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大会门票,有哪些大侠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
说到这个问题,我就想起了重阳真人。
记得大概是秋天吧,但天还没有那么凉快。我和两个朋友从西安坐车去重阳宫,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就到了祖庵镇。车站不远就是重阳宫,门票应该是二十多块钱。
工作人员很热情,我们没有要导游 ,迅速就逛了一圈。古色古香,郁郁葱葱,那种感觉棒极了。景区不是很大,但也够玩一阵子。里面各个朝代的石碑,令人目不暇接。
《射雕英雄传》里五绝中神通王重阳居首,王重阳是历史上真是存在的。丘处机、王处一等全真七子在这里也找到了姓名,他们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至于武功,没有见到记载说明。
在周围吃了饭,我们又去找活死人墓。终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神雕侠侣》大家都很熟悉,我们一路走一路问,大概过了四十多分钟,活死人墓终于出现了。
这里和小说里描写得很相似极其幽静,里面还有棵柿子树,这里还住着一位道长。我们几个又行了礼拜了拜,洗涤了一下心灵。
重阳真人之所以建活死人墓就是为了悟道,我们几个却不知何时可以悟道。
在这一天里都有什么风俗与禁忌呢?
今年的龙抬头时间是
2020年2月24日 星期一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
民间传说里,龙会在这天苏醒,
腾云驾雾,遨游九天,兴风布雨,
降下甘霖,滋养世间良田,
也护佑着一代代龙的传人。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此外,农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要在这天抬头升天,故有民间信奉的“龙头节”,又称“春龙节”等。
这一天过后,农村逐渐进入繁忙的春耕时节,选种、踏田、开犁……
二月二也叫“春龙节”
传说武则天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龙王三年不得降雨。龙王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压于大山之下,并告示天下:“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绞尽脑汁,直到第二年二月二,一位妇女背着一袋黄豆走亲戚,途中不慎将黄豆撒了一路,阳光下,这些黄豆闪闪发光。人们看见后高兴地说:“这不就是金豆吗?炒熟了不就开花了吗?”于是,家家户户把炒好的、开了花的黄豆供在当院,龙王因此得以回归天庭。后来,人们为了怀念、纪念龙王,便在每年的二月二炒黄豆,一边炒,嘴里还念叨着流传的俗语:“二月二,吃(黄)豆花,大人小孩给一把。”明朝玉米传入中国,之后,人们又用香喷喷的爆玉米花祭祀龙王,一直流传至今。
二月二还是“踏青节”
二月初二春游踏青之俗,传说始于唐代。当时,长安的人们为了活跃生活,便乘二月二之时,三五成群地来到郊外踏青,有些妇女还提篮执铲去挖鲜嫩的荠菜佐食。
有何意义呢?首先是遛百病。冬季过去,春季来临,能到田间走一走,对恢复体能、陶冶性情大有好处。其次是农田生产劳动。春游时挖野菜的民俗大多在田地里进行,可以借此除去田间的杂草,保证麦苗的正常生长。其三是民间饮食习俗。民间称吃野菜为“吃青”或“吃鲜”。据说,春季麦田里的荠菜,不仅营养丰富,还可清热败火。
节日习俗
二月二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祭祀龙神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
纳吉活动
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举行多种活动纳吉,诸如舞龙、剃龙头、戴龙尾、开笔等。舞龙,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几家合伙制作一条龙,二月二日这天上街舞龙庆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龙的荫护下再获丰收。
伏龙驱虫
二月初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萌动,疾病易生,虫害也是庄稼的天敌,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饮食多以“龙”为名
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炒豆子
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干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很多地方当天还有炒豆子、吃豆子的习俗。“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吃了各种炒制的豆子,意味着这个年就算过圆满了,一年辛勤劳作又开始了。
民间禁忌避讳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怕伤到龙眼,招灾惹祸;忌担水,认为这天晚上龙要出来活动,禁止到河边或井边担水,以免惊扰龙的行动,招致旱灾之年;忌讳盖房打夯,以防伤“龙头”;再者,忌讳磨面,认为磨面会榨到龙头,不吉利。俗话说“磨为虎,碾为龙”,有石磨的人家,这天要将磨支起上扇,方便“龙抬头升天”。
二月初二,龙抬头。
一抬头,丰收在望好兆头。
二抬头,福禄寿喜全都有。
三抬头,五湖四海结新友;
四抬头,成功事业攥你手;
五抬头,步步顺达争上游;
六抬头,幸福健康到永久。
上海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建筑?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上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隔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部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拥有中国最大外贸港口和最大工业基地,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
上海有着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是著名的国际大都市,是深受国内外游客欢迎的旅游城市,是时尚之都、魅力之都,今天就来盘点一下上海的地标性的建筑:
1.东方明珠塔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滩的地标性建筑。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靠近黄浦江,与外滩隔江相望。建于1991年7月,1995年5月投入使用,塔高约468米。上面有旋转餐厅、观光层、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等观光设施,里面兼具美食与美景,从塔底向上望去 ,塔尖入云,非常震撼,站在塔上望去,外滩风光尽收眼底,尤其是怎么样夜景则更是炫彩和壮观!东方明珠塔从建成开始就以其独特的外观、大气的造型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2.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00号,为地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一栋摩天大楼,东临浦东新区腹地,西眺浦西及黄浦江,南向张杨路商业贸易区,北临陆家嘴中心绿地。金融中心一共101层,高492米,占地面积14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1600平方米,于2008年建成。站在楼顶,可以俯视整个浦东地区,陆家嘴风景尽收眼底,目前金融中心入驻的企业都是非常具有实力的企业,绝大多数是世界500强。
3.上海中心大厦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浦东新区银城中路501号,2007年,习近平在上海工作期间亲自审定了大厦的设计方案。是上海市的一座超高层地标式摩天大楼,其设计高度超过附近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同样位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其项目面积433954平方米,建筑主体为118层,总高为632米,结构高度为580米,2016年3月竣工。是已建成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楼,是上海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4.金茂大厦
金茂大厦,位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楼高420.5米,是上海第三高楼,也是世界第八高楼,金茂大厦一共91层,地下3层,地上88层,一座集五星级酒店、办公楼、会展中心、娱乐商场于一体的综合性摩天大楼,于1999年3月竣工。金茂大厦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艺术,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特征。
5.外滩万国建筑群
它是百年上海的一个影子,也是旧上海资本主义的写照。外滩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与浦东陆家嘴金融区隔江相望。它北起北苏州路南至金陵东路,长约1800米,地形呈新月形。
"外滩"是上海都市的最初轮廓线,原是一片荒芜的浅滩,沿滩有一条狭窄的泥路,供船夫拉纤时行走。滩的西边为农田,阡陌沟渠之间散布着星星点点的茅舍。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把外滩以西的830亩土地划为英租界。此后,殖民当局便在此建造英国领事馆(今外滩33号中国旅行社上海分社所在地)。不久,英国领事馆的南边沿黄浦江一线,陆续出现沙逊洋行、仁记洋行、宝成洋行、旗昌洋行、天长洋行等洋行。临黄浦江的纤道,1848年被改造成18米宽的马路,并在马路东侧建造码头,堆栈、船厂。1854-1941年间,出现十余家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成为上海的金融中心,有"东方华尔街"之称。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长,建筑出现多层和高层,式样也是五花八门,诸如英国古典式、英国新古典式、英国文艺复兴式、法国古典式、哥特式、巴洛克式、近代西方式、东印度式等等,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
6.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同时也是自1856年以来在苏州河河口附近同样位置落成的第四座桥梁。由于处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界处,因此成为连接黄浦与虹口的重要交通要道。
7.杨浦大桥
杨浦大桥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宁国路,是一座跨越黄浦江的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塔双索面迭合梁斜拉桥,于1991年4月动工,1993年9月建成,大桥总长为8354米,是目前苏州河以北地区唯一的越江工程,也是继南浦大桥以后市区又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型桥梁。建成后,东与浦东新区的罗山路立交桥相接,西与浦西内环线高架道路相贯通,与南浦大桥一起构成内环线上的两个过江枢纽,对缓解黄浦江越江交通紧张状况和促进浦东地区的开发、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8.静安寺
静安寺,又称静安古寺,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三国孙吴赤乌十年(247年),早于上海建城。静安寺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整个庙宇形成前寺后塔的格局,由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三座主要建筑构成,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寺内藏有八大山人名画、文征明真迹《琵琶行》行草长卷。
此外,还有上海世博园
豫园
南京路步行街
等等......
上海,这座时尚之城,魅力之都等你到来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户部巷特产哪家正宗?
1、热干面(Hot dry noodles)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湖北武汉最出名的小吃之一,有多种做法。以油、盐、芝麻酱、色拉油、香油、细香葱、大蒜子、量卤水汁、生抽为辅助材料。其色泽黄而油润,味道鲜美,由于热量高,也可以当作主食,营养早餐,补充机体所需的能量。
2、三鲜豆皮是湖北武汉人早点的主要食品之一,也是民间极具特色的地方传统小吃之一。户部巷的三鲜豆皮外脆内软、油而不腻。其馅中可是有真正的三鲜:鲜肉、鲜蛋、鲜虾。让你闻了就想吃,吃了还想吃。终于把煎制精细、油光闪亮的豆皮吃到口了,爽口、肉软,油重而不腻。
3、武汉面窝。面窝, 是武汉的小吃之一,也是武汉特有的。通常只在早餐时间(武汉人称为“过早”)提供。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武汉人不习惯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窝”。面窝创始于清光绪年间。现在还有一些小面窝,用的铁勺内部较小。
4、欢喜坨又称欢喜团、麻汤圆、麻鸡蛋,为湖北武汉、荆州,沔阳(今仙桃市),天门,江陵等地的特色传统小吃。在武汉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是由糯米粉滚成圆团,再裹上一层芝麻炸熟而成,炸熟后外脆内软,外焦里嫩,色泽鲜艳,咬一口,一声脆响后糖汁四溢,满嘴芝麻香。
5、老谦记始创于1918年,原址设于武昌青龙巷。主要特色产品牛枯肉炒豆丝曾受到老一辈革命家的赞扬,并与1996年参加了全国技术表演大会。2005年荣获了“江城名点”“特色小吃展销会金奖”“户部巷十大特色小吃”等荣誉称号。其特色在于色泽黄亮,味道鲜美,酥香爽口。
成都昭觉寺什么时候对外开放?
成都昭觉寺现在已经正常开放了!带上通用的健康码!门票不贵!很适合去!游行时间2-3小时合适!
成都昭觉寺位于成都市北郊5公里,是四川重点佛教寺院,也是我国重点的佛教活动场所。素有川西“第一禅林”之称。 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昭觉寺在汉代是眉州司马董常的故宅,宅号“建元”。唐代贞观年间,改建为佛刹,名建元寺。唐僖宗干符四年(877年),唐代高僧、禅宗曹洞宗传人休梦禅师任建元寺住持,他兴工构殿,扩建寺庙,并奉旨改寺名为“昭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成都昭觉寺
地理位置:成都市北郊5公里
景点级别: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宗教:佛教
基本概述
昭觉寺坐落在成都市北的青龙乡,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历史沧桑
汉
昭觉寺一景
昭觉寺在汉朝是眉州司马董常的故宅,宅号“建元”。唐朝贞观年间,改建为佛刹,名建元寺。唐僖宗干符四年(877年),唐代高僧、禅宗曹洞宗传人休梦禅师任建元寺住持,他兴工构殿,扩建寺庙,并奉旨改寺名为“昭觉”。休梦禅师在昭觉寺住持23年,他言峻机悟,启人思维,曾应召为僖宗说法,僖宗赐他紫磨纳衣三事,龙风毯一件,宝器盛辟支佛牙一函。
五代十国、宋
昭觉寺建筑
五代十国时,战乱迭起,昭觉寺仅存“房舍五间,田土三百廛”。后殿堂衰颓,寺庙荒芜。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休梦法师五世法嗣延美禅师住持昭觉,用了30多年的时间进行全面修复,殿堂房舍增至300余间,建有大雄宝殿、唱梵堂、罗汉堂、六祖堂、翊善堂、列宿堂、大悲堂、轮藏阁等主体建筑,塑像、画像、碑记、寺额等恢复旧貌。寺内经济实力雄厚。李畋《重修昭觉寺记》中载道:“供食之丰洁,法席之华焕,时一大会,朝饭千众,累茵敷座,未有一物,爱假外求”。神宗元丰末年(1085年),禅宗临宗禅师纯白任昭觉寺住持,开堂说法,从者甚多,被称为“西川第一丛林”。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年)及南宋产高宗绍兴初年(1131年),圆悟克勤(原号佛果克勤)两度住持昭觉寺,绍兴五年(1135年)在昭觉寺圆寂。至今寺内尚存圆悟禅师墓。圆悟克勤所着《圆悟心要》、《茶禅一味》传入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日本人至今把出
《茶禅一味》尊为茶道至宝。
明
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命蜀献王迎接智润禅师任昭觉寺住持,并扩建寺庙。据清代李羽中霭《重修昭觉寺记》记载:“明蜀献王又拓之,周围墙垣缭绕七百余丈,绀殿绮云,金身撑汉,以致藏阁僧廊,诸天佛祖,莫不宏丽俱备。”崇祯十七年(1644年)毁于兵火。
清
清康熙二年(1663年),丈雪法师在此结茅禅居,筹款重建,先后修建了大雄宝殿、圆觉殿、天王殿、金刚殿、说法堂、藏经楼、八角亭等殿宇,重塑佛像,迎请佛经,恢复丛林大观。康熙十二年(1673年),佛冤法师任昭觉寺住持,又继建先觉堂、御后楼、五观堂,客堂、钟鼓楼及寮房300余间。佛冤还受清朝政府派遣,深入阿坝、松潘等藏族地区近6年之久,受到藏族群众的尊敬。回川时,藏胞送他乳诲(椰飘)一支、念珠一串。回昭觉寺后他把它的悬挂在大雄宝殿上,以示友好。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佛冤年迈时,派弟子去松潘迎请藏族格西竹峰入主昭觉,成为修复后的第三任方丈。竹峰在寺内设密坛,供蒙藏族喇嘛僧人修持密法。直至今日,藏僧来成都大都住在寺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皇帝赐昭觉寺“法界精严”匾额,并题五言律诗一道赞之:
入门不见寺,十里听松风。香气飘金界,清阴带碧空。
昭觉寺
霜皮僧腊老,天籁梵音通。咫尺蓬莱树,春光共郁葱。
现当代
1919年,朱德曾在昭觉寺避难,与当时方丈了尘法师相交甚深,他住在现寺内的八仙堂。离寺后曾赠“应世人间”匾额给昭觉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多次赠兰花等物予寺。
近代画家张大千先生曾在昭觉寺住了4年,潜心研究绘画艺术,也给寺内留下了不少珍贵手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昭觉寺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方丈慈青任四川省、成都市佛教协会会长,并当选为人大代表。
在十年动乱中,昭觉寺受到严重破坏,大雄宝殿、法堂被拆,佛像被毁,文物、法器也荡然无存。1984年交给佛教团体管理使用,到1986年,有80多名僧人先后来到昭觉寺,其中60岁以上的僧人16名,31岁至60岁的僧人44名,30岁以下青年僧人21名。他们中间,有大学学历的3人,高中文化程度的45人,小学毕业或识字的29名。僧人们推选了四川省佛教协会会长清定法师担任昭觉寺方丈。
重修
从1984年起,昭觉寺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先后维修了大山门、八角亭、天王殿、地藏殿、观音阁、御书楼、韦驮殿、藏经楼、五观堂、石佛殿、普同塔、先觉堂等殿堂楼亭。天王殿内,新塑了弥勒佛、四大天王像、木雕接引佛像。观音阁内,塑了三大士、四祖师及壁塑十八罗汉漂海像。韦驮殿中,供奉着地藏、韦驮和十二圆觉像。先觉堂,供奉本寺开山祖师破山、圆悟、丈雪法师塑像。藏经楼,供奉玉佛像、珍藏经典、文物。
昭觉寺祭祀
近年来,在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昭觉寺重建大雄宝殿。1991年5月21日,隆重举行了重建大雄福殿暨佛像开光典礼。重檐的大雄宝殿内供奉着汉白玉雕塑8米高的三身佛像。当中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表示绝对真理就是佛身。左边一尊是报身佛,名“卢舍那佛”,表示光明遍照,证得绝对真理而自受法乐的
智慧是佛身。右边一尊是应身佛,名“释迦牟尼佛”,表示能仁寂然,随缘教化各种不同的众生的佛身。三身佛两旁侍立着高达3米的阿难、迦叶立像。大殿两侧是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像。昭觉寺巍峨的殿堂、精美的佛像和法器、碑碣等,都赢得了国内外游人香客的赞誉。
发展现状
成都昭觉寺
这些年来,昭觉寺的寺院管理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寺庙不仅恢复了传统的丛林制度,还建立了寺院管理
机构枣昭觉寺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宗教活动、文物保护、财务收支、安全卫生等各种规章制度,使寺庙管理工作制度化、民主化。僧人们以庙为家,辛勤劳动,精心管理,热情服务,寺庙秩序井然。僧人开垦荒地13亩,培植树苗千余株,造林两千余株,对全寺进行了全面绿化。他们自筹资金开办了茶园、素餐馆、小卖部等服务事业,热情周到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受到中外游客的好评。昭觉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多次为国家建设、修桥补路、社会福利事业捐款。今天的昭觉寺既是宗教活动场所,又是清净优美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