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最坏的八个恶人,除了孙殿英还有人干过盗墓的勾当吗?
民国盗墓挖宝的军阀,除了孙殿英,闹出大动静的大概还有四五位,借这个问题,咱们就来说一说这几位干过盗墓勾当的军阀。
第一个,党玉崐西府盗墓挖宝
党玉崐是陕西地界上不入流的小军阀,辛亥革命时跟陕西凤翔一带的军阀郭坚混。1921年,冯玉祥整肃陕西军阀,郭坚被弄死后,靠着腾闪挪移的诡伎俩,党玉崐不仅保住了他那几杆枪,还趁着乱世在宝鸡搞出了拥兵自重的小局面。
党玉崐这个人五毒俱全,加之在自己的地盘又肆意妄为,所以他基本就是个手里有几杆枪的恶棍土匪。但和其他的恶棍军阀不同,这家伙有一癖好特别的雅,痴迷古董,尤其对青铜器、玉器的鉴赏水平还不低,有骨灰级的水准。
又好财又好此道,所以这家伙必然会去打古董的主意,与其他几位逮住机会猛掘一下不同,党玉崐是抓住一切机会常年在自己地盘上搜刮古董,谁家有好东西,他抢;地下有好东西,他挖。
时人有评价,党玉崐西府盗墓造成的实际损失一点不比孙殿英的小,因为这家伙太专业了,几乎跟军界盗墓老前辈曹操有的一比。
自1925年起,党玉崐即在宝鸡斗鸡台之戴家沟一带开始大规模地盗掘,征派的民力、官兵达数千人之众。据不完全统计,仅所得铜器就有一千余件,其中完整的达七百四十余件。
其中多数都是属于西周时期的稀世珍宝啊!
1928年,冯玉祥所部宋哲元灭了党玉崐,他藏匿的那些珍贵文物跟着也就转手到了宋哲元那里。宋哲元既没有雅好,更没有觉悟,于是稀释珍宝大部分都被卖掉了。
现如今,不少都在国外别人家的博物馆里。
盗已经够惨痛了,再来一个接力赛式的卖,民国时期很多珍宝就是这样流失的。
第二个,马鸿逵泰安掘山挖宝
说来马鸿逵跟孙殿英还能扯上些关系,两人是干兄弟。作为西北“三马”之一,马鸿逵先依附冯玉祥,后投靠蒋介石,任宁夏主席长达17年,典型的民国地方土皇帝。
但马鸿逵挖宝却不是在宁夏,而是在山东泰山脚下。
泰山脚下的宝物,皆历代帝王到泰山封禅时所埋,但因为自古以来的敬畏,少有人敢打泰山挖宝的主意。
1930年中原大战,马鸿逵攻占山东泰安。
面对那座神秘磅礴的藏宝山,马鸿逵终于没能按捺的住。与党玉崐长期狂挖不同,马鸿逵显然搞的是一铁锹买卖,说白了就是近水楼台捞他一回月。
鉴于有孙殿英闹出的大动静,马鸿逵挖的挺鬼,虽然也是大动干戈地挖,但他打的旗号却是建阵亡将士纪念碑。
最终挖出来什么宝贝呢?
唐玄宗、宋真宗两帝泰山封禅玉册。
得到这两件宝物后,马鸿逵曾找行家估价,对方说了两个字,无价。
虽然此事进行的很隐秘,但后来还是走漏了风声,很快,关于唐宋玉册的传闻就被传的沸沸扬扬。
然而就在社会广泛关注这两件宝物的去向时,宝物却神秘消失了。
直到1971年,唐宋玉册才重现浮出水面,马鸿逵遗孀最终把这两件宝物交给了老蒋。
如今,这两件宝物陈列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
第三个,汤玉麟纵子盗墓
奉系军阀汤玉麟本就是土匪出身,他盗墓就是奔着财去的,那动静弄的几乎就不是盗挖,而是“贼不走空”式的土匪打劫。
1930年,汤玉麟儿子汤佐荣率领陆军36师进入庆陵陵区,以军事演习将当地封锁后,疯狂掘墓随即开始。用炸药炸开三座皇陵地宫大门,挖开长达百米的墓道后,墓内的情景让土匪儿子大失所望:三座皇陵早已被盗空,惟余难以搬挪的帝后“哀册”以及木结构仿宫殿梓宫还在那里。
恐怕也只有很“虎”的汤家才能干出这种事来,不能白来一趟,给老子搬,给老子拆!
就这样,墓中的宫殿梓宫被拆成木料卖了,哀册被土匪儿子拉回家当摆设去了。
第四个,李品仙寿春掘宝
李品仙是保定军校出身,属于正规军人。中原大战后投奔新桂系李宗仁,并在随后成为新桂系内部举足轻重的将领。
1938年1月,李品仙奉命驻防安徽寿县。在他辖区内的寿县田家庵附近,有一座楚怀王墓,于是他以“军事演习”为名,用三个月时间把古墓挖开了。
墓内的随葬品有绿色大翡翠球一个,镶金柄铜剑两把,金银碗瓢数十个以及一些叫不出名的古物。
除此之外,就是那口历经两千多年不腐,阴沉木圆木做的棺材。
得手之后,李品仙把阴沉木运回了广西老家,后来转运香港,以每根五百块的价格卖给了英国人。
不过此事后来还是被老蒋以及李宗仁知道了,李品仙怎么应对的呢?
一边狡辩此举是为了防止文物落入敌寇之手,一边玩弄贿赂老把戏——送老蒋、宋美龄大翡翠球以及金银碗各一对;送李宗仁古剑一把以及金碗一对;其他相关大员则酌情送了各种古物。
这么一分赃,结果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新桂系这种挖人家祖坟的行径在当时还是很让当地人痛恨的。
第五个,靳云鹗新郑掘宝
靳云鹗新郑掘宝很像抢救性挖掘,又或者说他客串了一回考古挖掘。
事情的起因是1923年新郑当地的乡绅李锐在自家菜园里打水井的时候,挖出了不少青铜器,原来那水井的下面是一座郑国国君大墓。
时任北洋第十四师师长的靳云鹗那时候恰好在新郑巡防,听闻这事后,他立马制止了李锐的盗挖,并追缴了已挖出的宝物。
之后,靳云鹗派出工兵接收挖掘,最终共挖出了一百多件青铜器。
对于如何处理这些宝物,靳云鹗态度很明确:“钟鼎重器,尊彝国宝,应该归于公家。”
只是武装押运这些宝物去开封的路上,损坏了不少。
按理说靳云鹗此举不算盗墓,不知为何一说到民国盗墓贼,总要把这老兄加上号?
跟爱耍小聪明的人在一起?
你好!🙏生活中有,也常有人问。说明这个题目很有趣,我来试着回答一下,希望能得到你的满意。爱耍小聪明的人滑稽,逢场作戏,嘴皮子甜,心里空虚;油嘴滑舌,表里不一;🐝
😄糊弄别人,调侃自己;海阔天空,虚情假意;夸大其词,无所不能;张长李短,搬弄是非;信口开河,七牵八扯;闲言碎语,唯恐不乱;说谎如喝密,变脸似翻书;看象不好,为人太差。🍉
……
爱耍小聪明的人爱占便宜,沾沾自喜。这个是爱耍小聪明的人的目的。🌻
爱耍小聪明的人,也是为了迎合人的心理,巴结或讨好一下,展露或张扬一下,满足满足一下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这个是耍小聪明的人的聪明的地方。
“道不同不相为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对爱耍小聪明的人,没有信任感,心生厌恶,这是正常的。不要说不爱耍小聪明的人与耍小聪明的人在一起心里不舒服,😀就是爱耍小聪明的人与爱耍小聪明的人在一起,也会感觉不舒服的,因为爱耍小聪明的人并不觉得自己耍的是“小聪明”!✍
🌷宽阔胸襟,🍎以诚相待!👍
竭诚欢迎您的欣赏鼓励、关注交流!☕️
曹操是坏人吗?
自古以来,曹操在演绎小说里和百姓的口碑中总是以负面形象示人,而当代的许多文人学者以及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纷纷对此提出不同意见。所以很多人好奇,真实中的曹操,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弄明白一个事情就可以: 根本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好人或者坏人,所谓的好人或坏人,都只是相对而言。
从东汉刘氏政权的角度来说,曹操就像一个无赖奸商,依靠汉室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他自己的公司扩大经营,且从没缴纳过加盟费和广告费,甚至还移花接木将东汉的牌匾注册成了曹魏商标。以这个角度而言,曹操的行为完全是无赖经营的恶徒奸商。
迈克尔-乔丹:“All right !”
就结果而言,曹操把持东汉政权,并直接导致后来儿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让权。此种篡权夺位的行为,在东汉皇室以及全心全意效忠东汉政权的人们眼里,完全就是窃国大盗,这一点毋庸置疑。
有人说东汉政权早已名存实亡,曹操不过是顺势而为。这个观点不敢苟同。即便东汉政府腐败无能,政权名存实亡,但它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还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北方,如若没有东汉政权的金字招牌,他很难做到。
前面说了,没有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既然是相对论,我们就换个角度再分析一下。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之后军阀混战,饿殍遍野,遍地饥荒,社会经济和秩序跌入谷底。人民生活凋敝,大城市无人居住,田地无人耕种,百姓流离失所。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在这样一个民不聊生的社会时代背景下,曹操横空出世之后,迅速结束了这一切。于北方百姓而言,曹操的出现百利而无一害。
曹操散尽家财,招兵买马,南征北战,灭陶谦,降张秀,讨袁术,败袁绍,征乌桓,领地不断扩大的同时,在他治理的管区之内,兴修水利,大搞屯田建设,社会秩序和生产力逐渐得到恢复。
曹操:“要不是我曹操,不知会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这话不假,若是没有曹操和以及他的才华智慧,北方战乱不知还会持续多少年。
也许有人会说,没有他曹操,还会有张操、李草、体操,不一定就会非要他曹操。但就结果而言,毕竟那个人并没有出现,唯独他曹孟德率先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也正是因为曹操,保证了北方百姓没有被乌桓、鲜卑等其它外敌入侵滋扰。甚至可以断言,正是因为有曹操的存在,才没有让五胡乱华的悲剧提前一百年上演。
所以说,从当时老百姓的角度出发,曹操犹如英雄般横空出世,平定战乱,百姓归心,使得人们安居乐业,进入正常稳定的社会生产秩序之中。就此而言,曹操的存在善莫大焉。
除了从汉室政权和普通百姓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于我们当代人而言,曹操的存在同样有着非比寻常的价值和意义。
关于曹操这个人,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最为让人敬佩的,是曹操敢说别人不敢说的真话,敢为了正义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这一点,恐怕就是我们当代社会里,也没几个人敢效仿曹操。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曹操:“说的对!”
我们不敢,但曹操敢,而且他就那么做了。当年曹操身为首都洛阳市的公安局长,因为大太监蹇硕的叔叔违反了宵禁法令,被曹操直接用五色大棒将其打死。在正义和权贵之间该去如何选择,曹操为我们做了榜样。
曹操治天下时官员廉洁,用人方面主张唯才是举。在那个非贵族不得入仕的时代,曹操无疑是一股清流。他求贤若渴,曾三次下“求贤令”,广招天下贤才,即使那些出身低下者,也会因为才能优越而得到重用和提拔,这是曹操后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最大原因。
葛大爷:“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曹操:“没错!”
不只是二十一世纪,在任何一个时代,人才都是最为重要的资源。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跨马定乾坤。曹操不仅自己就是一位人才,他更像一个收藏家,网罗天下贤才。
对比之下,我们这个无礼寸步难行、不送礼就难以提拔、不同流合污就会被集体排挤的时代,曹操如同是一面镜子,将我们这个时代的弊病照得一清二楚。
李世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就会有毛病,是人就是有缺点,曹操是人不是神,自然也难以避免做错事情。曹操之所以会在演绎中被描绘成反面角色并不是没有原因,除了篡汉之实,他有一些事情的做法常常为人们所诟病。
比如曹操杀人无数,包括杀孔融、杀华佗等名仕,还曾因为父亲曹嵩和哥哥曹德被陶谦杀害,而在东征徐州陶谦的时候,选择了屠城这种极其残忍的做法。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曹操是一个政治家、权谋家、文学家。事实上,曹操的军事能力更应该是他最不容忽视的才华。曹操熟读兵法,用兵自如,千变万化,出其不意。只可惜赤壁兵败,错失统一天下最好的机会,让后人唏嘘不已。
李世民:“一将之智有馀,万乘之才不足。”
曹操:“李小二,你今天话有点多。”
总体而言,以东汉末年的社会腐败、政局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而言,曹操的出现无疑成为了北方百姓的救世主,这一点完全可以给曹操一个积极正面的评价。
但是曹操篡汉夺权的所作所为,的确给后世人们产生了极其负面的不良影响。例如后来的赵构残害岳飞、崇祯杀害袁崇焕,我个人觉得,在这两位帝王的脑海之中,一定或多或少受到了曹操的影响。
曹操篡权的故事历历在目,任何一个时代的掌权者都不希望某一个功高震主、尾大不掉权臣,会像曹操一样威胁自己,甚至颠覆自己的政权。
但是,在皇权与百姓的利益之间,孰是孰非、孰轻孰重呢?相信各位自有判断。
总而言之,对于曹操这个人的评价,不能从单独的某个角度去分析。他身上有缺点,同时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优点。
——
愿与君结为点赞之交。
汤恩伯和李宗仁究竟有着怎样的恩恩怨怨?
李宗仁是桂系头头,汤恩伯是蒋系忠实走狗,他们自然会有许多恩恩怨怨。如果汤恩伯与李宗仁勾勾搭搭,恐怕也不会成为蒋介石的嫡系了。
汤恩伯的评价很不好,虽然是因为他自己作,但是或多或少也受到了李宗仁对他的评价的影响。
李宗仁对汤恩伯的指摘多是因为台儿庄战役,所以我们便从台儿庄战役去看看他们两人的恩怨。
我们今天说到台儿庄战役,首先想到的会是李宗仁,认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李宗仁的功劳,书上也是这么写的,但是,我们很容易忽略甚至可能不知道汤恩伯在台儿庄战役中也有不可没的功劳。一
台儿庄乃是徐州门户,所以日军试图会师台儿庄,然后会攻徐州。
当时,山东临沂和滕县相继告急,李宗仁第五战区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所以蒋介石临时将汤恩伯军团和孙连仲军团划到了第五战区,交给李宗仁指挥。当时正在河南整训的汤恩伯很不开心,但是他也不敢违背蒋的命令,所以迅速驰援第五战区,最先抵达徐州的也是汤恩伯部,然后才是孙连仲部。
李宗仁的战略布局是让汤恩伯在津浦线放开口子,诱敌深入,然后再让汤恩伯南下围歼日军。这点李宗仁在回忆时曾经说到:“我判断以敌军之骄狂,矶谷师团长一定不待蚌埠方面援军北进呼应,便直扑台儿庄,以期一举而下徐州,夺取打通津浦路的首功,我正要利用敌将此种心理,设成圈套,请君入瓮。待我方守军在台儿庄发挥防御战至最高效能之时,即命汤军团潜行南下,拊敌之背,包围而歼灭之。”
日军的战略也如李宗仁所料,他们甩开汤恩伯部,然后便沿津浦线直扑台儿庄。
二
汤恩伯是否娇纵呢?
1934年蒋介石组织了第五次“围剿”,汤恩伯任第四纵队司令官,指挥89、第4、第88师,可谓是精锐部队,完全没将红军放在眼里。汤恩伯兵分三路,结果王万龄4师在新桥被红军打败,王仲廉89师也在太阳瘴吃了败战,“飞将军”孙元良88师被围在泰宁城里。汤恩伯瞬间被惊出了冷汗,没想到红军竟然这么强悍,于是急急忙忙向蒋求救。蒋介石则让第三纵队樊松甫派兵救援汤恩伯,樊松甫也是个妙人,敷衍着派了1个团去救汤恩伯。
汤恩伯看着樊松甫派来的那点点人又急眼了,你这是救援还是打发要饭的?所以赶紧向蒋介石告状说自己弹尽粮绝,樊松甫见死不救。樊松甫救出汤恩伯后,也颇有怨气地给蒋发了个电报说“汤纵队弹既未尽,粮亦未绝”,暗讽汤恩伯水平菜。
等到汤恩伯占据优势后,又忍不住向樊炫耀,让樊看他怎么立头功,樊松甫担心汤陷入上次那样的境地,便问他要不要帮忙,汤却警惕地说,不要,我力量很充足!结果汤恩伯又被红军打得灰头土脸,樊松甫只好出手帮他,最后虽然打了胜战,但是汤因为损失严重却在顾祝同那里告了樊的状,仍然是说樊松甫袖手旁观见死不救。
顾祝同后来虽然弄清了原委,但是也不好意思说汤恩伯,毕竟汤也是蒋看重的人,这事只好不了了之。
三
日军甩开汤恩伯直扑台儿庄,台儿庄战斗打得很激烈,李宗仁的压力也很大,所以电令汤恩伯南下夹击日军。但是汤恩伯认为时机不对,如果冒然南反而会被日军包饺子,所以不听李宗仁三令五申的调令,缩在姑婆山不肯动。孙连仲那边的形势也越发危急,李宗仁忍无可忍地给汤恩伯下了死命令:“我训诫汤军团长说,如再不听军令,致误戎机,当照韩复榘的前例严办。”
随后,汤恩伯挥师南下,迂回从侧翼攻击日军,与孙连仲对日军形成包围之势,最终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惨胜。
四
好在台儿庄战役获得了胜利,如果输了的话,汤恩伯又该如何?
汤恩伯如果不是仗着自己在蒋介石那里受宠,应该是不敢违抗命令的,毕竟他也知道蒋李不和,太听李宗仁的话,跟李宗仁走太近,对他是没有好处的。李宗仁作为统帅,既已作出部署,汤既然有意见,当时为什么没有提出来?在李宗仁命令他南下的时候,他只是缩在姑婆山,却没有对李作出解释,恐怕也打着想看李笑话的想法。
倘若将李宗仁换成蒋介石的话,汤恩伯还敢违抗命令?恐怕即使知道蒋的命令错得离谱,他也会屁颠屁颠地欣然领命。
李宗仁抨击汤恩伯当然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想将台儿庄战役的功劳全部揽到自己的身上,揽到桂系的身上。今天很多人谈起台儿庄战役,也只知有李宗仁,不知有汤恩伯。
但是,汤恩伯在台儿庄战役中确实是有功的,这点应该予以肯定。
李宗仁与汤恩伯之间的恩怨,从小了说是两个人的矛盾,从根本上来说是蒋桂两个派系之间数十年明争暗斗的缩影。汤恩伯当着“中原王”,却被河南百姓深恶痛绝地称为“水旱蝗汤”,为了讨好蒋介石,搜刮民脂民膏弄了个中正学院和政治学院,蒋介石让他往东,他也只能乖乖往东,绝不敢往西。
但是,汤恩伯为什么敢惹李宗仁?因为他有恃无恐,李宗仁想打狗也得看狗的主人是谁吧?!
只要绝对忠于蒋介石,听蒋介石的话,即使吃了败战又如何?后来杜聿明败走野人山,葬送国军数万健儿,回国后不也照样得到了蒋介石的厚爱与重用?汤恩伯也是吃准了这点,如果处处乖乖听李宗仁的,反而可能会导致蒋对他的猜忌。
因此,汤恩伯敢惹李宗仁,李宗仁跟汤恩伯置气,说到底还是李宗仁在与蒋介石的斗法中落了下风。
三国演义中十大恶人?
曹操:人人都说曹孟德,专门缺德 董卓:在作死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吕布:三姓家奴吕小布,忘恩负义拦不住
孙权:早年是个精神小伙,晚年是个神经大叔
孙皓:三国第一败家子非他莫属
甘宁:三国第一造型师,杀马特潮流先锋
马超:喝着全家二百口的血,爬不上事业最高峰
贾诩:励志当毒士的高冷
郭汜:我们的基情比不过一碗粪汁
笮融:嘴里念叨着佛经的屠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