,进入19年,上证指数向上突破下降趋势线,同时价格也上穿30周均线,均线方向也由下降转为上升,此时进入了牛市。
这个时候对于券商股的策略是买入并持有。
不过,这个时点操作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价格是属于V型反转,等于行情是突发性产生,留给我们思考和操作的机会不多。
上证指数上证V型反转之后,开始由之前的快速上涨,转为横盘,这个期间,价格在均线上下波动,同时均线也呈现出横向走势,这个时候就是震荡市了。
在这种市场里面,对于券商股的操作策略还是以观望为主。
上证指数上证指数在经过近一年的盘整之后,2020年7月份再度向上突破盘整,进入牛市状态。
这个时候,价格突破盘整,同时均线也呈现出持续上升状态,牛市特征明显。
包括7月份之后的盘整,依然是处于牛市状态,因为价格始终处于30周均线上方,另外,30周均线也是持续处于上升状态的。
这个时候对于券商股的策略就是买入并持有。
所以,我们只需要判断出当前市场是处于牛市还是熊市,那么对于券商股的操作策略就很清楚了。
牛市买入并持有,熊市卖出并观望。
感谢阅读,打字不易,欢迎关注、点赞、转发,您的认可是对我回答最大的支持!
长风金融,一个有专业、有深度、有诚意的时势金融大号。在这里,穿透信息的迷雾,在这里,发现真实的市场。长风是资深金融从业者,历经多轮牛熊,在多个金融领域都有丰富的市场经验,擅长龙头机会的把握,关注长风,发现真正有价值的机会,别再错过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