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之诸侯崛起,历史上是谁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全唐诗一共将近四万首,此人其中占了三首。以非诗人职业出身也算是厉害了,要知道乾隆皇帝一生作诗几万首而几乎无一流传。
(《满城尽带黄金甲》剧照)
尤其是十几年前某国际张大导演拍的一部《满城尽带黄金甲》而使这首诗歌尽人皆知,尤其周董的一曲《菊花残》更是成为新世纪90、00后们的一个你懂的的梗。而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黄巢是唐朝灭亡的主要推手。灭亡唐朝的后梁太祖无赖朱三朱温朱全忠朱晃就是黄巢的手下,可以说是黄巢真正拉开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序幕。
黄巢,曹州冤句人,今属山东菏泽。唐末起义军首领大齐皇帝,新旧唐书都记载他贩盐为业其实就是私盐贩子。黄巢五岁能诗也算个神童,可是长大后却是屡试不第。多次参加唐朝的科举确实没有考中,唐朝的科举不仅录取率低而且看中考生出身。黄巢出生不光彩又加上唐朝末年政治比较黑暗,所以黄巢在最后一次落第后写下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表达了自己对唐朝的失望和现实的不满,流露出反抗唐朝腐朽统治的理想彻底的同唐朝决裂。
公元875年,黄巢和侄子起兵响应王仙芝起义在曹州造反聚众数千。当时曹州地区流传着一句谣言:“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在黄巢起事以后,听到这些谣言后那些无法忍受苛捐杂税而破产的百姓和流落各地的乱兵纷纷投靠黄巢。
很快黄巢就成了仅次于王仙芝的二号人物,但是双方蜜月期不长就结束了。原因是王仙芝小农思想发作受到唐朝的诱惑想招安投降,王仙芝要做宋江偏偏黄巢是个方腊式的人物。两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很难在一起长久,于是两个人分道扬镳各自发展。
结果王仙芝招安投降不仅没搞成,还受到唐朝官吏的欺骗以招抚为名斩杀了王仙芝去谈判的大将。王仙芝怒而兴兵中了埋伏自己也兵败身死。王仙芝的手下一分为二,一部分继续流窜各地大部分北上投靠二哥黄巢。黄巢接过反抗唐朝的大旗,继续造反大业。黄巢自称冲天大将军率领部众流窜河南安徽苏北一带,不久黄巢派出的各支队伍在江西、浙西、河南地区被唐朝政府军和各个藩镇军队击败。
(黄巢流动作战示意图)
黄巢力蹙势穷于是便假装向唐朝投降,被册封为右卫将军。黄巢看到唐王朝和各地藩镇貌合神离甚至各自相攻。各地藩镇不仅不合力作战反而互相提防养贼自重,在经过对局势的判断以后黄巢果断的降而复叛。黄巢流动作战攻打浙江转道江西福建等地,最后占领广州割据两广岭南之地。
(唐朝岭南地图)
黄巢希望割据岭南并经营成自己的大本营,于是向朝廷提出条件做广州节度使。没想到转过年黄巢的部队都是北方人水土不服发生瘟疫十死三四,剩下的部下劝说黄巢北返。黄巢便帅余部经湖湘江浙过长江进攻扬州,后转入河南占领洛阳。黄巢所过地区的唐军和藩镇不是闭城不出就是开城投降,唐僖宗急招太监田令孜率领长安禁军防守潼关。
(影视剧中的唐朝禁军)
长安禁军大多数是长安富户子弟承平日久不经战阵,一听要出兵讨贼纷纷痛哭流涕担心不已,很多人花钱雇佣无业游民地方无赖替自己出征作战。《旧唐书》记载:“时禁军皆长安富族,世籍两军,丰给厚赐,高车大马,以事权豪,自少迄长,不知战阵。初闻科集,父子聚哭,惮于出征。各于两市出值万计,佣雇负贩屠沽及病坊穷人,以为战士,操刀载戟,不知敫锐。”
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打胜仗呢?果然官军一触即溃潼关失守。很快黄巢攻占长安唐僖宗逃亡川蜀,黄巢安抚百姓将劫掠的粮食财物分赐给贫苦百姓。得到了百姓的用户,黄巢宣称:“黄王为生灵,不似李家不恤汝辈,但各安家。”黄巢占领长安,登基称帝。建国号大齐,改元金统。黄巢派遣各军攻略四方,自己安坐长安。
唐朝急诏调动各镇节度使勤王,沙坨人李克用和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派兵击败黄巢大将朱温。朱温向黄巢求救黄巢受亲信小人谗言不法救兵,并且严厉斥责朱温。朱温大为不满,唐朝乘机劝降朱温。朱温经过考虑后投降唐朝,被赐名“全忠”。不久又被封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和李克用以及各路藩镇大军合力攻击黄巢,黄巢被迫退出长安。黄巢军将财物丢弃于道路唐军争相抢夺,黄巢乘机焚毁宫殿从容退却。
(朱温像)
李克用沙坨骑兵战斗力强加上朱温熟悉黄巢军内部虚实,各地藩镇勤王军也陆续赶到。黄巢军一败再败,其大将李谠、杨能、霍存、葛从周、张归厚、张归霸各率部下投降于老朋友朱温,大将尚让率部下万人归武宁军节度使时薄。黄巢率军退守山东曹州老家,在兖州附近再次被李克用击败。妻子儿子被擒粮草辎重损失殆尽,黄巢仅帅几千部下逃亡泰山。
最后在泰山虎狼谷黄巢眼看突围无望,让自己的外甥林言杀死自己投降。林言不忍黄巢于是就自刎身亡,(一说是林言见事不妙杀死黄巢打算带黄巢人头投降)。林言带着黄巢及子侄大将的人头打算投降时溥,路上被沙陀博野军所杀。博野军带着林言及黄巢的人头向时溥请功,时溥将黄巢的人头献给唐僖宗。黄巢的侄子黄浩率领残部流窜,号称“浪荡军”。唐昭宗天复年间进攻湖南,打算割据湖南。被当地土豪邓进思设伏杀死,黄巢起义彻底失败。
(虎狼谷也叫黄巢谷)
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经过黄巢起义的打击唐朝维持统治的最后两点支柱也不复存在。随着唐朝中央禁军的消亡和南方财赋钱粮的断绝唐朝很快就灭亡了。
一是唐朝的禁军神策军基本被消灭殆尽,不得不补充倚重黄巢降兵降将和藩镇之兵。镇压黄巢起义的主力是沙坨部队和藩镇之兵。
二是黄巢起义军席卷江南打击了南方经济,切断了南方向唐朝朝廷输送的漕运。安史之乱以来未经破坏的南方经济一直为唐朝中央输血,经过黄巢的打击南方经济一落千丈。通过战乱继任的节度使们,也不再像以前派遣的中央文臣那样对朝廷恭顺听话。
(唐朝后期的各个藩镇节度使示意图)
不仅如此各个节度使治所通过镇压黄巢起义军,更加的藩镇化独立性大大加强。五代十国的各个开国之君也都是靠镇压黄巢起义起家,如后唐奠基人李克用、南吴奠基人杨行密、后梁太祖朱温、前蜀王建等。经过黄巢起义的打击唐朝的统治威信也彻底的荡然无存,黄巢的部下朱温更是以汴州为基地扩张势力,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王国。并于公元907废掉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李柷,自己登基称帝建立后梁。所以说是黄巢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
(五代十国地图)
民国有哪些军阀?
我们简单的分析一下民国时期的军阀
一、北洋军阀时期
北洋军阀的诞生,最早孕育于李鸿章的淮军。1895年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奠定了北洋军阀的基本框架。1928年东北易帜,则标志着北洋军阀的衰亡。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
军阀因首领段祺瑞为安徽(简称皖)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等。
皖系在日本的支持下,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在北洋三大派系中,皖系最先兴盛,亦最早衰败。1920年7月直皖战争,皖系一败涂地,一蹶不振。
直系军阀
直系军阀领袖大多出身直隶省(今河北省),故称为“直系”,政治上亲英美,代表旧地主。主要代表人物有冯国璋(著名艺术家冯巩祖父)、曹锟、吴佩孚、齐燮元(后为汉奸)、孙传芳等。冯国璋死后,曹锟、吴佩孚继其首领之位。吴佩孚最为有名。
直系军阀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及直隶和西北等地。1926北伐战争中,吴佩孚孙传芳被北伐军击败,直系到此消亡,大部分在北伐战争中被收编或遣散。
奉系军阀
因首领张作霖出生在奉天(今辽宁省)故称奉系。奉系以日本为靠山,占踞东北三省。主要将领包括旧派: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马占山等;新派以张学良为首,又分为以杨宇霆、姜登选为中坚的士官派和以郭松龄、李景林为首领的陆大派。
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果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标志着北洋军阀时代的结束。
其他派系
山西的晋系军阀阎锡山,徐州一带张勋的定武军,西南的滇系军阀唐继尧和桂系军阀陆荣廷等,都在外国列强操纵下,尔虞我诈,争斗不已。
二、新军阀
东北易帜标志着中国名义上的统一,但军阀实力一直存在,包括北洋时期的一些杂系力量,一直延续到1949贯穿1911~1949整个时期。因占据中央名义的北洋军阀倒台。这段时期称为新军阀时期。
滇系军阀
辛亥革命后,唐继尧及其部下顾品珍等统治云南,不断派兵进占贵州、四川等省,被称为“滇系军阀”。滇系军阀早期以唐继尧为首,主要辖滇、黔两省,后向四川扩张。1927年2月6日,滇系内部发生政变,云南四镇守使倒唐,龙云成为滇系军阀首领。形成新滇系军阀。
抗战胜利后,蒋公公发动兵变,龙云出逃,滇系军阀退出历史。
粤系军阀
粤系军阀,代表人物有陈炯明,张发奎,李济深,陈济棠。
粤系军阀政治上大都亲孙中山,随着北伐战争的开展,大都编入北伐军。抗战初期,粤军编成第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六十六军,抗战后期增编暂二军。抗战后的粤军由于长期渗透其实只能算作半中央半地方军了。
桂系军阀
桂系是指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先后以广西为统治基地,以广西籍军政人物为主要代表的军政集团。按代表人物来分,可以分为以陆荣廷为代表的“旧桂系”,以及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新桂系”。
1925年,李宗仁消灭陆荣廷、沈鸿英的势力,统一广西。此后,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桂系势力控制了广西全境,其势力又被史学界称为“新桂系”,以区别于陆荣廷的“旧桂系”。桂系军阀在新军阀时期异常活跃,参与过多次重大历史活动。随着大陆全境的JF,桂系军阀退出历史舞台。
川系军阀
1918年,以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名义摄行四川军民两政的熊克武,决定按各军驻防地区,划拨地方税款,由各军自行向各县征收局提用,作为粮饷之需。四川军阀防区制由此形成。因各军驻防日久,不仅在防区内提取粮饷,还干预政事,委任官吏,预征赋税,致使各防区成了军阀割据的“独立王国”。统称四川军阀
除了这几位军阀仔,中国还有很多军阀。只是他们有点实力太小没有什么名声,我们才不怎么知道。
赤壁之战时还有多少诸侯?
各路诸侯中,有一些传统豪强,比如四世三公的袁绍、西凉董卓、江东孙坚、荆州刘表;还有新崛起的地方势力,如兖州牧曹操、豫州牧刘备,各自蓬勃发展,割据一方。
甚至连一些小势力也能在诸侯的夹缝中左右逢源,比如公孙瓒和陶谦等人,没什么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没有大的靠山,却也能占据一成或一州,称霸一时。
刚刚拉开帷幕的三国,就是这样一番充满自由气息的景象。参与角逐的诸侯来自社会各阶层,英雄不问出生,五湖四海,能者居之。角逐的过程也基本上公平,大家只以实力和权谋论英雄, 没有被过多的仁义道德、是非黑白所束缚。
如丧家之犬周游列国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鲁国大司寇、代理国相的孔丘,把鲁国治理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大有崛起称霸之势,而就在这个时候,却被迫辞职,离开鲁国而周游列国,被隐者形容为累累然如丧家之犬,其真实原因,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鲁国中了齐国的离间之计,逼迫孔丘辞职。
齐国与鲁国不断处于战争状态,向来是齐强鲁弱,但在孔丘任职后,把鲁国治理的蒸蒸日上,大有赶超齐国之势。齐国感受到了压力,于是,齐景公采用离间之计,派人送给鲁国80人的美女乐队和120匹文马,陈列在鲁国南门外,日夜歌舞,结果,勾引的鲁定公和执政大夫季桓子三日不上朝,怠于政事,并疏远了孔子。孔子看到这种情况,只得选择辞职。
二、在上层腐败堕落的风气下,廉洁奉公的人必然会受到排挤和打压。
孔子不但自己廉洁奉公,正直无私,就是对其弟子们也严格要求。在那世风日坏的社会里,硬是保存着一支公正廉洁的政治团队,大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贪我独清的圣贤气概。孔子在代理国相期间,为了鲁国的江山永固,采取了打击豪强势力的——堕城行动,这也招致了鲁国豪强“三桓”的反对,在政务上逐渐架空孔子,这也导致孔子被迫辞职,离开鲁国。
三、孔子有伟大的理想,周游列国是要实现这种理想。
可以说孔子心目中,有两个伟大的理想,一个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的、尧舜禹圣贤时期的大同社会。
再一个就是讲究仁义礼智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守制度,各安其事,融洽和谐的、周公旦提倡的小康社会。如果不能实现大同社会,那么,就应该实现小康社会这一理想目标。
孔子想在鲁国实现小康目标,最终失败,他又想在其他国家如卫、陈、宋、郑、晋、楚等国家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机缘,结果依然没有找到这种机缘。以至于被郑人说成:“其颡似尧,其肩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还欣慰地笑着说:然哉!然哉!但是,由此可见孔子的道德依然被人们所认可,如郑人说的“其颡似尧,其肩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就是称赞孔子兼有尧的道德品质,有皋陶的执法公正的廉洁形象,有子产的贤明,虽有禹的有功于民,但缺少禹的亲自劳动。
孔子虽然周游列国,小康理想没有能够实现,但是,退而求其次,孔子还是作了一个巨大的功德——立言。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据此编订了《诗》、《书》、《周礼》、《乐》,《易经》、《春秋》,与弟子合著了《左氏春秋》、《国语》等。假如没有孔子及弟子们的传承,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可能很多就将要被湮没了。
重生三国益州崛起的小说?
三国从益州开始
作者:南山野夫
小说简介
东汉末年,华夏罕有之变局。有人割据自立称王称霸,有人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人意欲匡扶汉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生于这个金戈铁马的时代,当如何?
好男儿当持三尺剑,携春秋大义,三兴汉室,以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