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龙最后被谁杀死了,赵云为什么离开公孙瓒?
一方面:公孙瓒小人之心,人品有问题。 根据《三国志·云别传》记载,赵云“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瓚。”,而公孙瓒却“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赵云真心来投靠他,他却怀疑人家是袁绍的人而予以冷嘲热讽,足见其小人之心,人品不怎么样,可见当初的河北名将,为何都投靠袁绍,而不是公孙瓒了。而且公孙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失尽了幽燕民心。
第二方面:公孙瓒目光短浅,无大局观念。
公孙瓒早期势力强大,名声也远胜刘备,最终的结局却落得惨败自焚而亡,主要是其目光短浅,无大局观念。公孙瓒早期可以说威名远扬,无论是镇压黄巾军,还是击败异域外族匈奴乌恒,基本上都为其积累了大量的名声,而且却在与袁绍争夺之战,公孙瓒被袁绍及部将麴义所败,手下的精锐白马义从全部被灭,退到蓟县,先是杀了深得民心以及与少数民族关系非常好的刘虞,“志气益盛,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衣冠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有材秀者,必抑困使在穷苦之地”,而且所宠爱和信任的人,“类多商贩、庸儿,与为兄弟,或结婚姻,所在侵暴,百姓怨之。”
公孙瓒刚愎自用,嫉妒贤才,不重用将才,却多信任庸才,不失败才怪,更重要的是其后期为何放弃名声在外的白马义从,而选择守易京不出。当袁绍围困易京,手下有武将被敌军围困,诸将求救之时,他淡然的说,“救一人,使后将恃救,不肯力战。”这种无大局观念之人,最终诸将或降或溃,引火自焚。
第三方面:赵云耿直憨厚,志向不合。赵云的性格耿直憨厚,在刘备麾下的时候,就经常提意见,可见,也会经常在公孙瓒面前提意见。而公孙瓒又是一个刚愎自用,嫉妒贤才之人,怎么可能会接受赵云的意见了,自然公孙瓒的做法和赵云的思想格格不入,最终借口兄长去世,向公孙瓒请辞归乡。
五虎将中谁最先死的啊?
三国五虎将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最早死的是关羽,死于吕蒙袭荆州、败走麦城。
最晚死的是赵云,在诸葛亮二出祁山之前病死。
根据陈寿的《三国志》记载 黄忠公元222年就病逝了,有的文献记载他活了75岁,岁数是不小了。
关羽死于219年,在麦城外被孙权军队所执,不久被孙权所杀。
张飞死于221年,伐吴之前被部将所杀。
赵云死于229年,是病逝的。
死前一年刚刚与魏将曹真打过一仗,最终寡不敌众,还被贬了职,但那一役失利的责任并不在于他的指挥能力,而是蜀军人数太少,无法抵挡数倍的强敌。
72
赵云是怎么死的?
(一)年少忧国 随从刘备东汉灵帝中平年间,黄巾乱起,四处纷争,而长期外戚宦官专权的演变结果就是,州郡刺史渐趋割据,豪强大族把控地方。
在这天下大乱之际,冀州常山国真定县一个年轻人却是选择率领乡里义从北上投奔占据幽州的公孙瓒,此人,便是常山赵子龙。
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赵云来到了公孙瓒这里,对于赵云不投靠袁绍而投奔自己,公孙瓒开口问道:
“听说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
对此,赵云回答道:
“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我们常山人经过商议讨论,决定要追随能够实施仁政的地方,并不是因为我们要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
而也正是在这里,赵云遇到了一生的知己,刘备,后赵云因兄长去世,回乡守孝。
终于,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时候,再次赶到邺城,与刘备相聚,从那以后,一直追随刘备直到去世,长达三十年之久。
(二)备受重用 屡立功勋追随刘备之后,赵云先是在建安六年(公元201年)跟随刘备前往荆州新野樊城一带。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追随刘备参加了赤壁之战,此间由于在当阳长坂坡救回了刘禅,刘备特意为赵云创置了一个特别的职位,牙门将军。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赵云随从刘备收服荆南四郡,被刘备任命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此后,赵云一直留守荆州。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十二月,刘备入川,因为赵云严重,以赵云为留营司马,典领内府与荆州之事,不可谓不信任。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六月,因庞统战死雒城之下,诸葛亮率领张飞赵云并数万大军入川,期间,赵云独自率领一军平定江阳郡一带,最终与诸葛亮大军相会。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刘备平定益州,赵云再次得到了刘备为其首创的官职,翊军将军。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十月,赵云参加了汉中争夺战,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四月的汉水之战中,单枪匹马,战退曹军,取得了汉水大捷,军中号之为虎威将军!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四月,刘备即位后,赵云升迁中领军、征南将军,在刘备夷陵战败后,及时率军从江州前往白帝,稳定局势!
刘备驾崩后,赵云更受丞相诸葛亮的倚重,成为蜀汉元老派唯一的宿将,建兴六年(公元228年)第一次北伐时,赵云率领邓芝等以偏师的身份在箕谷对阵曹真。
大军撤退时赵云亲自断后,最终在不损伤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全部安然退回汉中,受到了诸葛亮的夸赞。
可是,也正是在这次北伐之后,赵云因全军失利,从镇东将军贬为镇军将军,老将军征战三十年,再也没能再建功勋。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蜀汉一带名臣良将赵云病逝,诸葛亮的北伐事业,就此损一臂膀,不可不谓之蜀汉之殇!
赵云的枪法上谁教的?
赵云的师傅:童渊 童渊是评书三国中的人物,在历史中以及《三国演义》中都没有被提到过 童渊,字雄付,矢赂纶武术名家。与并州李彦是结拜兄弟,两人均师承义父玉真子,两人并娶了河北颜家的两位大小姐颜云及颜雨。是童飞之父。有张任为入室弟子。其成名技为「百鸟朝凤枪」。 基本资料 姓名:童渊 字 雄付 终属 无 籍贯 荆州襄阳 父亲 玉真子(义父) 生卒 不详 配偶 颜雨 子女 童飞 相关人物 李彦 李丹 张任 张绣 赵云 人称:蓬莱枪神散人 主要成就:收三国时期继吕布之后的第一猛将赵云为徒 童渊的三大名徒 童渊是张绣、张任的师父。童渊收徒两人,一人是“宛城侯”张绣,另一人是西川的大都督张任。两人均学了他的“百鸟朝凤枪”,并且闯下了极高的名望。 在元代戏曲设定和部分民间小说中,赵云是童渊晚年所收的徒弟,但是在正史中没有记载。 姜维是在钟会,邓艾灭蜀后,诈降钟会,试图劝其谋反,结果事败被魏兵所杀
三国猛人赵子龙在长坂坡杀了多少战将?
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赵云虽然不是位高权重,但却十分受后人的喜爱,这得益于他的忠义之心,英勇之举。他的忠在于不但终忠于汉室,忠于刘备,为了救助阿斗,更是刀枪匹马入百万曹军,七进七出。他的义在于舍生忘死,长坂坡为让马给糜夫人,被敌将放倒宁愿摔到自己,也不肯让阿斗受伤,血染征袍,一昼夜的征战,这是一般人无法承受的,单是体力就不行。这是赵云身上最值得称赞的闪光点,就连毛宗岗大师也曾感叹:子龙救主之忠,天也,亦人也。
赵云不但抗住了这场血雨腥风的厮杀,救出了少主阿斗,更披荆斩棘,一路所向披靡,就连曹操也动了怜悯之心,要生擒赵云收归己用。然而赵云杀出重围,究竟斩杀了曹操多少大将?究竟有没有一流武将,以下依据演义内容简要分析。
首先长坂坡,赵云首杀淳于导。赵云自四更十分与曹军厮杀,直到天明,即找不到刘备,又寻不见护送的刘备家人,赵云心急如焚。率领几十名随从,在乱军百姓中往来穿梭,幸好遇见甘夫人。而此时曹操大将淳于导绑着糜竺赶来,赵云大喝一声直取淳于导,几个回合后,淳于导抵敌不住,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赵云不但解救了糜竺,还夺得两批战马,随后让甘夫人上马,赵云一直送到长坂坡,见到张飞这才放心。赵云一场厮杀,算是个开场白,而淳于导也不算是什么名将,这对于赵云也是不费吹灰之力。
其次赵云斩杀夏侯恩,夺得宝剑。送回甘夫人后,赵云得知糜夫人和阿斗都在乱军之中,因此义无反顾的再次杀入,突然一将手提铁枪,背后背着一把宝剑,率领数十骑人马直奔赵云。云也不发话,只用了一个回合,便将那个战将一枪刺死,这个人正是曹操的随身背剑之将夏侯恩。夏侯恩自以为勇不可当,在乱军之中掠夺财物,却不幸遇到了赵云,死于非命。赵云拿起那宝剑,上面写着青釭剑,原来曹操有着两把宝剑,一把叫青釭剑,一把叫倚天剑。倚天剑曹操自己佩戴,青釭剑却交给背剑将军夏侯恩保管,当日也正是赵云幸运,得此宝剑。
再次赵云斩杀晏明,击退张郃,救出阿斗。赵云继续前进,突然发现糜夫人怀抱阿斗坐在枯井旁边。赵云让马给糜夫人,她却不肯上,转身投枯井而死,真是为就阿斗做了女中豪杰。赵云用断壁残垣盖住井盖,背起阿斗杀将出去,正遇见曹洪的部将宴明,持三尖两刃刀,杀奔赵云,三个回合后,被赵云一枪刺倒。而正在此时,张郃率军杀到,拦住去路,赵云身负阿斗,不敢恋战,夺路而走。张郃穷追不舍,却不料赵云连人带马跌入土坑,张郃举枪便刺,谁知那马飞身而起,跳出土坑,张郃见到这场面,便不敢去追了。
再次赵云力战四将,杀出重围。赵云正行走间,突然背后有人大喊:赵云休走!此二人正是马延、张觊。前面焦触、张南又率军拦住去路,这四人都是袁绍的旧部,因看到赵云奔跑,率军杀到。赵云拔出青釭剑,四处乱砍,只见衣甲平过,血如泉涌。赵云杀退众军将,冲出重围。赵云得此宝剑,也算是救助了自己和阿斗的性命。毛宗岗大师也曾感叹:玄德逃难赖良马,子龙杀将赖宝剑。
最后赵云怒斩钟缙、钟绅,逃往长坂坡脱险。赵云骁勇善战,连斩曹操爱将,曹操急忙让曹洪去询问战将姓名。得知是赵云后,对其爱不释手,声称务必活捉,留归己用。这也是赵云和阿斗之福,也许正是曹操手下留情,赵云才能有幸脱险吧。赵云飞马逃跑,却不料钟缙、钟绅却又拦住厮杀。钟缙一马当先,挥舞着大斧开战赵云,赵云挺抢便刺,不到三个回合,钟缙被一枪刺于马下。
而背后钟绅有赶上来,赵云突然拔转马头,夺过来钟绅的画戟,拔出青釭剑,挥舞过去,连头带头盔削去一半,坠马而死,赵云随后杀退余军,快马加鞭赶往长坂坡,遇见张飞在当阳桥,这才算脱险。
长坂坡一战,赵云勇不可当,所到之处无往不胜,怀抱后主,砍倒曹操两面大旗,前后斩杀曹操战将五十余人,可谓是勇猛当先第一人。其忠义之心,至今为后人称颂。
你是如何看待赵云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