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玉台寺,求江门地区名胜古迹及名人?
陈白沙祠 在江门市郊白沙村。为纪念明代著名理学家陈白沙(名献章)而在其故居碧玉楼基础上扩建,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后经重修。祠内正中为陈白沙塑像,旁有用白沙手迹刻的匾联和碑刻。门前木石结构“贞节”牌楼,立面三间,四柱三楼。是广东现存的精巧明代牌楼。祠内有春阳堂、贞节堂、崇正堂、碧玉楼等,均为粤中地区常见的“三间两廊”式平面布局的建筑。 茶庵寺 在江门市郊外海镇五马归槽山麓。据《新会县志》载:五马归槽山“山顶产茶,味特佳。茶今缺种矣”。相传唐中宗神龙初年,著名天文学家唐高僧一行漫游至新会,因喜五马归槽山,故在山麓搭建茅庵,白天种茶,晚上观测天象,绘制星图。明万历年间(1573-1620),把旧茶庵改建为砖木结构的寺院。后人又在寺中增设六祖像,故也称六祖寺。寺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建筑面积约220平方米。寺前有“小朱明洞”(朱明洞为罗浮山上一个著名的道教洞府)、石牌坊和“无叶井”等古迹。无叶井相传为一行所凿,井径盈尺,深5尺多,泉水甘美,绿树成荫,但落叶从不坠入井中,故名。 台山市 石花山 在台山市北郊。山上巨石嵯峨,望之如花。山顶最高处一石如人卓立,故又名石人山。古人以石人之上有一树,翠冠高耸,称此景为“石人耸翠”。 石笔潭 在台山市蛮陂头之北。潭中石笔高数丈,像毛笔倒竖水中,直指蓝天。石笔前面山势紧迫,有小石潭,后面别有洞天,山谷中到处巨石夹清流,两边高山壁立,飞瀑直落,形成后潭。水深不见底,几丈高的瀑布落下也不见浪花。 香头坟 在台山市附城黄牛拉车山上。是南宋义士伍隆起的坟墓。伍隆起为台山天江镇沙涌村人,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当元兵迫近台山时,他变卖家产,起兵保家勤王,不幸被内奸刺死,割去头颅。南宋丞相陆秀夫命人用香木刻制其头颅,续成全尸安葬。世人称作香头坟,附近村庄称作香头坟村。 三合温泉 在台山市。 凌云塔 在台山市台城镇。 上川飞沙滩 在台山市上川镇上川岛中部东侧。 下川王府洲 在台山市。 台山温泉 在台山市。 新会区 龙兴寺石塔 在新会第一中学校内。塔为仿木色楼阁式,用石分段砌成,平面八角,实心,5层,高3.94米。建筑年代属隋唐时期,为广东现存最早的石塔之一。 圭峰山 在新会市区北面诸山之总称。包括许多山峰、丘陵和峡谷,方圆40里。山势奇伟,树木葱郁。这里有玉湖,占地8万平方米。山之东南坡有玉台寺,为当地名刹。 小鸟天堂 在市郊天马村天马河之中。是一株枝叶婆娑、根茎相连的巨大古榕树,覆荫面达1万平方米。四面环水,数以千计的鹭鸶栖息其间。白鹭、麻鹭日间觅食,夜间归来。灰鹭夜出,晨早归来,漫天鸟群翱翔回旋。四十年前,巴金写了《鸟的天堂》游记,因以得名。 崖门 在新会市区南40公里。为珠江出海口之一。海河交汇,奇石耸立。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将张弘范追击南宋帝赵昺君臣至崖门一带,南宋军苦战兵败,丞相陆秀夫背著年仅9岁的宋帝昺在御舟投海殉国。明代御史徐瑁为纪念南宋帝君臣,把奇石上原刻的“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凿去,改刻为“宋丞相陆秀夫死于此”九字。现石上的“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为1962年著名诗人、戏剧家田汉所书。明弘治年间(1488-1505)为纪念杨太后、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而修建大忠祠、全节庙(亦称慈元庙)、义士祠和杨太后陵墓等。1939年日本侵略军毁坏了祠庙。建国后重建了部分建筑。 崖门炮台 前扼新会崖海,后枕山丘。崖门向为广东海防要地,宋、明均派兵戍守。现炮台建于1842年前后,巍然险峻,雄伟壮观。炮台依山分二层,平面呈弧形,上层设炮位23处,下层设炮位22处。现有铁炮3门,系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佛山铸造。 镇山宝塔 在圭峰山南麓。建于明清时期。原为玉台寺塔,寺早年毁圮(近年重建),仅留此塔。塔建置在八角形台基上,全用红色砂岩刻凿而成,高2.76米。塔原在寺内,清乾隆十年(1745年)移建于山门牌坊前。是广东现存唯一的喇嘛塔。 梁启超故居 在环城镇茶坑村。梁启超(1873-1929),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茶坑村人。故居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为三合院式砖木结构平房,面积近百平方米。旁有怡堂书室,是梁启超少时读书处。 叱石 在杜阮镇。是圭峰山向北伸展的一条支脉。周围乱石累累,有卧有立,有俯有仰,酷似羊群。明末,里人黄公辅少时常游玩于此,他借用黄初平叱石为羊的神话,取“叱石”为山名。山腰树木丛中,建有叱石寺,即天目寺。依山构筑,曲径相连,故松苍翠,飞泉直下。 陈白沙墓 在杜阮镇松园村皂帽峰。陈白沙(1428-1500)明代著名理学家、书法家,生于新会白沙村(今改属江门市)。墓初在圭峰山,正德十六年(1521年)改葬今址。墓为灰砂夯筑,面积约50平方米。 开平市 荻海风采堂 在开平市三埠镇荻海茭荻咀。即“余氏名贤忠襄公祠”。是清末台山、开平两县余姓宗族为纪念余氏祖先、北宋名臣余靖而修建。始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914年竣工。建筑为三进院落式布局,总面积5364平方米。主体建筑为风采堂和风采楼。大殿为风火式山墙硬山顶,内部为罗马式壁拱及仿木构斗拱结构。东西两斋采用西洋建筑风格。祠内各处装饰大量运用石雕、木雕、陶塑、泥塑和铁铸等精湛的中国传统工艺。后座的风采楼,高3层,楼顶为欧洲古城堡式,装饰却为中国传统手法。是开平侨乡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在侨乡建筑中独具一格。 合山铁桥 在开平市百合镇。 薛公岩 在开平市。 梁金山 在开平市。 翠园 在开平市。 立园 在开平市塘口村。 鹤山市 铁夫画阁 在鹤山市雅瑶镇陈山村。又名“画阁留芳”。为缅怀辛亥革命元老、鹤山籍艺术大师李铁夫而兴建。1983年12月18日落成。画阁占地1400多平方米。 东坡亭 在鹤山市古劳镇。 古榕奇观 在鹤山市。 石门瀑布 在鹤山市。 恩平市 石山元代石刻 在恩平市。 熙春塔 在恩平市。 玉带天池 在恩平市 名人: 冯如(1883-1912),广东恩平莲塘乡杏圃村人。1883年12月15日在家乡出生,十二岁随其伯母之胞弟吴英兰赴美国旧金山当童工。他“目睹美国工艺发达,心向往之。尝谓国家富强,由于工艺发达,而工艺发达,必有赖乎机器。今中国贫弱极矣,非学习机器不足以助工艺之发达。”十六岁时,冯如回乡结婚,翌年再赴美国,在纽约的一间工厂当工人,学会了制造三十多种机器。 梁思永(1904-1954年) 原藉广东省新会县,梁启超次子,1904年生于上海,一说生于日本横滨。幼年曾在日本念小学,回国后进入清华学校留美班,随后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考古学及人类学,曾参加印第安人古代遗址的发掘。留学期间,他为了解国内考古情况,一度回国担任助教,在清华学校整理李济在山西西阴村史前遗址所出土的部份陶片,并写成英文专刊。 唐明照(1910-1998),外交家,中国首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恩平市圣堂镇塘龙村人。民国19年(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民国2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北平西郊区委委员、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部长。民国22年进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历史系研读西方近代史,转入美国共产党并相继担任美共加州大学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和书记。民国26年参加创办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民国28年10月起任美共中国局书记达10年之久。 梁启超:(1873~1929年),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王兴(1615一1659年),广东恩平人,少不知书,任侠亡命,早年是一个被草泽推为魁桀的人物。因身材短小,勇敢精细,绰号“绣花针”。 陈开(1822-1861年),广东鹤山县维墩村人,出身贫苦,天地会领袖。他本以驾船为业, 1854年7月5日,他领导天地会众,在佛山石湾附近的大雾冈首先举起义旗。各地天地会首领,纷纷率众响应,当时,起义军以农民为最多,头裹红巾,蓄发易眼,表示反清,故称“红巾军”或“红兵”。 李铁夫(1869-1952年),原名玉田,号昭龙,鹤山县陈山村龙门里人。十八岁时赴英属加拿大,数年后入阿灵顿美术学校,这期间加入兴中会,自此取名铁夫。1908年,李铁夫到美国,协助孙中山将兴中会改为同盟会。他担任同盟会纽约分会主盟人达六年之久。 谢缵泰 谢缵泰(1872-1937年),广东开平人,生于澳洲雪梨市。1887年随父到香港,就读于皇仁书院。1895年在香港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他业余时间潜心研制飞船,终于在1899年完成“中国号”飞船的设计工作。 余锟和 广东开平人,是旅美三十余年的机器学家,甲午中日战争后,余锟和即专心致志研制飞船,欲借此抵御外侮,振兴中华,洗雪国耻,1910年他终于在美国制成飞船一艘,并试飞成功。这艘飞船长一丈二尺,阔五尺,上悬用纺绸制造,外涂黑漆的气球一个。这是中国人制造的第一艘飞船。 ......
江门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陈白沙祠 在江门市郊白沙村。为纪念明代著名理学家陈白沙(名献章)而在其故居碧玉楼基础上扩建,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后经重修。祠内正中为陈白沙塑像,旁有用白沙手迹刻的匾联和碑刻。门前木石结构“贞节”牌楼,立面三间,四柱三楼。是广东现存的精巧明代牌楼。祠内有春阳堂、贞节堂、崇正堂、碧玉楼等,均为粤中地区常见的“三间两廊”式平面布局的建筑。 茶庵寺 在江门市郊外海镇五马归槽山麓。据《新会县志》载:五马归槽山“山顶产茶,味特佳。茶今缺种矣”。相传唐中宗神龙初年,著名天文学家唐高僧一行漫游至新会,因喜五马归槽山,故在山麓搭建茅庵,白天种茶,晚上观测天象,绘制星图。明万历年间(1573-1620),把旧茶庵改建为砖木结构的寺院。后人又在寺中增设六祖像,故也称六祖寺。寺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建筑面积约220平方米。寺前有“小朱明洞”(朱明洞为罗浮山上一个著名的道教洞府)、石牌坊和“无叶井”等古迹。无叶井相传为一行所凿,井径盈尺,深5尺多,泉水甘美,绿树成荫,但落叶从不坠入井中,故名。 台山市 石花山 在台山市北郊。山上巨石嵯峨,望之如花。山顶最高处一石如人卓立,故又名石人山。古人以石人之上有一树,翠冠高耸,称此景为“石人耸翠”。 石笔潭 在台山市蛮陂头之北。潭中石笔高数丈,像毛笔倒竖水中,直指蓝天。石笔前面山势紧迫,有小石潭,后面别有洞天,山谷中到处巨石夹清流,两边高山壁立,飞瀑直落,形成后潭。水深不见底,几丈高的瀑布落下也不见浪花。 香头坟 在台山市附城黄牛拉车山上。是南宋义士伍隆起的坟墓。伍隆起为台山天江镇沙涌村人,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当元兵迫近台山时,他变卖家产,起兵保家勤王,不幸被内奸刺死,割去头颅。南宋丞相陆秀夫命人用香木刻制其头颅,续成全尸安葬。世人称作香头坟,附近村庄称作香头坟村。 三合温泉 在台山市。 凌云塔 在台山市台城镇。 上川飞沙滩 在台山市上川镇上川岛中部东侧。 下川王府洲 在台山市。 台山温泉 在台山市。 新会区 龙兴寺石塔 在新会第一中学校内。塔为仿木色楼阁式,用石分段砌成,平面八角,实心,5层,高3.94米。建筑年代属隋唐时期,为广东现存最早的石塔之一。 圭峰山 在新会市区北面诸山之总称。包括许多山峰、丘陵和峡谷,方圆40里。山势奇伟,树木葱郁。这里有玉湖,占地8万平方米。山之东南坡有玉台寺,为当地名刹。 小鸟天堂 在市郊天马村天马河之中。是一株枝叶婆娑、根茎相连的巨大古榕树,覆荫面达1万平方米。四面环水,数以千计的鹭鸶栖息其间。白鹭、麻鹭日间觅食,夜间归来。灰鹭夜出,晨早归来,漫天鸟群翱翔回旋。四十年前,巴金写了《鸟的天堂》游记,因以得名。 崖门 在新会市区南40公里。为珠江出海口之一。海河交汇,奇石耸立。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将张弘范追击南宋帝赵昺君臣至崖门一带,南宋军苦战兵败,丞相陆秀夫背著年仅9岁的宋帝昺在御舟投海殉国。明代御史徐瑁为纪念南宋帝君臣,把奇石上原刻的“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凿去,改刻为“宋丞相陆秀夫死于此”九字。现石上的“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为1962年著名诗人、戏剧家田汉所书。明弘治年间(1488-1505)为纪念杨太后、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而修建大忠祠、全节庙(亦称慈元庙)、义士祠和杨太后陵墓等。1939年日本侵略军毁坏了祠庙。建国后重建了部分建筑。 崖门炮台 前扼新会崖海,后枕山丘。崖门向为广东海防要地,宋、明均派兵戍守。现炮台建于1842年前后,巍然险峻,雄伟壮观。炮台依山分二层,平面呈弧形,上层设炮位23处,下层设炮位22处。现有铁炮3门,系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佛山铸造。 镇山宝塔 在圭峰山南麓。建于明清时期。原为玉台寺塔,寺早年毁圮(近年重建),仅留此塔。塔建置在八角形台基上,全用红色砂岩刻凿而成,高2.76米。塔原在寺内,清乾隆十年(1745年)移建于山门牌坊前。是广东现存唯一的喇嘛塔。 梁启超故居 在环城镇茶坑村。梁启超(1873-1929),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茶坑村人。故居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为三合院式砖木结构平房,面积近百平方米。旁有怡堂书室,是梁启超少时读书处。 叱石 在杜阮镇。是圭峰山向北伸展的一条支脉。周围乱石累累,有卧有立,有俯有仰,酷似羊群。明末,里人黄公辅少时常游玩于此,他借用黄初平叱石为羊的神话,取“叱石”为山名。山腰树木丛中,建有叱石寺,即天目寺。依山构筑,曲径相连,故松苍翠,飞泉直下。 陈白沙墓 在杜阮镇松园村皂帽峰。陈白沙(1428-1500)明代著名理学家、书法家,生于新会白沙村(今改属江门市)。墓初在圭峰山,正德十六年(1521年)改葬今址。墓为灰砂夯筑,面积约50平方米。 开平市 荻海风采堂 在开平市三埠镇荻海茭荻咀。即“余氏名贤忠襄公祠”。是清末台山、开平两县余姓宗族为纪念余氏祖先、北宋名臣余靖而修建。始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914年竣工。建筑为三进院落式布局,总面积5364平方米。主体建筑为风采堂和风采楼。大殿为风火式山墙硬山顶,内部为罗马式壁拱及仿木构斗拱结构。东西两斋采用西洋建筑风格。祠内各处装饰大量运用石雕、木雕、陶塑、泥塑和铁铸等精湛的中国传统工艺。后座的风采楼,高3层,楼顶为欧洲古城堡式,装饰却为中国传统手法。是开平侨乡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在侨乡建筑中独具一格。 合山铁桥 在开平市百合镇。 薛公岩 在开平市。 梁金山 在开平市。 翠园 在开平市。 立园 在开平市塘口村。 鹤山市 铁夫画阁 在鹤山市雅瑶镇陈山村。又名“画阁留芳”。为缅怀辛亥革命元老、鹤山籍艺术大师李铁夫而兴建。1983年12月18日落成。画阁占地1400多平方米。 东坡亭 在鹤山市古劳镇。 古榕奇观 在鹤山市。 石门瀑布 在鹤山市。 恩平市 石山元代石刻 在恩平市。 熙春塔 在恩平市。 玉带天池 在恩平市 名人: 冯如(1883-1912),广东恩平莲塘乡杏圃村人。1883年12月15日在家乡出生,十二岁随其伯母之胞弟吴英兰赴美国旧金山当童工。他“目睹美国工艺发达,心向往之。尝谓国家富强,由于工艺发达,而工艺发达,必有赖乎机器。今中国贫弱极矣,非学习机器不足以助工艺之发达。”十六岁时,冯如回乡结婚,翌年再赴美国,在纽约的一间工厂当工人,学会了制造三十多种机器。 梁思永(1904-1954年) 原藉广东省新会县,梁启超次子,1904年生于上海,一说生于日本横滨。幼年曾在日本念小学,回国后进入清华学校留美班,随后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考古学及人类学,曾参加印第安人古代遗址的发掘。留学期间,他为了解国内考古情况,一度回国担任助教,在清华学校整理李济在山西西阴村史前遗址所出土的部份陶片,并写成英文专刊。 唐明照(1910-1998),外交家,中国首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恩平市圣堂镇塘龙村人。民国19年(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民国2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北平西郊区委委员、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部长。民国22年进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历史系研读西方近代史,转入美国共产党并相继担任美共加州大学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和书记。民国26年参加创办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民国28年10月起任美共中国局书记达10年之久。 梁启超:(1873~1929年),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王兴(1615一1659年),广东恩平人,少不知书,任侠亡命,早年是一个被草泽推为魁桀的人物。因身材短小,勇敢精细,绰号“绣花针”。 陈开(1822-1861年),广东鹤山县维墩村人,出身贫苦,天地会领袖。他本以驾船为业, 1854年7月5日,他领导天地会众,在佛山石湾附近的大雾冈首先举起义旗。各地天地会首领,纷纷率众响应,当时,起义军以农民为最多,头裹红巾,蓄发易眼,表示反清,故称“红巾军”或“红兵”。 李铁夫(1869-1952年),原名玉田,号昭龙,鹤山县陈山村龙门里人。十八岁时赴英属加拿大,数年后入阿灵顿美术学校,这期间加入兴中会,自此取名铁夫。1908年,李铁夫到美国,协助孙中山将兴中会改为同盟会。他担任同盟会纽约分会主盟人达六年之久。 谢缵泰 谢缵泰(1872-1937年),广东开平人,生于澳洲雪梨市。1887年随父到香港,就读于皇仁书院。1895年在香港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他业余时间潜心研制飞船,终于在1899年完成“中国号”飞船的设计工作。 余锟和 广东开平人,是旅美三十余年的机器学家,甲午中日战争后,余锟和即专心致志研制飞船,欲借此抵御外侮,振兴中华,洗雪国耻,1910年他终于在美国制成飞船一艘,并试飞成功。这艘飞船长一丈二尺,阔五尺,上悬用纺绸制造,外涂黑漆的气球一个。这是中国人制造的第一艘飞船。 ......
你会想到什么?
想到江门,第一印象就是开平碉楼!九零后的初中课本曾经详细介绍过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
开平碉楼少者一村二三座。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可以说,开平作为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她的特色在碉楼上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对碉楼资源进行保护和挖掘,对于研究华侨史和建筑艺术,对于开发旅游资源和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办事处。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堪称世界最大的“碉楼博物馆”。
建材上,有早期的泥墙楼(用灰沙、糖、盐、蚬壳、蚝壳等混合逐层锤打夯成),中期的青砖楼(用一般的青砖加厚建成),到最后的钢筋水泥楼(用钢筋混凝土按现代建筑用料建成)。
类型上,约分三大类:一是更楼或灯楼,这种楼一般建在村头或村尾,有些建在小山丘上,供民团及更夫使用,里面有探照灯及报警器,一旦发现匪贼立即报警,让村民准备。
二是众楼,由十多户或几户人家合资兴建,这种碉楼有3~6层,每层设有2~4间房,如有匪贼或洪涝,各户人家可住进众楼,以避灾难。
三是居楼,由华侨独资兴建,用于长久居住。开平碉楼中西合璧,碉楼的造型千姿百态。
最大特点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取不同的外国建筑式样综合一起,自成一体,既有古希腊、罗马的风格,又有哥特、伊斯兰、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要素,很难将开平碉楼具体归入国外某一个时期的某种建筑风格之中。这些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宗教的建筑元素在开平碉楼中和谐共处,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
它在建筑结构上则充分体现了防卫功能,其共同特点就是门窗窄小,钢窗、铁门,墙身厚,顶层四面都有枪眼,楼顶还有瞭望台、探照灯、警报器等,在历史上对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极大贡献。
折叠
江门市江门市是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江门历史上属于新会县管辖,明朝初时,已成西江流域商业重镇。1925年、1951年曾两次设为省辖市。1983年,设立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江门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岸城市中心,东邻中山、珠海,西连阳江,北接广州、佛山、肇庆、云浮,南濒南海海域,毗邻港澳。全市总面积9505平方公里。江门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22.2-22.9摄氏度,年均降雨量 2055 毫米左右,日照平均1700小时以上,无霜期在360天以上。
全市集雨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6条,主要河流西江、潭江径流量位居广东省前列;海岸线长420公里,大小海岛561个,数量居广东省第二位;全市森林蓄积量1990.5万立方米,森林面积421.50千公顷,森林覆盖率46.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6平方米。江门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环境质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位居前列。全市主要河流水质至今仍保持Ⅱ至Ⅲ类标准,城市水域功能区和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71%,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江门是中国侨都。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近400万人,遍布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华侨爱国爱乡,通过捐助公益、投资兴业等方式帮助家乡发展。截至2015年底,为家乡捐资捐物达72.6亿港元,回乡投资累计达201.2亿美元。
广东有哪些赏枫叶的地方?
广东的冬天来得比较迟,可以赏红叶的地方真不太多,红叶变红时间也在12月中下旬。粤北连州有一个小村庄,名不见经穿,但那里的枫叶却吸引着众多的摄影爱好者前往采风。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一杨梅村
杨梅村属星子镇管辖,从星子驾车约1小时,路程不远但山路弯弯。
杨梅村的枫叶红得很迟,秋末开始泛红,入冬后,枫树才悄悄换上红妆。层林尽染的的红枫,或长在山野,或长在村前屋后,为村庄增添斑斓的色彩。
一大片古老的枫树就分布在村子的后山上,那些停止产生叶绿素的枫叶像杏林,绚烂耀眼。走进金黄的枫树林,仿佛走进了金色的殿堂一般。
这些枫树树龄有100多年,地处偏远的山村,只有枫叶变为红色的才显得有生气。
几年前,附近的一个天然溶洞被开发为旅游景点后,才渐渐被外界所识,偶尔有几个游人进村游玩。最近,村子开始搞起美丽乡村的项目,希望能为村民带来实质性的利益。
整座村庄显得古朴,平日里十分宁静,据说也有不少到来写生。
依山而建的房屋看似凌乱,但走进内里方发现原是错落有序。青砖瓦房,青石板铺砌的内巷,还有几间不乏精致的旧建筑。
那儿的交通不大便利,建议自驾出行,附近也没有饮食提供,出行前请备好干粮。
新会有几个旅游景点?
1.玉湖
玉湖位于圭峰山南麓,原是50年代由新会的干部群众开挖出来的山塘,面积88亩。自从1997年12月圭峰山被审定为国家森林公园之后,圭峰管委会对玉湖景区的整治作了精心的设计,投入巨资进行大规模改造,如今这个普通的山塘已经成为新会最美丽的风景区。
2.玉台寺
玉台寺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北郊圭峰山山腰,始建于汉朝,是广东四大佛教寺庙之一,后日军入侵时被毁,于1986年修复,现佛殿金碧辉煌,香火鼎盛,长年不衰。玉台寺内还有广东省重点保护文物、现存唯一的喇嘛塔和明代白石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