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无人区慰藉之地,信仰与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否有冲突?
你好,我是瑧品轩。我认为信仰绝不等同于迷信。科学是实事求是的,但是科学它的结论要求可验证可重用,所以它的成本非常的高。在我们的生活中它处在一个非常小的区间,当我们不能事事都以科学作为指导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根据经验,来对某些事情进行选择性的相信。也就是说,当一件事情没有办法被证明,或者说它被证明的成本太高,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相信某一个结论,这就叫做信仰!信仰是理性的,它和科学不是矛盾的。有理性就有非理性。非理性就是说我选择性的相信,我不管有没有人证明这个事情这个结论不对,只是盲目的信任自己的经验,这种就是迷信!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用。
八月份打算一个人去?
关于一个人进藏,我有深切的体会。2016年我单人单车从武汉出发,经川藏北线317国道,到那曲,再去了纳木错北岸到班戈、尼玛、文布南村到措勤。再走219国道,经狮泉河到叶城金,回到武汉,全程1.2万公里,23天。我觉得,孤独是思考和感悟的开始。一个人会仔细考虑准备工作所有的细节,会认真观察和感悟沿途的每一处风景,晚上会记录当天所有的发现和心情………同时会省去许多处理社会问题的精力和时间。如果你是用心去旅行,那么一个人的旅行是可以尝试的,至少要有那么一次。根据我的体会,由于在路上图,会不停地拍照,所以很少会有孤独感。当然,当你看到绝美景色的时候,你会感到身边少了一个人来分享,我觉得,这倒是一个人旅行最大的缺憾。不过,与一个人独自旅行所取得的收获,这个代价也是值得付出的。
是需要鼓起勇气才能看完?
这个问题我来答一波吧!我看了一下其他答案,其实各位答主答的都很好,我从自己的角度回答一波(毕竟鄙人最喜欢的就是虐心电影)以下推荐全部是我本人看过的电影,也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好电影。在此分享给大家,看的过程保护好自己的小心脏哟!
一、《禁闭岛》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联邦警察泰迪同搭档来到禁闭岛上的精神病医院调查一起杀人失踪案件,禁闭岛处海,外人无法进入,岛上的人无法离开,泰迪怀疑主治医师有意隐瞒病情,随着调查的深入,泰迪发现了与自己身世有关的更的秘密。。。原来,自己才是院内第65号病人。结尾小李子被治疗成功,但是自己却做了一件也许只有自己才能明白的事情。
一句话总结:不是不愿意面对现实,而是无法面对现实
二、《狩猎》主演:麦斯·米科尔森
和妻子离婚的男主卢卡斯是一名幼稚园教师,卢卡斯和蔼可亲的外表和温暖的笑容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村民也对这位温和的老师特别感谢,一切感觉都是这么的幸福,其中,早熟的孩童卡拉对卢卡斯尤为亲近,某一天,亲口表达的对卢卡斯的爱意,善良的卢卡斯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卡拉的无理要求。
受到挫折的卡拉用报复性的谎言使卢卡斯承担起了性侵女童的罪名。一时间,善良的卢卡斯成为了整个小镇排挤和压迫的对象。好友的愤怒,前妻的不信任,爱犬的死亡和陌生人的恶意让卢卡斯几近崩溃,某一天卡拉吐露真相之后,一切似乎已经结束,卢卡斯终于获得安宁,小镇似乎重回以前的美好,直到一声枪响,划过了寂静的夜空...
一句话总结:童言无忌,更是一大杀器
三、《小岛惊魂》主演:妮可·基德曼
二战结束后,女主格蕾丝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等待着丈夫从战场归来。两个孩子有严重的疾病,不能阳光直接照射。女主贴出招聘启事招募佣人。某一天,家里来了三个佣人,三个佣人行事诡异,似乎有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同时格蕾丝感觉到这座房子被一阵诡异的力量包围,似乎房子里面有其他未知生物的存在,随着时间进行,梦境终于醒来——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法接受的梦境。现实很残酷。
一句话总结:你以为他人在梦里,其实自己活在梦里
四、《万能钥匙》主演:凯特·哈德森
年轻的卡洛琳找到一份工作——照顾一位老妇人的丈夫,随着卡洛琳在古宅生活时间渐长,她开始渐渐地发现一些慑人奇异现象不停的发生,卡洛琳对妇人和丈夫本产生了怀疑,于是,她决心亲自去解开隐藏在这座古宅背后的神秘内幕,卡洛琳发现妇人丈夫的病症是妇人使用巫术操控的结果,并且妇人已经开始操控卡洛琳,卡洛琳打定主意要揭开这些秘密,破除巫术。为了拯救本,拯救自己,也为了解开这个可怕的咒语,卡罗琳决心再次用手中的钥匙开启那个被诅咒的房门。
这部电影前半段由于涉及一些宗教原因,看的有些无聊,相信我,坚持下去,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的!
一句话总结:祭奠就是转换
五、《伊甸湖》主演:凯利·蕾莉、迈克尔·法斯宾德
一对恩爱的夫妻前往宁静的湖畔度假,因为意外的失误杀死了村里小孩的狗,遭到了熊孩子的攻击,两人前去镇上求助,却陷入了更深的泥潭之中。这是一部全程没有任何尿点的cut级影片,整个看的过程巨难受。唉~
一句话总结:极度危险的一部电影,孔子看完也会骂娘
六、《活埋》主演:瑞安·雷诺兹
一口棺材,一个男人,一个打火机,一部手机和一个包裹,在棺材这个狭小空间内,发生了这个令人绝望的故事,男主需要在氧气消耗完之前打开棺材,但是随着氧气的减少,仍然无法打开,期间给家人,911,朋友打电话请求帮助,得到的是冷冰冰的回复——以为他只是一个玩笑而已。
一句话总结:大胆的想法,牛逼的剧本。绝对的小成本,密室恐惧症的噩梦
七、《迷雾》主演:托马斯·简
一个小镇被漫天大雾笼罩,说是有怪物吃人。男主想尽办法带领孩子出去,没想到,小镇的外边还是阵阵迷雾,绝望之下,男主角用四颗子弹开枪打死自己孩子和亲友,自己在没子弹的情况下,准备接受被怪兽吃掉的厄运。没想到,最令人绝望的一幕出现了……
一句话总结:勇敢的人就一定会有好结果吗?未必!
其实像这种类型的电影有很多,像《十二只猴子》《恐怖游轮》cut级的有《电锯惊魂1》《闪灵》cut级《我唾弃你的坟墓》《盲山》《hello,树先生》《狗镇》《活着》《孤儿怨》《致命ID》《老男孩》《杀人回忆》《蝴蝶效应》cut级《人体蜈蚣》等等好多。
我想这几部“治愈系”电影也够你们看了吧!想要知道更多经典影片,关注@驴哥看电影,绝对给你好看,另外别忘了关注喜欢留言三连击哦!谢谢谢谢谢谢啦!
什么是喜剧?
悲剧的定义:“悲剧”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悲剧是指作为喜剧样式的一种悲剧。广义的悲剧是指审美范畴的一种,又称为“悲”,或“悲剧性”。悲剧作为广义的美一种,并不是客观物的属性而是审美意象,它离不开审美主体,离不开审美意识。是指具有值得人同情、认同的个体,在特定必然性的社会冲突中,遭遇不应有却又不可避免的不幸、失败甚至死亡的结局的同时,个性遭到毁灭或者自由自觉的人性受到伤害,并激起审美者的悲伤、怜悯与恐惧等复杂情感,乃至发生某种转变的一种审美形态。具有四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即悲剧主角、悲剧事件、悲剧悖论和由悲剧审美者所承担的悲剧效果。
在历史上,对于悲剧有很多看法,
(1)亚里士多德: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而使得人得到净化。
亚里士多德为悲剧下了一个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完整、严肃、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绪得到陶冶。”其中作为审美形态的性质,主要是两点:第一,悲剧是人的行为造成的;第二悲剧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的情绪而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
2、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黑格尔认为悲剧表现的是两种对立的理想或者“普遍力量”的冲突和调解。悲剧所产生的心理效果不只是“恐惧和怜悯”,而是愉快和振奋。
以《安提戈涅》为例:
1)提出悲剧本质的“冲突说”。黑格尔第一个将辩证法应用于悲剧批评,把悲剧看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他认为矛盾冲突是悲剧的基础,是悲剧的推动力量。黑格尔重视由于精神差异而产生的冲突,认为理想的悲剧是以由于精神差异而产生的冲突为基础的悲剧。在他的影响下,悲剧必须表现冲突成了西方许多悲剧作家的创作原则。
2)黑格尔提出了悲剧冲突的类型:一种是由客观条件产生的冲突,如自然原因、亲属关系、阶级地位等外在因素产生的冲突;另一种是心灵的冲突,黑格尔认为这是最理想的冲突。
3)悲剧的结局是“永恒的正义”或“永恒的公理”取得胜利。他认为悲剧冲突的双方都存在合理性和片面性,悲剧的结局有两种:一是冲突双方同归于尽;二是一方自动退让,放弃片面性,双方和解,因而“永恒的正义取得胜利”。
3、悲剧的本质和产生的原因
在古希腊人们把悲剧和命运联系在一起。
人是有意识、有理性的存在,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有意识的,都出于自己的选择。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人都要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一些灾难性的后果并不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而是由一种个人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决定的灾难性的后果,并不是生活中的一切灾难和痛苦都构成悲剧,只有那种由个人不能支配的力量所引起的灾难却要由某个人个人来承担责任,这才构成真正的悲剧。其中命运是悲剧意象世界的意蕴的核心。从历史上看,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是因为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由必然王国飞跃的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因而理性不能完全自由地支配命运,人的选择和努力有时能事与愿违,造成灾难。
4.悲剧的类型
根据悲剧主人公或悲剧的表现对象,悲剧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悲剧是英雄人物的悲剧。例如古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笔下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第二种类型的悲剧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不幸和苦难。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是正常的生活愿望受到摧残,例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第三种类型的悲剧是旧事物的悲剧。旧事物必然灭亡,但本身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还没有完全丧失历史合理性,所以它的灭亡旧使人产生同情和怜悯。例如,光绪皇帝就是这样的悲剧人物。
根据造成悲剧的原因可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等
在《俄狄浦斯王》中,拉伊奥斯从神那里得知,因为自己的罪恶,自己的儿子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因此在儿子出生后便抛弃了俄狄浦斯,俄狄浦斯被科林斯国王收为儿子,长大后得知命运后为了反抗命运,逃往忒拜,在路中动怒杀了一个老人,也就是他的生父。而后又为忒拜人解除了灾难,被拥立为王,娶了前王寡后。也就是自己的生母。在最后真相大白时,俄狄浦斯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王后也自尽。
我们把这个悲剧的丰富意蕴概括为六点:
第一,俄狄浦斯的遭遇说明了命运的不可抗拒性,而且有捉弄人的意味。
第二,剧中所有的人物都有意识地为避免预言的实现做出了相应的选择,然而恰恰是这些选择使得预言得以实现。预言似乎是一个圈套和陷阱,知道预言是预言的实现条件。
第三、人们总以为“知识”能使人避免“错误”,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实际上“知识”并不能使每个人避免“错误”,恰恰相反,“知识”是“错误”的条件。
第四·、主人公的本意并不想为恶,他的选择是为了避免为恶,但结果事与愿违,正是他的行动造成“恶”的结果。就其本意来说,他本可以不承担责任,但事情的恶果终究是他的行为造成的,他又不能不承担责任。实际上他也承担了责任,做出了自我的惩罚。这一方面显示出他的崇高品质,另一方面更显示出命运的残酷。
第五,俄狄浦斯在开始时为了逃脱命运的安排而作出了“选择”,显示出他的“自主”、“自决”的品质。在受到命运的捉弄,铸成大错后,它勇于承担责任,自愿受罚。这也正是悲剧英雄的感动人、震撼人的地方。
第六,《俄狄浦斯王》中给人的美感,包括了了“恐惧”、“怜悯”和“净化”的美感。“恐惧”来源于命运的普遍性,它不放过任何人,大智慧、大勇气的人也不例外。“怜悯”在于“命运”的不公,使好人受罪。这两点不是来自于剧内而是在观众中产生的情绪。而剧中人物在面对命运的捉弄时保持“自主”、“自决”的气概,具有悲剧英雄独立自主、保持人格尊严和精神自由的品质,给予观众巨大的震撼和激动,使得观众的精神的以升华。这就是“净化”。
总之,悲剧“始终渗透着深刻的命运感,然而从不畏缩和颓丧;它赞扬艰苦的努力和英勇的反抗。它恰恰在描绘人的渺小无力的同时,表现人的伟大和崇高。悲剧毫无疑问带有悲观和忧郁色彩,然而它又以深刻的真理、壮丽的诗情和英雄的格调使我们深受鼓舞。
6.悲剧的特征
与悲剧审美范畴的本质内涵及其四要素,即悲剧人物、悲剧事件、悲剧悖论和悲剧效果相对应,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或悲剧审美同时具有以下的四个基本特征。
1.首先,悲剧至少有一个值得人同情和认同的个性化人物作为主人公。
任何悲剧都至少会有一个主要人物或主人公作为悲剧事件的承担者与行为主体,但并非任何人都可以作为悲剧的主人公。成功的悲剧主角的确立,需要经过接受者与主角本人具体表现主客两方面微妙的价值关系来实现。然而,悲剧人物的价值衡量一句并不能简单地归为伦理学意义上的善,而应该用马克思的以自由自觉创造性为内核的人的本质对象化理论来确立。人的私有自觉创造性或对象化本质的展开与存在是体现一个正常人价值的根本,其遭遇失败或完全丧失,也便构成了一个悲剧人物之所以是悲剧人物的真正原因。所以,从美学意义上的悲剧观念上来说,不论是勇武过人的英雄人物(如普罗米修斯、项羽)、地位显赫的权贵贵族(如哈姆雷特、林黛玉)亦或者平凡无奇的小人物(阿q、祥林嫂),甚至是劣迹斑斑的反派人物(麦克白、周朴园),当他们遭遇不幸甚至毁灭时,只要表现出人的自由自觉创造性本质的丧失,具有哪怕很少的正面价值,并进而激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或者引发人们的一定同情与认同,便可以称为悲剧人物。
2其次,悲剧人物会遭遇到一个结局不幸夫人灾祸、失败或死亡的悲惨事件,并·常常使个性遭到毁灭或者使自由自觉的人性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
悲剧审美的审美对象必定是有人参与的人事活动,而且是悲剧主人公所体现出来的人生的痛苦、不幸和悲哀之事。但悲剧事件的悲惨性,即主角所遭受的失败、伤害甚至死亡不能片面、肤浅地理解为其肉体上的死亡和伤害,而是指本质内容上、在矛盾斗争的总体形势上,主体被客体所打倒,合乎人类本质发展方向的目的性愿望被严酷的客观规律所否定,体现人的本质劳动——实践的能动创造性和自由性受到损害乃至丧失。这就与我们一般生活中所说的悲剧有所区别,如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杰克为了保护女友罗丝而冻死在寒冷海水里的爱情故事,就不能浅显的概括为悲剧事件。因为主人公虽然牺牲了生命,却并未表现出人的本质力量的失败,反而是人的对象化本质的完满实现。
因此,悲剧中巨大痛苦与不幸固然往往表现为主人公的死亡,但有主人公死亡发生的事件不一定是悲剧,无主人公死亡发生的事件也不一定不是悲剧。主人公人的本质的泯灭或其遭受的内在伤害其实是悲剧的精髓所在。如莫泊桑小说《项链》中女主角玛蒂尔德因为一夜风流舞会而付出的十年含辛茹苦生活,并非其因一条丢失的假项链而造成的悲剧全部,她为上流社会的权势奢华所征服进而丧失独立人格的强烈的虚荣心,比其不幸、辛酸的生活经历更加令读者惊心。这里没有死亡事件,却因其展示了人性毁灭的惨状而成为典型的悲剧作品。
3.再次,悲剧人物所遭受的痛苦甚至死亡结局及其人性伤害或丧失,既是必然而不可避免的,又同时是不正当的、令人不可接受的。
每一个悲剧主人公都是不幸的,他所遭遇的肉体痛苦与死亡,所受到的人性方面伤害、损失,也都会产生一种不可避免的印象,这就是人们时常谈论的悲剧的不可避免性或历史必然性。但是此类似乎是命中注定的事情,同时又是不可接受的,非正当的,不合适的。悲剧似乎因此也陷入了一个奇怪的矛盾或悖论,此可谓主人公悲剧遭遇及结局的悖论性。古今中外那些经典艺术悲剧作品之所以成为被人不断回味的经典,在很大程度上无不与其对各种不同背景下发生的触目惊心的悲剧悖论的沉重展示紧密相关。
在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三个悲剧类型中,不只是命运悲剧和社会悲剧格外醒目地凸显了个体对造成悲剧发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在强制特征的感受,即便是性格悲剧,导致悲剧发生的性格因素也并非主观随意性,而同样体现出一种必然的强制性。
4.最后,是悲剧极其重要的一个审美感受与功能方面的特征:悲剧会引发其审美者恐惧、怜悯与悲伤等诸多复杂情感反应与审美感受,甚至发生某种精神提升或者转变。
悲剧的美感主要包含着三种因素,一是怜悯,二是恐惧,三是振奋。怜悯是在看到命运的不公正带给人的痛苦而产生的同情和惋惜;恐惧是对于人们命运的不可知力量的恐惧,振奋则是悲剧人物在命运的巨石压顶时依然保持自身人格尊严和精神自由的英雄气概所引起的震撼和鼓舞,这是灵魂的净化和升华。
总之,无论艺术类型意义上的悲剧还是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在当下都是一个时髦的话题,因为它同偏爱喜剧与喜剧审美、追求娱乐与快感最大化的及时行乐、玩世不恭的当代流行文化格格不入。但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悲剧历来深受为数甚多的艺术家、审美者和哲学家青睐。尼采就曾经指出:悲剧“要使我们相信生存的永恒乐趣”,悲剧所特有的“一种形而上学的慰藉使我们暂时逃脱世态变迁的纷扰。我们在短促的瞬间真的成为原始生灵本身,感觉到它的不可遏制的生存欲望和生存欢乐”。在特定的悲剧审美时刻,悲剧审美者不止可以逃脱世俗生活的纷扰、感受别样的生存欢乐,更会受到悲剧的引导,思考自己或他人的命运,乃至对人生获得哲学性的审视眼光,从而得到某种启示,且有可能落实于自己的人生实践,进而产生更深远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悲剧审美的独特魅力所在。
四、中国悲剧
在中国古代,无论在社会生活还是在艺术作品中,同西方一样也存在着悲剧。中国悲剧的核心也是命运,是命运的不可抗拒,是人们对命运的恐惧和抗争。当然,与古希腊的悲剧相比较,中国古代悲剧显示的命运的力量和命运感有着不同的历史的、文化内涵。
例如明朝末年的崇祯皇帝和袁崇焕的故事,袁崇焕时任重任,表面上,崇祯皇帝也十分信任他,实际上他的一些行为已经引起崇祯皇帝的猜疑,加上袁崇焕的性格使然,在一次大战中,袁崇焕的大军未到,但崇祯一再催促出战,又被皇太极使计谋离间二人。崇祯多疑的性格自然中计,最后家破人亡。袁崇焕拼命击退了清军,保卫了百姓和皇帝,却被百姓和皇帝割成了碎块。
而这个故事的另一个人物崇祯皇帝朱由检也是一个悲剧人物,当上皇帝时朝廷腐败,却自以为是一个英明、勤奋、有抱负的皇帝,实际上是一个高傲、愚蠢、残忍、暴躁多疑的人物。
袁崇焕和崇祯的悲剧是他们的性格以及性格冲突的必然结果,而他们的性格又代表着不同的观念和利益。但是笼罩在一切之上的是那不可抗拒的命运的力量,是各种可知不可知因素集合的必然性。这二人的悲剧包含着有深刻的历史的、文化的内涵。
五、喜剧和喜剧的美感
喜剧的定义:喜剧,又称喜剧性或喜剧美,是指有这样的那样的弱点、缺陷甚至虚假丑恶特性的人或对象,在特定的矛盾冲突或不和谐情境事件中暴露出自身不协调与自相矛盾性,从而引人发笑的审美形态。喜剧或喜剧美是一个现象学意义上的动态呈现或生发、展开过程,在此意义上,可以将作为审美形态的喜剧的生发、展开过程称之为喜剧审美,而将此审美活动中所获得的美称之为喜剧美,其具有四个基本要素,即喜剧人物、喜剧事件、喜剧矛盾和由喜剧审美者所承当的承担的喜剧效果。
喜剧和悲剧一样都发源于古希腊,时间比悲剧略晚一些。
喜剧的概念:喜剧是和时间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新陈代谢、辞旧迎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再生的过程。久的死亡了,新的又回再生。旧的东西,丧失了生命的即将死亡的东西,总显得滑稽可笑,于是就产生了喜剧。
喜剧作为一个意象世界,它的意蕴核心是时间感,是宇宙的更新,是即将死亡的东西的滑稽可笑。
“透明错觉”
其美感体验的特点是尼古拉·哈特曼所说的“透明错觉”:在观察者面前某种属于深远内层的东西被虚构成为伟大而重要的事物,为的是最后化为无意义的东西。其包括两个类型:
1.低下卑劣的东西以高尚堂皇的面貌出现,但刚开始呈现于观察者面前时,这种低下卑劣的东西尚处于深远的内层,而显示在耳目之前的是显然被夸张了的高尚堂皇的感性外层。只是到了一定的时候,深远内层的东西浮现于感性外层的东西之中,这种明显的矛盾与反差立刻变构成观察者的“透明错觉”,即感性外层的表象虽然仍然造成一种“错觉”,但此时观察者已经能够洞察这种错觉,使错觉呈某种透明状。感性外层于是化为无意义的东西,对象越是保留甚至夸张这一感性外层的高尚堂皇,他就越显得毫无意义。由于对象并不构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它不像悲剧中的恶那样使人恐惧和愤怒,而只是让人鄙夷。
2.无足轻重的东西以异常严重的面貌出现但刚开始呈现于观察者面前时,这种无足轻重的本质尚处于深远的内层,而引起观察者焦虑的是显然被夸大了的严重性这一感性外层。只是到了一定的时候,在接连几件事态与观察者的期待相违时,无足轻重、无关紧要这样的深远内层的性质就浮现到感性外层了。这样,事实上的无关紧要这样的深远内层的性质就浮现到感性外层上来了。这样,事实上的无关紧要与表面上的异常严重之间形成的矛盾与反差,使感性外层的严重性化为一种滑稽的东西。
第一种常常表现为讽刺喜剧,第二种类型是生活喜剧。
当喜剧中的人和事刚刚出现于观察者面前时,常常是以深不可测、重要无比、甚至危险重重的面貌出现的——不管是真正的丑,还是无伤大雅的小瑕疵,或者是很正常很普通的一件事。它引起了观察者一种类似于对正剧和悲剧那样的性质,所以说是“透明错觉”这种错觉是透明的,观察者知道这是错觉,但又不敢绝对的肯定。只是随着事态的进展,“错觉”才能被消解——而这又是在观察者预料中,虽然消解的方式以及实际的结局对于观察者仍是突然的、意外的。
喜剧感的突出特点是轻松愉快的笑,对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一是“优越感”说,即突然发现喜剧人物不如自己高明。因而审美主体在瞬间产生一种“优越感”,由此发出愉快的笑。二是康德首创“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理论。即那些原先觉得庞大、严肃、强壮的东西突然化为乌有,原来是渺小、丑陋、孱弱的东西,这时人才发出笑声,而且那个东西装的越大、越强、越一本正经,就越可笑。
两个理论虽有不同,担忧一点是共同的,即认为“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撼动人的大笑里必须有某种荒谬背理的东西存在。”正是这种东西引起“优越感”或使“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
喜剧感即笑还包含了同情感、智慧感和新奇感。当事人的行为的貌似重要无比,使观众不能绝对肯定不发生严重的结局,所以他心里绷着一根弦,这是喜剧的同情感;但种种迹象又暗示观众,结局将是无伤大雅的。观众能够意识这一点,这是喜剧中的智慧感;然而,真正的结局又是完全出乎意料的、突然发生的。这是喜剧中的戏剧性和新奇感,它松弛了观众那根紧绷的那根弦,满足了观众的某种期待,不过往往不是这种期待的直接满足,而是一种与这种期待有一定出入的满足,因此又引发了他那强烈的新奇感。这些因素和起来,便是喜剧的笑——合同情感、智慧感与新奇感于一体的审美效应。喜剧最终将“透明错觉”化为乌有。这就引发了笑,笑都是突发的、不假思索的,这是喜剧效果的直接性。
总之,喜剧作为一个审美的形态,包含了多种因素,有滑稽,还有机智、幽默、反讽、诙谐、误会、夸张等;因此,喜剧的笑也不是单一的,他还可以细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如嘲笑,理智的笑,轻松的笑,同情的笑,戏谑的笑,等等。第二,如果说悲剧感使主体始终处在一种心灵摇撼的紧张、激动和亢奋的状态的话,那么相比之下,喜剧感则使主体处于一种平静的、轻松的状态之中。即使在捧腹大笑时,主体也仍然是轻松的,毫无紧张感和压抑感。这是因为“喜剧中的危险不是真正的灾难,而是窘迫和丢脸。喜剧之所以比悲剧“轻快”,原因就在于此。”
对喜剧的笑的不同解释1)是鄙夷说或优越感说。
为T.霍布斯所倡导。他认为嘲笑是对某些尊严的重要人物的鄙夷,当人们发觉自己的处境比所看到的人的不幸优越得多,或自己从前的蠢笨比它强时,就觉得“突然荣耀”。
2)是“乖讹说”
源自德国的一种关于喜剧性产生的原因的解释,这是指由期待或预期落空而引人发笑的状况,由康德提出,他在《判断力批判》中曾有论述:"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撼动人的大笑里必须有一种荒谬背理的东西存在着。……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
他认为可笑的东西,是荒谬的、不伦不类的、乖讹的,常常出乎人的预料之外,让人们的心理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斯宾塞又把它分成"上升的乖讹"——指超过了预期效果;和"下降的乖讹“——指达不到预期效果二种情况。前者指超乎期待之上,而引人惊喜的状况。后者指期待未能实现而引人发笑的状况。 3)是“释放说”
为H.斯宾塞与S.弗洛伊德所提倡。认为当思想从高尚的观念突然转到卑琐的观念时,过多的神经能量蕴藏没有花费掉,就溢出来成为笑,笑就是能量的释放。弗洛伊德按自己的精神分析学观点重新解释了“释放”概念,认为本能冲动从社会抑制下释放出来会形成滑稽
喜剧包括了同情感、智慧感和新奇感
六、喜剧的特征
1.喜剧人物的无价值或反价值性
喜剧一般也需要有其主人公,而且同悲剧一样是由特定的人来承担。只是作为与作为悲剧审美对象的主人公具有值得人同情与认可的价值性不同,作为喜剧审美对象的主人公往往具有惹人发笑的无价值或反价值性。
美国当代学者奥森鲜明的道明了喜剧主人公的无价值性:“悲剧或者不引向这样的结局,或者表明这样的结局是未必可能的。如果把后一种动作称之为无价值,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喜剧定义为对一种无价值的动作的模仿。”鲁迅关于喜剧的名言也突出的是这一点:“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虽然黑格尔以明显的阶级偏见指出:“被统治阶层的情况和性格一般地比较适宜于喜剧和喜剧性的作品。”但大量的喜剧审美事实及经典的艺术喜剧作品告诉我们,喜剧人物并未完全由身边卑微的下层平民所包揽,包括帝王将相、权贵名流和普通大众在内的任何人均可能因为其自身所具有的虚假可笑的无价值性表现而充任喜剧人物的角色。正如即便充任非崇高性悲剧主人公的寻常普通人仍有其肯定与同情的正面价值一样,即便充任肯定喜剧主人公的正面角色也因其可指摘的缺点与不足而具有其可笑的无价值性。
另外,同悲剧审美突出的是对个性或人性本质毁灭事件的关照、因而作为悲剧审美对象的悲剧主角往往是独立的个体有别,喜剧审美凸显的则是对遮蔽自我个性本质事件的揭露,因而作为喜剧审美对象的喜剧主角既可以是个体(如别里科夫、阿q),也可以是群体,甚至很多讽刺性艺术喜剧作品以塑造讽刺群像为己任。不仅如此,从悲剧审美与喜剧审美主角的性格特征而论,悲剧主角一般是性格偏重变化、具有多样复杂性的立体人物。
总之,不管喜剧主角是个体还是群体,也不管其性格简单还是复杂,正如主角的有价值性构成了悲剧审美的基础条件一样,主角的无价值性或反价值性则构成了喜剧审美的重要前提。
2.喜剧事件的矛盾性与可笑性
喜剧人物的无价值性必须通过特定的喜剧事件表现出来。与悲剧事件的悲惨表征不同,作为喜剧审美对象的喜剧事件,常常在形式上表现出不和谐、不协调的矛盾性及其反常性,在内容上表现出可笑性的特征。当一个人的生命出现了物质化现象,变成机械物件,就会失去全部生气,失去生命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变得呆板、笨拙。而这种呆板笨拙的地方,正是产生喜剧性的根源,如杂技团的小丑,喜剧中的喜剧人物都是这样。
喜剧事件的矛盾性及其反常性是造成可笑性的原因,可笑性则是喜剧矛盾及其反常性的必然结果。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因果关系。但黑格尔曾经指出,不能“把可笑性和真正的戏剧性混淆起来。”也不能将可笑性与笑混为一谈。可笑性属于喜剧事物自身的一种属性,笑则属于对该喜剧事物可笑性予以回应的喜剧审美者,喜剧性则是事物可笑性与喜剧审美者性,喜剧性则是事物可笑性与喜剧审美者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效应,它是喜剧艺术品与喜剧审美的本质呈现与追求目标。
喜剧事件或事件的矛盾性及其可笑性是喜剧审美与喜剧美的关键因素。此矛盾性及其反常性、可笑性往往体现于喜剧对象的神态、动作、姿态、语言等方面。因此,喜剧性艺术作品一般都会特别通过一些诉诸人的神态、动作、姿态、语言等方面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如反常、变形、扭曲、夸张、对比、反讽等,以凸显事物的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现实与理想、目的与手段、动机与效果等的矛盾,从而最大限度地收到强烈的喜剧性或可笑性效果。
3.喜剧矛盾的突发性
悲剧事件的矛盾冲突具有悖论性,喜剧事件的矛盾冲突则具有突发性。喜剧矛盾冲突有突发性,就是有悬念,能扣人心弦,而且急转直下,出人意料之外,由知觉、想象到理解、情感的的运动异常迅速,形成拍案叫绝、惊喜交错的特点。《儒林外史》中严监生死前的一个著名细节就颇能说明这一点:严监生伸出两个指头对着油灯迟迟不闭眼的情形明显造成了一个悬念,等到其妻子终于明白含义挑去油灯里两条灯芯中的一条后,严监生才死去的结果,则是对上述悬念的解除。这一过程所体现的喜剧矛盾发展具有突发性,严监生这个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也正是通过这一喜剧矛盾细节而鲜活起来,并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文学经典。
4喜剧效果的愉悦性
愉悦性是以优美为代表的审美经验共同的感情基调,和悲剧相比,喜剧的愉悦性则来得更直接、跟强烈,更有大众性、更受青睐,也更显其审美的本质特征。对喜剧人物虚假性的暴露、嘲弄或批判的同时,对审美者面对引人发笑的喜剧人物的喜剧心态亦即优越感的笑的尽情展示,也正构成了喜剧审美的主要内容及其魅力所在。
由喜剧审美者所承当的喜剧效果源于喜剧人物的可笑性,喜剧的愉快性则直接痛快地表现为喜剧审美者的笑,喜剧人物的可笑性需要有喜剧审美笑的情感回应,喜剧审美者笑的愉悦性因此被认为是喜剧审美与喜剧美的基本特征之一。
中国哪些景点适合中老年人旅游?
中国哪些景点适合中老年人旅游?我来根据自身的认识回答下,仅代表个人意见。准确得说这问题应将中年人和老年人分开,老年人因为体力的原因不太适合高山和有坡路的景点,中年人的旅游范围完全可以覆盖老年人出行旅游的范围,所以我仅以老年人为重点推荐下我认为值得去慢游的地方和景点。因为我们前期推广推荐的出行方式是飞机和房车,主要考虑到老人家出行时间灵活,所以有特价机票的情况,优先考虑前者;经济和时间均充足的情况下,我们提倡后者房车出行,优点有二,一来路上可以慢走慢看,老人家累了可以房车休息恢复体力;二来时间长点在路上,节奏变慢,可以不放过经过路上的优美景点。景点的选择上我提倡以生态,公园,湿地,古迹为主,欣赏的是文化,享受的是清新的空气,更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好了言归正传,主题已定,那以下就图文并茂,展示部分我认为的美景美地!
湖南长沙,毛主席的故乡,气侯温暖湿润,适合北方老人家短住。
绿化和植被,成就出天然氧吧。
七彩云南,饮食口味适中,营养为主,药材丰富,对老年人的健康尤为重要。
营养餐是老年人出行饮食的基本保障。
西双版纳的曼听公园。
相信会是老年人的偏爱。
有花。
有荫。
可以小憩。
夜幕初下的小夜市。
广西巴马,相信不用太多的语言描述,大家都懂。
共享生态,田园风,有的老人会喜欢。
共享码头,钓个鱼。
划个船…
有山有水漫个步…
坡月村,世界闻名。
地磁高,负氧离子高,小分子团水,无污染…
还有能疗病的百魔洞。
广西北海。
海景房住一住。
全新的环境。
养人圣地。
南昌,红色的历史。
桂林的山水,甲天下。
这样的场景,哪怕是年轻人,心也会静了。
河边优美的庭院。
正是要人停下脚步。
福建的厦门。
仔细才能发现的世外桃源。
庭外。
鱼塘。
享受时光吧,老人家们!
精中有细。
处处有情。
雨后来个漫步,闻一下泥土的芬芳。
隐居胜地,一个词“清静"!
安徽的建筑。
老庆祥的古朴。
一望无际的茶海…
绿色象征着年轻。
让老人家赏心悦目。
累了就坐一会。
看着油菜花开。
杭州,千岛湖。
吃完胖鱼头的夜晚,老人家需要散散步!
看看夜色再合个影,美不美,让老人家自己说。
苏州的园林。
上有天堂。
下,少不了苏杭。
生活环境。
养眼的美景,午后阳光中小睡。
江苏淮安,鱼米之乡。
周总理儿时故居。
还有太多太多,,无法一次胜举,留一半,下次推荐北方东北三省,希望以上江南各地推荐,楼主提问者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