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示:吃连花清瘟就别吃布洛芬,庆幸还是无助?
到现在,还没有阳的,有什么感触。庆幸还是无助?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真的心里既有庆幸又有无助。不信,你听我说:
我们全家到今天为止,是身边亲人们中唯一一家进入了32强的队伍,家中5口人还安全,生活工作如常。
老妈跟大姐家住一起,一家都阳了包括住家保姆;妹妹一家三口也不能避开,阳了;大姑姐家4个人也中招了,连84岁和81岁的公婆也不能幸免,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舅舅叔叔也差不多团灭了,楼上楼下也阳的多阴的少。
看在我一天几次消毒,把手洗烂,消耗了无数瓶消毒液酒精,和上百只n95,还有每天精心炮制一日三餐的辛苦份上,严防死守把病毒挡在了门外和躯体之外。但不知道还能进几强?庆幸之余还有不少的焦虑与不安。
但不知道还安全的女儿和女婿会不会累趴?女儿所在的中学,预备和初一两个年级十多位老师到今天只剩女儿和另外一个老师,可是还要给学生上网课呀!作为年级组长的女儿要给生病的老师顶课,加上她自己的课,一天最起码4.5节课,甚至更多,还要花很多时间备课。嗓子不是因为咳嗽而哑而疼,而是因为讲课太多而哑而疼,但不能耽误学生,还要给得病的学生做心里建设,真的太辛苦了。
女婿工作的部门的一层楼46个倒下了44个,也只剩两个人。作为部门干部既要独当一面,又要实际操作,身体连轴转,下班回家也只想洗洗就睡。今天是周一,第一批康复的阳也来上班了,安排工作,洽谈业务,更要加班加点了,真的身心疲惫。
好在两人还年轻,咬咬牙,坚持坚持把这段时间挺过来。他们忙于工作了,无形中也增加了我们做后勤保障的两人的负担,照顾他们和小外甥,做家务等,有时也会感到很累的,心里会有一点无助,希望这种情况快点过去,
希望病情快点过去,让我们恢复正常工作生活,让我们不要在庆幸与无助中纠结。
你认为连花清瘟可以预防新冠吗?
连花清瘟,应该不能预防新冠,否则中国早“放开”了!
至于能不能治疗新冠,能不能减轻新冠的症状,难说;小本估计,多少有些效果,另外,心理效应也是杠杠的;但不能滥用,必须对症下药。
话又说回来,连花清瘟作为中药,这么大的消费量,也该做一做“双盲实验”了,最好还是用大数据来说服国人,说服世界。
没有数据,仅凭宣传,专家造势,内地好忽悠,香港与新加坡,肯定是不允许的,只要敢忽悠,必然受处罚,还是重罚。
12月18日,以岭药业发布声明,近日网络谣言称连花清瘟可造成肝损伤、肝衰竭,此类不实信息严重误导了广大民众;多方面均证实连花清瘟有良好的安全性。看来,那个外来的所谓“特效药”进来后,连花清瘟在舆论上遇到对手了。
反正,老婆阳了后,只吃了一次布洛芬,小本只灌水没吃药,硬扛!
下一个该抢什么?
昨天想买消毒作用的小瓶装酒精,方便出门携带,药店说卖光了,网上说84消毒液都紧张了。看来大家的防护意识非常高,这是好事。
我们家也是一样想买些莲花清瘟胶囊,没有买到,还好之前买过不少的治感冒的柴胡颗粒、通宣理肺丸、藿香正气水等备用药,家中有药,心里不慌。
我推荐给大家一个在家里简易的防治感冒的方法,就是熬醋。用一个不锈钢锅倒上适量的醋,加上一些水,一起熬煮,开锅后敞开锅盖,让醋味充满整个房间,暂时不要开窗子,闷一段时间后再开窗跑跑醋味。这个办法防止普通流感很有用,不知道对当前的病毒有多少效果,但是,一定没有什么坏处,可以试一试。
三年的抗疫生活,我们应该充分理解“有备无患”这个词的含义了,现在家里一点药没有准备的人肯定着急,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家里有个小药箱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预备药品的人也不用太着急,医院里肯定是药品供应充足,真的发烧咳嗽了就去医院,医生会给开药的治疗的。
现在是我们要面对的一段艰难的抗疫时段,一旦感染病毒了,我们能扛过去的就居家吃药恢复,老年人孩子感觉抗不过去的就去医院及时治疗。我们要相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过去这个坎,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农村老家的人开始阳了?
农村老家的人开始阳了,物资短缺,医疗条件差,我们能做什么呢?
农村地区对于新冠病毒传播来说是个很特殊的地区,农村因为有着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的天然优势,这样就减少了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所以,我们如果能利用好农村的这个有利条件,再把控好村民出外打工的人员流动管理,那么农村被大面积感染的可能性就很小。这样的工作,放在十二月没放开之前,是很轻松的就能做到,但是自从放开之后,我们的村一级工作人员对于农村的人员流动管理就没有那么上心了,这使我们不得不担心,农村被大面积感染的机率增加了。
果不出所料,才放开没多久,由于打工人员的无限制流动,就在十二月还没有开放多久,农村有许多地区,特别是靠近城市较近的农村地区,就大面积出现了感染。
这第一波来势汹汹的感染,来自于无限制的打工人员流动和学校的学生,由于我们农村居住的环境特征,完全的居家隔离治疗不能做得十分到位,这样全家一人感染,就会出现全家感染的风险,从现在已发生的事实来看,农村已发生的大部分家庭成员都感染了新冠病毒,就属于这种情况。
为什么在当今信息传播比较畅通,而国家又大力宣传科普新冠病毒的知识情况下,我们农村还是出现了感染高峰呢?
我认为这来自于两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好,一是,我们的基层干部没有管理好农村出外人员的进出频率和疫情感染状况,虽然国家大局上是放开了,但是并没有说地方对于出行人员的管理就大手大脚的撒开了不管,这样的失误,导致了传染源很容易的就被带到了农村。
再一个导致农村这波感染比较重的原因,还是由于我们村民对于新冠病毒的认识不足,太麻痹大意了,尽管我们做了这么多的宣传工作,成效并不显著,村民是一点点也没有提高防范意识,随意出行,随便聚集丝毫没有减少,这才导致,农村的这波感染是很重很重啊!笔者看到这种情形,感到很痛心,国家已为我们做出这么大的努力,我们自己还是不重视,如今酿成今日大面积感染的悲剧,我们能怨谁呢?
既然,我们农村也开始“阳”了,而且情形还比较重,那么我们从现在起,更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由于放开后,疫情来得突然,来得迅猛,村民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大家都拼命的慌忙抢购防控物资,导致医疗物资的断货和奇缺,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大家先不必太恐慌,虽然农村开始“阳”了,但是并没有想象上的那么严重,农村的各个社区对于各种普通防治药物还是有一定的储备的,只不过有几种比较常用,比如“布洛芬”“清花莲瘟”等暂时上是缺货了,但是根据新冠病毒感染后产生的症状主要是发热,头痛,咽痛,流鼻涕,咳嗽等症状,我们可以选择其他种类的感冒防治药物。
不要非得买那几种奇缺的药物,再一个也不要乱购,购太多的药物,因为根据感染后出现的轻重来看,只是在一星期之内,需要用药治一治,特别是发热超过38.5度时,可以用退热药,另外在咳嗽不是很重的情况下,也无需用药,而且大家更要注意,几种感冒药不可叠加使用,这样危险很大。
其实,我们一旦感染了新冠病毒,最重要的是放平心态,不必恐慌,在症状比较重的时候,用药物防治一下,其他的时间还是静养和休息。这样有助于我们的免疫力加强,从而来对抗病毒,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另外,如果我们实在,没有买到防治药物,也不要害怕,可以首先做好病人的隔离安置,严格做好家庭的消毒工作,病人不要随便走动,病人的洗脸盆,毛巾,碗筷要专用,家庭成员之间不要随便接触,时时戴好口罩,勤洗手,勤房间通风。
对于出现发热咳嗽症状的病人,万一没买到药,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法,对于咳嗽,可以买些川贝等中药,加梨冰糖进行熬煮,以求减轻咳嗽症状,如果这些工作做得出色,在病情不是太严重的情况下,我们也会安然度过7天病情期,余下就是进一步休息恢复,直至健康。
事实上,新冠病毒,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传播特征和发生感染后的症状规律,采取正确的办法,加以应对,我们是很容易就避免感染的,即使感染了,只要不是有太重的基础病,只要不是身体素质太差,稍微用一下药,凭自身免疫力,也会很快会恢复的。
为了大家进一步认识新冠病毒,做好居家治疗,最后,老赵说说自己的防治经验。老赵,一家也全都“阳”过了,如今也全都恢复健康了,那么老赵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把病人单独隔离一个房间起居,禁止其他家庭成员与其接触。
家庭成员必须时刻戴好口罩,经常洗手,房间要勤消毒通风,消毒尽量不用酒精之类的喷洒,而采取次氯酸拖地板,擦拭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
病人的餐具洗具要严格分开。对于家里的冰箱,卫生间,垃圾桶要重点消毒。
重要的事再说一遍,一定不要随地吐痰。
尽量减少出行,有要事非不得出门,出行人员必须做好防护,回家时必须严格消毒才能入室。
经常观察病人病情发展情况,进行有效应对。
当病人万一病情加重,比如三天高烧不退,咳嗽一星期不见好转,并且严重影响体息和精神状态,务必立即防护好去医院对症治疗。
老赵就是这样做的,如今全家很快恢复了健康,最后老赵要给大家再说几句。
症状减轻期间,在一个月内,不要轻易洗澡洗头,做繁重的劳动和活动。穿暖吃好饭休息好最重要。
如果大家,能像老赵这样去做,我想即使农村的医疗条件差,医疗物资紧缺,我们大家也会安然度过危险期的。
你的周围发现有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吗?
过了年,这病毒好像消失了。没发现有感染新冠病毒的人。
自己家人过年聚餐,还在一起谈论这个事情。感觉挺怪怪的,病毒说说没就没了。周围也没听说有感染病毒的人。
小弟在外地做事,可能防护做的比较好,一直没有被感染。这边全家人都感染完了。所以,除夕就没敢回家过年。
初五的时候,发觉周围病毒感染的人很少了,就小心翼翼的回家了。
回来以后跟家人聚了几次餐,也没有被感染。
这“病毒”说来真是让人奇怪,也让人费解。
来势迅猛,排山倒海之势。几亿人接连躺平中招。过了个年,悄无声息地就消失了。
解读病毒有多种说法,有的说太阳磁暴把病毒杀死了;有的说病毒已经传不动了。
还有说大疫不过三年,但愿如此。三年的疫情把人折腾的疲惫不堪,祈祷病毒远离人们。
不管怎么说,现在病毒是少了。但愿病毒别再回来。还人们一个生存的好空间。
提醒大家,不要疏忽大意。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以免再次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