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狙击手中文版手游,各国的轻武器对战争进程影响大吗?
二战时期各国轻武器对战争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比如MG42机关枪,开创了通用机枪的时代,直接影响到德军兵种构成和战术编成,大大提升了德军的火力档次,甚至在某些战争中还造成了敌军士气崩溃。
德军当时对通用机枪的装备非常上心,一个掷弹兵班组的核心就是机枪。如果是装甲掷弹兵,往往还会携带2-3挺机枪。便于携带的MG42\34可封锁、可转移、可支援,火力密度超越死沉的马克沁水冷重机枪,将德军班排的战术演变得极为灵活。
关键是这种武器还便宜,大量使用了利于快速加工的冲压件,只要子弹供应得上,对方的战斗人员极为胆怯撕布机的火力。如果没有MG42\34这些通用机枪,德军掷弹兵组将丧失主要火力,因为他们无法抬着一挺MG08水冷机枪当替代品,可选择的就只有ZB-26、布伦、DP-28那类轻机枪火力。
苏联是另一种极端,他们特别看重生产性能,不惜为此将武器优化到极限。总之就是:糙一点没关系,但最垃圾的工厂都能造、最傻缺的士兵都能连发。
这其中的佼佼者是PPSh-41“波波沙”,因为生产极为简易和廉价,苏军大约生产了600万支这种冲锋枪。它拥有沉重的枪身和71发的大弹鼓,但是射击异常凶猛而稳定,就算是女人也可以平稳射击。
苏联在紧急时期将海量的PPSh-41装备给新兵部队,整军整师的新兵蛋子挎着“波波沙”冲上战场,一浪接一浪的把弹雨扫向200米内的德军。这种在后世看来毫不人道的做法拯救了苏联,为苏联武装出了海量的士兵,同时也消耗掉了大量的德国老兵。
不过仍然不满足的苏联,紧接着又推出了PPS-42和PPS-43,这种武器比PPSh-41还要简单紧凑。
它在列宁格勒被围城的时候被设计出来,设计上就要求要考虑到现有机械的生产条件和材料。被包围900天的列宁格勒,就是通过PPS-42/43这样的武器维持着武器生产,将自己武装成了永不陷落的战争要塞。然后苏联战士们又挎着它杀到柏林吃鸡。
日本是反面例子,因为贫乏限制了日本高层的想象力,他们对“精准射击”特别上心,认为“十枪毙一敌不如一枪毙一敌”,冲锋枪这类发挥近距离火力的武器甚至被打上了“怯懦、无能”的标签。
结果日本虽然有南部麒次郎这种枪械大师的多年研究,军队却始终对冲锋枪不那么上心,唯一制式化的“百式冲锋枪”产装极为稀少。在“精准”思想影响下,连半自动步枪都发展的很缓慢。
当日军在太平洋岛屿以及东南亚的密林中遭遇盟军后,火力密度不够的日军马上倒了血霉。早期配备春田1903和汤普森M1921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还好说,后期一水加兰德M1、汤普森M1A1、M1卡宾枪、勃朗宁BAR、温彻斯特M1897霰弹枪的美军班组,让日军拆内裤上吊的心都有。
日军这种轻武器上的落后直接导致了部队大量伤亡,面对美械时的进攻效率变得极低。许多战术实施下去根本无法完成,对士气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得已,日军只能采用埋伏后近战刺杀和绑树上打冷枪的战法,但也收效一般。
最后要说的反面例子是中国。因为国家积贫积弱,中国在20世纪初期的军工能力非常落后,虽然依靠洋行进口和部分军阀势力的生产,维持了一个表面上的轻武器装备量,但一遇到战争,进口被堵死、工厂停工或沦陷、原材料匮乏,中国的军工立马陷入停顿,仅有的生产量完全无法维持战争。
在这种情形下,中国军人长时间处于缺枪少弹的环境中作战,就算是最基本的轻武器对射,在武器精良,训练充分的日军面前也讨不到好处。日军反倒利用了中国军人的这一破绽,时常命令军队不要过分接战,要通过远距离的精准射击,摧毁消磨掉中国军人的血勇和生命,继而再发动进攻。反正缺枪少弹、膛线都磨秃的中国人离远了是打不中日本人的。
但是到使用美械、苏械的远征军那儿情况又不一样了,中国军人的作战能力明显能压日本人一筹,后期反攻时日本几乎没有过硬的抵抗能力,日军伏击反被歼的事儿都出过好几起。
2021年的红色电影有哪些?
2021年恰逢建党100周年,同时又逢抗美援朝战争71周年之际(去年是70周年纪念大年,但疫情积压了大量影片的拍摄与上映进度),各家影视公司精心打造的主旋律电影纷纷闻声而来,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今年究竟有多少部献礼钜制呢?NO.1《将星传奇》
类型:悬疑战争片
制片人:唐朝
影片信息:悬疑战争片《将星传奇》是根据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老战士白纯史为原型,讲诉了一位16岁的忻州籍热血青年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一名八路军战士为民族而战、为人民而战、为国家而战、为信仰而战的故事。

NO.2《贺绿汀》
总导演:廖昌永
主演:廖昌永、方琼、陈剑波、施恒
影片信息:电影以上音原创民族歌剧《贺绿汀》为基础,计划将于2021年7月1日前后上映,献礼建党100周年。《贺绿汀》讲述了20世纪上半叶,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贺绿汀将个人荣辱融入国家命运,最终成长为人民的音乐家的故事。

NO.3《长津湖》
类型:战争
导演:陈凯歌、徐克、林超贤
主演:吴京、易烊千玺、段奕宏、朱亚文、李晨
影片信息:影片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志愿军连队在极度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感人故事。

NO.4《东极岛》
导演:管虎、王竞
主演:吴京
类型:动作
影片信息:《东极岛》的故事取材自二战时期一段真实的历史:1942年,一艘满载1800多名英军战俘的日本货船“里斯本丸”,在舟山群岛附近海域遭美国潜艇鱼雷攻击沉没。附近的东极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300多名英国军人,并在日军的大规模搜查中保护、营救了3名英国人。这段历史被称作“里斯本丸沉船事件”。

NO.5《1921》
类型:剧情、历史
主演:黄轩、倪妮、王仁君、刘昊然、刘诗诗
影片信息:《1921》讲述了首批中国共产党人,在风雨如磐中担起了救亡图存重任,让中国革命前途焕然一新的故事。

NO.6《革命者》
类型:革命
导演:徐展雄
主演:张颂文
影片信息:《革命者》讲述了他们用赤诚之心行革命之事的故事,获得2020年度电影精品专项资金资助。

NO.7《我的父亲焦裕禄》
导演:范元
主演:郭晓东、丁柳元
影片信息:《我的父亲焦裕禄》根据焦守云口述回忆改编创作,以家人的视角回顾焦裕禄工作足迹,讲述生活点滴。

NO.8《快跑!孩子》
导演:刘艳杰 制片人:曹华营 编剧:闫震宁影片信息:2021年1月19日在浙江横店影视城开机,近日于横店杀青。这部电影是中国罕见的以孩子为视角,描写粤港澳大湾区的抗战历史的主旋律影片,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

NO.9《狙击手》
导演: 张艺谋 / 张末
编剧: 陈宇
主演: 张译 / 章宇 / 刘浩存
类型: 剧情 / 战争
影片信息:由张艺谋执导、陈宇编剧的电影《最冷的枪》立项成功。该影片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讲述了狙击手张大弓与美军斗智斗勇并成功击败对手的故事。

NO.10《铁道英雄》
导演: 杨枫
编剧: 杨枫
主演: 张涵予 / 范伟 / 魏晨 / 周也 / 俞灏明 / 森博之
类型: 历史 / 战争影片信息: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临城枣庄英勇的“铁道队”与敌人斗智斗勇,殊死捍卫家园的故事。本片是根据发生在1935年-1945年间,洪振海、王志胜、杜季伟、刘金山等“铁道队”队员的真实事迹改编,将最大限度地还原“铁道队”的英雄故事。

NO.11《开国将帅授勋1955》
导演: 唐国强 / 石伟
主演: 唐国强 / 刘劲 / 王伍福 / 秦海璐 / 王迅 / 李晨 / 郭晓东 / 高曙光 / 印小天 / 郭连文 / 姚居德 / 孙继堂 / 谷伟 / 赵雍 / 卢奇 / 耿乐 / 邵兵 / 曹卫宇 / 刘聪 / 谢孟伟 / 陈翔 / 李岷成 / 舒耀瑄 / 张晞临 / 周旭奇 / 王政钧 / 王韦智 / 马晓伟 / 闻杰 / 吕良伟 / 曹可凡 / 董璇 / 车晓 / 曾黎 / 黄俊鹏 / 郭东文 / 丹琳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影片信息:故事锁定1955年9月27日北京中南海怀仁堂——这是全世界唯一一次集体授勋仪式,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授勋仪式,同时这也是一次产生最多功勋将帅——1052名将帅。本片采用宏大的场面和细腻的情感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并通过多次闪回穿插1955年授衔前后几位将帅的回忆,浓缩展示我军自建军后的光辉历史,同时本剧也解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史实,告诫后辈不忘开国将帅们彪炳千秋的历史功绩,同时本片也缅怀先烈,讴歌他们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弘扬他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NO.12《悬崖之上》
导演: 张艺谋
编剧: 全勇先 / 张艺谋
主演: 张译 / 于和伟 / 秦海璐 / 朱亚文 / 刘浩存 / 倪大红 / 李乃文 / 余皑磊 / 周晓凡 / 雷佳音 / 沙溢
类型: 剧情 / 动作 / 悬疑
影片信息:《悬崖之上》改编自电视剧《悬崖》,编剧全勇先在电视剧的基础上重新创作而成。上世纪三十年代,伪满洲国,四位曾在苏联接受特训的共产党特工组成任务小队,回国执行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行动。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们从跳伞降落的第一刻起,就已置身于敌人布下的罗网之中。同志能否脱身,任务能否完成,雪一直下,立于“悬崖之上”的行动小组面临严峻考验。

NO.13《无名》
博纳影业出品的一部描写建国初期中共地下党的谍战电影,尚无其他更多信息。

NO.14《我和我的父辈》
中影出品,除了联合执导的四位演员,尚无更多信息。

NO.15《排雷英雄》
北京文化出品,尚无更多信息。

老虎师的传奇阻击手英雄虎胆再创奇功?
谢谢邀请!叙利亚战场虽然是政府军和土耳其支持的反叙利亚政府武装势力的战争,但就其规模而言并不是激烈的战场,没有快速的进攻节奏,虽然土耳其军队参与其中,但并不敢直接开打,这给狙击手创造了条件。第二个原因是叙利亚战场的性质,基本都是城镇作战,而且基本都是一守一攻,巷战更有利于狙击作战,应该说叙利亚战场的作战模式和强度给狙击手创造了用武之地。
狙击手本身就是反恐作战的重要手段,而叙利亚战场就规模和强度而言更像是一场反恐作战。狙击作战并不在激烈战斗时起作用,而是战斗间歇进行狙击作战,就其作用而言,属于一种辅助手段。狙击手在二次大战,以及后来的战争中都有广泛的使用,美军在阿富汗的反恐作战中也大量使用狙击作战。狙击作战已经成为战争上一个重要的作战力量,但不能说是军中之魂,没到这个高度。
狙击手并不能适合所有作战模式,简单说,战争节奏快速,机械化作战模式进行中都不适合狙击作战,因此,狙击手只是战争上作战一个手段,而且是一个功能单一的作战方式,使用上受限很大,并不能适合所有作战模式。狙击手说通俗一点就是打冷枪,什么时候打冷枪,只能是战斗间隙或者是低烈度的作战模式下。为什么狙击多用于反恐作战,就是反恐作战强度低,适合狙击手作战。军中之魂这个词可不是所有人都所能理解的,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一种意志。即便是从作战作用的角度分析,也是能够左右战场形势,起到扭转乾坤的灵魂人物,当然用人物比是不恰当的,达不到这个崇高的境界。狙击手重要,但并不是必须存在的,没有狙击手仗照样打,但没有了其它力量这个仗也就没的打了。
狙击手一直存在于作战中,其作用始终都是辅助作战,从来没有一场战争是依靠狙击手来完成的。如果把作战士兵全部换成狙击手,那么狙击手的作用也就失去价值了。一个连的狙击手和一个连的野战正规军较量谁会赢,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狙击手是在战场上打靶,打实战目标,需要有一个适合的条件,适合静,不适合动。步兵连里同样有狙击手,或者是精确射手,虽然武器装备不及专业狙击手,但却更能适应战场。步兵连还有轻重机枪,榴弹发射器,单兵火箭,谁的火力强?防狙击作战很简单,注意隐蔽就行,对抗狙击手更容易,打几枪就暴露位置,动还是不动,动基本上很难全身而退,为什么,机动能力是最大劣势。正因为如此,狙击作战都是作战烈度低,作战间隙时打冷枪。
狙击作战是一个积小胜为大胜的模式,首先是安全,其次才是狙击作战。二战时期一名优秀的狙击手狙击目标几百人,这是几年的成绩。而战争并不会按照狙击作战要求走,如果是大规模的坦克装甲集群突击作战,留给狙击手的时间可能不够开一枪。所以,狙击手战场上属于见缝插针,不是引导作战局势,而是去服从作战局势。所以说,狙击手有作用,但不能说是能够左右战争局势的灵魂,毕竟战争靠狙击手是打不赢的,狙击对于单个士兵来说,战果可喜,但依然只是一小部分,就这么简单。真实战场上狙击作战是严格服从命令的,并不是随意去做,避免搅局,始终是一个辅助作战模式,而且并不是所有战斗都参与,使用范围并不广,而叙利亚战场上的类似反恐作战似的特殊情况是有利于狙击作战的。以上是兔哥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二战时期各国武器都用什么?
Ⅰ. STG - 44 / MP - 44 全自动步枪
1 . 简介
第一种使用中间威力弹药的自动步枪,由于缩短了弹体,减小了发射药量,使其在全自动设计模式下更容易操控,射击更精准,填补了机关枪和冲锋枪之间的火力空白,是款革命性武器。
名称由来
MP- 44:MP 为德语 Maschinenpistole 缩写,Maschinen — 机械,pistole — 手枪(弹匣式手枪),因为发射手枪弹,所以Maschinenpistole 意为“冲锋枪”。
STG-44:为德语 Sturmgewehr 缩写,Sturm — 风暴,gewehr — 步枪, Sturmgewehr 意为 “风暴步枪 ”或 “突击步枪”。
德军中的有识之士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资源里争取到优先生产的配额,就以MP(冲锋枪)项目名称进行申报并通过批准。希特勒在注意到来自军队对该枪的评价之后,认识到了该武器的优越性,便下令加大此武器的生产,并将其命名为 STG-44 步枪 。
2.技术参数编辑
口 径:7.92mm
弹 药:7.92×33毫米(中间威力弹)
初 速:500米/秒
有效射程:400-500米
理论射速:500发/分
闭锁方式:枪机偏移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供弹方式:弹匣
弹 容:30发
枪 长:940mm
膛 线:4条右旋,缠距254mm
全枪质量:5.1kg (不含弹匣)
瞄准装置:觇孔式瞄准,带护圈准星
Ⅱ G-43 半自动步枪
1 . 简介
二战中后期德军使用的一款半自动步枪,20世纪30年代末期开始研制,使用与毛瑟步枪和机枪通用的全威力步枪弹。G43步枪采用短行程活塞式导气系统,性能可靠。使用拆卸式10发弹匣,可用5发弹夹填装。
2.技术参数编辑
口 径:7.92mm
弹 药:7.92×57mm (全威力步枪弹)
弹 容:10发/弹匣
战斗全重:4.7公斤
枪 长:1117毫米
初 速:745米/秒
有效射程:800米
瞄准装置:V型表尺照门,刀片形准星
Ⅲ .FG - 42 伞兵步枪
1 . 简介
FG-42伞兵步枪是二战期间德国航空部专门为伞兵设计的可选择连发射击的步枪。FG-42的设计初衷是满足空降部队在作战中对武器重量轻、火力强的要求,希望这种枪能使后勤供应简化并增强伞兵的单兵火力。空军要求此枪:使用7.92×57mm的标准步枪弹,并能拥有轻机枪的性能,而且空投体积不大于一支常规拉栓式步枪。
2.技术参数编辑
自动方式:全自动、半自动
口 径:7.92mm
弹 药:7.92×57mm
弹 容:10发、20发/弹匣
重 量:4.3公斤(Ⅰ型)、4.98公斤(Ⅲ型)
枪 长:940毫米(Ⅰ型)、975毫米(Ⅱ型)
枪口初速:755米/每秒
射程:600米
—— 反坦克武器 ——
Ⅳ . Pzf - 60火箭筒(铁拳反坦克火箭筒 )
1 . 简介
Panzerfaust:Panzer — 装甲/坦克,faust—拳头,Panzerfaust 意为“装甲拳" 或"铁拳" 。
反坦克榴弹发射器(Panzerfaust、Pzf,称作装甲拳或铁拳)是二战中德国制造的一种廉价的火药推进无后坐力反坦克榴弹发射器。此武器是一种小型的预装填无后座力炮,属于超口径武器(弹体直径大于发射管直径)。
2.技术参数编辑
口 径:44mm
弹 径:150mm
战斗全长:1050mm
战斗质量:5.1kg
配用弹种:破甲弹
弹头质量:3公斤
有效射程:60m
破甲厚度:200mm
瞄准装置:简易弹体瞄准
Ⅴ. RPzB-54反坦克火箭
1 . 简介
RPzB 为 Raketenpanzerbüchse 缩写 意为反坦克火箭发射器,又名 Panzerschreck(意为坦克杀手),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反坦克火箭发射器。此武器采用尾部装填,肩扛发射,通过电子点火发射由火箭推进的高稳定性的榴弹头。
2.技术参数编辑
口 径:88mm
管 长:1.35米
重 量:9公斤
炮口初速:110米/秒
射 程:180米
火箭弹重:3.25公斤
弹头重量:2.3公斤
Ⅵ . Fliegerfaust B 放空火箭筒
Fliegerfaust是一种单兵肩托式防空武器,共有有两种设计,一种称为fliegerfaust A型,一种称为fliegerfaust B型。
fliegerfaust A型拥有四枝20毫米口径的炮管, fliegerfaust B型把炮管由四枝改为九枝,长1500mm,重达6.5公斤。
—— 飞 行 器 ——
Ⅶ . Me-262战斗机
1 . 简介
Me-262战斗机(德文:Messerschmitt Me-262,绰号: Schwalbe,译文:燕子/飞燕 ),是第一种用于实战的量产喷气式战斗机。
2.技术参数编辑
Me-262A-1a(单座战斗机)
长 度: 10.6 m
翼 展: 12.5 m
高 度: 3.5m
空 重 : 4000 kg
最大起飞重量: 7045 kg
乘 员: 1人
发 动 机 :两台Junkers Jumo 004B-1
飞行速度: 870 km/h
实用升限: 11,500 m
航 程: 1050km
武 器: 4门30毫米MK108机炮(备弹100发/门)
Ⅷ . Ho-229/Go-229战斗轰炸机
1 . 简介
德国Ho-229试验战斗/轰炸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无尾飞翼喷气式战斗轰炸机。 该机由金属和木材混合结构。 Ho-229共有三架原型机,其中第一架为无动力滑翔机,仅用于气动验证和研究,德国战败后被烧毁。 第二架,也是唯一曾经成功飞上蓝天的有动力试验机在第三次试飞时机毁人亡。 因此,目前全世界只存留唯一一架未完成的原型三号机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展出。(注:该机通常会因生产商的原因被误称为Go-229,但是德国空军编号确定为Ho-229)
2.技术参数
长 度: 7.47 m
高 度: 2.80 m
翼 展: 16.75 m
全 重: 9000 kg
引 擎: 两台容克 jumo 004b 喷气发动机
爬 升 率 : 1350 m/min
航 程〔挂两个副油箱/时速 635km/h 〕: 3170 km
最大 速度 : 997 km/h
升 限 :16000 m
Ⅸ . V - 1 导弹
1 . 简介
德国V-1导弹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研制的飞航式导弹。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并在战争中使用的导弹,用于袭击英国、荷兰和比利时。V-1导弹用弹射器发射 ,也可从运载机上发射,然后依靠弹上的控制系统导向预定弹道作水平飞行,而后向目标俯冲。
2.技术参数
V-1 技术参数编辑
翼 宽:5.37米
长 度:7.9米
高 度:1.42米
弹 头:830千克炸药
引 擎:阿尔戈斯As109-014推动器
推 进 剂:568升80辛烷
最 高 速:624-656千米/小时
航 程:240千米
飞行时间 :2小时30秒
一般飞行高度:760米
最大飞行高度:3050米
Ⅹ . V - 2 导弹
1 . 简介
V-2导弹德文全称Vergeltungswaffe-2,意为“复仇武器”。是德国在1942年研制的第一种单级液体弹道导弹。采用较先进的程序和陀螺双重控制系统,推力方向由耐高温石墨舵片操纵控制。导弹战斗部可是普通装药、核装药,或是化学、生物战剂。
2.技术参数
全长:14m
直径:1.7m
总重:13吨
弹头重量:1吨
最大航程:320千米
最大飞行速度:4.8马赫
最大飞行高度:96 km
美国军援租借法案会给俄乌冲突带来什么变化?
截止4月底,据不完全统计,向乌克兰提供或明确承诺提供军援的国家计有35个(阿尔巴尼亚、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克罗地亚、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黑山、荷兰、新西兰、北马其顿、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韩国、西班牙、瑞典、土耳其、英国和美国)。
这其中最大宗、也最关键的,是美英两国的军援。
美国早在奥巴马(Barack Obama)时代就开始军援乌克兰,即便美俄关系相对较好的特朗普(Donald Trump)时代也未曾中断,最初限于资金、非致命装备和训练,2017年12月13日美国政府批准向乌克兰出售致命性轻武器,2018年3月1日披露出售首批价值4700万美元致命武器(清单未公布,仅知包括210枚“标枪”反坦克导弹),2019年9月12日宣布完成总价值2.5亿美元“安全援助”,其中5000万美元用于致命武器,2020年6月11日提供价值2.5亿美元致命武器(明细未披露),同年6月17日提供16艘VI型巡逻艇,价值6亿美元。
拜登(Joe Biden)上台后加大对乌克兰军援力度,2021年1月、3月、6月和9月分四笔提供总价值3.35亿美元军援(明细未公布,但“全部为致命性武器”)。
乌克兰战争爆发翌日,美国就向乌克兰提供了3.5亿美元致命性武器,3月12日提供第二笔2亿美元,3月15日批准将总价值8亿美元的对乌克兰军事援助纳入总额136亿美元的对乌克兰援助大清单中,4月13日再单独追加8亿美元军援,4月21日宣布从“大清单”中再拨付8亿美元军援费用,4月28日,拜登要求国会批准将“大清单”总额大幅提升至330亿美元,其中近2/3将用于军援。
根据4月21日和22日美国国防部后勤局提供的两份情况说明书,自2月25日至3月16日,美国提供给乌克兰的军事装备包括2600枚“标枪”反坦克导弹,600枚“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3艘巡逻艇,5架二手俄制米17运输直升机,4套炮位侦察雷达,4套反迫击炮侦察雷达,200具榴弹发射器,200支霰弹枪,200挺机枪,近4000万发轻武器弹药,100万发炮弹、迫击炮弹和手榴弹、70辆越野车、通讯器材、电子战设备、防弹衣、头盔、军用医疗设备、爆炸物处理及排雷设备、人员培训和卫星图像/卫星情报分析。
3月16日8亿美元援助清单中包括2000枚“标枪”、6000具AT-4“古斯塔夫”反坦克火箭筒、1000具其它旧型号反坦克火箭筒、800枚“毒刺”、100架“弹簧刀”无人机、100具榴弹发射器、5000支步枪、1000支手枪、400挺机枪、2000万发各型弹药、25000套防弹衣、25000顶头盔,以及数量不详的激光制导火箭。
4月13日8亿美元援助清单中包括18门M777型155毫米轻型牵引式榴弹炮及40000发炮弹,11架二手米-17运输直升机,200辆装甲运兵车,以及数目不详的反炮位雷达。
4月21日8亿美元援助清单中包括72门M777外加14.4万发炮弹,72辆配属M777的火炮牵引车,121架“凤凰幽灵”战术无人机。
英国同样早在战前就开始对乌军事援助,2015年至2021年通过“轨道行动”(Operation Orbital .),帮助乌克兰培训多达2.2万军人,重点是操纵西方制式的防空、反装甲便携式武器,反炮位雷达和电子通信设备。在2022年3月16日以前,英国总计向乌克兰提供4000枚以上“标枪”及NLAW反坦克导弹,两艘“桑当”级港湾扫雷艇。3月24日开战当天,英国宣布援助乌克兰6000枚各型“防御导弹”,包括反坦克导弹和“星空”便携式防空导弹。3月31日,英国宣布援助“一批”装甲车和远射程火炮“(是西方国家中第一个提供这类装备的),4月8日追加1亿英镑军援,4月9日,提供120辆各型装甲车及数目不详的岸对舰导弹,4月23日宣布将再“大幅”增加军援,提供更多“防御性军事援助”,英国还通过RC-135W电子侦察机帮助乌克兰搜集电子情报(在乌克兰境外飞行)。此外,英国也是非致命性装备的援助大户,品种包括头盔、夜视器材、防弹衣和军用医疗设备等,仅英国陆军就一次性提供给乌克兰60000顶头盔。
其它参与对乌军援的国家情况差异很大,大抵可包括以下几类。
东欧及前苏联国家。
这些国家大多和乌克兰“同病相怜”,军援较为积极,大有“倾囊而赠”之慨,但它们国力参差不齐,因此援助力度也大小不一,其中波兰(开战当天就提供军援,包括便携式防空导弹、无人机、反坦克导弹/火箭筒、迫击炮等,由于是前华约国家且已改用北约制式,波兰库存有大量苏联制式武器装备,向乌克兰提供了其所急需的各型弹药,包括轻武器、火炮,甚至战斗机用的R73空对空导弹,在试图提供二手苏制战斗机被美国叫停后,波兰成为北约国家中首个给乌克兰提供二手前苏联主战坦克的国家,已提供了200辆T72系列)、斯洛伐克(486具便携式防空导弹,100具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器、数目不详的反坦克导弹,总价值450万欧元,提供了一套苏制S-300远程地空导弹系统,是第一个向乌克兰提供远程防空导弹系统的国家)、拉脱维亚(截止4月6日总金额逾2亿欧元,包括90架无人机和若干“毒刺”)、立陶宛(截止4月26日总金额1亿欧元,包括各型便携式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火箭筒)、爱沙尼亚(截止4月8日总金额2.22亿欧元,包括“标枪”、反坦克地雷,以及9门库存的原苏联D-30型122毫米牵引式榴弹炮)、捷克(30150支手枪,5000支自动步枪,2085支轻型冲锋枪,3200挺机枪,31支狙击步枪,160枚便携式防空导弹,40辆T72主战坦克,56辆BMP-1型苏式步战车,以及数目不详的苏式火炮)等最为积极。
部分欧洲(尤其西北欧)国家和加拿大。
这些国家普遍对军援乌克兰较为热心,如加拿大(2000具“古斯塔夫”、4500具美式M72反坦克单兵火箭筒、4门M777,加拿大的特色是提供了一些独有的高价值装备,如其卫星分析系统是迄今各国对乌同类援助中分辨率最高的,又如“神剑”155毫米制导炮弹是号称“金弹”、连美国陆军都艳羡不已的高价值弹药)、比利时(2000支自动步枪、3000挺机枪、200具反坦克导弹,并承诺支援“多余库存”的火炮)、丹麦(2700具M72、25架无人机,300套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装置)、芬兰(2500支自动步枪,1500具反坦克火箭筒)、意大利(“毒刺”、迫击炮、“米兰”和“古斯塔夫”反坦克导弹/火箭筒、在西欧国家中,意大利是4月中旬第一个承诺向乌克兰提供重型装甲战斗车辆的,包括数目不详的M109和Panzerhaubitze2000履带式自行火炮、M113A1装甲车、25毫米自行高射炮、“依维柯”VM90轮式装甲车、VCC-1装甲运兵车,以及用于运载“毒刺”发射组的“菲亚特”皮卡等)、荷兰(7套反炮位雷达、200枚“毒刺”、400枚各型反坦克火箭筒、并在4月20日承诺向乌克兰提供Panzerhaubitze2000履带式自行火炮)、挪威(4000具M72,、100枚法制“西北风”便携式防空导弹)、瑞典(10000具“古斯塔夫”)等援助较多。
法国和德国。
法国在2014-2020年期间曾是乌克兰最大军援国(16亿欧元),但此后顾忌法俄关系一度不愿援助“高级武器”。战争爆发后,法国直到2月26日才宣布援助1.2亿欧元军援,且多为非致命性装备,加上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和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频繁接触,引发国内外强大压力,此后援助逐步加强,4月22日更宣布将提供法制“凯撒”车载155毫米榴弹炮及弹药;德国战前一直拒绝向乌克兰提供军援,并与俄保持密切关系,开战后引发乌克兰方面强烈不满和国内外巨大压力,被迫“逐步加码”军援,其首批武器(1000具“铁拳3”反坦克火箭筒、500枚“毒刺”)是2月26日才宣布的,此后陆续提供了14辆装甲车,90辆全地形轮式车辆,4套无人机防御系统,100挺MG3机枪,5100具德国/新加坡/以色列联合开发的“斗牛士”反坦克火箭筒、2000枚“铁拳3”,和2700枚原属东德人民军的苏制9K32便携式防空导弹。总体上法德两国政府对军援态度犹豫,但迫于国内外压力不得不“一拨一动”,但这两个国家都是大国、富国,不出手则已,出手则分量不轻。
其它西方国家。
或力不从心(如卢森堡、新西兰等)、或热情不高(如爱尔兰)、或有自己小算盘(如土耳其),这些国家的对乌军援,基本上属于锦上添花的性质,其中一些能发挥不小作用但无法倚靠(如土耳其的军用无人机),另一些则仅具备宣传、打气之类辅助作用。
乌克兰原有的、苏联遗留下的军工体系本就老旧不堪,战争第一阶段俄军兵分六路全面进攻,乌克兰大部分国土或成为战场、或面临战火威胁,军工生产捉襟见肘,迅速到位的外国军援起到及时“补血输血”功能,帮助乌克兰方面克服开战之初的恐慌和不适应,很快稳住阵脚。战事胶着后,乌克兰方面军工生产、仓储遭受不断袭击,也正是依靠源源外援,才不至于让自己手中的枪炮和反坦克、防空武器成为中看不中用的“烧火棍”。
由于地利之便,最先到位的军援大多来自东欧、前苏联邻国,交付的则多是冷战时大量库存的苏式武器弹药,这些武器弹药和乌克兰现有主要装备属于同一体系,可以“即插即用”,虽然并不先进却足以救急;最早到位的西方军援,则是杀伤效果良好、体系依赖型不强的单兵/班组用便携式防空、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筒,由于乌克兰士兵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且又有不少战前培训的“种子”,这类武器也不难快速形成战斗力。
俄罗斯军队继承了前苏联“大陆军”传统,重视在战斗中大量使用坦克装甲车辆进行突击,并用战斗机、战斗轰炸机、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实施对地支援,且牢牢掌握制空权,如果乌克兰方面无法反制,很可能“脆败”。关键时刻外来军事援助的“针对性”堪称雪中送炭,从前章数据可知,迄今军援中最大宗武器是反坦克导弹/火箭筒,其次则是便携式防空导弹,正是这些仿佛“打也打不完”且性能成熟的轻型反坦克、防空外援武器,帮助乌克兰顶住了俄军引以为傲的“装甲洪流”,令其遭受了战前所无法想象的惨痛损失。
由于种种原因,电子、通讯、图文分析、战场情报等成为俄式军事机器的短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这些领域给予乌克兰的支持看似“不致命”,实际上却提供了更大的“战力倍增”,正是凭借外援提供的卫星战场图像分析和截获的战场通讯信息,乌克兰方面才能屡屡对俄战场火力支援阵地、重要指挥体系和战场节点实施“斩首”和有针对性的精确打击,令俄的军事行动屡屡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一些本应高度保密的信息不仅被对方捕获并趁虚而入,有时竟被对手公诸于众。
但军援的局限性也很多。
开战前和开战之初,包括美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军援国都惟恐自己或北约被直接“拉下水”,从而卷入一场核大战,因此一度试图“控制节奏”,如开战之初美国惟恐“事态升级”,不仅始终拒绝提供“进攻性武器”,还出面强行阻拦了波兰转交本国24架二手米格29战斗机给乌克兰的计划,当时美国欧洲司令部暨北约欧洲盟军最高指挥官沃尔特斯(Tod D. Wolters)曾明确表示,这样做是“不合适”的。如今情况虽然有变,但实际提供的军援仍然主要是库存、二线或积压装备,如德国提供的2700具前东德库存9K32,竟然有700具是废品,美国始终不肯提供乌克兰一再恳求提供的战斗机、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和自行榴弹炮等一线主力重型装备,最新承诺提供的M777轻型牵引榴弹炮虽然是新式装备,但实际上是专为阿富汗高原战场量身定制、因阿富汗战争结束而积压的“库存品”,并不太适合平原为主、需要高机动性的乌克兰战场,“凤凰幽灵”无人机则是“弹簧刀”太贵、自己舍不得给太多而提供的“低值易耗品”。这种“逐步升级”和“只给二流货”的做法,极大制约了乌克兰军队的战斗力、尤其主动反击和进攻的能力,由于缺乏可靠的防空(包括不给战斗机、不给区域性防空武器)和装甲突击力量,乌克兰即便在战场形势有利或危急情况下也不敢放手发动大规模会战,令其不得不处于长期被消耗、被围攻的处境中。
随着前华约体系中各国库存的原苏联体系武器弹药消耗增多,对乌军援将面临两难选择:如果继续以原苏联体系武器弹药为主,则需要在援助国间进行复杂的协调(有这类武器弹药生产能力的主要是波兰、捷克等东欧国家,但其自身装备体系已经北约化,且国力有限,如果需要恢复华约体系武器弹药大规模生产,需要富有盟国“埋单”);如果让乌克兰在战争期间强行变换装备体系,则势必冒“水土不服”导致出现致命性“战斗力空窗”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