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花宫怎么进,以白居易的口吻来叙述琵琶行里面的故事?
元和十年,我被贬到九江当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弹琵琶,那声音,铮铮纵纵,很有京城里的韵味。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给一个商人当老婆。我便吩咐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只曲子。她弹奏完毕,十分忧伤。叙述了年轻时候的欢乐情景;可是如今呢,飘零憔悴,在江湖中间辗转流离!我从京城里贬出来,已有两年,心情平静,安于现状。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因而作了这首长诗送给她,共计六百一十二字(实际上全诗是六百一十六字),叫做《琵琶行》。
晚间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秋风里沙沙抖动。主人下了马,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助兴。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将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水里沉浸着明月。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
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跟着声音悄悄地询问是什么人在弹琵琶,琵琶声停止了,想说话却迟迟地没有说话。 移近船只,请那个人相见。添酒、挑灯,又摆上酒宴。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沉思,好像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低着眉随着手继续地弹啊,弹,说尽那无限伤心的事件。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开头弹的是《霓裳》,后来弹的是《六幺》,粗弦嘈嘈,好像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像是儿女私语。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子,弦子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突然爆破一只银瓶,水浆奔进,骤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轰鸣。曲子弹完了,收回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根弦发出同一个声音,好像撕裂绸帛。东边西边的船舫里都静悄悄没人说话,只看见一轮秋月在江心里闪耀银波。
疑疑吞吞地放下拨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来显得十分肃敬。她诉说:“本来是京城里的姑娘,家住在虾蟆陵附近。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部里。弹罢曲子,曾赢得曲师的赞扬,妆梳起来,常引起秋娘的妒嫉。五陵少年,争先恐后地赠送礼品,一只曲子,换来无数匹吴绫蜀锦。
你认为哪首关于离别的诗词写的最好?
我认为毛主席的《贺新郎,别友》写的最好。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翻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思恨缕。
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
山欲堕,云横翥
1923年11月,杨开慧生下次子岸青不久,毛泽东接到中央通知,由长沙取道上海赴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此词作于离开长沙之时,写给夫人杨开慧的。
1923年年底,毛泽东接到中共中央通知,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词系诗人离开长沙不久写给杨开慧的。词的上阕把跟爱妻离别时那种难舍难分、无限依恋的场面表现的淋漓尽致,凄切动人。毛泽东当年才三十岁,上有高堂老母,下有两个幼子,因革命需要又远行,更何况当年的那种环境,谁能预料“挥手从兹去”是生离还是死别呢?但是,杨开慧毕竟不是一个平常女子,而是一个在革命斗争中经受过锻炼和考验的坚强女性。她理解丈夫,支持丈夫,在革命事业与个人爱情、家庭幸福发生矛盾时,强忍住巨大的悲痛“热泪欲零还住”;而面对深明大义的妻子,毛泽东深感欣慰,从内心抒发了“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词的下阕又回到离别的场景,东门外遍地白霜,头顶上半天残约,横塘四周呈现出一派肃杀悲凉的景色,衬托出一对青年夫妻的离情别绪。到车站了,要分手了,一声汽笛可谓催人肠断,从此之后两人将“天涯孤旅”天各一方了。但是,也正是这一声汽笛让诗人惊醒:小我要服从大我,“凭割断愁丝恨缕”,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必须振作起来,“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表现了诗人准备勇猛奔向革命征程的高尚境界。从词的尾句“重比翼,和云翥”还可以看出诗人热切期望着不久将来夫妻重新团聚,比翼双飞,共为革命作贡献。短短六个字,融入了诗人无限的深情和美好愿望。
《贺新郎·别友》无论是革命激情还是儿女柔情,都是英雄本色。作者的描写充满着诗意的形象,这首词将阴柔和阳刚两种词体风格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巧妙地警醒整合。词中采用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一方面用真切细致的白描,把夫妻间的离情写得细致入微,具体感人。通过典型环境中人物典型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人物既热烈而又理智的典型性格。另一方面又有艺术夸张,形成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
《贺新郎·别友》一词结构谨严,表达含蓄。全篇始终围绕着个“别”字铺写,从话别、送别写到别后,脉络分明,但全篇又不着个“别”字,而完全让人们自己通过词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去体味,全词情真意切,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对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用对愁眠呢?至少专家学者有过千奇百怪的解释。江枫是谁?渔火又是谁呢?愁眠是否就是莫愁?文坛史界,百家争鸣。
张继的名诗,历经千年一直被人们喜欢,近代学者终于揭开一个历史真相,以百家讲坛为首的所谓学者们,对天发誓,通过自己看过的一本古线装版本证明,张继就是梁山伯,诗中的江枫是祝英台,渔火是梁山伯,也就是张继本人。此诗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的自传诗。
史学专家看到百家讲坛学者口吐莲花,节外生枝后,不甘寂寞,于心不忍。他们立刻对张继进行了史学鉴定。张继原名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失散多年的同桌,天宝元年,同学会上,张继看到长发飘然的祝英台,才知道自己做了那么多年钢铁直男。酒入相思肠,化作秋水波,二人脉脉含情,张继看到祝英台白皙的玉颈上刺着一只蝴蝶,与自己胸前的刺青不约而同,才知道是缘分让他们重逢。
酒后的二人,已不管是月落乌啼,还是霜花满天。祝英台依偎在张继怀中,张继解开胸膛,祝英台看着张继胸前雄蝶,起伏的胸膛终于让两只蝴蝶缠绕在一起,飞向牡丹花下。史学家的解释是,对愁眠的对,是拥抱的意思,愁非愁,所指者牡丹花也,对愁眠的本意是【拥抱在牡丹花下而眠】。
文坛学者对史界专家的观点给于了否定,他们认为,对愁眠的对,是撩,是张继撩妹撩出愁怅,不知不觉睡着了。不过这种观点是极少数学者,大部分学者认为对愁眠的对,就是转过脸来抱紧莫愁,因为那是个霜满天的夜,天气已近寒冷。由此可知,张继与莫愁私约江边,根本没有被子没有床,就睡在地上,所以面对面,拥抱取暖。
对愁眠中的愁眠到底是谁呢?史界认为是祝英台母亲,文坛坚信是莫愁。不过【明史】中记载,愁眠是小龙女的师姐李莫愁,小龙女走火入魔被尹志平上手,其实小龙女故意走火入魔撩小哥哥的功夫是李莫愁亲传,根据明史,张继是张三丰祖上。
对愁眠的解释应有尽有,不过最有说服力,大部分学者都认可的说法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私奔了,后来梁山伯化名张继参加科考得中进士,祝英台改名江枫,梁山伯新科进士,乘舟回乡祭祖与祝英台睡在船板上。有37名学者说殷温娇就是祝英台江枫,唐僧是祝英台所生,梁山伯与祝英台根本没化成蝴蝶。
一个简单问题,也许专家学者能解释出几个意思,学问不简单啊!!对不对愁眠,各人有各人的想法。
剑网3各个职业介绍?
1)、3T职业
3T指铁牢天策,洗髓少林,明尊明教
洗髓少林是副本主T
因为血量成长高(游戏里血量最多的门派),而且有轮回决(死了之后能爬起来,提高团队容错率),天生内防高外防能靠装备堆。上仇恨虽然不快,但是很稳,有3个强制仇恨技能,26秒一次的全团8秒无威胁气劲。什么boss都能T
铁牢天策不知道
听说是外防高,单拉稳,建立仇恨快,有强力减伤和自己不死的技能
明尊明教:
高闪避,T小副本感觉很好用,大副本不知道,我没T过
明教是优秀的副T,有团队减伤,有团队爆发,能给boss上buff(提高受到的伤害,降低boss的伤害)
新手不建议满级之后就玩T
首先装备不好,小副本自己容易倒,装备好了之后在大副本不熟悉boss技能和阶段非常容易坑队友,所以还是先玩Dps,等熟悉了boss和有装备之后再T
2)、3奶职业
3奶是云裳七秀(奶秀),补天五毒(奶毒),离经万花(奶花)
治疗手法难度:离经万花>云裳七秀>补天五毒
群加能力:补天五毒>云裳七秀>离经万花
站桩单加能力:离经万花>补天五毒>云裳七秀
移动单加能力:云裳七秀>离经万花>=补天五毒
万花不推荐。DPS不高。奶也不如五毒和七秀。。
最简单的奶是奶毒,但是副本需求不大,常常我的奶毒进组了就被问能不能毒经。奶毒的优点在于简单,蛊惑+醉舞+圣手足以,还能团队回血回蓝,千蝶的强力救急
其次是奶秀,副本需求大,经常是来个奶秀24=1,但是七秀这个门派女性最多,妹子嘛=。=总有些老公(游戏里叫情缘)什么的。装备价格总是很高(所以玩奶秀不能心急,不要说出了奶秀装备,你就拼命加价,副本嘛一周一次,总有出了你的牌子而且没人抢的时候)。奶秀的优点在于平均,能单加,有持续,有瞬发救急,有持续救急,有全队加血。还有战复,战斗中复活队友。
3)、DPS职业
纯阳:最优秀的辅助型职业,气场的减伤,提高会心,无敌都很好用。输出第二梯队。
冰心七秀:强力dps,输出第一梯队。特点就是不缺蓝。
易经少林:dps处在第一梯队后面。特点是有个死了能爬起来继续打的技能,血量比较高。
傲血天策:天策dps比较疲软,在Pvp里比较多,pve里的用途大概就是偶尔T倒了,可以开山开虎开定军顶一下,让奶妈战复T。特点是马上作战,强力减伤和不死,不过副本里不能骑马。
藏剑:因为荻花的过时,很少有荻花团了,金蛇剑的难以获得让藏剑本就不高的dps更加不行。Pvp里比较多。特点是灵活和无消耗。
毒经五毒:dps处在第一梯队。特点是能招各种用途宝宝。
唐门:天罗唐门pve里基本是输出第一名,特点是机关,大炮,无消耗。
惊羽唐门输出虽然不弱,但是和天罗一比就完全不行了,极少极少有惊羽打pve。
焚影明教:相当好玩的职业,移动隐身,背刺,瞬移。Dps是近战标杆,近战里最高的。
万花:万花dps相当疲软,难以操作,不推荐。特点是读条多。
怎么欣赏宋词中的经典名篇唐多令?
唐多令·惜别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垂柳不萦裙带,漫长是、系行舟。
吴文英是南宋三大词人之一,著《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多,内容较丰富,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词风朦胧,号“词中李商隐”,历代对其
词作争论颇大。《唐多令·惜别》,是他代表作之一。
下面我们先逐句解读词的表层含义。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首句,破空而出,用设问手法,拆“愁”为心上秋,开门见山,点明词的主旨,写离人惜别,成为千古名句。“自古逢愁悲寂寥”,吴文英化用了两个典故,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人心中,本就悲伤难禁,再加上伤感之秋,份量就更重了。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秋天,有天然的悲凉之感。该句将古人离别、悲秋之愁与自己的愁交织叠加在一起,愁上加愁,令人唏嘘不己。
芭蕉不雨也飕飕。
即使没有下雨,芭蕉在秋风萧瑟作响,也让人感觉到无限悲凉。这句用了转折,“不”“也”对比,突出天不凉人心寒。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此句借用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和范仲淹《苏幕遮》:“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有明月悬空,宜登楼望远,却怕登楼,徒增相思闲愁。
年事梦中,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
这句化用了曹丕《燕歌行》:“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悉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往事恍若隔世,依稀梦中,如花零落,烟雾般飘散付水东流,燕子,已经辞别飞回故乡,而我却飘泊在外,用反衬手法,燕归人不归,道出了自己孤单。
垂柳不萦裙带,漫长是、系行舟。
垂柳依依,牵衣待话,系不住离人的裙带,却牢牢系住了我的行舟,让我目送离人远去。
然后统观全词进行赏析
上片,浓墨写羁旅之思,为下文蓄势。首句就将愁字写出,点明了心境,奠定了感情基调。“愁”字由“秋”和“心”字组成,作者用拆字之法,显示了用词的机智。紧接描写离别之时是秋风萧瑟的凄凉情景,即使芭蕉不被雨打,也被风吹得嗖嗖作响。后面三句通过一衬一叠来表达内心的愁苦。别人都是“天凉好个秋”,作者却害怕起来,他不敢在这样的情景中去看明月、去登楼,怕引起想思。圆月在古诗中是象征团圆的常见意意,而登楼远望,如果望不到思念的人,“过尽千帆皆不是”,岂不更伤感?
下片,简笔写怀人之思,展纷飞思绪。昔日的欢聚都在梦中消失,如花落烟消水流般的岁月,氤氲在记忆深处,一去不复返。词人感叹往事如烟,韶华易逝。用典故抒怀,并采用了比兴的手法,以燕子代指爱人,以客代指自己。最后,作者不禁埋怨柳条为何不将心上人的裙带系住,而系住了自己的舟,可见作者的相思之深,无奈之甚。
全词表现了词人复杂心情和离别之际纷飞的意绪,字里行问流露出飘泊生涯中的失意情怀。
吴文英的这首多唐令,在送别词中堪称经典,特别是开头两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可以说是千古名句,传颂不衰,为历代词家赞叹不已。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说:首二句以“心上秋”合成“愁”字,犹古乐府之“山上复有山”,合成征人“出”字。金章宗之“二人土上坐”,皆藉字以传情,妙语也。在类似文字游戏的拆解中,巧妙的嵌入对愁的诠释,愁,心上之秋也,一语双关,暗含词义,令人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