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大家有哪些影响和后遗症?
我的认为当然对你没什么要紧呀,这事你会怎么认为才是对你至关重要的呀,这个逻辑你可明白?
哪些人属于新冠肺炎一线医护人员?
从去年10月开始,金玲的生活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6年没摸过书本、专升本学历、繁忙的三甲医院护理工作,金玲来尚德机构备考MBA,仅仅学了90天就走上了研究生考试的考场。考完试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她大年初一就奔赴抗疫一线,直面确认患者38天。回忆起这段时光,金玲有太多难忘的感受。
01金玲在新疆石河子市一家三甲医院从事护理工作,至今已有6年了,工作久了难免会感到些枯燥。“家里的孩子还小,自己工作很忙经常要值晚班,所以我想通过提升学历来看看有什么新的工作机会。”有了这个想法后,金玲在网上查询相关信息,搜到了尚德机构,为她提供咨询的是尚德学习规划师余晓莹。“余老师人特别热情,给我解答了许多报考的困惑。我是专升本学历,没有本科学位证,她为我筛选出新疆专科学历就能报考的高校,十分耐心。”
02开始备考后,金玲有些担心自己能否跟上尚德课程的进度。“我已经6年没摸过课本了,工作又忙,而且离考试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逻辑和写作课既没有基础又没接触过,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过。”最终,她还是决定参加考试。她表示,就把这次考研当成是试水,看看自己在几乎零基础的情况下,90天备考到底能考多少分。金玲的工作分为早晚班,排到早班的话她可以准时听直播课,要是夜班她就利用闲暇时间做题背单词。“我把主要的空余时间都留给了背单词,因为课上老师已经帮忙划了重点,每科都有很系统的备考方法,我跟着学就行,一点不感到盲目。”最终,她备考90天后走上考场。“因为基础比较差,加之备考时间太短,我准备的不太充分,但是我很平常心,现在也还在认真上课。”03本以为考完可以休息一下,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金玲的节奏。她除夕前就接到通知,大年初一就奔赴了一线,直面确诊患者。
“我的第一个患者是位20多岁的女孩,当时说不害怕是骗人的,家人也非常担心,但是这就是我的职业价值啊,不能做逃兵。后来,我们还调人去支援武汉的方舱医院,我也报名了;可能是考虑到我有小孩,就没有调我过去。”那段时间,金玲吃住在医院,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每天只能和家人小孩通过地址见面,这种状态持续了38天。“我跟同事开玩笑说,防护服是自己这辈子穿过最贵的衣服,虽然很辛苦,但我为能帮助到别人而自豪。”金玲的老公也是医务工作者,她希望自己考研成功后可以有时间多陪陪老公和孩子。攻读MBA能提升她的管理能力,毕业后她还打算创业。“尚德的服务很周到,课程也很系统,后来我来备考后,有同事也想咨询。我跟余老师说了,她也特别热情地帮忙。目前我还报考了其他的从业资格证培训,希望自己在学习上永不止步。”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什么时候有所缓解?
个人认为我们国家的疫情已经缓解了,或者说逐渐得到控制,但是其他国家现在正是爆发期。缓解:预防好,控制好。不知道新冠最后会消失,还是人类找到解决办法,与之共存。
依靠测量体温来判断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究竟是否科学有效?
发热是新冠状病毒的明显症状表现之一,测量体温成为了疫情防控和检测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某些人流量大的场合,如机场、车站、医院、学校和小区等都进行检测。那么只靠检查体温就一定能判断冠状病毒吗?答案是否定的。下面从一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一、体温恒定调节过程
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原理是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人体的热量来源是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产热途径是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主,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散热途径汗液的蒸发呼气、排尿和排便等。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二、体温和人们身体健康程度有密切关系
体温代表人身体内阳气的充盈程度和功能状态,人体腋下正常体温是36.8℃左右。体温低代表机体寒冷,体内阳气不足或者阳气的功能状态不活跃,正如中医认为“气血遇热则行,遇寒则凝”。发热时会引起机体的基础代谢率增高和心率加快。一般体温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13%。体温上升1℃,心率每分钟平均增加18次。正常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心率的波动较大,本身已经考虑到气温等环境刺激所导致的生理性波动,所以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季,正常心率都是这个数据。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体温低则血液循环就慢,而血液是给我们人体带来营养,带走“垃圾”的唯一载体。血液循环慢了,带来营养速度变慢,就会加速机体组织的衰老;带走垃圾的速度慢了,体内毒素代谢不掉沉积以后引起自身中毒。
三、新冠状病毒的特征
根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典型症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四、冠状病毒检测手段及方法
截至5月17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全国确诊84494人,死亡4645人,海外确诊4720675人 ,死亡312259人 ,可以看出冠状病毒危害很大,早期预防和诊断很重要。
1、体温检查。由于体温检查具有速度快,经济,操作简单等特点,可以有效的进行分类筛查健康人和身体异常人。传统测量体温我们是用体温计进行测量,它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水银热涨冷缩原理制成。由于它是接触进行测量,能测量体温的实际温度。缺点就是效率低,操作不方便。红外线测温原理是将物体发射的红外线具有的辐射能转变成电信号,红外线辐射能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温度相对应,根据转变成电信号大小,确定物体的温度。红外线温度计是感觉温度对红外线的影响规律,通过测量红外线的变化转换成人体表面温度。准确度高,检查速度快等特点。
2、核酸检查。新型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是冠状病毒的一种。RNA病毒的结构主要是里面有一段RNA链,属于核糖核酸单链,外周包裹蛋白质。如果对病毒进行检测,可以查到病毒最具有特异性的特点,该特点隐藏在它的核酸当中,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可靠的依据。所以通过特殊的方法,包括PCR方法,能够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的独有特征,能比较可靠的证明感染的病原体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这就是对病人进行核酸检查的主要目的。
3、对身体其他功能和特征变化检查。如经常脏腑器官和血尿粪便等 ,进行综合分析。
所以,只用一种方法不能对新冠状病毒进行诊断,特别是现在发现有没有症状的感染病历,必须根据检查报告和身体状况及以前病史情况综合分析。
五、新冠状病毒预防
1、从病毒感染源上阻止,经常带口罩,勤洗手,做好消毒工。
2、身体状况有变化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就人体温度来说,免疫细胞只有在体温处于36.8℃左右时才会勤奋工作,否则它将对侵犯人体的病毒和细菌“视而不见”,任其长驱直入。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免疫细胞的正常工作。据科学统计,体温每下降0.5度,免疫功能就下降30%左右。
3、疫情期间不去或少去人多公共场所。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存活时间,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研究数据,但是可以通过流感病毒、萨斯病毒的存活时间,推断出新型冠状病毒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下存活时间不会超过两个小时。新型冠中病毒是单链的RNA病毒,其本身不具备自身代谢复制功能,因此病毒离开宿主之后很容易发生变性或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是需要飞沫做媒介,在没有载体的情况下,新型冠状病毒在自然界内的存活时间大约在半小时,不会超过两小时。因此为了防止病毒的传播,需定时对电梯、室内环境进行消毒处理,人们也应该注意勤洗手,接触了公共物品之后不要用手揉眼睛或触摸其他黏膜部位。
目前的新冠肺炎在人类历史上的严重程度排名第几?
没经历过以前的事情,所以说啥都有点偏颇!但是我还是要说说我的一家之言:
如果不算上有可能发生过的几次文明毁灭灾难,那么新冠可以称第一!毕竟现如今科技如此发达,这是古代比不了的,就这样还没有消灭新冠的方法,可想而知它有多厉害,而且这玩意还能变异,钟先生也说新冠有可能伴随人类繁衍继续下去,这就恐怖了。
这是一场长期战争,毫无疑问它在我心里就是第一难对付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