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本源美猴王,为什么都说孙悟空大闹天宫最后如来骗了孙悟空?
感谢您的提问,大体跟您说一下哈!
在六小龄童主演的电视剧版《西游记》中,孙悟空一被压到五行山下,就高呼:“玉帝,如来,俺老孙被你们给骗了,被你们给骗了……”
原著中的孙悟空可没那么聪明,要是有那么聪明,也就不至于那般盲目自大,最后落得个500年的监禁。
500年后,当观音菩萨按如来的指示,前往长安寻找取经人时,途径那五指山,就停下来对孙悟空小小嘲讽了几句。被孙悟空听见后,就问上面是哪个在揭我的短。然后观音现身,与猴哥闲聊了起来。
猴哥终于找到了哭诉对象,向观音诉说了当年的苦楚,原文:大圣道:“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挣,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
可见,我们的猴哥被压之后,因无所事事,总算是想明白了当年自己有多无知,有多愚蠢,竟然被如来给算计了。
那孙悟空口中的“如来哄了我”,究竟是哄了他什么呢?
无非就是如来再打赌之前和孙悟空所说的那番话。
我们看原文: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
孙悟空的师父和哪吒的师傅哪个更厉害?
孙悟空和哪吒,一个是齐天大圣,一个是三坛海会大神,两位都有着降妖伏魔的广大神通和经历,吴承恩神魔小说《西游记》中,这两位算是不打不相识的一对好朋友,花果山美猴王摸了小哪吒的后脑勺,可见猴哥要稍胜一筹。从此以后,小哪吒似乎也没那么傲娇了,简直把猴哥当作亲哥哥一般,孙悟空也投桃报李,惺惺相惜,对哪吒也是疼爱有加。
英雄见英雄,相见恨晚。这跟曹阿瞒见刘玄德可不一样,“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尔”,曹孟德一句话引起了晴天霹雳,刘皇叔的小心肝都颤了一地。嗯,没错,哪吒和孙悟空是一对妥妥的好基友,猴哥,你有事就喊我,随叫随到的那种,够铁。
他们的上一代的师父可就不一样了,甚至可以说曾经是一对生死对头,你死我活,有你没我,不共戴天的那种。那么就有个有趣的问题,哪吒和猴哥神通基本不相上下,至少不会有代差,他们的师父哪个更厉害呢?
结合《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你是知道的,哪吒的师父就是玉虚宫元始天尊阐教门下所谓十二金仙之一的太乙真人,封神大战中最护短弟子的那个大罗金仙,孙悟空的师父则是西游记中最为神秘的那个神仙大佬菩提祖师。
太乙真人是阐教二代弟子,又有个名号,叫做清微教教主,他的身份是确定的。而菩提祖师就有点隐晦了,纵观整部《西游记》,除了美猴王拜师学艺章节直接提及到菩提祖师其人,其他故事情节就再未提及,也就是说,除了菩提祖师自报家门,其他诸天神佛中的顶级大佬,你比如玉帝,比如如来,甚至三清,他们对菩提祖师这个名号从来都是三缄其口,顾左右而言他,十分忌惮,烂在肚子里也不肯说。
那么,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很清楚了,首先搞清楚菩提祖师真实身份,然后把他和太乙真人放到当时三界的坐标之中,给出个明确的定位,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菩提祖师这个最为神秘莫测的大仙到底是谁呢?本公子认为,他就是传说中的截教通天教主。有说他可能是西方教准提道人的,本公子认为,无论是从修为,还是从《西游记》中各路神圣对菩提祖师,特别是对孙悟空的态度上看,都是不能完美衔接的,不好自圆其说。
真金不怕火炼,本公子斗胆邀你一起,再来替通天教主做个证明,再次”截取一线生机“。
第一、情有所起:神仙大佬中谁最具有与天庭乃至三界对抗的意愿与实力——菩提祖师只能是通天教主。(一)菩提祖师即是通天教主铁证之一。
本公子对菩提祖师就是通天教主这个课题早就说了N遍了,今天,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一起来做个逆向推理,把这个结论给坐实了。
既然菩提祖师不便露面,我们就从他的得意弟子孙悟空身上找突破口。
亲,美猴王孙悟空对你来说,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
没错,聪明如你,大概就是这么三点:
1、神通广大。
2、战天斗地,永不服输的精神。
3、大闹天宫。
如果说前两点是对猴哥的一种归纳总结的话,那么,大闹天宫无疑就是最好的具体实例证明。不大闹天宫的猴哥还能叫做齐天大圣美猴王孙悟空嘛!
好,到这里,传说中的菩提祖师就可以正式登场了。
菩提祖师教出个好徒弟孙悟空,孙悟空回头就摆开架势跟天庭干仗,来了一出大闹天宫的好戏。亲,你且来看,这菩提祖师按的是哪门子的心呀?孙猴子下山,离开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就对他说了一句猴哥一生都享用不尽的话——不要说你是我的徒弟。后来的美猴王,纵是历经千难万险,愣是没敢出半个跟菩提祖师有关的字眼来,即便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500年,他也从未有过恳求启蒙恩师解救的哪怕是丝毫的想法。
问题很清楚了,菩提祖师祭出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顽猴,就是要”大闹天宫“,就是要捅天庭乃至三界一个大窟窿,极具挑衅意味。
好,亲,你且回头想想,脑洞一下,诸天神佛,谁会有对抗神仙三界的强烈意愿,而且有这个底气和实力呢?
没错,恭喜你答对了,这个菩提祖师,也只能是封神大战中的截教通天教主了。
封神世界中的通天教主,绝对是个一等一的存在,作为鸿钧老祖最得意的小徒弟,通天教主拥有老师最多的宝贝,有有教无类、万仙来朝的第一神仙势力,本身修为也不遑多让,论单打独斗,直接参与封神大战的神圣们,除了大师兄太上老君稍微胜过通天一筹,就是贵为阐教教主的二师兄元始天尊也不是他的对手,投机取巧的西方教接引和准提道人就更不在话下了,就是太上老君,靠的也是“一气化三清”这样的手段,等于是四个老子围殴通天,才能战过通天。
通天教主和碧游宫截教彻底败北,奥妙就在于“四圣围殴”,阐教太上老君+元始天尊+西方教接引道人+准提道人,然后还有陆压道人等这样的准圣级别的散仙加盟,以及所谓的天道气数。
万仙阵后,怒不可遏的通天教主就说了一句狠话——不如重立地水火风。什么意思呢?不如重新洗牌,再造乾坤。这既表明了他的不服输的心迹,也说明了他有这个改天换地的实力。
所以你看,不甘心的通天教主就有小动作了。通天教主化身《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点化美猴王,然后就是大闹天宫,直接跟玉帝硬刚上了。
菩提祖师就是通天教主所化,这是无疑的了,除了他,诸天神佛,还有谁会有这样的想法?吃饱喝足该干嘛干嘛,老婆孩子热炕头他不香嘛!通天有解不开的死结,他对天庭和玉帝不满。
(二)准提道人?不大可能。
封神之后,老子西出函谷,化胡为佛,西方教改头换面,重立门庭,就是所谓的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来看下这个背景下的几位重量级大佬的命运和归宿。
西方教教主接引道人,这个时候就成了灵山上的接引佛,唐僧师徒到达灵山,凌云渡无底小船接引、度化他们的,就是接引佛,接引道人。老了,岁数不小了,如来佛祖给安排了个轻巧的小活儿,退居二线,颐养天年,做点象征性的工作,怎么个意思。
燃灯道人,成了燃灯古佛,又叫做上古佛,顾名思义,他也成了西天的老领导,领退休金了。亲,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燃灯古佛居然就住在雷音寺藏金阁上面的一个小阁楼里,取经人被阿难、迦叶安排了白板无字经书,就是他在阁楼的小角落里听到的。
我们再来看曾经不可一世的阐教教主元始天尊,即便他贵为三清,实际呢,大权旁落。从镇元子大仙去元始天尊那里听混元道果这一遭路线,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惊人的真相——真仙子听元始天尊讲经说法,回家,他需要从弥罗宫,通过兜率宫,这样一番操作,才能回去。这说明什么呢?你想,细细品,这就等于是元始天尊已经被当作一种象征了,虚名了,至少,《西游记》中的三清,是以太上老君为台前直接的实权负责人的,所以李老君被称为道祖,而不是其他人。我们只能推测,因为封神大战实际极大地削弱了鸿钧老祖玄门的力量,元始被老师“劝退”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大师兄太上老君。
一个单位,这现任领导和前任领导可就完全不一样了,颠覆性地对调了。
此时此刻的接引道人,尊贵为西天前身西方教的掌教教主,这个时候,也确实该享受下退休的待遇了。不然呢?接引佛回头看看身边人的成色,乌泱泱一大片,不是截教的,就是阐教的,大势已去,无可挽回,做个吃瓜群众也不错,断然不会有其他想法。
连正教主接引道人都安心顺命了,作为副教主的准提道人有什么不乐意的呢!再者说了,有上就有下,老了就该退休,合情合理,位子留给年轻人不好吗?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年才俊才是明天的希望嘛!
所以你看,准提道人和接引道人一样,他们根本就没那个与天庭,与三界闹腾的意愿,菩提祖师怎么可能回事准提道人的呢?值得商榷。
第二、见招拆招:神佛大佬们对菩提祖师的态度足以说明——他就是令人头疼的通天教主。态度决定一切。我们来看个有趣的现象——诸天神佛,各种大佬对孙悟空,也是对菩提祖师的态度,他们是怎么具体对待这个事情的。
美猴王横空出世,玉帝慢悠悠地说,不要急,这是正常现象,天道使然。
齐天大圣搞事情,招安,放跑天马,弼马温不辞而别,招安,封齐天大圣。偷蟠桃,搅黄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吃仙丹,观音菩萨出面请二郎显圣杨戬捉拿,玉帝装模作样一番,把好不容易拿到的猴哥给送去了道祖的兜率宫,八卦炉炼出了孙猴子的铜头铁背和火眼金睛,老君装个倒栽葱,美猴王来了个大闹天宫。这个时候,精英无数的天庭愣是拿孙悟空没办法,神佛三界,要说天庭的精英都是吃干饭的,恐怕是不可能的。原来,这所谓的天罗地网,各种天兵天将,基本就都是原截教成员啊!这就是奥妙所在,真相了。
玉帝,三清道祖,各路神圣,可以说都给足了美猴王面子,不然,真刀真枪地干,美猴王早就被撂倒了,哪里还用得上请什么西天如来,天庭,三界主宰,这是虚的吗?
亲,你说说,单单一个美猴王,他哪里来得这么大面子?这个面子,冲的其实就是菩提祖师,更为确切地说,就是当年那个暴脾气的通天教主面子,一般人还真惹不起,只好虚与委蛇,见招拆招。
后面更有意思,玉帝最后请如来佛祖,来制服孙悟空。玉帝揣的什么心思呢?原来,这如来佛祖就是封神大战中通天教主碧游宫大弟子多宝道人,这孙悟空,说来说去,归根结底还是你通天教主的人,天庭原截教一大把,气候大,就是道祖也不偏向玉帝,好么,拿如来说事就对了,都是通天教主的弟子,你们自己搞去吧,玉帝是怎么个意思。这个主意是相当的妙啊!大领导也不是白干的,也是人才中的人才,精英中的精英。
然后才有了如来降伏美猴王的事情。不过,如来对猴哥明面奚落,实际也是暗中加持,不信你看,在凌霄殿和玉帝面前,如来就对孙悟空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西游记》
亲,你看看,真相了,如来这话至少有这么几个意思:
1、他实际是要在玉帝面前死保孙悟空的身家性命,孙猴子又是胡闹,又是矫诏,这可是欺君罔上的欺天大罪。
2、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这话就有点露骨了,就差点没说出孙悟空的背后高人菩提祖师,通天教主的名讳了。通天教主是孙悟空的老师,也曾经是他多宝道人的恩师,一日为师,当永生铭记。不叫孙悟空继续”胡说“下去,这是如来保护通天教主的名节,为尊者讳。
3、趁早皈依。这话也很有意思,我们有理由推断,如来佛祖这个时候实际已经给孙悟空这个”师弟“做了承诺——不要多说,跟我走,走个过场,我保你成佛成圣,待遇不会差。事实也证明,美猴王最后成了斗战胜佛,不管怎么说,孙悟空是老师通天教主的爱徒,好待遇,安排。这应该也是如来对通天教主,这个曾经的恩师的一个比较好的交代。
你再回头来对比下那个准提道人,西方教前任副教主而已,封神大战中顶多算个中规中矩的小规模的神仙山头,特别是现在,当时下,神仙三界,无论如何,不管准提道人后来是谁,他都不足匹配这个天大的面子:天庭的玉帝+西天的如来+三清道祖太上老君,你就说吧,这等于是三界最顶格大佬的面子都拿出来了,试问,准提道人何德何能,他接的住这个帽子吗?再者,菩提祖师精通儒释道,说一会道,讲一会经,《封神演义》中可没说准提也是学贯东西吧?也就只有通天教主了,有教无类么。
第三、取经证道:孙悟空呼风唤雨与镇元子上赶着交好——孙悟空的交际网显示了通天教主截教昔日的荣光。诸天神佛,能叫孙悟空象模象样有点礼遇的,屈指可数,掰着手指头都能数清楚。
在孙悟空眼里,三清四帝,这算顶级的了,称个”老“或”陛下“。其他人一律拍肩膀称兄道弟,爱谁谁。取经路上,美猴王多次去找各路神圣搬救兵,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就是谁有难言之隐,也不会直接无情地完全退却,也会给猴哥个台阶。
我们举个经典的例子,比如,万寿山五庄观一节,美猴王去搬救兵,找人医治人参果树。美猴王一闪而过,首先想到的就是去东海,蓬莱、方丈、瀛洲走一遭。为什么呢?因为镇元子说了,就是如来佛祖的面子都不灵光,猴哥是被五行山压苦了,对如来还是有几分忌惮的,怎么办呢?老家,三岛之来龙,十洲之祖脉。所以你看,福禄寿三星,东华帝君,瀛洲九老,对孙悟空都很客气,也难怪,这地盘可是原先通天教主截教碧游宫所在地,你就说吧,被玉帝安排了人家通天的地盘,这是沾了多大的光啊!孙悟空给他们找补点,不是应该的嘛!嗯,收点租子。
镇元子见了被孙猴子打倒的人参果树,为什么不怒,反而总是笑嘻嘻的呀?原来,大仙去听元始天尊混元道果,不过是个幌子,实际上呢,则是道祖太上老君,邀上元始天尊,一起请镇元大仙去大罗天,商量个重要事情——如何彻底化解阐教和截教曾经的那段恩怨。
办法是什么呢?聪明如你,没错,三位协商一致,由与世同君的地仙之祖镇元子出面,做个了断。镇元子应该就是曾经的陆压道人,在封神大战中对通天教主和截教做了很大的伤害,这会儿,镇元子跟菩提祖师,也就是通天教主的徒弟做了拜把子的八拜之交,这等于是陆压道人都主动低了半个头,当然,也有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赔罪的心意在里头。
我们说,抬手不打笑面人,人家都主动伸出了友谊的小手,面子里子全给了,通天教主的怨气也该消消了吧?怎么个意思。要知道,曾经的陆压道人是多么的狂妄,多么的不可一世,上不参火云洞三圣皇,中不理瑶池与天地,不拜老君,不求元始。这会儿,作为陆压道人化身的镇元子大仙,做到这样,也是难能可贵了。通天教主本来争的就是这个面子嘛!得,见好就收吧您呐!
这也可见,当男人经历了一段风霜之后,可能才会有更好的反思反省,沉淀,然后走向成熟与稳重。活到老,学到老,一切犹为未晚。
回头看,准提道人还真没那么个通天大网,本来么,他西方教当时就是偏安一隅的小门小户,后来崛起的是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一回事情。
第四、太乙真人和菩提祖师(通天教主)的巅峰对决:通天教主完胜太乙真人。(一)侧面比拼:徒弟对徒弟,哪吒对猴哥。
1、官职爵位:
这个似乎有点俗气,神仙也比这个?《西游记》中的设定就是这样的,大家也都是凡夫俗子,绕不过去。
嗯,哪吒,他是托塔天王李靖的三太子,曾经的陈塘关总兵的儿子。他的名号是三坛海会大神,针对的就是花果山的美猴王。
美猴王先是弼马温,这个就有点羞辱猴哥了,不过不要急,后面猴哥还有俩名号,一个是齐天大圣,一个是斗战胜佛,猴哥成佛成圣,不但被天庭和西天双方都一致认可,而且都是高配置。单单一个齐天大圣就足以胜过哪吒了。
2、神仙界辈分:
这个就有点无厘头了,不好说。按吴承恩的说法,哪吒是佛子,认了如来佛祖做义父。
孙悟空和如来都是菩提祖师的弟子,属于师兄弟关系;可是呢,猴哥还是唐僧,也就是金蝉子的徒弟,金蝉子是如来的座下二弟子,这下,孙悟空又成了如来的徒孙了。取经团四人最终又都拜在灵山脚下,似乎这师徒四人又都成了佛祖的弟子了。
没关系,猴哥和哪吒可能更属于一对好朋友。
3、哪吒与猴哥的武斗戏。
哪吒肉身成圣,看起来似乎讨巧了,其实不然,后面他也是凭借降伏96洞妖魔才胜出的,也是有真本事的。孙悟空一路降妖伏魔,自然也是佼佼者。
比拼只有一次,就是花果山一战。看细节,哪吒还是有点嫩,具体细节处理不当,没有美猴王更灵巧,结果是吃了亏,你变我也变,大家一起变,三头六臂的哪吒被美猴王拿金箍棒敲了脑门,败逃回天宫。嗯,这样看的话,猴哥还是要比哪吒强的。
结果出来了,徒弟比拼,通天教主一方胜。
(二)当截教教主遇上阐教二代弟子。
亲,到这里,好像就不用再比下去了吧,你说呢?
截教高人众多,碧游宫下四大入室弟子,多宝道人,金灵圣母,无当圣母,龟灵圣母,随侍七仙,都无比强大,就是傍听生如云霄三姐妹、赵公明这样的,都是准圣级别的大拿,单单一个云霄就削掉了十二金仙的顶上三花,把他们打成了彻底的肉胎凡身,当然也包括太乙真人在内了。
可以这样说,通天教主门下这些个排前的精英,随便拿出来一个都可以轻松战胜太乙真人,通天教主与太乙真人之争,恐怕就不需要通天亲自出马了吧?如来佛祖估计都会跟太乙真人急:”要想跟我老师通天教主较量,得先过佛祖我这一关。“
长辈欺负小辈,这好像也不是通天教主的秉性,整个封神大战,只有元始天尊屈尊亲自下马跟截教二代弟子打斗,通天教主什么时候对阐教弟子动过半个手指头?通天要是跟二师兄一样,恐怕号称仙首的玉虚宫门下大弟子广成子是走不出碧游宫的。
太乙真人说,师叔我要跟你比划比划,菩提祖师眉头一皱:“一边凉快去,小屁孩。”
综上,哪吒的师父是阐教十二金仙之一的太乙真人,是元始天尊玉虚宫二代弟子,孙悟空的师父则是菩提祖师,这个西游世界中最为神秘的大佬,他正是封神大战中的截教通天教主。圣人之下皆蝼蚁,太乙真人再怎么牛,他跟通天教主隔着辈分呢,而且,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封神榜上多少有名人,可都是妥妥的准圣,在圣人面前,无异于是以卵击石,毫无胜算。所以,这个擂台真没法摆,太乙真人没那么傻,作为通天教主化身的菩提祖师也不忍心,下不去手。如何看待西王母的来历?
西王母不但源于华夏国度,而且是华夏民族的母亲。为什么?因为王母的文献出现非常久远,不晚于商朝的<<归藏易>>已经有王母的记载,王母一词最源本涵义为太祖母的意思,亦即华夏祖母之义。又从山海经中西王母的形体: 状如人,豹尾虎齿,声如虎啸,头发蓬松。此半人半兽形状正是全世界(不光是中国)神话中颇为原始的上古神灵的形象。现从几方面详谈一下西王母。
一、西王母的司权
山海经的西山经讲:西王母居昆仑山之西侧,乃司天之厉及五残。讲的是天的威猛厉害的一面可通过五残来呈现,分别是:鸹风,奔雷,洪雨,光电,酷暑。大名鼎鼎的古代神话小说《西游记》,猴王拜菩提道祖为师,学长生术,祖师就对其讲过,欲与天地同羹,乃夺天地之造化,为天地所不容。功成之时,必有天险,天劫之于阴火、雷霆、鸹风将施诸于你,此为渡劫也。西游记这三劫难即五残之三是了。
西汉大儒董仲舒也借以阐发自己的天人感应灾异说,讲:天下无道,王朝将坍,哪天将降灾异于人间,然天之五残就是其中的一部分。1626年明朝天启,国都北京突遭神秘力量袭击,发生匪夷所思的大爆炸,人员伤亡惨重,离奇的是所死亡者,均全身赤裸衣衫不全,这个离奇事件至今于科学昌明的今天还是一个不解之谜。然事后明朝似乎而响起准丧钟,18年后的1644年,勤政爱民的崇祯皇帝误信谄言,冤杀中烈袁崇焕,导至笼里鸡作反,在外忧满清鞑子,内患流寇李自成的双重打击下,被迫吊死于煤山明亡。
二、在道教的神职地位
西王母在道教地位尊崇,全真教奉西王母为教祖又叫做九灵太虚金母元君。道教另一个上清派即汲纳上古西王母神话并予以阐发,缔造出来叫王母娘娘,是先天创世神灵盘古的女儿,七圣之一,在空间为掌管西方,于时间为掌控秋天,汲东王公的生发之气(能量),至秋则聚为形实(结果、果实),至秋分为功成之时则王母之功幸呈现显示于大地之中。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论上古之时西王母又抑或是后来初时的道教的王母均与玉皇大帝没啥关系的,至于王母娘娘为玉皇大帝的配偶也是比较后期的事情了。
三、王母的儿女后人
王母的儿女有:七仙女。汉初的石刻记述的神话图案之中,西王母的周围着数个仙女,其都是身穿羽衣即长有羽毛的翅膀,这象那?对了,就很是象西方神话中创世神与凡人沟通的枢纽……天使。又象古希腊神话的爱神丘比特似的。中华上古民间传说:七仙女就是西王母的女儿了。
在古代著名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的龙吉公主又是王母(书中称瑶池金母)的女儿,曾打败商军将领洪锦,并由月下老人牵线搭桥,下嫁洪锦为妻子,在帮助姜太公讨伐东商时,遇上通天教主布下的万仙阵,于攻阵之时,被金灵圣母用四象玲珑塔打于马下,被截教众仙所杀,后被姜子牙封神封为红鸾星神。
山海经:天帝之女叫女尸,化为瑶草。后世把女尸化瑶草加以阐发,称此神女谓瑶姬,是西王母的女儿。瑶姬为巫山神女,居于巫峡,舜帝之时,大禹治水,历尽艰辛,帝怜悯其忠诚,派瑶姬辅助,消灭了十二恶龙,巫山女神恐水族凶神共工再率众发难,便化为神女峰,守护九洲大地。后代用巫山女神来形容超凡脱俗的大美人。此外又有比较知名的上界织女星神为西王母之孙女,九玄真人为王母之子等等。
中国神话中有几位天帝?
一共是十任天帝。
一:伏羲。
中华上古人文祖神,三皇之首,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
二:昊天上帝。别名:老天爷,对,就是那个我们经常大呼的那个老天爷…
昊天上帝是中国神话中天的尊号。周朝正式出现昊天上帝的尊称。
《通典·礼典》:“所谓昊天上帝者,盖元气广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即称苍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讬之于天,故称上帝。”
三:五方上帝。
早在周朝时,依据《周礼》,人们就以六辂祭祀昊天上帝和东、南、西、北、中五方上帝。
其中,昊天上帝为自然上帝,即苍天;
五方上帝,即东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炎帝(神农氏),中央黄帝(轩辕氏),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也称玄帝),为人格化的五位上帝。
四:帝俊(dì qūn)。
又作“帝夋”,疑为诗经里昊天上帝,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天帝,这一古帝名号只见于《山海经》(在《大荒》《海内》两经中多次提到)。
1942年9月在长沙东郊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所写的帝夋几乎可以等于帝俊。
五:太阳神炎帝。
太阳神炎帝是一位极慈祥的大神,当他出现在世间的时候,大地上的人类已经生育繁多,自然界出产的食物不够吃了,慈爱的炎帝教人如何播种五谷,用劳力来换取生活的资源。
六:黄帝。
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少典与附宝之子,以姬为姓,有土德之瑞,尊称黄帝。
七:东皇太一。
混沌孕育而出的大神。执掌先天至宝混沌钟,在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物创人之时,镇压鸿蒙世界维护天地秩序。
八:天皇大帝。
天皇大帝,全称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又称勾陈大帝,乃是天皇星的星君,是道教“四御尊神”之一,是斗姆元君的长子,紫微大帝的胞兄。
九:紫薇大帝。
又称为“中天北极紫微太皇大帝”,紫微大帝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属于道教四御之一,位居玉皇上帝之下,辅佐玉帝管理星界。
十: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即昊天上帝,无始以来,劫数久远,圣人应号,亦复无边。上帝本自然,垂象立号教化众生而有所祷也。常住妙有无迹真境中,地位崇高,永处太玄至真上天之上.已证八身:道身、法身、本身、真身、迹身、应身、分身、化身,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最高信仰“道”的神化,被认为是道的本体。
玉皇大帝在中国民间的影响极大,祭祀玉皇的仪式往往超越了三清的规格,玉皇即昊天上帝。传说其诞辰为夏历正月初九。
张友仁很强的,可不是西游世界里那个被猴子吓的能躲到桌子底下去的那个形象哦~
所以神话中一共是十任天帝了,当然这些只是个人认知,也欢迎各位讨论或指正。
我是脑百斤4A广告,我会分享一些有趣、经典的案例和广告与营销的技巧方法,关注一下,一起成长。
世界各国有哪些比较著名的神话体系可以看吗?
神话是人类民族史及其精神史的源头,各民族的神话都浮沉着远古记忙的碎片及精神、情感的原型。各国各民族的神话中有很多不同的神祗和故事,形成各自的神话谱系,但归总类比,可以划分为几种神话模式,主要有创世神话,洪水(灾难)神话、二者经常复合;还有宗教神话、英雄神话等。
从知识接受的角度看,中国人比较熟悉的神话体系是我们本民族的神话、古希腊神话和基督教(《圣经》)神话。
中国神话里盘古开天和女娲造人是创世和洪水神话。英雄神话最有名的当然是后羿射日和夸父追日。但中国神话没有导向宗教信仰而是祖先崇拜,以后的神农、燧人、仓颉等的传说均呈现这一特征。中国神话传说相对分散,神祗谱系不太系统完备,资料也相对分散些,不太成体系。
古希腊神话有着强烈的世俗化色彩,即便在创世神话里也充满着争斗,所以我总认为古希腊神话的世界本源的意义相对较弱。但古希腊神话的神祗谱系最为丰富,人们更熟悉的是奥林匹斯山上他们的故事,另外古希腊英雄神话也十分突出。要了解古希腊神话可以读《荷马史诗》或《古希腊神话传说》。
《圣经》神话产生了犹太和基督两个宗教,我们耳熟能详的是上帝七天创造世界的神话、伊甸园的神话和诺亚方舟的故事。除开宗教不谈,《圣经》是绝好的文字,我最喜欢的是《雅歌》和《箴言》。
古印度神话非常复杂,印象最深的是创造神湿婆和妻子乌玛交合,一次就是一百年,喷洒出的精液成为恒河。《罗摩衍那》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典籍,我们津津乐道的是里面有个猴王哈奴曼,大概是孙悟空的原型。
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神话还有北欧神话、古埃及神话等,日本、朝鲜也有,我国的藏族、满族等也都有,规模、影响不等罢了。神话是一个民族的最初记忆,就像婴儿初生投向世界的第一道目光,听到世界的第一个声音。人类也可能有共同的记忆,如洪水神话指向的可能是史前一次世界性的洪水灾难。不同地城、不同民族的神话也有相通,像古埃及神话和古印度神话都有莲花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