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三国之征战天下,刘邦与项羽都在创业?
有句俗话说得好:“创业容易守业难”!要我说:“创业难,守业更难!”
刘邦和项羽就是最好的例子!
项羽成功过!曾几何时,项羽何等威风凛凛?
巨鹿之战后,项羽端坐军帐,诸侯膝行而前,匍匐拜见,两股战战,脊背发凉,莫敢仰视。挥军西下,直入关中,刘邦望风惊悚。鸿门宴上,刘邦胆战心惊,屁滚尿流。
戏下分封,项羽的人生达到巅峰,完全就是一副帝王的嘴脸,得意洋洋不说,跺一下脚,整个华夏都要抖三抖。成功了,该享受了。“衣锦还乡”、“沐猴而冠”等成语应运而生。
殊不知,项羽的一念之差,一点仁义,给了刘邦天大的机会,刘邦“置之死地而后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定“三秦”,东渡黄河,问鼎中原,屡败屡战,打的项羽满地找牙。“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无颜见江东父老”等成语又相继问世,最终乌江自刎。恰如:“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刘邦呢?定陶称帝,建立了一个影响极其深远的大汉帝国。
项羽为甚拥有天下而又失去天下?
当项羽还在“以一当十”,东挡西杀时,“高阳酒徒”郦食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项羽失败的原因:
“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可坐而策也。”
要我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项羽的残暴天下闻名,且不说攻城掠地后的残暴屠城,也不说战后的“坑杀降卒”。单说他仗势强夺关中,纵兵抢掠,野蛮报复,弄得前帝国的繁华京都咸阳城,鸡飞狗跳,人人自危。烧宫室、挖秦陵、杀降王子婴,关中一片狼藉,百姓怨声载道。你倒是一拍屁股走人,将数以万计的金银财宝满载而归。留下三个让秦人咬牙切齿的降将统治三秦,百姓焉能口服心服?
刘邦呢?当年占领关中时,秋毫无犯,约法三章,安抚百姓,善待降王子婴,满满地收获了秦人的民心。刘邦和项羽的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地对比,人心思汉,已成定局。要么后来,刘邦再次轻取三秦,和项羽“死磕”时,关中作为刘邦的大后方,百姓强力支持,兵马粮草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伟人说得好:“兵民是胜利之本”!人家“流氓”出身的刘邦怎么就知道?你堂堂的“将门之后”就不知道吗?要知道“拳头可以暂时让人畏惧”,“武力可以暂时压制一切”,但岂能长久?
“性格决定命运”也是有道理的。项羽的“妇人之仁”,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的性格最终也给自己喝的“苦酒”,“潇洒”地买了单。
刘邦为甚最终成为胜利者?
“用人之道、从谏如流,知错就改、宽厚大度,慷慨大方,收买人心。”等等这些,项羽根本就无法望其项背。
当刘邦“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时,当时“眼光犀利”的郦食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刘邦必胜的原因:
“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
要我说:刘邦“宽厚仁爱,有功必赏”才是他的制胜法宝!对百姓如此,对部下更如此!必竟是人都有所想,皆有所取,刘邦毫不吝啬地满足了他们。
于是刘邦毫无悬念地成功了!
为什么吕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后?
关于吕后将戚夫人制成人彘一事,一直以来,绝大多数人所持的一种观点就是:戚夫人很冤,是值得同情的,而吕后则太过狠毒,所谓“悲戚夫人则怨吕后”。但吕后固然狠毒,而戚夫人实际上也并不无辜。刘邦有很多妃子,为什么吕后单单将戚夫人制成了人彘呢?仅仅是因为戚夫人最受刘邦宠爱吗?
其实不然,如果戚夫人仅仅得到了刘邦的万千宠爱,吕后不至于如此恨她,将她制成了人彘,连她的儿子也不放过。而吕后之所以对戚夫人有这样的恨意,实际上更多的是因为戚夫人想动吕后的蛋糕。
要说吕后和刘邦之间感情深厚,那只能是骗人,从史籍中,我们不难看出,刘邦和吕后之间是没有什么真感情的,刘邦这个人其实是比较冷血的,当初他在逃跑的时候都能狠心将自己的一儿一女接连三次扔下车,更不用说对吕后有多好了,而且两人本就聚少离多。
吕后虽然是刘邦的结发妻子,但她和刘邦在一起的时间远远不及戚夫人和刘邦在一起的时间。不过汉朝建立、天下平定之后,吕后这个皇后确实为刘邦做了很多事,她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其政治能力绝不再刘邦之下,甚至很多人认为论政治手腕,吕后是强于刘邦的。
刘邦需要吕后,但对她没有感情,他喜欢的是戚夫人那样年轻貌美又温柔婉约的,在这一点上,吕后自然很生气,但生气也不能止住她日渐衰老的步伐,所以她将自己的全部心力放在朝堂上、放在儿子刘盈身上。
而偏偏刘盈这个嫡长子的太子之路很不顺畅,他虽然被立为了太子,但不被刘邦喜欢,刘邦喜欢的是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他一直想易储,这种想法并没有丝毫的隐瞒,再加上戚夫人在他的耳边一遍遍磨,因此易储这件事,刘邦提出了很多次,每次都被大臣们阻拦,易储是国之大事,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动乱,刘邦明明知道却还是不曾打消易储的念头。
最后,刘邦甚至想要不顾阻拦强行立刘如意为太子,而吕后不得不求助张良,张良给吕后支了一招,将商山四皓请来辅佐刘盈,这才让刘邦打消了易储的心思。
戚夫人不甘心,还想继续劝刘邦,无奈刘邦太知道商山四皓意味着什么,因此只能安抚戚夫人,并为戚夫人和刘如意安排后路。只不过再怎么安排,没了刘邦护佑的戚夫人和刘如意如何能斗得过吕后呢?
吕后恨戚夫人,恨她抢夺了刘邦全部的宠爱,恨她能够左右刘邦的决定,更恨她觊觎刘盈的太子之位。明明刘盈这个嫡长子就是太子的最合适人选,戚夫人却仗着刘邦的宠爱试图来个废嫡立庶,吕后是拼尽了全力才保下了刘盈的太子之位,这样的戚夫人,让吕后如何能忍?
所以刘邦一去世,吕后就对戚夫人和刘如意出手了。她将戚夫人软禁在永巷中,然后命人将已经就藩的赵王刘如意召回,只不过刘如意身边有周昌护佑,因此一直不肯回京。母子俩的处境都算不上好,在永巷做苦力的戚夫人甚至还经常唱一首自己写的歌: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只可惜刘如意自顾不暇,不得不一次次应付吕后的诏令,吕后将刘如意不肯回来,就先将周昌召了回来,然后再召刘如意,刘如意不得不进京,好在在灞上遇到了正在等待迎接他的刘盈,刘盈将刘如意保护了起来,带进宫中,两人形影不离,但刘盈不可能永远带着刘如意,因此吕后还是找到机会毒死了刘如意。
刘如意一死,吕后对戚夫人就更加没有什么忌惮了,于是接下来她: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只是这样还不够,过了数天,吕后竟然让刘盈去怎么样人彘,刘盈哪里认得出面前的那个怪物是什么,经过询问,才知道那竟然是戚夫人,这给了刘盈沉重的打击,他被眼前的怪物吓到了,也被母亲的狠毒吓到了,回去就生了一场大病,并从此不理朝政,醉生梦死过余生,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刘盈去世。
那么,吕后为什么要让刘盈去看被制成人彘的戚夫人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吕后终于出了心中的一口恶气,自然想与儿子分享。吕后想整治戚夫人已经不是一两年的事情了,她已经容忍了戚夫人太久,如果不是刘邦的庇护,戚夫人早就死了,所以等到刘邦一死,吕后就囚禁了戚夫人,一步步实行计划,将戚夫人制成人彘,她是不会让戚夫人好过的,就是死也不能痛痛快快死。
而这一点,她希望能和自己的儿子这个曾经的受害者分享,毕竟刘盈的太子之位差点就没了,刘盈应该也对戚夫人有恨,看到仇人成了这个模样,吕后认为刘盈也应该是高兴的。
其次,吕后想让刘盈知道,政治是残酷的。在长达数年的斗争中,戚夫人赢得了刘邦的宠爱,但吕后却赢得了天下,很难说谁输谁赢,不过在吕后这里,吕后才是最后的赢家,而戚夫人是失败的那个,成王败寇,失败了就得接受惩罚,不管这惩罚多重。政治从来都是残酷的,是血腥的,成则王,败则亡,吕后希望刘盈能够知道失败会有怎样的后果。
再次,吕后想让刘盈成长起来,只能冷血无情才能做好皇帝,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刘盈向来仁弱,善良且怯懦,有刘邦和吕后这样强势的父母,刘盈性格懦弱不足为奇,但这是为帝者的大忌,善良同样如此,吕后对刘盈保护刘如意的行为很是不满,帝王家哪来的兄弟情?她希望刘盈能够学会冷血,直面血腥,这样才不至于在以后被兄弟们设计死、被臣子们算计死。
吕后本意是让刘盈从戚夫人的结局中明白一些道理,学会一些事情,但是让她失望的是,刘盈不仅没有从中学到什么,反而生了一场大病,从此心灰意冷了。
而大汉江山则一直握在吕后手中,她在刘盈死后还扶立了刘盈的两个儿子做皇帝,自己临朝称制,吕氏家族也逐渐兴盛起来。只不过吕后死后,诸吕之乱中,刘汉宗室重新占了上风,吕后丝毫没放在心上的薄姬之子刘恒登基为帝,开启文景之治。
有哪些好看的穿越小说推荐?
个人看过认为比较经典且记得比较清楚的有这几部:
一、《跨过千年来爱你》
女主无意中因为一串手链跨过千年成为大兴王朝的慕容枫,嫁给顽劣不羁的四皇子司马锐。这一嫁,是否辜负了这灵魂与身体的主人?两人从初时的无意,到慢慢的相知,最后走到相守。一场意外, 让这段姻缘化作一场秋梦。而女主终究抵不过内心的思念,躲不过爱人梦中的声声呼唤,舍下所有,再赴千年之约。而这舍弃一切的无悔深情,却始终波折不断…与君相约,缘定三生。跨过千年,可否不辜负今生?二、《步步惊心》
十年来,你可曾被一段爱情感动?可曾为一段爱情落泪?全年龄段言情主义大作,感动所有女性的爱情读本。带着言情界沉寂十年的感动席卷而来,索要你深埋心底的那一滴爱情泪,若曦是倔强的、任性的女子,和阿哥斗嘴、和格格打架,连康熙都笑说她是“拼命十三妹”。这样一个女子原本是繁华都市的一名白领,却因一脚踏空而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她带着对清史的洞悉进入风云诡变的宫廷。她知道自己不该卷入这场九王夺嫡的争斗中,可心不由己,因为这里有她所爱的,也有爱着她的……
结尾处真是触目惊心的惨烈,若曦和雍正这对好不容易相守的恋人,最后却因为中间隔着的血泪而决绝,从此生死两茫茫。
结局不怎么好,是悲剧,但是很感人的!!三、《独步天下》
父母双亡的女摄影师步悠然,在一次古墓探险中意外跨越了四百年时空,进入了努尔哈赤时代,灵魂依附在女真第一美女——东哥的身上。当一个四百年前的神秘女性拥有了一个现代人的灵魂,她的生命和爱情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一个现代女子突然介入已是定局的历史,她能适应自己的新身份吗?她会如何对待趋之若鹜的感情攻势?她在其短暂的余生里会引发何等别样传奇?四、《凤囚凰》
她是传统温柔的现代白领,她是备受争议的好色公主,一朝穿越,她将如何捍卫身家清白?腐败公主的腐败生活,从穿越开始。免费得赠一个驸马,同时附送面首两打。没事在内整顿后宫,得闲外出勾搭美人。一面是秀致少年眸中不可度测的深渊,一面是风流公子唇边放浪不羁的自在。绿竹疏影里棋子错落,高山曲水上诗句流觞。谁人低回吟唱:有匪君子,如圭如璧。谁人冰心凛冽?欲求知音,而不可得!幽回的清雅与洒落的狂放间,楚玉踯躅而行……——穿越之后,发现自得一个后宫,弱水三千,是只取一瓢饮,还是悉数收了?
暗香浮动,山水清音。天下为棋局,谁是博弈操棋人?五、 《兰陵缭乱》
属于她的宿命,在出生那天起已经开始改变。
她是天真明媚的绝色女子,他是风华绝代的世家公子。生存于南北乱世,挣扎于禽兽王朝,上演着曼妙离奇、清绝感人的家仇、国恨、爱情、亲情、友情的一幕。看世事缭乱,她笑,她哭,她喜,她悲,她乐,她怒……唯一不变的,是她的心底那抹与生俱来的温情与善良,犀利地刺破黑暗,呈现着最美丽的性灵。
合上那张狰狞的面具,从这一刻起,她就是——绝世惊人的兰陵王。
朱颜辞境花辞树,最是人间留不住六、《不负如来不负卿》
艾晴,为验证历史做了试验小白鼠,几次三番被推进时空穿越机。冥冥中的命运牵绊,她遇见了千古有名的高僧鸠摩罗什。她与他之间横亘着的不仅仅是漫长悠远的千年岁月,满目苍痍的乱世纷争,更有潜心修行一心向佛的赤子之心。少年时的亦师亦友,青年时的脉脉相处,壮年时的共历磨难,老年时的相视一笑。“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花,卑湿淤泥乃生此花。” 饱受多舛的坎坷,历尽人间风霜,成就了一代大师,能成就一生的爱恋么?红尘之外的佛与法,凡尘俗世的情与爱。驼铃悠悠,唱响西域。那段遗落在1650年前丝绸之路上的纯真恋情,如何做到如来与卿两不负。
自惭多情污梵行,入山又恐误倾城。世间哪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周桓王亲率哪四国联军?
公元前707年秋,周桓王亲率周、陈、蔡、卫四国联军讨伐不听号令的郑国。郑庄公率军坚决反击,双方在葛(今属河南长葛)遭遇,郑军以“鱼丽之阵”击败周天子率领的联军。
周桓王繻葛之战的失败,是周王室衰微的关节点,即所谓“夷王足下堂,桓王肩上箭”,从此周天子颜面扫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周礼传统也走向消亡。
郑庄公葛之战胜利后,称霸中原,史称“郑庄公小霸”,同时也揭开了春秋争霸的序幕。
为何最后选择自杀?
卫子夫与窦太后有着相似的出身、相同的人生际遇,相似的性格,她们都是从草根出身逆袭成皇后,与皇帝一见钟情,并且受宠几十年。
然而,俩人的结局却截然不同,窦太后不仅赢得汉文帝刘恒的宠爱,也得到他一生的信任,最后平安落地。而卫子夫呢,她虽然得到了汉武帝刘彻的宠爱,但是却没有得到他完全的信任,最后却悲剧收场。
一、 卫子夫与汉武帝邂逅,从草根逆袭成皇后卫子夫出身卑微,她的母亲卫媪是平阳候府的家奴,因此卫子夫有机会进入府中学习歌舞。当时,汉武帝与陈阿娇皇后结婚十年也没有子嗣。为了搞好与皇帝弟弟的关系,平阳公主仿效姑姑馆陶长公主,挑选了一批如花似玉的良家女子养在家里,以供汉武帝选妃。
建元二年,汉武帝在霸上参加除灾求福的礼仪后,顺便来平阳公主家散散心。于是,平阳公主准备了丰盛的宴席招待他。席间,平阳公主叫出那些良家女子,可是汉武帝对她们居然丝毫不动心。随后,平阳公主又吩咐府上的歌女团上场助兴。没想到,汉武帝一眼就看中了一头乌黑秀发的卫子夫。《汉书.外戚传》记载:
“帝祓霸上,还过平阳主。主见所偫美人,既饮,讴者进,帝独说子夫。”
卫子夫体态轻盈,音质清丽,汉武帝看得“神移心荡”,平阳公主善于察言观色,很快就看出汉武帝的花花肠子,当汉武帝上厕所时,她马上叫卫子夫前去照顾,于是,汉武帝当场在车上临幸了卫子夫。回到宴席,汉武帝心情畅快,还赏赐了平阳公主黄金千斤。
就这样卫子夫被送入皇宫,然而汉武帝很快就忘记了她。一年后,皇宫打算释放一批宫女回家,卫子夫一见到汉武帝,马上哭着请求出宫,汉武帝看到楚楚可怜的卫子夫,动了怜香惜玉之心,不仅把她留在宫中,还临幸了她。卫子夫的肚子也十分争气,不久就怀上了汉武帝的孩子,因此汉武帝更加宠爱她。《史记·外戚世家》记载:
“入宫岁馀,竟不复幸。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卫子夫得见,涕泣请出。上怜之,复幸,遂有身,尊宠日隆。”
卫子夫虽然第一胎生的是女儿,但是对于汉武帝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打破了汉武帝没有生育能力的谣言。不过,这也引来了多年无子的陈阿娇皇后的嫉妒,她多次向卫子夫下暗手失败后,把目标转向卫子夫的家人。
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差一点就成为这场后宫斗争的牺牲品。为了吓唬卫子夫,陈阿娇的母亲馆陶长公主竟然绑架了卫青,并且想杀害他,幸好公孙敖不顾个人安危,拼死相救,卫青才躲过这一劫。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汉武帝得知此事后,不仅给了卫青侍卫的身份,让他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而且赏赐了卫家黄金千两。更重要的是,卫子夫也被封为夫人。
这一下子,陈阿娇皇后气得死去活来,于是她请来女巫师楚服,作法念咒。后来,事情东窗事发,皇后被废长门宫,楚服等三百人被杀。
半年后,卫子夫生下汉武帝的第一个皇子刘据。当时,汉武帝已经29岁了,对于皇家来说,29岁生子有点迟,所以,汉武帝异常高兴,视刘据为掌上明珠,他马上命人写下《皇太子赋》,并且大赦天下。母凭子贵,同年卫子夫也被册立为皇后。七年后,刘据被立为太子,恰巧的是,刘据和汉武帝一样,都是七岁立为太子。
卫子夫立为皇后以后,她的娘家也是相当给力的。卫青在与匈奴的多次作战中,都取得了胜利,成为大汉王朝的英雄;而卫子夫的外甥霍去病也在战场上取得了骄人的战绩,深得汉武帝的器重。因此,卫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十分显赫。
二、大汉皇后卫子夫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卫子夫虽然是后宫的一把手,并且深受汉武帝的宠爱,但是她并没有恃宠而骄,而是却凭着睿智兰心和建立“和谐后宫”的决心,让汉武帝与她相守38年,然而,她最终却以自杀的方式了结束生命,这是为什么呢?
“皇后宠亦益衰,而后宫多新爱”这是帝王爱情的真实写照。汉武帝既是一个雄才伟略的君主,也是一个喜新厌旧的男人。即便卫子夫再漂亮,也敌不过岁月这把“杀猪刀”,随着太子刘据的长大,卫子夫也年老色衰,风流多情的汉武帝便开始宠幸其他新鲜的妃嫔。
与此同时,随着卫青、霍去病的相继去世,卫子夫母子在朝中失去了依傍,俩人的地位也逐渐下滑。卫青去世后,汉武帝开始重用李广利,取代卫青的位置。虽然李广利没有卫青的本事,但是他却有一个得宠的妹妹李夫人。
李夫人不仅年轻漂亮,并且很精明。成语“倾国倾城”,就是形容她的绝世容貌,汉武帝晚年最宠爱的女子就是她,因此她取代了卫子夫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汉武帝之所以提拔李广利,就是为了拔高李夫人娘家的地位。李夫人如此受宠,她所生的儿子刘髆,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动摇刘据的太子之位。所以,卫子夫感到不安,她时常劝诫太子刘据要多一点揣摩汉武帝的心思,迎合他。
然而,宅心仁厚的刘据与行事狠辣的汉武帝偏偏产生裂痕,父子关系逐渐疏远。最倒霉的是,晚年的汉武帝执迷于长生不老之术,因此疑神疑鬼。恰在此时,一向与刘据有牙齿印的江充,诬陷皇后、太子以巫蛊之术诅咒皇帝。
巫术在两汉时期是严厉禁止的,位高权重者,如果使用巫术被发现,轻者被罢官,严重者整个家族被灭。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被废,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使用巫术。
所以,汉武帝担心太子对自己不利,于是,汉武帝派江充搜查皇后和太子的宫殿。江充掘地三尺搞得皇后的寝宫连个架床的地方都没有,却一无所获。征和二年秋七月,江充又到太子东宫用铁楸挖地三尺,最终挖出诅咒的禄木人偶。当时,刘据无法入宫向汉武帝解释,情急之下他杀了陷害自己的江充,并且拒捕。随后,汉武帝派丞相刘屈牦(李广利的儿女亲家)讨伐刘据,刘据兵败自杀。同时,卫氏家族也诛三族。
为了证明清白,卫子夫也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她的死,可悲可叹。卫子夫母仪天下38年,在史书上没有留下任何污点,她性格淡然、为人宽厚、谦虚谨慎,司马迁在史书也赞成她“嘉夫德若斯”。卫子夫的死,正应了那句“最是无情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