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属于哪个战区,cf南方大区和哪些区合并了?
1 南方大区已经与华南、华中、云南贵州、西南、西北五个大区合并2 这个决定主要考虑到近年来CF游戏厂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策略以及用户活跃度等因素,为了更好地提供游戏服务,并增强游戏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发展,CF游戏厂商决定将南方大区与其他五个大区进行合并。3 除了游戏服务的提升外,合并后还可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发展,为玩家们提供更多的游戏体验和机会。
cf资本家战队在北部哪个区?
资本家大区。
CF分区具体介绍
CF大区划分是东部战区福建,安徽,上海,浙江,江苏,教育大区及移动专区的游戏账号。南部战区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及南方大区的游戏账号,西部战区四川,重庆,陕西及云南的游戏账号,北部战区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北京及东北三省的游戏账号。
东北军活跃在哪儿?
入关后的东北军在西安事变后整编为(49.51.53.57.67)五个军和何柱国骑兵第二军,冯占海91师(原63军),全军整编后约有十七八万人,其中67军作为曾经拥有四个师的超级军就有五万多人。
战略防御阶段东北军作战概况卢沟桥事变以后,东北军三个军(49.57.67)奉命驰援淞沪战场,49军109师全军覆没,67军在华北掩护国军南撤作战中损失一部,全军四万余人坚守松江掩护国军大撤退全军覆没,残部编为108师被嫡系25师吞并。51军在徐州会战中损失过万,57军在江阴保卫战和扬州保卫战中损失殆尽,112师余部四千余人覆没于南京城下。武汉会战原63军冯占海91师在万家岭外围阻击战中伤亡惨重,余部两千多人被汤恩伯部吞并。至此东北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短短一年多时间内伤亡十余万人,接下来经过短暂整补,除67军番号撤销外,其他部队开始陆续奉调继续开赴一线作战。
1938年十月武汉会战结束(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改变策略,把进攻的矛头指向了在敌后开辟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对国民政府则开始采取“主要以外交,思想,经济方面施加压力,采取政治及谋略手段使之崩溃”的手段,即“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
战略相持阶段东北军开赴各个战场国军主力从此开始了与日军漫长的六年对峙格局,期间双方战线基本没有大的变动,当然44年豫湘桂大溃败确确实实是丢了一大块,此可谓“晚节不保”。
鲁苏战区的东北军51.57军1939年3月于学忠率51军由大别山开往阜阳,3月中即向鲁南突进,为分散敌军截击的目标,令全军以团为单位夜行军分路前进。向鲁南山区挺进时,各师、旅、团均相隔两天的行程。经过阜阳、涡阳、蒙城,在宿县以南地段穿过津浦铁路后,又折向东北,由徐州以东,邳县以西地区越过陇海路,渡过运河,冲破日军防线过程中51军114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进入鲁南开始了面对日军四个师团近10万人的反围攻作战。
57军在淞沪会战之后驻防苏北,参加了徐州会战和连云港保卫战,在津浦路南线作战三战三捷,奇袭徐州,驰援临沂,盐城阻击战等一系列作战,战功显赫,鲁苏战区成立后,驻扎苏北的57军挺进鲁南,和兄弟部队51军汇合
1943年9月底在阜阳召开追悼在鲁南抗战阵亡烈士大会,会上于学忠报告了鲁南抗战5年来军队伤亡惨重情景,其中将官就达12人之多,将官以下的伤亡之惨重就可想而知了。仅第51军就进行大小战斗上百次,阵亡将官7人,在鲁南伤亡官兵达10000多人。击毙日寇也在万人以上,伪军不下数千人之多。在鲁南地区牵制日军4个师团的兵力,拉长了敌人的战线,分散了敌人正面进攻的兵力,有力地支持了其他战场的战斗。
豫皖边区的骑兵第二军骑兵第二军1939年由晋西北南下,调往豫皖边的沈丘,阜阳,涡阳归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指挥。任务是穿插于陇海线,平汉线,津浦三铁路之间的三角地带,破坏日军交通干线,严密监视河南商丘,苏北徐州和安徽宿县的日军活动。豫皖边区与于学忠的鲁苏战区相连接,尽管他们被日军占领的陇海线,津浦铁路所隔断,但仍然是鲁苏战区与国民党大后方取得供应补给的重要纽带。双方同属东北军往来频繁,关系密切,互相配合。1941年7月骑兵第二军扩编为第十五集团军,司令部驻扎沈丘。其二军驻扎莲池。44年骑兵第二军于桂系李品仙部合编为第十战区,另设司令部于临泉。
转战浙赣战场的49军淞沪会战之后,49军参加参加了39年3月17日到5月10日的南昌战役,从守御修水作战到反攻南昌的全过程都参加了。105师仍然是张学良卫队的老底子,淞沪会战遭受严重伤亡,整补后有九千多人,装备尚数精良,余威尚在。问题是109师淞沪会战打光,给补充了一个赤手空拳的预备第五师,军长刘多荃把全部库存家当都用在了预备第五师上,掏空了家底把预5师装备完成。结果焕然一新的预5师却被蒋介石拉走,又给换成了预备第九师,该师只有三个团七千多人。刘多荃军长是鸡飞蛋打,战斗力大打折扣。
同时修水战役49军遭受了抗战中日军最大规模使用毒气弹的攻击,遭受了惨重伤亡。随后49军在赣北地区配合作战,参加了长沙会战。1941年3月参加了江西上高会战,再次遭遇了日军毒气攻击,受损严重。1942年5月又参加了浙赣战役,始终奋战于江西战场,到1945年抗战胜利前驻守江苏武进。
转战湖南到滇西反攻的53军东北军53军在武汉会战之后奉命守备洞庭湖三角地带,周福成升任军长,1943年春因陈诚的同学关系编入远征军,划归嫡系霍揆彰的20集团军编制。53军经湘西横越黔滇两省,长途行军三千公里到达滇西弥渡,蒙化整训,陈诚下台后卫立煌接任,因其深感53军战功显赫却实济不佳,批准换装美式装备。经由美军干部训练团整训,火力和作战能力大幅度提高。
由于卫立煌对53军遭受的克扣和排挤大为不满,严厉斥责了20集团军军长霍揆彰,使得53军上下对卫立煌感激涕零,因此作战分外顽强,一路强渡怒江,攻克高黎贡山,血战腾冲,攻克龙陵,兵峰直抵中缅边境的日军据点畹町。切断日军滇缅公路,历经血战打通了中印交通线,53军116师346团沿中印公路西进,与驻印军孙立人的新一军胜利会师。至此滇西反攻胜利结束。
从1937年底到1945年,马占山率东北挺进军在哈镇驻守8年,期间多次抗击日寇,经历大小数十战。同时部队还帮助地方修河堤、办学校、兴慈善事业,立纪念塔和忠烈祠纪念本部抗日阵亡将士,深得民众拥戴
综合以上对东北军在全面抗战中各部的作战区域加以总结在八年时间里,东北军各部除作战部队全军覆没番号取消者,成建制部队始终在各个方向的一线战场,而且是唯一一只八年不间断奋战在一线甚至敌后战场的国军部队。相比国军主力六年时间龟缩在大西南,东北军作战环境之恶劣难以想象,同时东北军的作战战绩,顽强抗敌的坚强意志都是可圈可点的,付出的牺牲也是相当惨烈的,到抗战胜利前夕,成建制的东北军仅剩下了53军一支。东北军——作为一支唯一进行了十四年抗日斗争的中国军队,我们应当予以铭记。
军种和战区是什么关系?
“战区主战、军种主训”一句话概括就是这个关系!说白了;就是和平时期军种主管、战时战区主管。
这次,我军的体系体制改革是全面的、彻底的,通过军事体制改革,我军进一步强化了统一化、一元化领导,平战结合,进一步清晰了军队的“战平关系”,向着我军现代化、实战化迈进了最坚实的一步。
2016年2月1日,我军的军事体系改革正式拉开帷幕;改撤原来的“七大军区”成立五大战区,既原来的北京军区、沈阳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成都军区广州军区和兰州军区按计划裁撤,成立中部战区、北部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和西部战区。战区总部分别是;北京、沈阳、南京、广州及成都。
新成立军种三个;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原来的“三大军种”上升到六大军种,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联勤保障部队。三大军中的新诞生,进一步细化了我军的责权分工,对于我军提高实战化水平将起到重要作用。
成立“陆军司令部”;陆军司令部的成了,改变了我陆军一直没有最高指挥机构的局面,进一步加强和细化了陆军和平时期的管理和训练,完善了我陆军的生活与训练体制,使基层单位更加合理的融入了贴近实战化的生活训练。
2017年4月,解放军陆军由原来的18个集团军,从新编制成13个集团军,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十一、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八十一、八十二和第八十三集团军。此次编制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我陆军的“合成化、一体化”领导和管理体系,使我陆军更加贴近实战。
这次军改,我军彻底改变了“苏化编制体系”,更加贴近实战化管理模式,强化了一元化领导,使我军更加提高了“实战化、正规化”水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划分为五大战区,六大军种,现役军人170人,2018年军费开支为1.2万亿元人民币。目前是全世界第三大武装力量,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是完成中华民族统一大业唯一力量、是维护中华民族不受外来侵略的坚实保障。
集团军和军有啥区别?
不说别的,看到这个题目还是非常手痒的,既然手痒,我们就来说说集团军跟普通军建的一些差别。
军建制首先,我们自然是要看一下军队的一个作战编制,要知道“军”的建制,那可是相当大的作战单位了,一般排序是班、排、连、营、团、旅、师,然后上面就是军部,许多国家包括国内的作战军队,都有这军级的编制,贯穿了老一辈的战争年代。
在我们国家,有军这个建制是在民国时期,这一部分很多人都大概清楚,当时正值北伐期间,蒋担任了北伐军的总司令。
这个北伐军单独拿出来,因为它可以称作是集团军的原型,为什么呢?
看看北伐军,北伐军下辖管理有第1、2、3、4、5、6、7、8军,当时人数共计大概在10万余人左右,具体数目就不是非常的清晰,大概数字。
拿出第1军来说,当时,任第1军军长的是何应钦,第1军下辖有5个师级,这5个师的师长分别是王柏龄、刘峙、谭曙卿、冯轶裴和钱大钧五人,一共加起来有18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
上面就是一个军的建制,然后当时的蒋手下是有8个军,这8个军就是一般的军建制,而这8个军组成的北伐军,自然就可以当成是集团军的初始模型,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化的集团军建制,当初是没有这个说法的,只是说出现后,如今来看,非常相似。
甲类集团军及乙类集团军的谣言初听甲类集团军和乙类集团军的说法,我人都傻了,一个集团军你还要分前后的名次,非要用甲乙来区分,最后发现这根本就是造谣,在85年之前,我们国家只有整编军和简编军的说法,根本就没有甲乙类别,真的是惊出一身汗。
整编军指的就是齐装满员、机械化程度完善的建制,只要有战争的威胁,就能够立刻投入到战斗之中;简编军那就不一样了,那属于人员和装备都半吊子,就是没有全部完善好,战争出现之后,需要补充作战人员以及装备,才能上阵。
例: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当时的云南11军,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简编军,因为它平时下辖的只有两个师级,在需要战斗时,将11军迅速扩充至满编,也就是达到3个师,然后装备加配,才能够投入战斗。
在80-90年代的时候,在集团军建设过程中有一定的侧重性,比如非常有名的38集团军,新装备是最多的,机械化程度也是所有集团军之中最高的,其余的军相对来说都会有点差距。
我瞅了一眼资料,在当时的情况下,一共是有7个机械化的重点建设集团军,分别是38、39、1、16、21、20、42集团军,这些集团军在当时算是重点培养的,但是后面军制一改再改,从24到16个,再到13个集团军,加上新装备以及武器的强力推动下,就暂且不表了。
集团军,两种不同形式的理解1.由数个师组成的集团军,以师级为班底
抗战时期,我们有第18集团军,当时的18集团军,下辖的是115师、120师和129三师,当时管辖的当然是我们敬爱的朱总司令,当时初期给到的兵力大概是4.5万人。
2.由数个军组成的集团军,以军级为班底
也拿抗战时期来说,当时第五战区管辖下有个33集团军,33集团军的总司令是张自忠,当时33集团军下辖有第55、59和77三军,他所拥有的兵力在10万。
其实总体看来,师和军为不同班底的集团军,相差还是非常之大的,起码在兵力上就相差甚远。
总结集团军更多像是一个集成体,它们也是比方面军会更高一个级别,更多的是统御着普通军级,就像是连级上面有团一样的道理。
尽管如此,集团军和普通的军级,都是统算在了战役-战略军团之中,是差不多同层级的,只能说大同小异,只是为了真正战争时期而做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