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肯人偶,汉武帝为什么杀钩弋夫人?
史书上记载汉武帝杀钩弋夫人,是因为他大限将至,认为在自己死后,钩弋夫人保不准会像吕雉一样欺主年少,独揽朝政大权,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传统史学家大都这么认同的,毕竟这个观点在正史中有记载是汉武帝亲口说的,并且理由也正当通顺。
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女住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二·汉纪十四》)
且不说这个理由正不正当,通不通顺。单看汉武帝能够狠下心来逼死卫太子据和皇后卫子夫,就说明对于“汉武大帝”这个称号,刘彻当之无愧,他确实是个敢作敢为的“成大事者”。儿子、老婆挨个杀,这种事还真不是一般人能下去手的。
按汉武帝的行事作风,钩弋夫人是必死无疑。但深究起来,钩弋夫人的死因未必只“主少母壮,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一项。
汉武帝与钩弋夫人的初次见面本就是一场阴谋可以肯定的是钩弋夫人一定是个大美人。要不然,不能够赏心悦目,汉武帝也不会看中一个社会底层的女人。史书记载,只知道钩弋夫人姓赵,家住河间,父亲因犯罪被施以宫刑,在宫里当宦官,不久就死掉了。
钩弋夫人她爹在宫里做过事,一定会把家里有这么一个漂亮女儿说给同僚听,以此来炫耀一番。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些善于溜须拍马、趋炎附势之辈自然就将这档子事记在了心里。
那一天,汉武帝来到河间地区,随身还带了占卜看相之类的星象大师。
星象师抬头观望天象,预测出此地定有奇人。汉武帝立马派人去寻找,结果就找来了一个双手紧握拳头的美人。
听闻此女子双手紧握从没打开过。年方二八,已是成人,这班何故?汉武帝好奇,走近观望并伸手去掰美人的拳头。
当时真可谓是见证奇迹的时刻,美人的双手居然打开了,手掌心还有一个小玉钩。
见此情景,随身诸臣纷纷跪倒俯身,山呼万岁。不言而喻,诸臣是在暗示皇上:您有超能力啊!
大臣们的一番恭维,汉武帝心头爽极了。乍一看,这姑娘颇有姿色,正和口味,索性带回宫吧。
美人手藏玉钩,汉武帝遂赐名“钩弋夫人”,居住处唤作“钩弋宫”。
钩弋夫人的传奇史看似神乎其神,实则应该是汉武帝随身近臣与河间地方官暗中勾结,导演了这么一出传奇故事。这是他们捞取政治资本的惯用伎俩;地方官捞到钱财;贫苦的美人——钩弋夫人从此改变人生。三方各取所需,何乐而不为呢?
刘弗陵不一定是汉武帝的种,也就是说,钩弋夫人有可能给刘彻戴了绿帽史书记载,钩弋夫人怀胎十四个月才生下刘弗陵,和尧帝的出生经历一样。由此,汉武帝专门又把钩弋夫人居住地钩弋宫宫门命名为“尧母门”。
“尧母门”,何等的尊贵呀!这是要把钩弋夫人比作尧帝的母亲啊!她何德何能?真有那么大的魅力吗?真的那么出色?
事实不一定如此。钩弋夫人应该是个心机重、城府深的女人,她不简单。
怀胎十四个月才生个孩子,这种事在现在当个神话故事说给孩子听还行,成年人都不会相信。但是在迷信的封建时代,皇帝他也就信了。
我分析,汉武帝起初认为他的钩弋夫人就是那么神奇,没遇到自己之前双手紧握从没打开;现在怀个胎也要凑足尧母的数,这种事发生在钩弋夫人身上属于正常。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慢慢的汉武帝似乎也觉察到了什么。这种事怎么说得出口,别人不敢说,自己不能说。
事情应该是这样的。
刘彻与钩弋夫人属于老夫少妻。当时刘彻六十多岁,钩弋夫人不满二十,俩人相差四十几岁。
自打钩弋夫人入宫后,才知道“伴君如伴虎”。要想继续享受眼前的恩宠,就必须不断地创造条件,栓牢皇上的宠幸。
都知道皇上后宫佳丽三千,能够获得宠幸,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怀上龙种。这也是封建帝国皇室后妃百试不爽的取悦皇上的办法。
但是汉武帝已经六十多岁了,还能让钩弋夫人怀上龙种吗?这个问号应该打得大一些才是。
钩弋夫人不管这个,先报喜再说,刘彻相信就行。
汉武帝本来儿子就少,老来得子,自然喜不自禁,哪顾得分析这其中的“奥妙”。
事情就像真的一样,继续往下发展。
很快三四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就是再粗心的男人也会时不时地看看自己老婆的肚子大了没有,汉武帝跟常人一样,也会专注钩弋夫人的肚皮变化。
情况不妙,钩弋夫人慌了神,欺君之罪担不起,赶紧“借种”。
据说曾有人分析认为,钩弋夫人与后来汉昭帝刘弗陵的辅政大臣霍光苟且,才怀上了刘弗陵。因为刘弗陵在位时,霍光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且不较这个真儿,不管那个苟且之人是否是霍光,只说怀胎十四个月,在理论上倒真是解释通了。这就不能不让人们往“歪处”想了。
关于钩弋夫人身上的种种谜团,后世人只是怀疑才去猜测或推测。真相是什么?也许后来汉武帝真的知道了,才加剧了杀钩弋夫人之心。看史书就能感觉得到,几乎就是“莫须有”的罪名。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遂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汝不得活!”卒赐死。(《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二·汉纪十四》)
“家丑不外扬”,何况是皇家的丑事。被老婆戴绿帽子是中国人最难以容忍的,何况这个男人还是九五之尊。此恨是汉武帝晚年挥之不去的“梦魇”,只能独自默默忍受的屈辱,还能怎么着。“汝不得活”就是汉武帝对钩弋夫人最好的报复。而“主少母壮,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只是汉武帝能够对外公布的杀钩弋夫人的合理理由罢了!
婉容因不满溥仪与祁继忠发生了关系?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这个问题有毒啊!描述的让人感觉溥仪和自己的侍卫有基情,其实则不是,应该少个逗号。历史上的婉容确实出轨了,而给溥仪带绿帽子的就是自己的侍卫祁继忠,其实不止他一个人,还有侍卫李体育。
婉容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后,而溥仪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其实仔细想一下婉容和溥仪都挺惨的。
溥仪和婉容的一生先说一下溥仪,溥仪三岁登基,那时候还是不懂事的小屁孩,在位仅三年,武昌起义爆发了,在袁世凯的逼迫下退位了。退位后的溥仪也不觉得怎么样,反正那时候溥仪还不懂事,该玩的玩。后来溥仪长大了,由于从小就被满清的遗老遗少灌输着复辟的思想,所以长大后的溥仪一直想着复辟。但是溥仪为了复辟这一目标,甚至不惜沦为日本人侵略中国的工具,不得不让人憎恨。所幸最后溥仪悬崖勒马,在党和国家的改造下,从新做人,成为新中国的一位普通的公民。晚年的溥仪终于过上了安稳的生活,虽然短暂,但是我相信是溥仪最真实的生活。
再说一下婉容,婉容出身比较高贵,母亲是爱新觉罗氏,父亲是清末的内务府大臣。由于婉容的父母都是开明人士,在婉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对她进行很好的教育,所以当婉容长大时,真是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并且长相不说是很好看,但是端庄秀丽,清新脱俗,别有一番韵味。
等到溥仪要选妃时,端康太妃是极力的推荐婉容的,最后由于端康太妃的推荐,婉容终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后。此时的溥仪虽然已经退位,但是对于紫禁城来说,溥仪还是皇帝,而婉容还是皇后。可以说在紫禁城的婉容还是挺幸福的,溥仪对她也挺好,还给她请了英文教师,婉容学会了英文,还用英文给溥仪写信,诗情画意。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11月5日,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婉容也随之离宫。离开了皇宫的婉容和溥仪搬到了天津,这时候婉容日子也还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溥仪性格上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了,而他生理上的缺陷最终更是导致了妃子文绣提出离婚。可是溥仪却把这场给他带来奇耻大辱的“刀妃革命”的所有过失都推到了婉容的身上。
等到后来溥仪被日本人利用,去了东北,婉容也被川岛芳子接到了东北和溥仪团聚。这时候婉容发现她和溥仪都被日本人控制了,没有了自由,屡次想要逃跑,但是一直没有成功。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植下,登上了“伪满洲国”的皇位,而婉容成为了“伪满洲国”的皇后。
但是这时候的溥仪和婉容几乎没有了感情,溥仪一直觉得是婉容挤走了文秀,所以他对婉容很冷淡。感情的无依无靠,再加上生理上的需求,婉容先后与溥仪的侍卫李体育、祁继忠通奸而怀孕,等到快生的时候,溥仪才知道自己已经戴了绿帽子。暴怒的溥仪觉得这太丟脸了,于是把婉容刚生出的孩子扔进了锅炉(也有一种说法是孩子出生后已经死了),婉容也被溥仪软禁起来,只派两名侍女服侍婉容。
婉容由于这次打击,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病,并且还抽鸦片,仅两年,婉容就从一个如花似玉的美女,变成了一个疯子。一个人的时候婉容大骂父亲,光想着当国丈,把闺女推入了火坑。抗日战争结束后,婉容被地方游击队抓获,关入监狱,在监狱中病逝。不知道葬在了哪里,2006年经婉容弟弟润麒同意以招魂形式与溥仪合葬在河北清西陵外的华龙皇家陵园,谥号“孝恪愍皇后”,这对冤家最后还是葬在了一起。
和婉容通奸的祁继忠结局如何?祁继忠,溥仪的侍卫。由于婉容在溥仪那里得不到宠幸,并且溥仪光想着他的复辟大业,很少去看她。寂寞难耐的情况下,婉容和祁继忠发生了关系。两个人长期存在着地下情,后来溥仪还挺重视祁继忠,让他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失去了祁继忠的婉容又和溥仪的另一个侍卫李体育发生了奸情。
虽然溥仪戴了很久绿帽子,但是由于溥仪很少去管婉容,所以等婉容快生产的时候,溥仪才知道自己已经头顶一片草原了。溥仪想和婉容离婚,但是日本人不同意,觉得这样不利于他们统治东北,溥仪只能软禁她。
但是对于祁继忠和李体育,溥仪有二种方法处理,一是直接把祁继忠和李体育灭口,但是这件事不大好办,因为此时祁继忠在日本,不好灭口,另外李体育虽然在身边,可是直接灭口,更是坐实了溥仪侍卫和婉容通奸这件事。二是,把这两个人悄悄遣走,并且给几百大洋的封口费。溥仪为了皇家的脸面,就选择了第二种方法。
领到遣散费的祁继忠,当然无法再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了,就索性在日占领区当起了伪军,仗着自己在日本学了点本领,还当了个长官,没少干残害老百姓的事。日本投降后,祁继忠又隐姓埋名做起了木材生意。本以为能够蒙混过关,等到新中国成立后,祁继忠还是难逃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审判,最终祁继忠以汉奸罪被判处死刑。
而另外一个侍卫李体育倒是个老实人,没有干什么坏事,也没有把睡过皇后这件事说出去,建国后,在中医院工作。溥仪被特赦后,据说还在大街上见过李体育,但是这时候的溥仪是改造后的溥仪,一切往事都随风飘去,溥仪大度的和李体育握手,并且询问现在过的怎么样,后来听说李体育家人没钱看病,溥仪还帮助过他。大家都觉得溥仪真是个大度的人。
有哪些青少年励志题材的书籍值得推荐?
有家长在后台留言问: 有没有适合7-15岁孩子看的电影,最好是由经典书籍改编的那种?
学习英语的途径有很多,看英文电影无疑是最有趣的一种。由经典书籍改编而成的电影,更有教育意义和趣味性。
童小编马上为大家找来了由Hill School, Saint James School等美国知名私立寄宿中学,以及英国国家英语教学协会老师、TES杂志共同为学生们推荐的10本经典书籍,每一本书都被改编成电影,可好看了!
No.1 夏洛特的网Charlotte's Web
作者:E·B·怀特
适合年龄:7~11岁
电影根据美国作家E·B·怀特的名著Charlotte's Web《夏洛特的网》改编。
小女孩阿芬救下了一只小猪,取名韦宝,亲自喂养。可是幸福的时光很快过去,圣诞节前韦宝就会被杀掉制熏肉。 韦宝的好朋友蜘蛛莎莉承诺会让韦宝看到冬天的雪。在老鼠的帮助下,莎莉织出了各种各样神奇的字来形容韦宝,引来人们争相怎么样,韦宝最终能否看到冬天的雪? 这是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爱和保护,冒险与奇迹,生命与死亡,信任与背叛,快乐与痛苦的故事。简而言之,这是一部孩子一定不能错过的电影。
No.2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作者:罗尔德·达尔(英国)
适合年龄:7~11岁
查理是一个善良的小男孩,包括查理在内的5个幸运的孩子抽中了金色的奖券,并获得参观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巧克力工厂的资格。于是几个孩子来到了这个已经15年没有人来过的古怪工厂,参加一场神秘莫测的冒险。 查理和四位幸运儿在旺卡先生的巧克力工厂里参观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有趣的事情:一个孩子掉进了巧克力河,一个孩子变成了蓝莓,一个孩子掉进了垃圾槽,一个孩子被电视传送成了一个手掌大小。而在最后,小查理还得到了一个最大的惊喜:他将拥有威利・旺卡先生赠送他的整个巧克力工厂。
No.3 银河系搭车客指南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作者:道格拉斯·亚当斯(英国)
适合年龄:7~15岁
地球被毁灭了,因为要在它所在的地方修建一条超空间快速通道。主人公阿瑟·邓特和名叫福特·大老爷的《银河系漫游指南》研究员,开始了一场穿越银河的冒险,能够帮助他们的只有《银河系漫游指南》一书中所包括的无限智慧。旅途中,他们遇上了一批非常有趣的同伴,这些人物结成一个小团队,他们将揭开一个骇人听闻的大秘密。
No.4 晚安,汤姆先生
Goodnight, Mister Tom
作者:米歇尔·麦格里安(英国)
适合年龄:7~11岁
九岁的威利·比奇也被疏散到了乡下,被分到一个名叫汤姆的鳏居老人家里。汤姆性情孤僻,内心却非常善良。而在照顾威利的过程中,汤姆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帮助威利完成了人生中的再一次成长。
No.5 林中漫步
A Walk in the Woods
作者:比尔·布莱森(美国)
适合年龄:10~15岁
西弗吉尼亚属于阿巴拉契亚山系地区,而这本《林中漫步》的作者就是一个阿巴拉契亚山系山路上的远行者。标题看来轻松,走起来艰难。走的过程中有雪,有熊,有山狗,有我们西弗吉尼亚的yahoo……在雪地里走迷路,在刺骨的寒风中露营,旅途非常刺激。
No.6 追风筝的人
Kite Runner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美国)
适合年龄:12~15岁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amir)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无法面对哈桑,于是用计逼走了哈桑。不久阿富汗爆发战争,阿米尔被迫与父亲逃亡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次回到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好友竟然是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为了救赎,他把哈桑的儿子带到美国,在一次聚会上,阿米尔再次放起了风筝。
No.7 杀死一只知更鸟
To Kill a Mockingbird
作者:哈珀·李(美国)
适合年龄:12~15岁
故事发生在大萧条时期美国南方一个静谧的小镇,几桩离奇疑案彻底打破了几个孩子平静的生活:事件真凶,怪人谜传言背后的真相 …… 在父亲的指引下,他们在迷雾中寻找真知磨难历练风度,在不公平中积累正气经历了暴骤雨般的成长,也感受人间的温暖与真情。
No.8 飞越疯人院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作者:肯·克西(美国)
适合年龄:12~15岁
精神病院里,大护士以严厉的手段、冰冷的器械和冷酷的心肠统治病人们,试图把他们改造为柔顺的、规矩的、毫无个性的机器。病人们饱受大护士和黑男孩护工的凌虐,直到不受约束的麦克墨菲进入了疯人院……
No.9 老人与海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作者:欧内斯特·海明威(美国)
适合年龄:12~15岁
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
No.10 远大前程
Great Expectations
作者:查尔斯·狄更斯(英国)
适合年龄:12~15岁
皮普从小成长于贫苦家庭之中,一次偶然中,皮普来到了一幢神秘的庄园之中,在那里住着的是他的雇主哈文森姆小姐和她的侄女艾斯黛拉。皮普深深的爱上了性格冷艳高贵的艾斯黛拉,深知自己配不上她的皮普在内心里燃起了想要跻身于上流社会的念头。一笔突然到来的神秘财产让皮普得以实现了他长久以来的愿望,他来到了伦敦,开始了自己的“变身计划”……
-END-
为何最后选择自杀?
卫子夫,大将军卫青的姐姐,汉武帝刘彻最爱的皇后,但却在盛宠之后,历经血色浩劫,最终不得不以死证清白。
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十八岁的汉武帝刘彻,在去姐姐平阳公主的家中时,遇到了一个令他怦然心动的女人,这个原本只是平阳侯府的小小舞女,就在一瞬间,打动了汉武帝的心,史载“帝独悦子夫,时轩内侍帝“。
卫子夫出身寒微,年少时,被当仆人的母亲带入平阳侯府,开始学习歌舞,并成为平阳侯府的一名歌女,但在得到汉武帝刘彻的垂青后,卫子夫本人以及她背后的卫家,自此平步青云。
卫子夫被立为皇后,她的长兄卫长君被加以官职,长姐卫君孺和二姐卫少儿均嫁入豪门,而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卫子夫同母异父的弟弟卫青,成为了汉朝的顶梁柱。
但这位陪伴汉武帝刘彻长达38年之久,并且是刘彻最爱的皇后,在卫家因她而壮大,并成为大汉的中坚力量时,却卷进“巫蛊之案”中,在帮助儿子刘据不成后,以死明志,自杀身亡。
卫子夫是唯一获得太史令司马迁赞美的后妃,称她为“嘉夫德若斯”,认为卫子夫“虽无佐君之功,却有内助之贤”,这样一个世人称赞的好皇后,却在深受汉武帝宠爱的最后,不得不选择以死证清白,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卫子夫在晚期,牵涉进了让汉武帝最为敏感的“巫蛊之案”。
卫子夫的前半生,完美的验证了什么叫做玛丽苏,并且,她要比玛丽苏还玛丽苏。
歌手李健有首歌叫做《传奇》,其中有一句歌词写到“只因为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用这句话来形容汉武帝刘彻与卫子夫的初次见面最合适不过。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三月的一天,还是一个少年的汉武帝刘彻,前往霸上祭祀先祖,归途中路过姐姐平阳公主的府邸,便临时改了行程,前往平阳侯府看望多日未见的姐姐。
平阳公主是刘彻亲姐姐,均是王皇后所生,早在几年前,平阳公主就嫁给了平阳侯曹寿,已为人妇的她,看到弟弟的到来,自然是非常高兴,忙前忙后的招呼自己天子弟弟。
其实,平阳公主看到刘彻高兴,还有一个小小的私心,弟弟刘彻早在还是太子之时,就已经纳妃,但直到现在,已经十八岁的刘彻,还没有子嗣,虽然现在立的有皇后,但平阳公主还是想在这个事情上,赌上一把。
毕竟当年自己的姑姑,也就是馆陶长公主刘嫖,曾经就是向汉景帝进献过良家女子有功,因此受宠继而势大的,如今弟弟刘彻身为天子却没有子嗣,岂不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于是,提前预备好的十几个貌美女子,就被平阳公主送到刘彻面前,为他献舞,这就是平阳公主一直蓄养舞女怔怔的用途,关键时刻,这些女孩子,就是她的有力工具。
但刘彻对这十几个舞女并不满意,他也知道姐姐这是干什么,但不满意就是不满意,没办法,平阳公主只得让这些女子退下,安排人酒菜开筵。
就着这个时候,我们的女主角出现了。
卫子夫是平阳侯府的一个歌女,她今天的任务是,只是在天子面前献歌,并且,献歌的歌女不止她一个,就这样,卫子夫随着其他歌女一道上到堂上来。
电光火石,天雷勾地火,一见钟情,心怦怦跳,反正不管什么吧,汉武帝一眼就看到了人群里的卫子夫,同样,也一眼喜欢上了这个女孩子,旋即起身。与此同时,这一幕也被平阳公主看到,她马上领会了弟弟的意思,随即示意卫子夫前去侍奉汉武帝。
“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上还坐,驩甚。赐平阳主金千斤。”----《史记 外戚世家》司马迁
显然,平阳公主的目的是达到了,自己府上的女子,被天子看中,如果运气好,假以时日,自己也会因此功受到天子的封赏,甚至还有可能像姑姑馆陶公主那样富贵显赫,一切都在自己的计划当中,这可真的是未来可期。
平阳公主是如何计划飞黄腾达的暂且不论,但歌女卫子夫,却在之后,走上了备受帝王宠爱的日子,并在汉武帝的宠幸下,先后为他生下两位公主。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与汉武帝算是青梅竹马的皇后陈阿娇被废,起因是因其久无子嗣,求子心切的她使用媚道害人邀宠,被汉武帝刘彻察觉,因此被废,在同年,卫子夫则为汉武帝诞下一名皇子,取名刘拒。
刘拒是汉武帝的皇长子,这个孩子的到来,让汉武帝十分高兴,而其母亲卫子夫,也因此被大臣们共同上疏推举为皇后,自此,卫子夫开启了在后宫数十年的主政时光。
“一朝为后鲜争宠,亲人功高未尝骄;谨言慎行上敬爱,四十一年绝尘嚣。”---评价卫子夫
可以说,卫子夫在后宫主政时期,在复杂的环境中,足足做了数十年的皇后,但依然好评如潮,她所展现的,不是那种盛气凌人或独霸天下,而是恭谨谦和,用温婉如水一般的性格,赢得了汉武帝刘彻的恩宠,也赢得了大臣以及后宫各色人等的尊重。
不仅仅是卫子夫本人,她背后的卫氏一族,如卫青、霍去病等更是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卫子夫的晚年,却还是招来了灭顶之灾,逼得她不得不以死来证清白,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巫蛊之祸这件事。
汉武帝的晚年,和历朝历代的皇帝一样,开始追求长生不老,迷恋方士丹药,同时,也逐渐变得疑神疑鬼。
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汉武帝刘彻看到一个男子带剑进入中龙华门,怀疑这是对他不利的人,于是下令搜捕,但即便是京城戒烟,也久寻不着,汉武帝因此大为震怒。
著名的巫蛊之祸就是在这种满城风雨的气氛之下发生。
整个巫蛊之祸,实际上起因很简单,先是皇后卫子夫的姐夫,也就是丞相公孙贺,他的儿子因贪赃枉法被下狱,公孙贺为了救儿子,便申请抓捕名为朱世安的一名要犯,意为戴罪立功,好为儿子赎罪。
公孙贺确实抓住了朱世安,但也因此招来了大祸。
朱世安被捕后,在狱中上疏,揭发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并在汉武帝刘彻路过的道路上,埋下木偶,以此来诅咒刘彻。
此时的刘彻,已经是老眼昏花,再加上疑神疑鬼,因此对于这个举报,震怒异常,下令彻查此事,而公孙贺也因此下狱。
最终,公孙贺父子被杀,其族被灭,并且,阳石公主、诸邑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也因此事被杀。
而在此事后,汉武帝的宠臣江允,因其向来与太子刘拒和卫皇后不合,便趁机构陷太子做木头小人诅咒汉武帝,由于汉武帝此时不在京城,太子刘拒为求自保,不得不起兵诛杀江允,对太子的这个行为,皇后卫子夫也表示支持,动用了皇后的权力为其调兵。
汉武帝刘彻得知后,起先并没有认为太子会谋反,但由于派出去的使者害怕,根本就没走到长安,便回来对刘彻谎报太子造反,不明就里的汉武帝,大怒之下便派兵“平叛”。
太子刘据自然是打不过帝王之师,在长安城激战数日后,刘据兵败出逃,不久后便被逼得自尽,而其一族也被诛杀,仅仅留下来一个叫做刘病已的婴孩。
而作为刘据的母亲,且帮助儿子调兵的皇后卫子夫,此时也是百口莫辩,也因此受到了牵连,不久后,皇后之位被废,不愿被污蔑的卫子夫,最终选择在宫中自缢,以此证明自己的清白。
“诏谴宗正刘长、执金吾刘敢奉策收皇后玺绶,后自杀。”---《资治通鉴》
一代贤后,便以这种悲剧的结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在其死后,仅用小棺材埋葬在长安城南不远的桐柏亭。
而在卫子夫死后,“巫蛊之祸”被查明,汉武帝刘彻方才知道,此事纯属有人构陷污蔑,才造成太子刘据不得不起兵自保,卫皇后也是在情非得已之下,方才同意调兵,汉武帝此时才后悔莫及,儿子、妻子均已被逼自尽,即便是将小人全部处死,但又能如何?斯人已逝,再不复当年!
假若,在“巫蛊之祸”发生之后,卫青或者霍去病但凡有一个人还活着,恐怕也不会看着卫子夫和刘拒自尽,但两人双双早亡,大姐卫君孺一家,也早就被诛杀,势力大减的卫家,让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不得不自绝而亡。
小结:
从平阳侯府的一个歌女,到一国之母,卫子夫的前半生,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玛丽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备受恩宠,卫家也因她而壮大,从而出现了卫青、霍去病两个不世出的将才,可以说,汉武帝时期的泱泱国威,卫家贡献颇多,这都是因为卫子夫的受宠,但在其后期,因为汉武帝的昏庸,以至于小人得逞,从而引起“巫蛊之祸”的爆发,最终造成了卫子夫在儿子刘据死后,为证清白,也选择了自缢而亡,着实可惜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