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云游道人,他的作品给予你的感想如何?
一说到香港90年的影片,港迷们应该就能如数家珍的罗列出各种类型的经典港片吧!比如让你走进热血江湖的武侠电影,或是让你哈哈大笑的无厘头喜剧电影,或是让你看清是非正义的警匪动作片,或是让你起鸡皮疙瘩的恐怖惊悚片等等...各种题材琳琅满目,让人看不完,看不停,同时也让为后期电影制作提供了多样素材,但其中有一种题材却是后人怎么翻拍都差强人意的题材——林正英导演的僵尸片系列...
林正英,僵尸电影中的九叔,他通过自己的方式创造了香港灵异电影的一大辉煌,他在这些电影里输送了很多现实生活中没有接触到的内容,满足了一代人对于灵异方面的好奇心,使得很多人一直对于僵尸类型的影片有一种抹不掉舍不去的情感。但随着英叔这个电影灵魂导向的逝世,僵尸片逐步地走向了没落...
而有些电影制作者看重了这类题材的市场,开始操作起这类影片的开拍,其中有些电影确实很认真的借鉴了英叔电影中的各种灵异内容,但最后展现的结果却是不伦不类,失去了其本源精华。
甚至有人直接利用外貌相似九叔这个点来蹭热点,拍了一部《九叔归来》,只想问这样的“致敬”真的是“致敬”吗?不能真正理解九叔电影中的精华,是怎么也很难再重现真正的经典。
那么,九叔电影中的精华都有什么呢?
一、搞笑因素的融入,调皮又不失紧张感看过九叔电影的朋友应该都能深刻体会到这点,九叔的电影并不是一味的追求紧张惊悚的气氛。其中电影就添加了一些严肃师傅与好玩徒弟之间调皮可爱的互动,就比如在师徒联手铲除邪魔外道的紧张气氛时,徒弟的“不长进”以及师傅的“专门捡漏技术”都能很好的缓解恐怖氛围,成为电影区别于其他恐怖题材的一大亮点。
同时电影中还会偶尔加入一个蹦蹦跳跳的呆萌小僵尸来打破人们对于僵尸的一贯看法,也让人意识到原来僵尸片也可以这么操作,不是一味的吓人尖叫的恐怖电影才是好看耐看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强了电影的观赏性。
二、饱满的角色设定,更为影片添彩在九叔的每一部电影中总会存在这样的一个组合:师傅+两个徒弟。而在这样的组合中,师傅总是那个经验丰富,严肃认真的角色,徒弟却总是那个到处闯祸,惹是生非的角色,由此更好的展现角色的多样性和饱满度,令人印象深刻。
而在电影中,九叔也在两个徒弟的帮助衬托下即能完美塑造出法力高深的道长形象,在侧面上也能展现出对待徒弟的仁慈疼爱,由此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就这样树立起来。这也是人们多年不忘九叔僵尸电影风采的一个原因,一个有血有肉有自我风采的角色总是能更容易被观众记住。
三、结合实际,开创僵尸片套路闭气可以躲僵尸,鸡血画符,墨斗武器,糯米防尸气等等这些僵尸片中的套路,相信喜欢这类型影片的人都不陌生吧!而这些基本都是从九叔的电影中传承过来的,现在回头看这些套路,还是会感到新奇又好玩...
配合上九叔在电影中伶俐的武打动作,这些相关的内容套路便同时具备了观赏性和新奇感,即展现出电影中道长“一指定乾坤”的霸气,也表现出“掌中算八卦”的专业性。
四、因时而动,在不失本土趣味的同时加入新元素僵尸片在当年的香港一炮而红,各方追捧的时候,开始出现了各种参差不齐的僵尸电影,由此很多剧情套路的重复也让观众出现了视觉疲累,但是九叔并没与因为自己的成绩就原地踏步,而是在电影元素上寻求突破,不仅有加入西方吸血鬼来与本土技术进行混搭的艺术形式,还有茅山道士搭档警察破案的艺术形式,甚至加入异域风俗大战非洲巨人的创意艺术形式等等....
林正英的僵尸电影不仅仅是在传播茅山道士的内容,也不仅仅是在传播恐怖惊悚元素的多样性,其中还传播了很多正能量的内容:只要你心存善念,一切的一切不过是鬼力乱神。而且林正英的影片中也总能看到一些让你感受到人间温暖的一面,不管是师徒之情,兄弟之情,人鬼之恋都在告诉观众,只要有情有义,一切的邪恶都能被消灭。这或许才是九叔影片让人念念不忘的真正原因吧?
自从林正英不在僵尸电影就没有了未来,林振英的电影都不害怕还挺搞笑,和那些鬼电影完全不同。小伙伴们大家都看过林振英的什么电影?你认为哪个电影拍的最好?
神雕侠侣中的程英一生未嫁?
程英成仙了。
程英在华山和众人分别后,在回桃花岛途中遇到一个采花大盗,一路追击到云南无量山不老长春谷,才将其擒杀,自己却不小心喝了不老泉水。为了出谷,程英整整用了九年时间,前后失败上千次,终于将自己的“小无相功”转化为“不老长春功”。功成之日,逍遥派祖师逍遥子忽然出现,程英得其指点,终于练成“北冥神功”,破空而去。
追杀快哉风第三次华山论剑之后,杨过和小龙女与众人作别。其时秋风萧瑟,荒草连天,郭襄见二人一雕渐渐走远不见,不禁心中一酸,潸然泪下。此时,程英就站在郭襄身后不远,她玉容古井无波,可是心中的酸楚,并不比郭襄少上半分。
其实,对于还没出生就死了父亲,童年又死了母亲的杨过来说,程英这种外柔内刚,天生懂得照顾人的女子,才是他的良配。想当初,杨过受伤昏迷,夜里做噩梦,不停大叫“姑姑”,还是程英握住他的手,温言抚慰,才使杨过平静下来,安稳睡去。相比之下,小龙女的性格过于清冷,试想杨过十六年苦苦守候,相思成灾,但小龙女却在寒潭过得无欲无求,当二人再次相见时,小龙女一时间连杨过的名字都给忘了。
然而,人世间的事情就是如此,最终走到一起的,往往不是最适合自己的那个。程英心中发出一声幽幽的叹息,心想杨大哥和小龙女终成眷侣,而自己的归宿,却不知又在何方。在这样无尽的怅惘之中,程英和众人一一作别,踏上了回桃花岛的路途。
程英一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四十余日后,便到了芜湖。眼见天色已晚,程英便在城内找了一家客栈落脚,安置好马匹,简单用了晚饭之后,她刚进屋准备歇息,忽然听得隔壁房间隐隐传来女子的哭泣声。程英心中一动,便运功力于双耳,仔细聆听。
原来隔壁是一对母女,母亲刚才上街买东西,有一个贼人趁机进屋,糟蹋了女儿的清白。母亲追问那贼人的名字,如何模样。女儿说他长得倒是俊俏,又会武功,一进屋就点了自己的穴道,然后女子只能任其所为。完事后,他也没说自己的名字,只留下一幅字,便大笑而去。
程英心中一震,却听那母亲念着: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听到这里,程英不禁拍案而起,原来这害人清白的贼人不是别人,正是近年来江湖中有名的采花大盗“快哉风”。这“快哉风”粗通文墨,喜欢附庸风雅,他这“快哉风”的绰号,正是来自于苏东坡的名作《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同时,“快哉风”害人无数,臭名昭著,却能屡屡在众人的围攻中逃脱,就是因为他轻功超绝,如风一般。
不过这“快哉风”也算倒霉,襄阳大战前,程英和陆无双姐妹赶来助战,竟在杭州被“快哉风”盯上,意图不轨,结果被两姐妹将计就计,打成重伤,快哉风风度尽失,撒了石灰粉才狼狈逃走。对这种采花大盗,程英一向深恶痛绝,因为古代女子最重名节,一旦清白被毁,等于要了她半条性命,很多女子还会因此自尽,或者被世俗的眼光逼死。因此,若非襄阳事急,程英哪怕追到天涯海角,也一定杀了“快哉风”。
当初被“快哉风”逃走,程英深感遗憾,想不到他今日送上门来。于是此后几日,程英便稍稍易了容貌,日日在芜湖城内瞎逛,想引“快哉风”出来。而她的这个计策,也可以说是成功了。一日,快哉风趁着地僻人少,终于忍不住出手偷袭程英,所幸他上次吃了亏之后,多了个心眼,先掷了一块石子来试探。看到程英轻松躲过石子,快哉风知道又遇到了高手,立马掉头就跑,而程英也发现了他的踪迹,立刻施展轻功,追了上去。
论轻功,快哉风稍胜一筹。但程英此时已是江湖一流高手,论内功深厚和耐力,她就比快哉风高上很多。结果两人一跑一追,程英固然没有追上快哉风,但后者也始终甩她不掉。快哉风见敌人太过厉害,便刻意避开城市,尽往一些深山老林里钻,希望程英知难而退,但程英性格中自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竟然一直咬着快哉风不放。后来,快哉风甚至留书求饶,表示若程英放自己一马,自己必定改过自新云云,但程英一律不管,硬是要抓到他为止。
不老长春谷就这样,两人耗了好几个月,快哉风跑出一万余里,仍然没有摆脱程英。这一日,快哉风跑到云南无量山,在山腰回头看,程英已在不远处。此时,他刚好看到附近有一个隐蔽的山谷,想也不想便进了山谷躲避。程英追到快哉风刚才所处的地方,好巧不巧的,也看到了那个山谷,当下也向谷中追去。
程英进谷查看一番,发现这山谷并不大,只有三五里方圆的样子。谷中鲜花满地,青草茵茵,看花草颜色,感觉比谷外鲜艳、青翠许多,更加富有生命力。谷中还有一道山泉,清澈见底,整整绕了整个山谷一圈,却没有半点儿流出谷外。程英还发现,这山谷四周都是悬崖绝壁,非人力所能攀援而上,且刚才的进口便是出口。于是,她在出口的必经之地,找了一块平整的山石,打坐调息。
程英的目的,是引得快哉风前来偷袭,等了一会儿,快哉风果然前来,但他没有上前偷袭,而是向程英挑战。原来,快哉风逃了一万余里,日日担惊受怕,数月来没睡过一个好觉,到了这里,他已经疲倦不堪,不想再逃下去,只求和程英痛痛快快地打一场,生死不计。快哉风这番话言辞恳切,换了别人怕是已被说动,但程英性格坚定,想起被快哉风祸害的女子,出生更是毫不留情,只用了十几招,便将快哉风斩杀。
大功告成之后,程英捧起泉水喝了个痛快,又在下游找到一个小潭,看四周无人,便下去尽情沐浴了一番。洗完澡之后,程英感觉整个身心,从内到外,都是焕然一新,血液中似乎有一种东西,促使自己直想欢呼雀跃。那种感觉,就像一个十五六的小女孩,刚被心上人送了一件心爱的礼物一般。
程英心知这种奇妙的感觉,必定和这泉水有莫大关系。而这神奇的山泉,在她的记忆深处,曾记得有人跟她说起过。程英一边穿好衣物,一边思索,忽然听到有脚步声传来,循声望去,却是一个妙龄少女,穿着五颜六色的异族服装,头上、身上到处都是明晃晃的银饰。那少女看程英秀发还在滴水,便大惊失色地问她,是不是饮了泉水。在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面露焦急之色,说出一番话来,把程英惊得目瞪口呆。
那少女说,这个山谷和泉水有一个怪异之处,外人进得谷来,不喝泉水倒也罢了,若喝了泉水,便有青春永驻、容颜不老的奇效。但是若喝了泉水再出谷,容颜会迅速衰老,青春少艾转眼就便成白发老人。其实,以前这里有一本神书,其中有喝了泉水仍能出谷的方法,可惜在三百年前,一位叫逍遥子的人带走了神书。
破碎虚空这种稀奇古怪的说法,按照程英的性格,必定是不信的,一定会出谷试一下。但程英想起了当初师父黄药师给她讲的一个故事,正好和少女的说法契合。当时,程英刚被带到桃花岛不久,有一次冯蘅的忌辰,黄药师喝多了酒,竟然破天荒的哄程英入眠,还应她的要求讲了一个故事。据黄药师说,这故事中的逍遥子,就是自己这一派的祖师。
故事说的是,逍遥子受陈抟老祖指点,在无量山的不老长春谷,找到吕洞宾留下的《不老长春功》秘笈。这本秘笈的功法,能够汲取不老泉水的精华,使其转化为内家真气。练成之后,就不再受喝了泉水不能出谷的限制,还可以延长寿数,青春不老。逍遥子七年练成“不老长春功”,出谷行走江湖,离开时将《不老长春功》秘笈也带走了。
此后数十年,逍遥子走遍大江南北,会尽天下高手,一日忽有所得,竟将一身“不老长春功”真气全部转化为“小无相功”真气。小无相功中有“无相”二字,意谓无色无相,千变万化,换言之,小无相功可以模拟天下一切内家心法,一次催动相匹配的外功,威力不在原功法之下,有时还犹有过之。
取得如此成就,但逍遥子并没有停下脚步,不知过了多少时日,竟然又让他创制出一门更加神奇的“北冥神功”。练了这门绝学,便能吸收天下任何人的内力为我所有,并化为“北冥真气”。至此,逍遥子已可称霸武林,不过,他的追求远不至此。他的终极目标,在于以武入道,破碎虚空。他创制出“北冥神功”,目的不在于吸收别人的内力,而在于吸收天地之间的能量,为破碎虚空积蓄力量,而他最终也真的做到了,只在人间留下一段传奇。
程英想起黄药师讲的这个故事,知道师父虽然醉了,但说的并不是胡话。因此她也相信异族少女所说的是真的,就算习武之人受的影响较小,也没有必要去冒险一试。但是自己势必不可能在谷中待一辈子,为今之计,只有得到“不老长春功”的功法,或者找到一种能将不老泉水转换为真气的方法,才能出谷。
所幸,程英师承黄药师,内功心法乃是逍遥子创制的“小无相功”。程英想到,既然逍遥子可以将“不老长春功”转化为“小无相功”,那么反过来,自己可否将“小无相功”转化成“不老长春功”呢?这件事做起来一定不容易,但应该是可行的。于是,程英给自己定下了十年期限,十年仍然不成,便不管不顾的出谷。
此后,程英便日日推演“不老长春功”。其实,她的武学资质并不算上佳,但是她有一种百折不挠的韧劲儿,一套功法,一遍练不成就练十遍,甚至百遍、千遍,直至练成为止。程英就是凭着身上的这种韧劲儿打动了黄药师,使程英得到了他三四分真传。如今程英又要凭着这种韧劲儿,来为了出谷而努力。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程英入谷第九年头上,前后失败了上千次之后,终于让她创制出一门内家心法,可以转不老泉水的精华为内家真气。至于这门功法是不是当初吕洞宾创制的“不老长春功”,程英并不知道。
功成之日,程英心中畅意之极,不自觉地发出一声悠远的长啸。啸声一发不可收拾,不但在谷内回荡不绝,还直冲云霄,引得风云变色。程英知道经过这九年,自己日日饮用不老泉水,如今一朝功成,不老泉水精华尽数化为真气,将自己的内功,推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境界。良久之后,程英的啸声才停歇下来。这时,她眼前人影一闪,一位青年道人忽然出现。这道人一身青色道袍,面容英俊,颔下三绺长须和手中雪白的拂尘无风自动,更显飘逸出尘。程英心中一动,便盈盈下拜,口称师祖,弟子程英拜见。
那人正是逍遥派祖师逍遥子,他见程英猜出了他的身份,哈哈一笑,也不见他如何行动,已有一股柔和的力道将程英扶起。逍遥子说,你这孩子倒也聪明,竟能自己推演出“不老长春功”,不知想不想练我这“北冥神功”呢?程英在谷中久了,又因为推演功法,对“小无相功”仔细钻研,早已发现这门功法果如黄药师所说,不但威力巨大,也是通往大道之途的一把钥匙。如今逍遥子祖师明着问她愿不愿练“北冥神功”,实际上是在问她,是否有志于大道,破碎虚空。
换了入谷之前,程英肯定不会去追寻缈不可期的大道,但这九年来,她得不老泉水洗涤身心,早已渐渐把俗世一切情感抛到了九霄云外,晋入空灵之境,心中也常常想起黄药师给她讲的那个故事。如今逍遥子许她大道,她只是犹豫了片刻,便坚定的回答,弟子愿意。逍遥子微微一笑,对程英的回答非常满意,他用手指向程英的额头一点,程英脑海中已经多了一篇功法。当然,这个版本的“北冥神功”,已经不用吸收他人的内力,而是可以直接吸收天地之间的能量。
谷中不知岁月,又不知道过了多少年,程英体内的真气终于充盈到了极致,到了离开的时候。下一刻,程英已站在了无量山顶,她屈指一弹,正是黄药师所传的“弹指神通”。但她弹出的劲气看似无声无息,却将面前的虚空破开了一个成人大小的黑洞。
接着,程英毫不犹豫的踏入其中……
哪个朝代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
早期曾称为长拳棉拳十 三势”软手。至清朝乾隆年间,山西 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 拳的名称。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 词,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 致有唐朝许宣平、宋朝张三峰、明朝张 三丰、清朝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 的说法。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 太极拳源出陈式太极拳之说为本。目前, 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 式五种流派。
征方腊后武松出家杭州六和禅寺?
首先要清楚一点,纵然《水浒传》中的武松表现有多么出色,这部本身虚构的小说你也很难找到里面人物的历史真实样貌(西湖的武松空墓更别提了),所以从小说角度来看,施公已明确表示武二哥最终在六合寺圆寂,做这些无端的猜测实属无聊。
就算施公没说武松最终在六合寺圆寂,按照小说的编排,武松也不可能还俗,更别说娶妻生子了。施公对武松的人物形象还是很偏爱的,可以说全书论人物的心态转变,武松是最频繁了,下面逻辑文史姨就从百二十回版本的角度来向大家简单整理下武松人物形象的转变历程。
我们无法知道武松的父母是什么身份,只知道在其出身后父母就没能陪伴他的童年,自己在世上唯一的家人只有哥哥武大。兄弟俩虽是一母同胞,可惜武大是侏儒症患者,高大的武松自然比哥哥更有潜力去学习功夫。这个时候的武松年少轻狂,总和乡里人发生争执,于是在某次纷争中武松挥拳打死了一个同乡,由于害怕,他抛弃了哥哥逃到了柴进的府上。
此时的武松浑身上下都是青年人的任性元素,能够抛弃哥哥也能说明这个年龄段的他也没有什么责任感可言。
到了柴府后,武松依旧不改臭脾气,总与庄客发生纠纷,柴进见武松不安分,也开始渐渐怠慢了他。此时武松或许并不能理解柴进的冷漠,他还没学会从自身找问题。等到武松遇到宋江时,几人一番攀谈,也让武松见识到了真正的义士应该拥有什么样的胸襟。所以在感冒康复后,武松决定下山去找哥哥。
这时候的武松,在见到宋江后心智有一个明显的提升。但身上的那份年轻人的轻狂还在,这从“逞能”硬要喝景阳冈的十五碗烈酒就可以看出。美酒入肚,顺道打死只老虎,就这样受到了阳谷县知县的赏识,开始了在阳谷县的工作与生活。
武松没想到亲哥哥武大也在阳谷县,且此时武大已经娶妻。潘金莲本身嫁于武大就实属无奈,见到武松这么伟岸自然有了歪脑子。武松是男子,不可能不对潘金莲的美色不动心,但在伦理道德的约束下,武松用近乎绝情的方式回应了潘金莲的挑逗,他也没想到这场家庭内部纠纷会成为断送武大性命的导火索。
武松知道哥哥受歧视,也知道嫂嫂不安分,但他要工作,只能叮嘱哥哥万事小心。可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成奸,武大上王婆处要说法,却被西门庆提成重伤,后来三人又毒死武大,让武松变成了真正的孤儿。
武松再次回到阳谷县,为兄报仇手刃仇敌,开始了自己的发配之旅。请注意,此时武松已是刺配犯身份,他内心也觉得自己估计后半辈子也就在充军营里度过了。可他没想到的是,这充军之旅精彩的很,当他路过十字坡时与张青夫妇不打不相识,三人结为弟兄,武松在武大死后人张青夫妇为兄嫂,再次有了家的感觉。
接着在孟州城遇到了“热心”小管营施恩,在帮其夺回快活林后武松被张都监等人陷害,施恩散尽家产援救武二哥,武松也把施恩当成了亲弟弟。
故事发展到这里,武松又在张青、孙二娘、施恩身上找到了家人的温暖与呵护,这也是几人之后得以一起上二龙山的前提。
血溅鸳鸯楼后,武松的三观变得不太正常,张都监府中滥杀无辜是抹不掉的黑点,但事出有因,且武松不再对黑恶势力忍让。再加上孙二娘对其外貌的的改变,武松已然换了全新的形象。
此时,围绕武松的标签有这么几个:行者·二龙山·张青·孙二娘·施恩·禁欲。
前几个标签很好理解,关于“禁欲”,这一点和张都监府中的“未婚妻”玉兰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知道玉兰是被武松所杀,却不知道当时玉兰究竟是什么立场,她到底也是陷害武松的同谋,还是说其实她也是不明真相的被利用者?
一切都不重要了,武松此时已是行者,想要成为好汉,也必须断了女色…
二龙山归并梁山后,武松虽反对招安,但为了报效国家,他还是选择去跟着兄弟们去南征北战。
直到,梁山攻打常熟时,施恩溺亡了。
武松再次失去了亲人,总是斩了方貌,也无法再见到一个活着的施恩了。
在睦州,武松被包道乙斩了左臂,对于武松这种硬汉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要紧的。可征南结束后,宋江已认定武松是废人,对于宋江的态度,施公没有表明武松的心情,但武松既然选择在六合寺度过余生,想必已是看透了什么吧。
可别忘了,他的兄嫂张青与孙二娘也离他而去了。
武松最终一无所有,虽然没能想鲁智深那样大彻大悟赫然圆寂,但他在余生中已不想参与红尘中的任何纷争,自然我们后世的读者也从尊重原著的角度来看,别再为那个天人般的打虎英雄武二郎增加无聊的感谢戏码的幻想了。
文/逻辑文史游
最后再来一首原著中的武松赞诗:
延士声华似孟尝,有如东阁纳贤良。武松雄猛千夫惧,柴进风流四海扬。自信一身能杀虎,浪言三碗不过冈。报兄诛嫂真奇特,赢得高名万古香。吕洞宾是哪个教派的?
吕洞宾是道教的元始天尊派的神仙之一。道教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宗教和哲学思想体系,其重要的分支之一为元始天尊派,强调修炼内丹和呼吸调息等功法。吕洞宾在道教中被描述为是一个愿意助人的仙人,著名的八仙之一,善于用剑和笔墨降妖除魔。在文化历史中,他被广泛地描绘在绘画、雕塑和戏剧中,也被认为是道教文化和精神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