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与征服将军丑化中国,巩俐出演了中国女排中的郎平让人惊呼?
贺岁片《中国女排》即将在1月25日正式在全国上映,这部片子可谓明星云集。其中的主角郎平、陈忠和分别有巩俐、黄渤饰演。朱婷、惠若琪等女排队员也将本色出演,该片可谓是未映先火。
该片跨度仅40年,再现了女排姑娘们不畏艰险,勇夺冠军的精神。郎平女儿白浪受邀出演青年郎平,知母莫若女,相信白浪能把青年郎平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巩俐做为国际巨星,这次为了演好郎平这个角色,也是下足了功夫,特意去女排训练基地,观摩郎平的一言一行,努力在影片中达到与郎平神似,从透露照片看,巩俐扮演的郎平有90%的相似。
彭昱畅与黄渤在片中分别饰演青年陈忠和与中年陈忠和。据说,为了演好陈忠和,这个“奶油小生”特意把自己晒黑,他的自毁形象让很多粉丝心疼不少。从没有打过排球的他这次也专门去学习一些专业动作,还反复模仿如何说好福建话。做为影帝的黄渤,已经沉寂许久,这次一出山就扮演陈忠和这样一个重要角色,对他的压力的确不小。对于排球他也是个门外汉,为此,他特意看了很多有关陈忠和的影像资料,还去训练基地进行了现场观摩。做为影帝级的人物,黄渤对角色拿捏很到位,陈忠和这个角色他应该能演的很到位,唯一美中不足是:他的外形与陈忠和相距甚远,熟悉陈忠和的观众肯定一时难以接受。
就在影片即将上映之际,曾经的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强烈发声:要求《中国女排》删除片中所有他的镜头,理由是黄渤饰演的陈忠和丑化了自己,特别是片中抢吃鸡腿一事。陈忠和还说《中国女排》被拍成贺岁大片,方向就错了,当年女排姑娘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一意只为国家争光。现在影视公司打着女排的旗号,进行商业炒作,谋取功利,早已背离女排精神。
1月16日,中国女排官方微博也发文称,个别企业和商家打着中国女排的名义,严重侵犯中国女排和女排队员个人合法权益。《中国女排》电影本质是想宣传女排团结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但过于商业化的炒作,已经违背了拍摄的初衷,很难再现女排的精神风貌。据说,《中国女排》已经改名《夺冠》,还会在1月25日如期上映。
张献忠屠四川是清史栽赃吗?
栽赃肯定也是有的,比如张献忠立的七杀碑,“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近年来考古发现实七杀碑为张献忠“圣谕碑”: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可见“七杀碑”是满清的黑张献忠的篡改。但说张献忠是杀人魔王也不冤枉,历史上造反起家的哪个都是杀人如麻的。纵观中国历史,每一次权力更替都始终伴随着血腥屠杀,这就是皇权专治制度的无法逃脱的宿命。书写的历史往往也不可信,因为是都丑化和美化同时进行,春秋笔法都是千年传统做法,所以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记录真实的历史会触怒当时最高权力的底线,大名鼎鼎的司马迁遭宫刑也是因为敢说的耿直性格,最惨的当属北魏崔浩,撰写北魏国史中有一段拓跋家族的屈辱历史惨遭诛九族。书归正传说张献忠,张献忠外号黄虎,以残忍嗜杀著称,这个贫困出身的陕西定边汉子在腐朽专治压迫下造反起家,一生征战以杀戮为主,尤其对明朝的朱家子孙和官僚有刻骨仇恨,每当破城 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屠戮殆尽朱家子孙和反抗的明朝官僚,伤亡巨大当然为了泄愤屠杀战俘和贫民也是经常的。我认为张献忠屠川肯定有过,但不是以屠川为目的,张献忠是把四川对抗满清的根据地的,明朝灭亡后陆陆续续抵抗了数十年,可见没有兵员钱粮支撑做不到的,满清破川之后肯定搞过大屠杀以泄愤,可以参考满清入关的几次大屠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平成屠城,广州大屠杀,江阴八十一日等,满清入关前后八千万汉人死于满清屠刀下,江浙,湖广,四川,安徽,福建人口灭绝大半。北方人口灭绝政策赤地千里,汉民基本让屠光。综合起来四川人口锐减是连年战争天灾人祸,生产破坏,饥饿等因素造成,大战后必有大瘟疫发生。近年来发现张献忠的江口沉银众说纷纭,张献忠水路遭到伏击,多年来掠夺的财宝沉于彭山江口,里面有民间金银首饰,说明张献忠在四川也没少杀人,当然官僚富户朱家王府是张献忠屠杀的主要对象。以杀人魔王形容张献忠是名副其实的。图七金银首饰,图八是金发髻和金耳环。
为什么现在网上都不喜欢清朝?
清朝最大的错误之处在于固步自封顽固到骨子里。
网上有很多人说清朝领土大贡献大云云,却忽略了很多问题,首先历朝历代都有巅峰时期,也有衰落时期,没有永恒不变的疆域,如网上经常有人津津乐道的用清巅峰领土对比明衰落时期两京十三省几百万领土,这样其实很小人的,其次,清末割地赔款,割出去的地及其租界这种有借无还的领土明面上就有不少,被实际上控制的更是不计其数,如东北龙兴之地成为沙俄与日本的势力范围,这也就是为什么辛亥革命之后清廷没有退回关外以图东山再起的原因,新疆是沙俄势力范围,长江中下游几省及其广西广东是英法势力范围,山东是德国势力范围,清廷甚至控制范围还不如明末,而且今天之版图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靠着一张清朝巅峰疆域图要回来的,是靠着真刀真枪的打回来的,而因为晚清一系列的割地赔款,留下历史遗留问题太多,中国至今还与邻国有着很多边界纠纷,疆域这方面,清朝的确有功,但是很多人将其无限夸大了。
中国的发展史,从元灭宋以后,科技文化领域一落千丈,明成立以后,慢慢恢复了一些,但是海禁阻碍了与外界交流,中后期的隆庆开关,解除海禁,与西方交流积极,一度有再次学习复兴之势,可惜明亡后清朝立,开始比海禁还要全方位的闭关锁国,让中国在闭关锁国中自闭世界二百年,而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割地赔款并没有让清廷认识到中国的落后,至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间二十年,清廷竟然什么都没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帝都被攻陷,咸丰帝跑热河自暴自弃死后,清廷才开始洋务运动,比同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运动还要早几年,结果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证明了所谓的洋务运动还是因为骨子里的自封而学的不伦不类导致失败,最后随着清亡而错过了这场三千年之未有的变局,让中国彻底落后于世界之林,遗害至今,何其可笑。
很多人不喜欢清朝,不是因为种族歧视,不是因为汉族至上,也不是因为其他原因,就是讨厌清朝骨子里的固步自封,明明可以学习,却最终一无所成,还不能让人批评了?
很多人以王朝兴衰论来假设其他汉人王朝放到清朝时间段甚至不如清朝简直无稽之谈,以弱宋著称的宋朝都有四大发明之其三,科技何其发达,南宋甚至抵抗了不可一世的蒙元四十余年,碰上三千年未有的变局,宋朝不会落后于世,又会有多狼狈;以刚明著称的明朝皇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有明276年,有土木堡之变的奇耻大辱,皇帝被俘,大军临城,但是明朝换了皇帝继续死战到底也没有弃都而逃,清朝皇帝咸丰跑热河,慈禧光绪跑西安,何其可笑,要知道当时时代,虽西方之先进,但也不是像今天热兵器与冷兵器那样天壤之别的差距,更何况清还有一定数量的火器部队,若有骨气号召各地勤王,不弃帝都死战到底,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再对比一下,明中期正德年间对外屯门海战胜利以后,收获战利品时发现火器落后西方,马上开始学习仿制,清第一次鸦片战争知道落后西方以后却无动于衷,明对外胜利以后知道其落后马上学习,清对外失败以后知道其落后无所作为,多么荒唐。
春秋战国时尚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盛唐时尚有包容万族之势,明时尚有仿制西方火炮技术造出的红夷大炮,到了清朝,自己不思进取,不睁眼看世界,固步自封如此,要怪汉文化了?还不能让人不喜欢了?还不能让人说了?没有这个道理吧。
陈漫为什么要把迪奥宣传片拍成丧尸?
大概是跪得太久了,真的不会站了!!!
中国时尚摄影陈漫拍摄制作《迪奥与艺术》,照片中的女人眼神阴鸷,脸色暗沉,涂着厚重眼影,戴着清朝护甲……许多网友怒批有“丑化亚裔形象”之嫌,迎合西方对亚裔族群的刻板印象。
“来自地府的问候”“恐怖片海报”“清朝丧尸风”,这些阴郁、丑陋、极度让人不适的摄影作品,恶意满满,却隐约透着一股“自鸣得意”。这种意念,本质上是一种“他者凝视”,是西方视野之于东方文明、亚裔人群“异质性”“神秘主义”的误读,是基于“刻板偏见”杂糅生成的怪胎。大清早亡了!可还是阴魂不散。这不是正常的审美,所谓的时尚界,还抱着“高贵”的姿态,妄想通过“丑化”其他人种,来标榜自己的特立独行,来彰显自身的优越感。更令人不适的还有,清华美院的“眯眯眼事件”,把模特化妆成凸显眯眯眼的样子,是故意讨好欧美对中国歧视性的审美。
别说是文化差异导致的审美差异,你看西方公认的美女,奥黛丽赫本是眯眯眼吗?费雯丽是吗?戴安娜是吗?还有曾经选美的世界小姐,有一个是眯眯眼吗?而像巩俐与张曼玉,以及章子怡等在西方国家斩获奖项,被西方看成东方美女的代表,这些中国美女特征:端庄大方,眼波流盼,神情淡雅温婉,体态瘦而丰腴,你看,也很正常的对吧。
然而,为什么“辱华”现象频发?2018年的杜班嘉纳,用嘲讽的语气,来演绎我们的“筷子文化”,更在随后网友的抵制中,出言不逊,倒打一耙,侮辱中国。当时群情激奋的中国网友,包括明星们,解约的解约,表态的表态,抵制的抵制,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辱华”行动。
结果呢?2021年杜嘉班纳在华销售量同比反弹20%,似乎又要卷土重来了。
支持“萨德”的乐天集团说,得罪了中国人没关系,只有降价,他们照样会来,后来真的如此。今年4月份的“新疆棉”事件,一大批文体明星解约阿迪和耐克等品牌,然而今年的双十一,耐克和阿迪还是占据了同品类销售榜的前三位置。
所以,为什么“辱华”事件一直层出不穷?大概还是中国人太多了吧。总有一些被西方文化“PUA”过的心灵,认为国外的月亮还是比中国的圆。比如陈漫。
幸好,大多数人醒了陈漫事件,不是我们“玻璃心”,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基因、文化价值的尊崇、珍惜与捍卫。这样的声音越多,越表明我们开始以自己的文化为骄傲,正视了自己的力量。
陈漫们,你看华为,如果一直跪着,只会被打倒,而只有站着生,才能赢得尊重。
二战时的虎式坦克到底有多强大?
二战德国的虎式坦克综合性能完全碾压其它国家的坦克,它的强大之处主要体现在较高的装甲防护水平和威力巨大的主炮,即虎式坦克可以打穿其它国家的坦克装甲,而其它国家的坦克打不穿它的装甲。
虎式坦克的强大之处同时还表现在弹药上——它是世界上第一种装备次口径钨芯穿甲弹的坦克,可以击穿二战时期所有的坦克装甲。
欢迎关注兵器知识谱,今天我们来科普关于二战德国虎式坦克的知识。
虎式坦克指的是二战时期德国陆军装备的六号坦克,“虎式”是它的别称。该坦克全重56吨,配备一门56倍88mm主炮。
是当时世界上装甲最厚、主炮威力最大的量产型重型坦克,为了进一步提高装甲防护水平,采用了昂贵的镍铬锰钼合金钢。
炮塔正面装甲厚度为150mm,车体正面装甲厚度为102mm,9度倾斜,防御水平相当于200mm均质钢装甲。
这就是二战时期其它国家的坦克无法击穿虎式坦克正面装甲的原因。
下图为陈列在博物馆的虎式坦克,由于装甲防护水平太高,造成了它56吨的全重,这个重量甚至超过了大多数现代主战坦克,因此它的强大对于其它国家的坦克是很不对称的。
以美国“谢尔曼”中型坦克为例,其配备的40倍口径75mm主炮在发射钢芯穿甲弹时,最大穿深为80mm均质钢装甲,并且射程必须小于100米。
超过这个距离时只能打穿60mm,即使1944后换装了M61型钨芯穿甲弹,也只能保证在500米的距离上勉强击穿94mm厚的均质钢装甲。
苏军装备的T34中型坦克就更拉夸了,它的76mm主炮在发射钢芯穿甲弹时,500米内穿深为70mm,100米内勉强击穿85mm。
即使后期换装了一门85mm主炮,500米穿深也只有90mm,当然了,这是苏联穿甲弹技术相对落后造成的。
虎式坦克那门88mm主炮的威力就不同了,在发射PzGr.40型次口径钨芯穿甲弹时,射程100米内的穿深为175mm,1500米内为122mm(均质钢装甲)。
“谢尔曼”和T34坦克的正面装甲分别为65mm和45mm,倾斜角度分别为28度和40度,防御水平相当于120mm和90mm均质钢装甲。
这就意味着不论是“谢尔曼”坦克还是T34坦克,在正面硬刚的情况下,无论如何都无法击穿虎式坦克的装甲。
下图为一名苏军装甲兵中校正在查看被德军遗弃的一辆虎式坦克,它的炮塔正面装甲成功拦截了一发苏军T34坦克发射的76mm钢芯穿甲弹的弹芯。
所以美军坦克和苏军坦克在战斗中只能采用以多打少的战术,绕到虎式坦克的背后,寻找机会射击其装甲较为薄弱的车体后部,或者贴近距离射击其侧面。
而虎式坦克则能够在任意角度甚至任何距离上轻松击穿两种坦克的正面装甲,可见虎式坦克的“强大”对于其它国家的坦克来说简直就是天敌般的存在。
如果再遇上德军优秀的坦克车手,那么在战场上遇到虎式坦克就意味着被消灭,即使采用以多打少也毫无胜算。
比如说二战德国陆军传奇坦克王牌卡尔尤斯所指挥的虎式坦克车组,在对苏作战中一次战斗击毁苏军坦克20辆,其中T34坦克12辆、苏-122自行火炮8辆。
他能使用一辆虎式坦克单挑苏军一个坦克连,其一生的战绩为击毁178辆!用“以一敌百”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美军“谢尔曼”坦克由于装甲防御水平以及机动性优于苏军的T34,在面对虎式坦克时没有出现过一次战斗出现20:0的战损比,但是损失依旧很高。
下图为卡尔尤斯车组和他们的虎式坦克,炮管上有几个圈圈就表示他们击毁了多少敌人坦克。虎式坦克的强大既表现在性能上,也表现在优秀士兵上。
比如说1944年诺曼底登陆之后,美军“谢尔曼”坦克和英军“萤火虫”坦克在法国维莱博卡日镇遭遇德军虎式坦克。
德军坦克王牌指挥官魏德曼仅凭一辆虎式坦克击毁美英联军50辆坦克,德军损失3辆虎式坦克,相当于美英需要战损16辆坦克才能击毁1辆虎式坦克。
可见德军虎式坦克的“强大”已经到了令对手绝望的程度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德军虎式坦克如此强大,为什么还会输掉战争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德军失去了制空权。现代战争中,制空权的易手意味着战场主动权的丢失。
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很厚实,但顶部装甲却最薄弱,仅为20mm,飞机可以在俯冲攻击时用航炮或者火箭弹就能轻松将其击穿。
下图为一辆被盟军战斗机发射航空火箭弹击毁的德国陆军虎式坦克,由于顶部装甲被击穿,导致燃油引爆弹药发生殉爆,它的炮塔被掀开。
所以美军在在遭遇德国虎式坦克时,为了避免受到单方面的屠杀,可以呼叫航空兵实施火力支援。
飞机在空中用哪怕只用12.7mm机炮进行一个长点射,就能把虎式坦克打得着火燃烧,进而击毁爆炸。
这是因为虎式坦克除了顶部装甲薄弱以外,它配备的迈巴赫发动机使用的燃料为汽油,当穿甲燃烧弹击穿顶部装甲以后就能达到纵火效果。
当然了,虎式坦克的缺点并不止顶部装甲薄弱这一点,它的“强大”优点往往对应着它的致命的“软弱”——它技术太超前了,造成了它整个系统太复杂,所以故障太多。
虎式坦克自量产并批量装备德国陆军以来,装备完好率从来没有超过60%,12辆虎式坦克连往往只能出动6~7辆作战,并且每行驶200公里就需要更换履带,可见虎式坦克虽然强大,却并不成熟。
下图为法国在公园里露天展示的德国虎式坦克,从相互交错的负重轮就能看出它是一种设计十分复杂的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