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救兵,元始天尊和镇元子是什么关系?
吴承恩《西游记》小说中,元始天尊的戏份极少,镇元子和元始天尊的唯一交集就是镇元子去旁听元始天尊讲经。镇元子作为地仙之祖,本来在《西游记》中就是个神秘存在,他的仙界位置和神通大家争议就比较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他和元始天尊是什么关系?法力对比如何?这真是个好问题啊!
这个课题比较大,其实问题本质就是要搞清楚镇元子在仙界的排位座次——元始天尊好说,他的神仙道位置比较清楚,脉络清晰,长公子博士认为,我们可以从纵横双向坐标定位,以及具体零接触对比两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搞清楚元始天尊和镇元子的关系、神通。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与世同君的地仙之祖镇元子是不是名实相符,名不虚传。亲,不要急,且容长公子大博士娓娓道来。
《西游记》中出现的神仙道佛大佬,基本就是这样几个系统:三清天上老君、元始天尊和玉帝天庭天道系;如来、观音西天佛陀系;菩提老祖世外独立系;镇元子地仙系。这是吴承恩小说中提及到的几个大佬,在《西游记》中基本就是至高存在。
为了更清楚地显示元始天尊和镇元子的脉络关系,我们不妨把《西游记》这个视野再开拓一点,展开到它的“前传”《封神演义》这样的大罗金仙与圣人封神之战的大背景中去。《西游》+《封神》,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都可以比较好的找到踪迹,暴露无遗。
鸿钧老祖和女娲是盘古时代第一层级顶级存在,混元无极大罗金仙,圣人之下皆蝼蚁的华丽分割线;准提、接引西方教二圣,是稍微低一点的存在;陆压道人西昆仑散仙,他也是先天而生,大致也可以归结位二代范畴,只是极有可能出生并不会比鸿钧老祖几个晚太多。
鸿钧老祖也就是说,陆压道人作为二代神圣,他可能比鸿钧老祖座下三清还要高那么一丢丢辈分,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则是标准的神仙道二代,鸿钧道统实际执掌者。
这样,他们各自的纵横排位就出来了:
(一)作为“天道”正统的神仙道系统和能够遗世独立存在的仙道系:
1、鸿钧老祖——>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玉帝(四帝或四御)——>九曜、元辰
我们这里要说明一点:《西游记》作为封神大战后的重新排列,这个系统有重组也有分裂。通天教主退出了这个组织,三清即是老子一气化三清,跟通天教主没有任何关系。
2、陆压道人(镇元大仙镇元子)——>诸多散仙弟子及万寿山五庄观四十八名全真弟子。
镇元子镇元大仙陆压道人在《西游记》中,以镇元子的身份出现。为什么长公子你说镇元子就是陆压道人呢?有什么依据吗?有,必须有。亲,不信你看,陆压道人和镇元子在他们所处的神仙道系统中,根本就是一样的“尴尬”存在,他既有先天而生的资质,又似乎神通修为不能够完全匹配这个优势资质,而且是散仙存在模式,不拜鸿钧天庭,也不拜西方佛老,牛叉的出生牛叉的存在。他也居住在西牛贺洲。
(二)被昊天和西方教排挤之后的通天教主有教无类截教“改头换面”儒释道杂糅系:
通天教主(菩提祖师)——>美猴王孙悟空和众多逍遥散仙及灵台方寸山洞府十二代三十余名守门弟子。
通天教主在《西游记》中以菩提祖师的名义出现,教唆猴子大闹天宫,就是给天庭和西天这个封神大战后的二元三界秩序使绊子,报复。亲,你看看菩提祖师是个什么人?他的仙山洞府也在西牛贺洲,西方佛陀世界眼皮子底下独立存在,而且广收门徒,而且的而且,通过问猴子想学什么,得出他是个儒释道贯通的怎么个杂糅存在,这就很“通天教主”了,有教无类。
(三)西方教或西天极乐佛陀系:
接引、准提二圣——>燃灯古佛、药师佛、释迦如来、弥勒佛——>各类佛和菩萨(观音菩萨)
老子(太上老君)化胡为佛,点化或是劝说西方教转为佛陀,这个意义上讲,太上老君也具有凌驾西天各类佛陀的某种意义。释迦如来作为掌舵人,他的地位其实和天庭玉帝差不多,掌政权,不一定完全能够掌教权。《封神演义》说:“多宝西方拜释迦”,一般理解就是通天教主截教门下子弟多宝道人就是后来的释迦如来。
所以,亲,你且来看,论出身和辈分,在《西游记》中,顶格的存在就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菩提祖师(通天教主)和镇元子(陆压道人),也就是说,镇元子确实是“与世同君”的存在,是先天得道的圣人,和三清之一的元始天尊确实是同一个辈分的。五庄观镇元子只供奉“天地”二字,他拜的是开天辟地的鸿蒙一元真气,最多也是给玉帝个面子;守门二童子说的“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这句话确实不是孙猴子认为的虚言吹牛。
第二、元始天尊和镇元子谁法力高强?镇元子是否徒有虚名:顶格大佬之间的飙技比拼。元始天尊和镇元子同辈份,这个答案已经出来了,至于二者之间的神通修为高低,我们只需要找几个参照就可以了,毕竟他们之间没有实际交过手。
(一)镇元子(陆压)作为地仙之祖,他能够遗世独立,在天庭和西天二元秩序下,镇元子的万寿山五庄观仙道系能够独善其身,与之分庭抗礼,那必须要有实力的好吗?修真界也讲究丛林法则好吗?强者为王,成仙成圣,不然就得被收编,再不然就被归类为妖魔鬼怪。
(二)镇元子修仙地万寿山的分量:
《西游记》中的名山大川多了去了,但是,最牛的几座山头,也就那么几个,狮驼岭?那不过是个小小的黄土高坡而已,还沾了如来舅舅金翅大鹏的光。
万寿山五庄观亲,你且来看这几个山头:灵山,如来的道场大雷音寺所在地;灵台方寸山,菩提祖师的道场斜月三星洞府第所在;再一个,就是万寿山,镇元子道场五庄观所在地。如来灵台山是佛陀系,不细说;但看后两个山头,他们都是天地灵根,有凤凰麒麟,仙鹤麋鹿,菩提祖师那里,唯一不同,就是多了白象雄狮这样的佛陀象征物种,儒释道有教无类杂糅么,不奇怪,而且,你西天叫灵山,我通天教主菩提祖师就叫灵台方寸山,比你字长吧哈哈哈!盖过你风头,你能怎么地?
这三山不简单那!占山为王者,必须要有实力的好吗?
(三)美猴王孙悟空求救人参果树与几位高人对镇元子的侧面评价。
1、福禄寿三星说:
你这猴儿,全不识人。那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等乃神仙之宗;你虽得了天仙,还是太乙散数,未入真流,你怎么脱得他手?——《西游记》
参照来了,就是福禄寿三星三老,这里就有个”祖“和”宗“的辨别区分,《西游记》迷们也有很多争议。其实呢,道理很简单,我们自古就是宗族社会,”祖“就是根,根本,族源所在,你姓什么?出自哪里?怎么个意思;而”宗“呢,则是祖之所出,比如说本公子,嬴姓十四大氏,秦、赵、黄、徐、江等等都出自嬴姓这个”祖“姓,分出来的秦、赵等则就是”宗“,分支,支流。
亲,你看,”祖“和”宗“就是怎么个关系。所以呢,福禄寿三星说,镇元子是地仙之祖,他们不过才是天仙之宗而已,差着辈分呢,三星是镇元子的后生晚辈。毕竟路压道人也是先天圣人嘛!得道早,辈分高。
2、东华帝君说:
你这猴子,不管一二,到处里闯祸。那五庄观镇元子,圣号与世同君,乃地仙之祖。你怎么就冲撞出他?——《西游记》
三清四帝(四御)的东华帝君也对镇元子是尊敬的很呐,他可是三清之下辅佐玉帝的怎么个存在,实际可以和玉帝平辈的关系,甚至要高,天庭顾问团成员,而且有实权。
3、南海观音菩萨说:
你这泼猴,不知好歹!他那人参果树,乃天开地辟的灵根。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也让他三分,你怎么就打伤他树!——《西游记》
观音菩萨说,她也让镇元子三分。这话恐怕真有水分,也难怪,她是僧,镇元子是道,不一个系统,没有任何隶属关系,怎么说都行。其实,就是如来也得让镇元子七分。
4、镇元子怎么对孙猴子说的?他说:就是你那西天的佛祖如来来了,也少不得还我人生果树。如来有什么了不起?对不起,不给面子。也难怪,镇元子本就是陆压道人,他跟西天的创始人接引、准提是一个辈分的,释迦如来真的就是晚辈啦!
5、镇元子和美猴王孙悟空结拜,是真的吃亏了吗?论菩提祖师和镇元子的关系,当然看起来镇元子就有点小吃亏啦,可是呢,亲,你别忘记了,美猴王可是女娲补天石卵所化,这块孕育石猴的石头蛋来头可不小,美猴王居然怀胎N个亿万年,时间是够长,比哪吒他娘辛苦多了不知多少倍。从这个意义上讲,美猴王来头可真不算小,女娲和鸿钧老祖是一个级别,那孙猴子论辈分都可以跟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凑一块了哈哈!得,都跟师父菩提祖师差不多辈分了。所以你看,镇元子真不算吃亏多少,论辈分真可以凑到一起。
第三、单独抽出来修为神通作为一段来说明:元始天尊VS镇元子。元始天尊名号首先就带个”元“字,一元复始,一气化三清,先天得道的圣人,怎么个意思。而镇元大仙呢,他更牛,名号直接上个”镇“字,而且还是”镇元“,哈哈哈!也不知道元始天尊怎么想的?心里会不会不舒服,这不是故意找茬吗?
元始天尊亲,聪明如你,看出什么门道没有?没错,恭喜你答对了,镇元子这名号很陆压,非常符合陆压道人的脾性。
不去蟠桃肆寿乐,不去玄都拜老君,不去玉虚门上诺。三山五岳任我游,海岛蓬莱随意乐。
亲,你看,陆压道人既不拜太上老君,也不拜元始天尊,这是不是跟镇元子只拜”天地“二字,不拜三清、四帝、罗天诸宰一个套路啊?
镇元子有人就说了,镇元子怎么牛,为什么要去参加元始天尊的送经大会呢?迎接观音菩萨为什么那么谦恭呢?这其实并不能说明镇元子真的身份地位卑微,而恰恰是镇元子陆压道人的本性表现。他是西昆仑逍遥散仙,还喜欢偶尔凑个热闹,封神大战不也主动跑过来看热闹凑数嘛!看菜下饭,量体裁衣,坐山观虎斗,见机行事,顺带捞点好处。所以,镇元子去赴会元始天尊的道场讲经,无非是套近乎怎么个意思,观音来救他的人参果树,他谦恭点有什么不对的吗?应该的,而且顺道来点亲和态度,多好的事儿啊!镇元子,会来事儿的怎么个高人,跟太白金星李长庚有一拼,能讲道理绝地不动手。其实,他还极有可能跟菩提祖师这个姜子牙封神大战中的通天教主缓和了关系,而且似乎跟亲近了,毕竟他也是天庭班组外的孤独求败系统,跟菩提祖师有同道的意味。你看他的五庄观字符:”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这副对联怎么这么熟呢?在哪里见过?亲,没错,就是美猴王孙悟空的花果山”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如出一辙啊有没有?惺惺相惜,这就说明,镇元子和菩提祖师背地里也是通过气的。镇元子就是怎么个人,真是个会耍手段的高人啊,谁我也不得罪,得准机会就见缝插针,赔本生意是不会做的。
所以,都是面子问题,手段而已,真心不见得镇元子就比元始天尊低搭,更遑论观音菩萨了。
镇元子与玉帝、如来镇元子,《西游记》里最大的影帝,当之无愧。
好,我们通过间接比较手法看下元始天尊和镇元子的法力修为:
(一)太上老君擒拿孙悟空。其实太上老君没有直接出手,二郎真君杨戬是直接当事人,哮天犬咬了孙猴子一口,太上老君扔了个金钢琢,美猴王被拿下。猴子这次最致命的打击,就是金钢琢。老君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犀利。顶格的大佬怎么好意思亲自出手呢?得,扔个东西吧。
(二)如来出手,哄骗孙猴子到他的手掌上,然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把猴子给压在了五行山下。如来都用了哄骗手段,可见如来是要比太上老君神通修为要低一个等级的。
(三)镇元子大仙怎么拿孙悟空的呢?《西游记》原著里,镇元子拿的拂尘真没怎么出手,就是拂尘一摆,然后就是袖子一甩,一个“袖里乾坤”连人带马全部解决掉了。镇元子的衣袖而已,平时穿的怎么件道袍,衣服,也不是什么法器、宝贝,就怎么给拿下猴子了。
怎么说来,只有如来是亲自动手了,而且真是动的他的手掌,而镇元子的法力显然不会低于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是道祖嘛,无论是《西游记》还是《封神演义》,他的神通都是有目共睹的高深莫测,尤其心境修为极高,所以根本也不会介意跟谁比高低,没必要,犯不上,不在意,无所谓。问题来了,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哪个更高明一些呢?显然是太上老君了,在《西游记》中,他是一气化三清的道祖,天庭实际的掌舵人,至高神;在《封神演义》中,他是鸿钧老祖的大弟子,阐教教主,元始天尊则是二徒弟,实际教务的处理者,而且封神大战中,元始天尊解决不了的问题,往往就是去搬救兵,求师兄太上老君。陆压道人在封神大战中的作用,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七箭钉,特别是斩仙飞刀,那可都是无比犀利的宝贝,苏妲己“小九”都必须要用斩仙飞刀来解决。他可以斩袁洪猿猴妖,自然也可以斩美猴王孙悟空喽。
这样,最终的答案就出来了,镇元子真实实力相当恐怖,一对一真刀实枪的干,都不保留实力的话,那元始天尊是真的干不过镇元子的。
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镇元子和元始天尊论辈分是平起平坐的“朋友”,论法力,镇元子实际是要高出元始天尊那么一丢丢的。当然,还有更夸张的说法:先有鸿钧后有天,陆压道君还在前。陆压道君正是镇元子镇元大仙。我低调,并不意味着我好惹。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为什么陷入僵局?
也不完全是陷入僵局。主要是俄军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闪击战”效果。需要改变战法、调整部署,解决存在的问题而已。
俄军存在的问题:
1、情报收集能力和战场支援能力相对落后,导致了轻敌的发生。主要表现在对乌军的准备、兵力、指挥系统等方面
2、战略战术指挥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目标的分层定位不足、多兵种协同问题、被拖入城市巷战拼人头、打援不足
3、战线布置太宽,可用兵力和后勤补给不足
4、自身装备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损耗不小
解决办法:
1、收缩战线,第二阶段主要解决顿巴斯地区,集中优势兵力,突破重点地区
2、重点目标的重新定位和持续打击,主要表现在打援方向,主要是针对乌后勤支援和北约运输线,高精确制导导弹的持续投入对重点目标的持续跟进和打击
3、已占领地区的规划治理和治安问题重新调派国民警卫队处理,让重点部队抽身。
4、抽调新兵力轮换和加强、完善后勤补给
以上都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有些人没看明白而已。战术调整后俄军精锐部队重新集结,加上对残存重点目标的渐进式打击,普京的去纳粹化、去军事化目的在执行层面得到更加清晰的落实。
世界战争史中有哪些bug一样存在的人?
说起世界战争史上的bug,有人会说指挥千军万马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有人会说在战场上以一己之力创造奇迹的兵王。而我在这里要推荐以杨靖宇将军为代表的东北抗联的抗日英烈们!
或许他和他的战友们没有在人类战争史上留下什么惊天的战役,或许他和他的战友没有取得什么彪炳史册战果,或许他和他的战友们也不是什么训练有素的精锐士卒。但是他们在那个年代,那种战争环境,面对那样的对手所展现出来的能量和精神就是战争史上的bug!
相关背景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一些爱国志士组成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他们长期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东北坚持抗战,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有效牵制了大量的日军,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杨靖宇将军:东北抗联的杰出领导,1931年开始进入东北组织发展抗日武装,东北抗联成立后被选为总指挥兼东北抗联第一军军长,率领东北抗联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为什么说杨靖宇将军和东北抗联的将士是战争史上的bug?与敌人的实力对比相差悬殊首先看整体规模:日军在东北长期驻有几十万精锐关东军,再加上伪满军队、地方警察和汉奸土匪等力量估计接近百万之众。而东北抗联规模最大的时候也才3万多人,敌我力量在人数上相差悬殊。
再看武器装备:关东军号称日军精锐,战斗力最强,武器装备最好,有“皇军之花”之称,而且东北抗联和他们作战时,日军还没有大规模抽调关东军支援其他战场,也就是说这支关东军不是抗战后期的那副“空架子”。他们拥有坦克、火炮、飞机等重型武器,单兵装备也是远远强于抗联战士手中的简陋武器,而这种装备差别远不是冷兵器时代那样容易弥补的。
三看单兵素质:东北抗联的战士基本上是从农民经过简单训练就拉上战场,虽然有一部分我党的军事干部和原东北军余部。但是与日军现代化军事训练和长期实战锻炼出来的军官和士兵相比,单兵作战能力也相差很大(而且日军在二战中也以单兵作战素质和顽强的斗志著称)。
内外无援,环境艰苦一是无法建立稳固的根据地: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并且日军经常性的围剿,加上伪满洲国的建立,日军对东北各地的统治体系已经基本健全,东北抗联虽一直坚持斗争,但是始终无法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只能在游击区开展游击,从而导致没法获得长期和稳定的后勤保障。
二是无法获得外部支援:早期东北抗联开展斗争时,国民政府还没有和日本正式宣战,而且仍在不停的围剿红军。而红军也正处长征和巩固陕北根据地的阶段无力支援。到了国共合作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却已侵入华北、华东一带,东北则已成为日军的大后方,国共两党都已鞭长莫及了。而紧邻东北的苏联其实早期根本不承认和支持抗联(因为苏联不想招惹日本导致两面作战),东北抗联曾派遣赵尚志等高级将领到苏联寻求支援,结果被苏联关押一年多。另一支抗联的精锐骑兵部队过境后被苏军缴械之后押送到新疆。一直到日苏诺门坎之战后,苏联方面才改变对东北抗联的态度。由此可见抗联是在几乎没有任何外部援助的情况下孤军作战。
三是恶劣的自然环境:抗联活动的东北天寒地冻,野外生存环境恶劣。游击作战的性质也迫使抗联长期活动在人烟稀少的野外山林中,虽然有利于躲避日军的追捕,但也经常因为天气原因冻死冻伤造成减员。这和在其他地方打游击是截然不同的,零下几十度的环境下,有时想吃树皮都拔不下来。甚至有的抗联战士在冻饿之下,枪里有子弹也无力开枪,被野狼活活咬死。
四是叛徒汉奸的威胁:无可讳言,东北抗日联军的一大劲敌就是叛徒和汉奸。巨大的实力差距和艰苦的内外环境,加上日伪方面的威逼利诱。东北抗联中的确出了不少叛徒和汉奸,还有一些农户也出卖过抗联将士。这些人对抗联的打击非常大,某种程度上来说比日伪军都大。据统计抗联11个军长,有4个死于叛徒出卖,其中就包括杨靖宇和赵尚志这两位最杰出的领导。尤其是杨靖宇的牺牲,他最信任的助手、部下程斌,他收养的孤儿同时也是他的警卫排长张秀峰都叛变投敌才导致他身陷绝境。
杨靖宇和抗联取得的成就一、他们最早和坚持时间最长的抗日武装:杨靖宇和他的抗联武装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就已经在东北发展力量武装抗日。到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时,他们已经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间与日寇斗争了六年之久,到抗战胜利收回东北时他们已经坚持了十四年!
二、他们牵制了日军大量机动部队:东北作为日军侵华最早占领的地方(台湾是晚清被逼割让出去这里暂且不算),如果没有东北抗联的坚持反抗,或许日军和伪满洲国早已稳固了统治。特别是苏日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日军完全可以抽调大部分机动兵力入关参与扩大侵华战争。但是因为杨靖宇和抗联部队的存在,日军长期在东北保留大量的机动部队,并且需要不停的开展围剿讨伐,还需要在东北推行“集团部落”政策,把分散居住的农户强行迁到被控制的“部落”中去,实行保甲制、连坐法,在抗联游击区实行“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割断抗联部队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断绝抗联部队的给养来源。这些行动都导致日军的兵力被大大牵制,无法抽调入关。
三、他们的精神震慑了日军,鼓舞了国人:日军以绝对的优势兵力对东北抗联展开了多次围剿,特别是推行“集团部落”政策 ,制造无人区,断绝抗联的给养来源之后,抗联部队仍能坚持抗日,使得日军受到极大的震撼,也使东北沦陷区的国人受到极大鼓舞。杨靖宇将军的牺牲就是典型的例子。1940年2月,随着程斌和张秀峰的叛变,杨靖宇的部队陷入绝境。所有储藏有限给养的“密营”都被日军捣毁,事先制定的突围计划也都被日军知晓,身边仅存的战士也只有六十人。而且以前日军不熟悉也不敢在山林进行夜行军追捕,但是程斌这些抗联出身的叛徒可以,他们的疯狂的追捕,日夜不停,使杨靖宇身边的战士越来越少,直至2月15日杨身边只剩两名警卫员,2月18日警卫员下山找吃的被日军打死,杨孤身一人继续周旋。2月23日,因为饥饿让村民赵廷喜帮忙购买粮食和鞋,但是赵下山后马上向日军告密。日军立即组织600人团团围住形单影只的杨靖宇,宁死不降的他最后被抗联叛徒打死。杨靖宇牺牲后,日军无法理解接近缺粮半个月,五天五夜完全断粮的杨靖宇如何做到还能和日军周旋。于是剖开了杨靖宇将军的胃,发现杨靖宇的胃已经饿的变了形,里面除了尚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连一粒粮食都没有。而负责追捕杨靖宇的日军头目岸谷隆一郎在1945年日军投降前夕写下的遗书里写到: “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岸谷隆一郎在毒死自己的妻子儿女后,剖腹自杀。这在日本国内引发巨大震动。由此可见杨靖宇将军和抗联的这种精神给日军的震撼有多大。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杨靖宇将军和抗联将士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遭遇敌人如此凶残的手段,仍然坚持斗争,坚持抗战的精神才是世界战争史的bug!在这种精神面前,多少部队,多少武器,多少钱粮都显得那么渺小,只有这种精神,才能支撑中华民族屹立不倒,战胜一切敌人!对战张飞赵云马超?
既然是武力乱斗,则必须以演义为准。在演义中,吕布、甘宁、太史慈的武力差距比较悬殊,有一定的木桶效应,而张飞、赵云、马超则各方面比较均衡,无任何短板。
张飞VS吕布虎牢关时期,张飞的武力还在成长期,虽然经历过灭黄巾之战,但是从未和猛将交过手;但即便如此,张飞仍然抖擞精神,50合之内与巅峰期的吕布战平。如果关羽不参战,张飞大致能硬顶七八十合,此后可能就会落败了。此一战,吕布倾尽全力,最终被桃园三兄弟战败,而张飞与吕布交手共计约百合(单挑50+双战30+三战阶段的“转灯儿般厮杀”),已经摸清了吕布的套路和特点,也大致估出了吕布的巅峰武力值。张飞最大的特点,就是嫉恶如仇和敢于死战,在张飞心中,对于吕布的态度就是:即便不敌,也敢于誓死搏杀,宁肯自损一千,也要伤敌八百,如果自己拼命死战,力抗百余合没问题。因此,此战过后,张飞敢于屡次挑衅吕布,只要看见他,就叫嚣着要血拼三百回合;而且张飞还精准地窥透一点,吕布比较恋爱妻妾,根本死不起。
果不其然,吕布被累次挑衅、藐视后,竟然一而再地选择了隐忍,甚至在夜袭徐州时,看到张飞醉酒,深怕张飞借酒劲猛戳,竟然避之唯恐不及;等到了小沛城再次单挑决战时,吕布对于张飞玉石俱焚的拼命打法,已经极不适应了,甚至略显捉襟见肘,一百余合都没占到任何优势。在后期混战中,吕布(已经被酒色所伤)再次遇到张飞时,竟然让高顺出马,在高顺速败后,吕布只好亲战,但是最终因战局不利而“不敢恋战”而走。可以说,如果吕布没有赤兔马的优势,估计就干不过张飞了!
赵云VS吕布赵云之勇猛,不亚于张飞。我们只需看一下赵云与张飞之间的对比,可以用下面三个战例为参考:
1.计取樊城,赵云在阵前单挑,一合刺死吕旷;张飞拦截奔逃的吕翔,不数合,将其一矛刺于马下;
2.攻取零陵,张飞在混战中遇到刑道荣,不数合将其杀败;夜间截营之战,赵云遇到刑道荣,一合将其刺死;
3.攻取雒城,张飞追击张任被伏击,在张任、吴懿的围攻下难以脱身;赵云忽然杀出,只一合生擒吴懿,张任火速回身。
此外,赵云最出彩的汉水之战,枪法直接开挂放大招,竟然将张郃、徐晃吓破胆,这种令两位强一流武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例,仅此一处。从上述战例综合来看,客观地讲,赵云枪法的灵活度、精准性,甚至要强于张飞。
马超VS吕布如果说赵云最突出的是枪法,那么马超最突出的就是爆发力!演义中,强一流遇到超一流而速败的,只有两次战例:一是白马之围,徐晃20合被颜良速败;二是潼关之战,张郃20合被马超速败。马超的爆发力确实强大,可与颜良、关羽这类超猛的力量型武将相媲美,这是张飞、赵云难以相比的,要知道,张飞后来遇到张郃,竟然三五十合没拿下。
马超的乱战能力,不亚于赵云。最能体现马超乱战能力的,有三次战例:
1.马超冲入韩遂营帐,废掉韩遂后,在狭窄空间内一挑五,杀死两人、杀跑三人;
2.马超冲出韩遂营帐后,遭遇曹营四猛将围攻,许褚、徐晃、夏侯渊、曹洪争相围殴,马超奋力冲杀出去,并占据渭桥;
3.历城之战,马超被杨阜八兄弟围在垓心,奋威而战,刺死七人,还扎了杨阜五枪。
从上述战绩可以看出,马超的乱战能力和突围能力,完全可与赵云、张飞一较高低。
马超的武力,应该比实际表现更加强大。马超与许褚、张飞的两场战斗,应该都是有所保留的。许褚只是曹操的保镖,只是逞匹夫之勇的莽汉而已,但马超是一方诸侯,又背负血海深仇要报;许褚光脚不怕穿鞋的,他完全有足够的勇气和资本与马超拼命,但马超必须谨慎应对,容不得半点闪失;许褚可以赤膊上阵甚至丧命也在所不惜,但马超却不能承担任何风险,必须在确保自己不会受伤的前提下,谨小慎微地与之过招。同理,张飞只是刘备的小弟,而马超战张飞,也是遵循这个道理。然而,即便是在这个前提下,许褚的表现还是明显下风,而张飞在避其锋芒、摘掉头盔作战的模式下,也只能和马超完全战平。
如果马超遇到吕布,倍感压力之下,必定会突然爆发,如果打到搏命厮杀的状态,必能激发出远超潼关、葭萌关之战时的战斗力,肯定会让吕布大吃一惊。总之,马超的巅峰战力,不亚于张飞、赵云;吕布对战马超的话,百余合内同样会占不到任何便宜。
甘宁、太史慈的武力定位甘宁会的挺多,能够使刀、戟、链,还精通箭术,但客观地讲,甘宁在二三流武将面前,呈现压倒性优势,但是在超一流武将面前,还是差距太大!我们看一下甘宁的武力表现:
1.刀法。江夏水战中,以短刀砍死了邓龙(黄祖部将);赤壁之战,以短刀砍死蔡中(诈降的蔡瑁之弟),以大刀砍死马延、张顗(曹营旱寨守将)。南郡之战,单挑曹洪20合,曹洪诈败;合淝之战,单挑乐进10余合,乐进诈败;濡须之战,百骑劫魏营时,未遇到任何曹营猛将,未斩杀任何敌将;夷陵之战,遇到沙摩柯,惊惧之下退走,被一箭射死。
2.戟法。从未上过战场,曾与凌统的剑术过招,但随即被孙权制止。
3.铁链。攻取皖城,爬城墙,甩开铁链拨开乱箭,爬上城墙后,用铁链打翻朱光(皖城太守)。
4.箭术。先后射死了凌操、黄祖、蔡壎;还曾在阵中突发冷箭,射中了正在单挑厮杀的乐进面部。
上述就是甘宁的所以战绩。我们不难发现,甘宁的戟法、铁链根本不适用于激烈厮杀,甘宁的刀法,也从未与超级猛将单挑,即便遇到曹洪、乐进这种准一流武将,也没有任何便宜,对方均可以从容诈败。综合来讲,对比于张飞、赵云、马超这类超一流武将,甘宁唯一的亮点,仅有弓箭!其实,甘宁号称锦帆贼,他真正擅长的,是水战和攻城,对于单挑厮杀,甘宁真的比较逊色。
太史慈是东吴第一猛将,枪法突出,背负双戟,箭术传神。我们看一下太史慈的武力表现:
1.枪法。救北海,“连搠十数人下马”;神亭岭之战,单挑孙策百余合战平;单挑程普,30合战平;单挑张辽,七八十合战平。
2.戟法。无展示,曾被孙策夺去。
3.箭术。北海突围,“八面射之,无不应弦落马”;怒射城楼上满嘴喷粪的敌将,将其钉在柱子上。
北海之战时,太史慈没有选择与管亥单挑,而是去搬救兵,后来关羽抢在太史慈面前出马,将管亥数十合斩杀,也许关羽认为,太史慈未必能胜吧。太史慈与张辽完全战平,但张辽与张郃基本就是同一个水准,二人曾经四五十合战平,也就是说,太史慈、孙策、张辽、张郃、徐晃这几人,只是强一流武将的水准,他们距离超一流,还是有一定差距。太史慈对于张飞等三人来讲,唯一的亮点,也只是弓箭。
小结:太史慈,与张辽、张郃相当,与张飞、赵云、马超有一定差距;甘宁,单挑厮杀的能力低于太史慈。在一流武将行列中,太史慈属于前几名,而甘宁只能算一般水平。
六人对决,结果如何呢?其实,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已经显而易见了。简短来说吧,吕布方面,属于一强带两弱,战斗凝聚力较差,尤其是甘宁的刀法,在张飞三人的枪法面前,简直要速败,因此,吕布阵容中存在“木桶理论”,短板效应过于明显。反观张飞阵容中,这三人简直没有任何短板,任何一位,足可以抗住吕布上百合,他们三人属于强强联合的“黄金三角”,战斗力、向心力太强大了!
如果纯粹以兵器厮杀,只要张飞阵容有一人缠住吕布(例如张飞),能够保证在百合内不露败相,那么其余二人,绝对可以快速获胜,赵云、马超均有50合战胜甘宁的实力,如果赵云杀心大起或者马超骤燃爆发,甚至可能在50合内将甘宁刺死,不客气地说,50这个数字还是保守估计!可以说,张飞这个黄金组合,完全可以在五六十合以后,就变成了三打二的局面,此后想要干掉太史慈,轻而易举。
甘宁、太史慈的弓箭,对于赵云、马超来说,没什么威慑力,这两人的防箭能力,属于演义中的前两名,均可以达到听风辨器的水准,还可以用枪拨开箭林箭雨;只要赵云、马超照应着张飞,则张飞完全可以放心厮杀。其实,一旦近身交战,被这三位咬住的话,任何人都没有搭弓射箭的功夫,即便是吕布也做不到!
结语:张飞、赵云、马超随意一人均可以轻松拖住吕布,其余二人在五六十内迅速杀掉甘宁,七八十合后干掉太史慈;再往后,就不是三英战吕布了,那将是虐杀;即便吕布有赤兔马,也逃不过赵云、马超的箭术。是不是脑子一片空白?
当亲人离开时,是不是脑子一片空白,没有思考能力。
我记的那时我接老公的电话,心里一片茫然,顿时乱了分寸,他在电话那头说,检查结果出来了,你心里有个数,结果不好。
不用他说第二句我就知道结果是什么,父亲有四十年的烟龄,估计肺要是能拿出来看一下都的象一块煤。
当时女儿还小,我把她强行的抱在怀里,泪水就这样流着,女儿吃惊的看着我,用小手不断的擦我的脸。
接下来的的日子直到今天,事隔十年每次想起我都会流泪,不是我泪点低,是那份死别真的让我疼入骨髓,到现在两处茫茫皆不见。
记得当时我把衣服一件件套好,怕紧急的时候穿不上衣服,老家有个习俗人必须的穿戴整齐了走。止不住的泪水那真是挖心啊。
现在想真的那时我是怎么熬过来的,一个五岁的孩子,一个病中的老人,我不是个弱女子,我是一个女汉子。一日三餐,孩子需要我,老人也离不开我,那时的我都不敢哭,怕孩子看到回家告诉父亲,让父亲添烦恼。现在想想有点愧对女儿,当时我真的照顾不过来,无论刮风下雨,女儿都得去幼儿园,她看着我说:“妈妈可不可以不去。"不可以我照顾不过来,无论孩子如何哭闹我都把她送走。
还记得那天早上,我没有听到收音机的响声,我快速来到了父亲的房间,没有了声音,我仔细看了下没有了呼吸。
不知是那里来的冷静,我回我房间叫醒了女儿说:"快起来你姥爷不在了,情急之下我给孩子找了条红的裤子。我给我弟第打电话告诉他,他不信的说昨天不还是好好的吗,我说你快来吧。
放下电话,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衣服给父亲穿上,我怎么也不能让父亲就这样见人。当我给他穿上衣时,搬动他上半身的时候,我清楚的听到父亲咽下最后的那口气。当时我一滴眼泪都没有掉。这些事情都做完时,我才出门叫的邻居,并把女儿的裤子换成了黑色。
随着亲友的到来,我这才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就这样自己最亲的人在我眼前消失了,那个陪我哭,陪我笑,出嫁时悄悄的往我口袋里装钱,告诉我如果不幸福,他给我带了足够的钱,我可以立即回家。家里的大门永远为我敞开。这就是父亲,他不怕女儿给他丢人,他不怕女儿拖累。就是这个最爱我的男人,我生病时陪我到深夜不嫌累,我病了他比我还急。我是他一手带大的,他同时给了我父爱和母爱。
当亲人离开时,那天我仿佛失去了全世界,虽然早有心里准备,但是当这一天到来时,还是疼到骨子里,脑子里想的是,这不是真的,但愿一切可以重来我会更爱他,我为他做的还不够好。
在也不会有人做好饭菜等我回家
在也不是我写完稿子的第一个读者
在也不会我冷的时候有暖可依
在也不会我累的时候有停靠的地方
在也不会叮嘱远离家得我好好吃饭,睡觉
在也不会感冒时腿疼,他夜里起身帮我揉腿,直到的我悄然睡去
在也不会有人在我遇到难处时说,别怕有我。
真的舍不得,但我真的留不住,就那样一点一滴、一丝一缕的入了我的眼眸,刻进我的脑海此生挥之不去。我会永远在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给,给您留一方灵魂净土。我会在这里守候着你。默默的爱你,静静的的守你。
当亲人离你而去时,脑子里想的是,这一切不是真的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