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者网资金流向,是散户资金推动的吗?
你好,我是只说大实话的润希哥!
这些天股市大涨,是散户资金推动的吗?
润希哥明确告诉你不是,但是我可以给你更具体一点就是牛市初期不是散户资金推动股价上涨,等到了牛市中后期却是散户资金和大众情绪推动的股价上涨!从趋势上看,现在还只是牛市的初级阶段。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
第一,只有股市火爆了股价上涨了,出现了赚钱效应散户才会大量涌入!对于这一点大家不难理解,股市的本质是一个逐利的场所。进到这里的人都是以赚钱为目的的,所以一定是能赚到钱才是吸引人们加入的重要原因。如果在这个市场谁也赚不到钱,进来交易的人都是以亏损出局的话。那交易的人也会越来越少,市场也会失去活力。正是人们的逐利性导致了时间上的滞后性,也决定了大部分散户赶不上第一波暴涨!
第二点,媒体的大肆宣传才是散户入场的关键所在。中国的股民虽然很多,但是僵尸账户也非常多。这就是由于熊市的原因,也是由于中国股市的特点那就是牛短熊长,因为漫长的熊市导致很多人亏损很多账户就会休眠,很多人停止交易。
这个时候虽然总体的散户数量不少,但真正交易的人却不多。只有媒体的报道才能使散户再次点燃热情,最近很多媒体都在报道中国股市这才使一些休眠账户或者没有交易的人重新入场。这部分人都是在媒体宣传以后才入场的,所以第一波的推动并没有他们入场的迹象这足以证明在牛市初期散户资金推动股市大涨是不可能的。
第三,散户投资的分散性证明这一波不是散户资金所推动的。我们知道这一波小牛是证券所带领的,资金非常的集中,非常的有目的性,先拉起了证券带动了大盘向上疯涨。这说明有机构目的性明确的进入了证券板块。
散户资金却有所不同并没有明确性,如果散户资金进入推动大盘的话,那也是属于个股普涨行情而不会出现这么明显的板块带领行情。
综上所述,润希哥用三点来说明这一波上涨并不是散户资金所推动的上涨。那么随着牛市的起步和继续大量散户的涌入,到牛市中后期个股普涨的时候才是散户资金推动牛市的时候。
我是润希哥,只说大实话。@头条号
@今日头条青云计划
为了刺激经济释放流动性?
2019年流入股市的资金不会少,我们根据海通证券一份研究报告,来具体聊一聊股市可能会有多少资金流入。
首先,总量上或将流入超7000亿元 净流入2050亿①股市涨跌与资金进出高度相关,如14/07-15/06牛市月均流入8009亿元,15/06-16/01熊市月均流出3299亿元,16/01至今宽幅震荡市,资金平稳月均流出仅278亿元。② 19年市场背景类似12年,宏观流动性边际宽松,企业盈利回落筑底,指数有望小幅收涨,资金将小幅净流入。③我们预计19年资金将净流入2050亿元,外资和广义保险是主力增量资金,分别流入4000亿元、3200亿元。
以上是总量资金,那具体的可能情况是什么呢?
资金流入1:散户资金预计流入0亿元,杠杆资金预计流入350亿元。18年全年流出约2000亿元,19年全年我们预计指数小幅上涨,预计散户资金停止流出,净流入0亿元。投资者除了用自有资金入市,还可以融资入市,这部分杠杆资金我们用中国证券金融公司每日更新的“融资余额”来统计。2013年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增加2578亿元,14年增加6737亿元,15年增加1540亿元,16年减少2356亿元,17年增加860亿元, 18年减少2726亿元,回顾历史,2016年以来两融余额与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一直稳定在2.1%左右,2019年我们预计市场小幅回暖,对应融资余额将增加350亿元。
资金流入2:公募基金预计流入400亿元,私募证券基金预计流入200亿元,基金专户预计流入0亿元。2013年公募基金净流入股市的资金规模为-1465亿元,14年-1086亿元,15年7309亿元,16年1125亿元,17年-2184亿元,18年661亿元。展望2019年,市场探底回升后有望吸引部分资金入场,我们预计公募基金入市规模预计为400亿元。
以私募证券基金持股比例为40%计,以持股市值变化代表资金流入流出,2015年私募入市规模为3754亿元,2016年为3908亿元,2017年-1921亿元,2018年-343亿元,私募基金18年发行速度明显减缓,熊市下私募募资难度较大,我们预计19年入市资金200亿元。
回顾历史,2015年专户入市资金规模为6777亿元,2016年-910亿元,2017年1957亿元,2018年-4775亿元。展望2019年,基金公司专户规模有望继续稳定在6万亿元左右,基金子公司专户受资管新规影响将进一步缩水,预计专户整体流入0亿元。
资金流入3:银行理财预计流入600亿元,券商资管预计流出700亿元,信托预计流出700亿元。2014年理财资金流入股市621亿元,2015年1810亿元,2016年-106亿元,2017年2016亿元,2018年银行理财规模与持股数据Wind与中国理财网均未披露,我们自行估测,18年资金流入425亿元。展望19年,银行将设立理财子公司发行公募理财产品,相比于表内理财,公募理财销售门槛大幅降低、无起购点且允许直接投资股市,理财规模和持股比例有望进一步上升,预计2019年资金流入规模为600亿元。
经过最终计算,2014年券商资管入市444亿元,2015年764亿元,2016年-212亿元,2017年663亿元,2018年-1580亿元。券商资管业务中通道业务占比接近70%,受资管新规影响,19年券商资管整体业务将进一步缩水,我们预计股市资金将流出700亿元。信托方面,中国信托业协会每个季度会公布信托资金规模及持股规模,经过测算,2014年信托资金入市2622亿元,2015年5839亿元,2016年-5049亿元,2017年3770亿元,2018年-3904亿元。展望2019年,信托同样也受到资管新规影响,通道业务将拉低整体信托规模,预计19年信托资金流出700亿元。
资金流入4:保险类资金预计流入3200亿元14年社保资金入市360亿元,15年736亿元,16年404亿元,17年402亿元,18年社保基金尚未披露基金年报,预计18/19年资金流入均为375亿元。养老金方面,2016年基本养老金入市200亿元,17年340亿元,18年600亿元,基本养老金委托规模目前还在加速期,19年预计入市700亿元。②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构成了我国养老体系中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方面,人社部每个季度会披露全国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持股比例根据我们的测算大概在7%左右,2014年企业年金入市116亿元,15年129亿元,16年108亿元,17年126亿元,18年135亿元,19年我们预计为156亿元。职业年金规模尚无公开数据,测算整体规模在7000亿元左右,职业年金目前尚未入市,但是年金管理人的评选18年底已经开展,我们预计19年职业年金入市500亿元。③保险公司资金的规模数据和持股数据银保监会会每月披露,以此统计出2014年保险公司资金流入股市1523亿元,15年2135亿元,16年2588亿元,17年1631亿元,18年1389亿元,19年我们预计为1469亿元。2017年我国广义保险资金持股市值占A股总市值比重为3.7%,而根据证监会的论文《国外保险资金与股票市场》,美国1950年该比重为4.1%,1970年为12.4%,1998年为29.6%,我国险资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我们预计19年广义保险资金入市资金规模在3200亿元人民币左右。
资金流入5:外资预计流入4000亿元外资流入A股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沪深股通北上,该途径下外资只能购买1400余只满足陆股通要求的股票;二是QFII/RQFII,该渠道下外资能买所有A股,但针对每家机构外管局有购买额度的限制。
过去几年外资流入A股的资金规模分别为14年1300亿元,15年829亿元,16年1020亿元,17年2280亿元,18年3360亿元。展望2019年A股将纳入罗素富时指数,流入A股的被动资金将进一步上升,我们测算通过MSCI与FTSE被动配置资金流入将为240亿元美元,再考虑主动资金流入,预计全年流入A股外资的规模大概在4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参考中国台湾、韩国股市国际化的经验,中国台湾在2000年全面取消外资持股比例上限后,外资持股比例从2000年8.8%升至2007年25%,韩国外资持股比例从92年4%提高到2000年13.8%,台湾、韩国外资持股比例在7-8年时间里分别提高了16.2个百分点、9.8个百分点,平均提高了13个百分点。假设未来7年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外资持股占比(按自由流通市值计算)从目前的7%提高到15%。则长期看外资有望给A股带来约2.8万亿元的增量资金,按7年计平均每年约4000亿元的增量资金。
当然,以上全部是流入资金的测算,那么流出呢?IPO预计流出2000亿元,产业资本减持预计流出500亿元,各项税费合计预计流出2800亿元。催我还钱并威胁上征信?
感谢关注,我是Bank民工,这个问题我们经常遇见,相信我的回答可以让您满意。
银行的所有贷款,包括信用卡使用及分期贷款,都有合同或者合约,上面都会清晰的标注一条,信贷资金禁止进入违规领域,信贷资金禁止进入楼市、股市、理财投资等领域。
线上申请的,在勾选同意书上会标明,线下申请的,纸质合同上会标明,不过客户一般都不会仔细看,银行工作人员也是口头提醒而已。
这种规定并不是银行自己规定的,而是银保监会监管部门的规定。很明显,您贷款出来的钱,被银行或者监管部门发现进入股市了,这确实属于进入违规领域。
银行方面可以要求您立即结清贷款,这是合情合理的,否则银行方面被监管部门罚款的钱可不止两万,监管对于这个处罚很严,动辄几十万至几百万。
所以银行只能要求客户主动立即结清,如果客户执意不结清,银行方面就只能强制帮客户结清,这也是有据可依的。
强制结清后,所有账单都会出来,客户必须一次性偿还债务,不还款的话,就会算做逾期,逾期90天以内还好,时间久了,一般逾期91天以上的,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老赖。
目前您亏损不多,个人建议如果没有其他资金挪用的话,还是赶紧割肉出来偿还吧,毕竟股市风险太大,再拖一拖也不知道是回本还是继续亏损,银行包括银行员工为了自保不会给你太久的宽限期。
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再用银行的资金进行操作的时候,也应该灵活一点,别被一抓一个准。具体的操作就不方便在这里透露了,懂得人自然懂了。
在银行柜台和VIP室办理的大额存款?
银行人被你这问题吓了一跳,回答之前提个建议哈,下次再提问,请不要用“不是~就是”造句,太不客观了,覆盖面100%,一个例外都没有,可能吗?
截止2016年面膜,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规模突破60万亿,如果照你说的大额存款不是进基金就是进保险,我想请问一下这60万亿存款是从哪来的?
我理解你啊,是看到相关的报道或听说银行有这样的现象,100个说这样话的人,我觉得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不多,最后以讹传讹变成了这“不是~就是”100%覆盖的问题。
但真实情况呢?我不否认有,但我觉得这样的事以前可能挺多,那时候监管没那么严,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都能在银行驻点,穿着和银行相似的衣服进行营销,当然也有少部分银行员工为了营销业绩,混淆了各个产品之间的概念(前几年我在某银行真遇到过),就说和存款一样,利息还高,但这几年监管严了,基本杜绝了(注意,我说的是基本,因为我从来不用“不是就是”这样绝对的词,第一不客观,第二怕打脸,这世界上有什么是绝对的事?一切皆有可能啊),在这里忍不住吐槽一下邮储银行,近年来有这种现象比较多的就是你家,我向来都是这个意见,有业绩压力不要紧,但也得对得起良心啊。
吐槽完金融机构,我大胆的吐槽一下消费者,心怎么这么大,能不能对自己的投资负责点,人家说什么都信,自己不能长点心啊,不能学点金融知识啊,别看到高利息就心动,看清你买的是什么,有什么风险,能不能提前支取,这些合同里都写着啊。
什么,你不会看?来来来,我教你辨别一下,下次别被忽悠了。
存单这种,叫存单,第一名头是XX银行储蓄(大额)存单,上面有账号,户名,币种,金额,存期。存入日。利率,起息日到期日等,不会出现什么保险啊,基金啊,XX计划,XX产品的字样,你就想想,银行的存单该是什么样,他就是什么样,不会有多余的。
保单这一种,叫保单,虽然可能也盖着银行业务章,但是名头是XX保险,它的起息日不叫起息日,叫合同成立日期,保单号,合同号,最大的特点,它没有账号!!!即使有账号也是你的卡号或存折号,很容易分辨,因为监管要求这种属于代理业务,必须通过卡或折办理资金划转,不能用现金存?明白了吗?顶多给你开具下面的代理保险业务收费凭证。
基金基金回单就更好认了,除了有你的卡号,一定会有基金认购/申购字样,有基金名称,有交易份额,有赎回标志等等特征,这一点上基金比保险规范。
看到这,你应该明白存款、保险、基金回单都是什么样了吧?不会再认错了吧。
在这里昇财经也提醒大家,投资前一定要看清合同或协议,怕不保险,你可以在柜面购买时大声询问“我这是银行存款吗?”,现在监控监管这么严,我相信没有柜员敢将不是存款的产品告诉你,没错这是存款。
股市上动辄一天上万亿的资金交易?
中国光股民的账户,就有1.95亿个,活跃账户超3000万。
按照2020年公布的账户均值,8万元来说,光活跃的散户交易,一次买入卖出,就要近5万亿了。
更别提专业的投资机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资金,券商资金,以及各路的游资了,规模总和在几十万亿之巨。
可以这么说,市场如果火爆,赚钱效应好,成交万亿,甚至2万亿,3万亿,也是毛毛雨。
股票市场从来都不缺钱,只缺牛市。
如果股市能让人人都赚钱,那银行里的百万亿存款,早就搬家进入股市了。
正因为市场的萎靡不振,赚钱效应差,所以大量的资金都在观望,股市也就不会有什么行情。
当然,整个A股70多万亿的市场,成交金额在万亿,占比也就1-2%,再正常不过了。
如果市场的活跃度,资金的换手率,连1-2%都没有,这个市场反而要完蛋了。
这说明市场没有资金愿意关注,股票市场本身的功能可能都无法完成了。
散户是这个股票市场里的活水,如果没有散户,这个市场将会死水一潭。
看看科创板的股票,因为50万的门槛,散户数量特别少。
再看看去年新开的北交所,门槛也是50万,部分个股的成交金额,每天仅仅几千块。
股票的本质,是涨的越好,炒的人越多。
市场人气低迷,人人都亏钱的时候,自然没有人愿意买入卖出,成交金额就会越来越低。
有一些股票之所以会疯涨,本质上也是因为买入的人都赚钱了,资金认为只要炒作就能赚,所以前赴后继。
这时候,个股的基本面已经完全没有关系了。
基本面再好,没资金炒作,一样都不赚钱。
但是当股票有赚钱效应的时候,即便基本面非常烂,买入赚钱的机会也会更多。
这就是资金给到市场的一个溢价。
为什么当下很多资金不愿意进入股市?
现如今的市场,成交金额长期低于万亿,其实是非常不健康的。
本质原因,其实就是资金不愿意入市。
那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有三个。
1、市场的上涨空间不足。
这个市场,随着不断的扩容,要上涨越来越难了。
因为体量大了,上涨需要的推动资金,越来越多了。
出现曾经的大牛市,概率越来越低。
之前998-6124的6倍牛市,几乎是不可能的。
70多万亿,变成400多万亿,需要增长300万亿的市值,市场资金再多,也不会有那么多。
市场的空间被抑制后,很多资金就不敢大肆做多,开始了高抛低吸。
这种行情下,市场的成交量一定是存在峰值的,一旦峰值过后,行情和资金都会出走。
2、监管对于炒作的管控。
限制资金的另一点,一定是监管。
监管不是怕入市的资金太多,而是担忧资金多了,会导致股市的混乱。
怕涨不怕跌,是这个市场管控的大逻辑。
这也导致了很多投机的资金,即便炒作也是小范围内的,不愿意大幅度的进入股市。
反倒是股票下跌了,市场还会喊喊话,希望大家保持信心。
这个市场本身的环境,已经直接制约了大量的资金入市,更希望把资金牵引到实体的市场里去。
3、散户的信心严重不足。
最后一点,是最近几年,散户赚钱的比例很少,亏钱成了主旋律。
虽说散户的开户数量,还在不断增长,但真正愿意入市,真正看好这个市场的散户,却少之又少。
提振散户信心的最好方式,其实是大牛市。
但如今扭扭捏捏的行情,是没法带动散户情绪的。
当散户开始和主力一样,高抛低吸的时候,市场也就形成了某种惯性。
当下的这个循环,除非有特别大的政策利好刺激,否则是很难打破的。
换一句话说,政策也并不鼓励普通百姓把大量资金投入股市之中。
市场从不缺钱,缺的是信心,缺的是赚钱效应,是一个让资金入市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