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女生铊中毒,历史上有哪些奇案?
明代的“水云寺案”,虽未见诸正史记载,却被明代诸多公案小说所引用,并见于托名为唐伯虎所著的《僧尼孽海》一书中。
稗官小说虽多有虚构,然其材料往往来源于真实生活,是当时真实历史的艺术性再现。故此不能一概斥之为捏造。
“水云寺案”由于情节离奇,真相过于惊世骇俗,故此在民间流传极广。
一,秃头仙人送子洪熙年间,福建北部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名曰“水云寺”。
水云寺殿宇轩昂,禅房幽静,有僧众近百人,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大丛林。寺内花草繁茂,清净雅洁,是当地百姓游览散心的好去处。人们称赞水云寺的风景不亚于蓬莱仙境。
这一年,水云寺僧人设下“求嗣坛会”。和尚们宣称:“无子嗣的妇女若能诚心祈祷,夜晚住宿在寺内静室中,必有秃头赤脚仙人前来送子!”
此消息一出,许多没有子嗣的夫妻都开始心动,于是便有丈夫带妻子来到寺中。夫妻二人白天在佛像前诚心祷告,夜晚则由和尚将夫妻二人带到收拾出来的静室中。
室内设有禅床一副,另有香案一桌,供奉着秃头仙的神像。和尚交待妻子:“请娘子今夜在此安睡,心中默念秃头仙名号。静室门窗皆从内锁上,外人无法进入。若夜间秃头赤脚仙降临,不必惊慌,如此必能得子!”
交待完毕,和尚将室内烛火吹灭,带丈夫走出静室,请他到对面的禅房内歇息。丈夫见禅房离静室不远,妻子在内又已将门窗锁好,也就放心安睡。
次日天明,和尚唤起丈夫。丈夫扣门,妻子从静室内出来,夫妻二人离寺回家。
秃头赤脚仙赐子的说法令善男信女们深信不疑,每天都有夫妻前往水云寺求子。一些妇人为显心诚,一个月里就来四五次。和尚们也都热心安排。
在水云寺求子的妇人,果然有许多都怀孕。秃头赤脚仙送子的说法越传越广,不少没有子嗣的夫妻专门从外地赶来,只为能得到秃头仙降子。
每天都有轿子抬着女娘来到水云寺求子,而寺内的香火也越加鼎盛。
二,蔡知府的试探水云寺的灵验终于传遍了四方,也传到了新上任的蔡知府耳中。
蔡知府敏锐地觉察到,事情绝不会那么简单。他对下人说:“子嗣有无,全是命数安排。世人为求安慰,故此寄托于神佛。本官不信真有有什么“秃头赤脚仙”送子的事情!”
下人笑说:“老爷此言差矣。水云寺的灵验早已有口皆碑,如今每天都有不少女娘乘轿入寺求子。此前求过的,也有不少产下了孩儿!”
蔡知府听罢,便决定亲自去水云寺瞧瞧。第二天,蔡知府带人来到水云寺拜佛。得知知府大人亲临,水云寺山门大开,众僧出寺迎接。
蔡知府拜了佛,便在僧人陪同下游览一番。见到寺内殿宇之宏大,风景之清幽,蔡知府不禁感慨道:“果然是座少有的大寺,难怪前人有诗句说:山中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蔡知府问道:“听闻寺中有仙家送子一事,可真如此灵验?”陪同的僧人笑说:“此事千真万确。已有无数夫妇因诚心叩拜秃头仙而诞下子嗣!”
蔡知府又问:“听说有些妇人祈求仙人后,依旧没有子嗣,这是为何?”方丈说:“来本寺求子者若是心不诚,则大仙不会赐子。那些无子嗣的妇人,定是心不诚!此仙只佑心诚之人,若不信仙家,对其不敬者,恐终身难有子嗣!”
蔡知府听罢,点头微笑。随后便向方丈告辞,打轿回府。
回到府衙,蔡知府命人找来一个娼妓。他对娼妓说:“你可换做良家妇女打扮,明天乘轿到水云寺假意求子。你偷偷带一包胭脂进去,若夜间果有仙人显灵,不可惊慌。只要趁机将胭脂抹在仙人腋下即可。”
随后又对手下一个差役说:“你假扮她的丈夫,明日送她入寺。”
二人不知知府为何如此安排,但不敢违抗,只得遵命。蔡知府又嘱咐二人说:“你二人不必等和尚叫唤,只待五更时分便迅速回来。此事机密,不可泄露他人得知。事成必有重赏,否则本官定重责汝等。”
二人连忙遵命。次日,这对假扮的夫妻进了水云寺山门……
三,火烧水云寺五更时分,天色未明,差人和娼妓离开寺院回到府衙。蔡知县问娼妓道:“昨夜可是真有仙家显灵么?”
那娼妓差点没笑出来,她说:“昨夜我在静室内沉沉睡去,忽觉有人爬上床来。随后便脱我衣服,我以为是神仙显灵,不敢声张,只得任其所为,并趁搂抱时将胭脂抹在其腋下。一番云雨后,仙人离去,随后又有一仙人来到。不知过了多久方才离去。这哪是什么仙人,分明是寺内的秃头和尚。”
蔡知府又问:“你可看清仙人从何而来?”娼妓道:“室内黑暗,不曾见得。只听到香案下略有响动。”
蔡知府听罢点头道:“果不出我所料。这群淫僧如此作恶,天理难容。”随后,他赏了娼妓几两银子,命其离去。
差人不解道:“大人,若是寺内僧人做此歹事,为何无一人前来告官?”蔡知府道:“妇人视贞洁如性命,即便知道受了侮辱,也断不敢声张自毁名节。只得顺水推舟说是仙人赐子,不想成就了这帮秃驴。”
蔡知府带一支兵马,迅速赶赴水云寺。他命军士将水云寺团团围住,并交待说:“香客准出不准进,寺内和尚一个也不准放出山门。”吩咐罢,蔡知府带精兵数十名,牢子和官差若干进入寺内。
寺内香客见官军围住,纷纷出寺离去,和尚们惊恐不安,却无门可出,全都被拿到大雄宝殿门外。
蔡知府命人将僧众衣服扒下,僧人慧真和慧悟的腋下果有胭脂红印。
知府怒喝道:“尔等假披袈裟的真禽兽,竟借佛门净地淫污妇女。真是罪恶滔天,目无国法,莫非不怕报应么?”
随后命人将二僧掀翻,杖责八十。僧众们大呼冤枉,知府说:“汝等若能从实招来,本府就不打你们。”众和尚仍旧不肯招认,一味喊冤。
蔡知府指着慧真和慧悟腋下的胭脂印说:“这胭脂印是本官命娼妓故意涂抹的,汝还要巧言争辩么?”
二僧听知府如此说,方招认道:“只因本寺年轻和尚不耐寂寞,故此在静室香案下挖掘地道。随后以秃头仙送子之说哄骗信众。夜间妇女睡于静室内,我等待其熟睡后从地道而出,趁机奸淫。一些妇人虽有所察觉,但顾虑名节,不敢声张。更有那水性杨花之人,从中尝到乐趣,多次前来求子,彼此快活,对外只说是仙人显灵。本以为天衣无缝之计,不想被大人勘破。死罪死罪。”
众僧见慧真招了,纷纷低头认罪。蔡知府命书办将口供记录好,随后将慧真和慧悟带回府衙,问成死罪。其余僧人则被打得半死,判流放之刑。
离开寺院,蔡知府看着水云寺感叹道:“不想佛门清净之地,竟成藏污纳垢之所。佛祖其可欺,善恶岂无报?”说罢,命军士放火,一阵烈火焚烧后,昔日香火鼎盛的水云寺化为焦土。
民间百姓得知此事后,纷纷称蔡知府为“青天”。
总结:“水云寺案”最早见于晚明陈玉秀编校的《律条公案》中,类似情节的故事则见于多种笔记小说。
明代中晚期商业发达,市井文化繁荣。通俗小说也进入了极其繁荣的时代。
受社会思潮的影响,许多寺院道观也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世俗化,本该是世外清修的出家人,在普通民众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低下。假佛寺道观等场所违法乱纪者往往有之,故此在明代中期以后的作品中,和尚道士往往成为调侃的对象。
一些书商收集民间传说和时事新闻编成作品刻印出售,流传下许多当时的公案作品。这些作品情节简单,基本由案件,判词,评论三部分组成,审案官员姓名也各有不同。或是托名包公,海公,或者直接只写个姓氏,文中的“蔡知府”便是个例子。
此类作品的文学性虽不能与《水浒》,《三国》等著作相提并论,但却保留了不少当时的案件资料,同时也反应了不少社会问题。
“水云寺案”的历史真像虽无从考证,但却对后世的创作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荷兰人高罗佩曾从本案中吸收素材,编写了《狄公铜钟案》。
当代作家徐皓峰的小说《道士下山》中,也从“水云寺案”中借鉴了许多情节和元素。可见本案故事影响力之大,称其为“奇案”的确是实至名归的。
还有哪些没破了的大案要案?
1984年,9岁的日本男孩城丸秀德因一个神秘电话离奇失踪,最后见过他的那个女人案发后火速搬家。14年后,真凶终于浮出水面,却被无罪释放,并获得巨额刑事赔偿……
城丸秀德神秘失踪1984年1月10日深夜,日本札幌平丰区警局突然接到一对父母报警,称其9岁的小儿子城丸秀德无故失踪了。
原来当天上午9点35分,城丸家的电话铃突然响起。当时正与父母以及哥哥一起玩耍的城丸秀德,因离电话机最近,所以很顺手地拿起了电话。
“您好,请问您是哪位?…好的,我马上去拿”
城丸秀德并未像往常那样让父母接听电话,而是三言两语交谈完后就挂断电话,然后走进卧室穿上长袖卫衣匆匆走出家门。
城丸秀德临出门前只没头没脑地抛下一句话:“渡边的妈妈来电话,说要归还借用我的东西,我出去拿一下。”
城丸秀德的父母听完面面相觑,他们可从不知道儿子还有一位名叫“渡边”的同学或朋友,于是赶紧让11岁的大儿子跟着一起去。
谁料城丸秀德的哥哥是个近视眼,偏巧出门匆忙未戴眼镜,遂只模模糊糊地看到弟弟在前面100米处向右一拐就不见了。
当时天上正飘着鹅毛大雪,城丸秀德的哥哥顺着脚印跟了过去,在二乐庄公寓门前看到有一家挂着“渡边”字样的门牌,自觉弟弟真的去了渡边家,于是未作多想就转身回家了。
可谁知直到晚饭时分,城丸秀德也未回家。即便男孩子再贪玩,这么长时间也该回家了。城丸秀德的父母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遂决定亲自去渡边家寻找儿子。
渡边家开门的是一位高三女学生,她面对询问一脸懵懂地回应道:“城丸秀德?谁是城丸秀德?”
城丸秀德的父母一听就慌了神,明明儿子出门前就是说的渡边家,不可能听错的。
“今天上午,城丸秀德是接到你家的电话才出门的,可一直都未回家。”
“不可能,我一天都在复习功课,根本未打过电话。”
那位女生看到城丸秀德的父母疑心重重的模样,索性打开各屋房门,让他们看看清楚。
城丸秀德的父母到各个房间搜索一遍,确实不像有外人来过的迹象,更何况像城丸秀德这样正属贪玩好动年龄的男孩,根本就藏不住。
一种不祥的预感悄然袭上城丸父母的心头,他们又到儿子常去的地方寻找依旧无果,无奈之下选择了报警。警方接到报警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城丸秀德被绑架了,因为城丸家太富有了。
有关城丸秀德父亲的身份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众议员安倍富雄的高级秘书;一说是某大公司总裁。无论城丸秀德父亲的确切身份是什么,其家境富有在当地是有目共睹的,譬如城丸家居住的别墅在当地人眼中就如宫殿般存在。
警方断定城丸秀德被绑架后,就在其家中安装了监听设备,以便及时捕捉到绑匪的勒索电话。可警方白白等待3天,也没等来任何勒索电话,也只得公开调查城丸秀德失踪案。二乐庄公寓所有居民首当其冲成为警方主要排查目标。
警方冒着大雪挨家挨户走访排查,很快就得到一条有用线索,居住在二乐庄公寓201室的工藤加寿子,好像在事发当天与城丸秀德有过交谈。
加寿子是位29岁的单亲妈妈,独自带着2岁女儿居住在二乐庄公寓,也没什么经济来源,只能靠在一家高档会所做陪酒女郎赚钱糊口。因为加寿子天天半夜三更才回来,并且经常闹出大动静,所以邻居对其印象很深,不经意间就或多或少注意其行迹了。
刻不容缓,警方马上敲响了加寿子家的门。加寿子面对警方的问询虽有戒备之意,但其还是相当冷静地承认事发当天确实见过城丸秀德。据加寿子回忆,那天她刚下班回家,恰巧城丸秀德向她询问渡边家在哪里,她指明渡边家的具体位置后,城丸秀德就跑走了,再也未见过他。
也许是加寿子身为母亲听闻附近有孩子失踪却独有的那份冷静,也许是加寿子是除城丸家人外唯一提到“渡边”这条线索的人,所以虽说加寿子的回应没有明显破绽,但警方还是觉得加寿子有些不对劲儿。可是警方对加寿子家中进行了鲁米诺检测,并未发现任何血迹反应,也只能将其视作重点监控目标。
警方一边监视着加寿子,一边扩大搜索范围,但持续搜索3周后,仍未发现有关城丸秀德的任何线索,也只得无奈宣布暂时搁置此案。而就在警方撤离二乐庄公寓的第二天,加寿子就连夜搬走了,自此城丸秀德的踪迹就成为难解之谜。
杀夫骗保的加寿子逃过惩罚1986年,城丸秀德失踪2年后,曾有过2次失败婚姻的加寿子又再婚了,这次的婚姻对象是36岁的和歌寿美熊。
寿美熊是一位为人本分的农民,与整日出入娱乐场所的加寿子根本不是一类人。可想而知寿美熊的家人岂能接受加寿子,更别说其还带着一个拖油瓶女儿。但寿美熊就如鬼迷心窍般,即便加寿子提出绝不做农活的无理要求,也全然不顾家人强烈反对无条件接纳加寿子母女。
最初几个月,寿美熊在外苦心经营农场补贴家用,加寿子在家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两人的婚姻生活还算美满融洽。但随着时间推移,不安分的加寿子再也装不下去了,为了摆脱无趣生活,竟迷恋上一种赌博游戏“柏青哥”。
这种游戏只需摇摇手柄就能看到收益,加寿子整日沉浸其中乐此不疲,但总归是输得多,赢得少。纵使寿美熊再没脾气,也无法容忍自己辛苦赚的钱都被妻子输掉,于是两人渐生嫌隙,感情日趋淡漠。
可就在两人关系彻底分裂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发生了。1987年12月30日凌晨3点左右,寿美熊家的二层住宅突然失火,一时间浓烟滚滚火势逼人。等消防队赶来将火彻底熄灭后,才发现住在2楼的男主人寿美熊已经身亡,而这家的女主人与小女儿因住在一楼得以及时逃离火海。
警方虽发现失火案的女主人竟是3年前城丸秀德失踪案的重点监控目标,但因失火案事出意外,遂并未将两案合并调查。
不过失火案很快就出现诸多疑点,嫌疑皆指向了女主人加寿子。原来据事发当晚目击证人反应,加寿子母女似乎对火灾发生早有准备,不仅逃出时穿戴得整整齐齐,而且手中拿的包里好像有重要东西般舍不得撒手。
还有一点更令人怀疑之处,就是加寿子跑出后不是就近到邻居家打火警电话,反而舍近求远跑到300米外打电话。
就在警方感觉加寿子行为反常时,保险公司突然给警方打来电话询问寿美熊死亡情况,因其妻子加寿子已提出了保险赔偿申请。
警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加寿子紧紧攥在手中的包里,藏着一份价值1亿9千万日元的保单,投保人是寿美熊,受益人赫然就是加寿子。
我们试想,如果是正常夫妻,一方突然遇难,另一方怎么会有心情立即向保险公司索赔?除非另一方早有图谋。
警方将发生在加寿子身上的诸多疑点前后串联,深度怀疑加寿子故意纵火,然后杀夫骗保。
而据寿美熊的朋友回忆,有一次寿美熊喝闷酒时曾说过“早晚有一天会被加寿子杀死。”朋友们当时以为这只不过是寿美熊酒后随意抱怨,可没想到竟一语成谶。寿美熊离奇死于火灾,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加寿子杀夫骗保的可能性。
保险公司以加寿子有骗保嫌疑为由拒绝赔付,不过警方调查火灾真相却再度遇到麻烦。原来农舍起火原因相当复杂,警方始终未找到能给加寿子定罪的实质性证据。警方就像调查城丸秀德失踪案时一样,明知加寿子的嫌疑最大,但就是无力给其定罪,只能撤销加寿子的嫌疑,眼看其逍遥法外。
可以说加寿子的反侦察能力相当强,真够警方烧脑挠头的。直到半年后一袋白骨地出现,才再次揭开加寿子隐藏的秘密。
加寿子凭借“沉默是金”再度逆转结局寿美熊的家人本就不看好寿美熊与加寿子的婚姻,自是极度怀疑加寿子人为纵火。但警方都抓不住加寿子的实锤证据,寿美熊的家人也只能看着加寿子轻松逃离。
1988年6月,也就是寿美熊死亡半年后,其姐夫感慨妻弟的不幸,于是就来到火灾现场,想收拾一下妻弟留下来的遗物。可就在寿美熊的姐夫收拾完东西想离开时,仓库角落里的一个装满东西的塑料袋引起了他的注意。
寿美熊的姐夫好奇地走向前打开塑料袋一看,惊得差点瘫软在地,一堆焚烧过的白骨赫然出现在眼前,看骨骼形状特像人骨,遂在惊慌失措之下赶紧报警。
后经法医鉴定,这堆白骨是人骨确凿无疑,而且死者应该是不足10岁的男童。法医鉴定结果一出,警方不禁想到了4年前失踪的城丸秀德,再联想到加寿子,一些人们不愿相信的真相似乎已浮出水面。
于是札幌警方再度排查走访二乐庄公寓居民,又有居民提供了一条新线索,称事发当晚,加寿子曾偷偷摸摸从其家中搬出几个箱子。
而加寿子新家邻居们则反应,有一天晚上不知道加寿子在烧什么东西,弄得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燃烧油脂的恶臭味道。难道是加寿子把城丸秀德的尸体搬运到新住址后,才进行焚尸吗?
随即警方正式逮捕了加寿子,但其面对警方审讯依旧保持着独有的冷静,凡事都一问三不知。由于当时还未有成熟的DNA鉴定技术,警方还无法确定尸骨主人就是城丸秀德,也无法断定尸骨与加寿子有关。于是警方第三次看着加寿子面带微笑获释,至此曾轰动一时的城丸秀德失踪案再次被搁置。
时间来到1998年,也就是城丸秀德失踪14年后,由于DNA鉴定技术迅猛发展,许多未解谜案都迎刃而解,城丸秀德失踪案也再次被提上侦破日程,并很快取得重大突破。寿美熊家发现的尸骨就是城丸秀德,只是其死因一时还无法确定,但明摆着加寿子与此案肯定脱不了干系,这次狡猾的加寿子还会微笑着脱罪吗?
1998年11月15日,警方再次正式逮捕加寿子,并在其家中搜出一张蓝色学生课桌,以及用于祈福的香案等物,除此之外再无什么有价值的物证,由此有关加寿子的作案动机以及作案方式就更不得而知了。
而加寿子面对谋杀指控依旧三缄其口,不肯多说一个字。加寿子抵死不认账的底气,不仅因警方没有搜到有用证据那么简单,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日本法律规定的谋杀罪的公诉期是15年。
简单说就是日本法律规定的破坏遗体罪已过诉讼期,而唯一可以让加寿子伏法的谋杀罪,还有1个月就要超过时效期了。
加寿子自知只要熬过这一个月就可以重获自由。而对加寿子提起诉讼的检察官,对此当然也是心知肚明,遂加班加点审讯加寿子。
当时检察官手中只有2点有效依据:一是城丸秀德的遗骸在加寿子家中发现;二是加寿子是除了城丸秀德家人外唯一知道“渡边”这个信息的人,并且还是最后见过城丸秀德的人。
可站在法庭上的加寿子,面对检察官抛出的400余个问题,却有效使用了沉默权,并略带挑衅地回怼“我不想回答”。加寿子仿佛在公然向社会示威:“城丸秀德就是我杀的,但你们拿我没办法!”
加寿子的表现越嚣张,人们则越发坚信,纵使警方找不到实证,杀害城丸秀德的凶手也一定是加寿子。但法律需要证据,加寿子在这场无声战斗中静待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静待着此案不了了之。
2001年5月30日,日本札幌地区法院正式宣判:虽然各项证据证明被告嫌疑很大,但因被害者死因不明,而被告也无明确作案动机,并且伤害致死、遗弃尸体以及毁坏尸体等罪名已过诉讼时效,遂被告工藤加寿子被无罪释放。
2002年3月19日,法院二审维持一审原判,检察机关也中止了对加寿子的进一步上诉。不过此案到这里并未就此结束,继而又上演了一幕极具讽刺性的大反转。
2002年5月,加寿子为自证清白,居然乘胜利之势向政府提出了1160万日元的刑事补偿,外加部分诉讼赔偿费用。
刑事补偿一般是指被告因刑事案件被拘押,最终无罪获释情况下申请的赔偿金。当时加寿子共被拘押928天,她以每日上限12500日元提起赔偿请求。
11月18日,札幌地区法院根据日本法律规定,最终判决加寿子获得刑事补偿928万日元(每天1万日元计算)以及律师费250万日元,共计1178万日元,约占加寿子提起赔偿数额的80%。
可以说工藤加寿子凭借一己之力,完美诠释了何谓“沉默是金”,并在超长的“城丸秀德失踪案”较量中以全胜姿态蔑杀警方,使城丸秀德失踪案成为永远的悬案。
深度分析加寿子获得刑事补偿款后,曾有记者采访时问道:“为何不回答警方任何问题?”加寿子面带胜利者的微笑回答道:“如果我开口的话,所有的案件不都解决了吗?”显而易见加寿子就是杀害城丸秀德的真凶无疑,但其就是幸运地逃脱了法律制裁。
其实警方这些年也搜集到不少证据,不仅城丸秀德的母亲回忆当时城丸秀德接听电话时,听到另一端是个成年女人声音,就连当年与加寿子住对面的邻居都声称案发那几日,时常透过窗户看到加寿子神情慌张地在佛前祈祷,而且案发第三天,加寿子还莫名其妙地在半夜整理家中物品。
尤其是寿美熊家人还透露,寿美熊生前有一次喝多后吐露加寿子已不是第一次杀人了。如果寿美熊是酒后吐真言,那么加寿子杀的第一个人会是城丸秀德吗?
虽说这些证据指向都很明确,可就是无法直接实锤加寿子就是杀人真凶,但毫无疑问加寿子与城丸秀德失踪案脱不了干系,那么加寿子与城丸秀德无冤无仇,其杀人动机又是什么呢?我们也只能从加寿子的身世背景以及生活经历做出猜测。
加寿子出生于北海道,初中毕业后就到一家温泉酒店打工。26岁时,加寿子在东京结婚,并育下一女,但转年就与前夫离婚了,只能独自带着女儿谋生活。
1984年1月,加寿子带着女儿住在札幌二乐庄公寓里,靠做陪酒女郎糊口。据调查加寿子当时欠了高达840万日元的巨额债务,其中636万日元急需在1月10日前偿还。
由此可见加寿子当时最急需的就是钱,那么她是否会因钱而绑架城丸秀德呢?毕竟城丸家是札幌地区首屈一指的富户,尤其是城丸家也从不掩饰自己富有程度,就看其住宅以及家中保时捷等豪车,就很容易惹得贪财之人垂涎欲滴,更何况像加寿子这般急需钱救命的人呢?
所以加寿子很可能会为勒索钱财,而诱骗绑架城丸秀德,当然她应早就实施计划了,不然不可能只用一个电话就将城丸秀德骗出家门。
很有可能加寿子假借“渡边”之名,并凭借自身交际能力,与城丸秀德熟络起来,然后再伺机实施绑架计划。之所以加寿子绑架城丸秀德后,未打出勒索电话,反而将其杀害,大概率是因警方四处搜索城丸秀德动静太大,遂其宁愿放弃赎金,也不愿冒因绑架罪被捕风险吧。
当然加寿子之所以绑架杀害城丸秀德,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被雇凶杀人。
加寿子每日游走于娱乐场所,可能会遇到许多有权有势的大人物,其中很可能会有城丸先生的政敌。毕竟城丸先生身居高位,利益与权势纠纷相当复杂,所以不排除会有政敌盯住其家人实施报复计划。
而当时加寿子正债台高筑,不知该如何弄到这么一大笔钱。如果此时有人愿出高额酬金雇凶杀害城丸秀德,相信加寿子为解燃眉之急,很有可能会一口应承下来。
简单说就是加寿子很有可能是被雇佣的杀手,其最终目的是杀害城丸秀德,而不是勒索赎金。所以加寿子绑架城丸秀德后,未打勒索电话就能理解了。
我们再看加寿子在法庭上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一再表现,似乎能感受其背后有庞大的律师团助力,不然仅仅初中毕业的加寿子,又怎会如此熟稔地钻法律空子顺利脱罪呢?
总之加寿子身上诸多疑点与模糊之处,引发公众无限联想。而日本法律有关公诉期的规定也给加寿子提供了很好的助力作用。
其实之前的日韩法律中,就有不少案件因过了公诉期,以致罪犯逍遥法外成为自由人。由此公诉期制度自诞生之日起,就饱受争议,因为如果抓捕的再晚一点,凶手就有可能光明正大的自由生活。
譬如加寿子就幸运地利用公诉期制度的有限性,以及完美利用自己的沉默权成功逃脱法律制裁。因此城丸秀德失踪案再度让日本公诉期制度合理性,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
日本公诉期制度为此也不断进行调整,2004年156号法律就修改延长了追诉时效,譬如凶手被指控死刑的案件,公诉时效由原来的15年延长至25年。而到了2010年,日本法律又废除了杀人犯罪的时效规定,改为无限期。
只可惜日本有关公诉期制度的这些改革,对于揭开城丸秀德失踪悬案已于事无补,只能期待此类悲剧不再重演。
你觉得历史上死的最惨的女子是哪一位?
古语有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可是在中国古代却有许多女子在文学上颇有成就,今天小编为大家盘点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才女。
史笔千秋——班昭
名垂千古——蔡文姬
凤仪高迈——谢道韫
雁过留声——薛涛
道观哀艳——鱼玄机
出水芙蓉——花蕊夫人
词国俊杰——李清照
断肠英女——朱淑真
纺织大师——黄道婆
巾帼英雄——秋瑾
你知道的悬案都有哪些?
韩国9岁男童绑架案回顾:15年追诉期已过,凶手是为财为何又害命
1991年1月29日,住在韩国首尔江南区狎鸥亭的9岁男童李炯浩被人绑架,经过44天的周旋,在父母交赎金的第二天,也就是3月13日,警方在汉江河边发现男童的尸体。
如今,15年的追诉期已过,凶手仍旧逍遥法外。01 男童李炯浩被凶手有意跟踪1982年,李炯浩出生于韩国首尔江南区,父母都是新闻行业工作者,家里条件非常好。由于父母工作比较繁忙,李炯浩常常都是自己独自上下学。事发当天,他按照往常一样走路回家,每天都要在家附近的公园里逗留一下,不过他从未有过很晚才回家的时候。但是,这一天,李炯浩的父母等着自己的孩子到晚上7点,李炯浩仍旧没有回到家,于是,他们按照孩子上下学的路径一路寻找过去,依旧没有发现儿子的身影。直到走到学校,学校的值班人员声称校园内已经没有一个学生,这下子,父母唯一的希望也破灭了。随后,李炯浩的父母来到公安局报警,很神奇的是,报警第二天,就有一个神秘男子给他们打来电话,声称自己绑架了他们的儿子。电话里面还说:“除非给我两亿韩元,不然你们就别想再见到儿子。”听这声音,这名男子年龄应该不大,于是警方开始立案侦查。根据邻居的口述,其中说到“从未发现有人故意接近李炯浩,也未听到过他发出什么求救的信息。”同时,李炯浩身材体型偏胖,凶手想要纯粹凭借蛮力掳走李炯浩并且不引起注意,没有那么简单。根据警方猜测,这名凶手已经多次和被害人接触,得到了被害人的信任,应该是李炯浩自行跟凶手离开。在警方这段的调查过程中,凶手先后用13部不同的电话机,给李炯浩的父母打了87次电话。他在电话中不断地威胁其父母,警告他们不要过度的依赖警察,小心之后见不到孩子。他似乎完全不在意警方会把他的通话内容给录下来,不过,事实确实如此。当时韩国警方为此案设立专门的调查小组,然而不管用什么高科技的手段,都不能准确的找出凶手的具体地址。44天过去了,案情没有一丝进展,无奈之下,李炯浩的父母只好集齐了2亿韩元的赎金,他们按照凶手所说,将钱放入指定的地点。原以为,凶手拿到钱就可以放自己的儿子回来,殊不知,就在钱给了凶手之后,警察在蚕食大桥以西,不到两公里的汉江边上,发现了他们儿子李炯浩的尸体。02 不仅绑架还将被害人残忍杀害经过法医鉴定,李炯浩其实在被绑架的第二天就已经被凶手杀害。根据警方猜测,凶手将李炯浩绑架后,并未像之前所想的那样,把他放入偏僻的地方,而是很有可能就居住在被害者家附近。为什么第二天就将其杀害,很有可能是被害者害怕后情绪激动,大喊大叫,凶手怕自己的踪迹暴露,情急之下将被害者的嘴给捂住,意外导致被害者窒息死亡。随后,为了掩人耳目,将被害者的尸体进行处理,用防腐的一些化学药品又或者用冷冻的方式,将尸体没有太多的腐烂并且发出恶臭的情况。根据这些猜测,警方随即在各大药店查看近些天购买相应药物的人员记录,后来又来到各大商城,看近些天是否有人买过冰柜。但是,警方的一系列搜查,并未找到任何线索,这个凶手就像是人间蒸发一样,慢慢的,随着这次案件的不断发酵,在整个韩国都引起了轰动。韩国警方为了早日找到真凶,动员了超过一万人次的警力,调查了400多位嫌疑人,分析了87份声音和笔记样本,都没能真凶找出来。到了2006年,这场案件已经持续了15年,由于韩国法律对于案件有追诉期的要求,过了追诉期,案件将不再受理。这就表明,残忍的凶手躲过了此劫,以后可以一直逍遥法外。2007年,韩国导演朴镇彪将此事改编成电影,取名《那家伙的声音》,随后还在电影的结尾处附上了警方对于凶手的侧写和画像,希望能够有所帮助。由于韩国民众对于此事件高度重视,2007年8月末,韩国最高法院正式宣布,此案的追诉时效成立,即刻生效,准许警方重新启动追查程序。不过,直到如今,凶手是谁我们还不得而知,只希望能够早日捉到凶手,给被害人和被害人的家属一个交代。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投毒案?
清华大学铊中毒事件:是谁日常投毒,将一位风华正茂的女子变得瘫痪失明、大脑萎缩?
朋友们,如果你们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或者是九十年代生人,应该对这起投毒案记忆深刻。
在本世纪初的网络上,比如在天涯社区,这起案件得到广泛讨论,至今都有人关注。
栋子今天想回溯一下这起案件,不谈观点,只谈案件,向不知道的人讲一下,一个风华正茂、才华横溢、前途远大的清华学生,是如何生出怪病,变得大脑萎缩、肢体瘫痪、重病缠身的。
清华“才女”朱令染上怪病,头发脱落,呼吸衰竭,生命陷入危险朱令出生于1973年,生长在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聪明灵秀,成绩优秀,还从小学习钢琴与古琴。
1992年,朱令考取了清华大学化学系,在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物化2班,与她考入北京大学的姐姐堪称一门双杰。
在大学里,朱令可以说是比较耀眼的一颗明珠,是学校民乐队的主力,还是北京市的游泳二级运动员。
如此风姿绰约又才华横溢的年轻女孩,可以想到,她的未来一定是充满光明和希望的。
可是,当1994年她身上出现奇怪症状时,朱令的人生就被摧毁了。
1994年11月24日那一天,朱令突然肚子疼,紧接着全身剧痛,头发开始掉落,不到几天就掉个干净。
住进北京同仁医院后,虽然医生没有查出病因,但经过一系列治疗后,朱令的症状减轻了,头发也慢慢长出来了。
可是等出院后,不到两个月,1995年3月6日,朱令身上又出现了同样的症状,而且开始感到眩晕。
父母赶紧带着她来到北京协和医院,经过诊断,医生认为特别像铊盐中毒。
奇怪的是,虽然在化学系,朱令从来没有接触过铊盐,怎么会中这样的毒了。
可惜,当时的协和医院没有条件,来化验是否是铊中毒。
朱令的病情急剧加重,不到几天,她脸上的肌肉出现麻痹,无法进行自主呼吸,等到3月23日,朱令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
协和医院只好切开气管,为她提供呼吸支持,并立即采取置换血浆,缓解朱令的症状。
1995年3月26日,朱令进入重症监护室,并在两天后陷入深度昏迷,连续5个月没有醒来。
辗转求助全球专家,竟得出让人奇怪的诊断:为何是铊中毒?在这期间,协和医院的医生对朱令展开各种检查,却没有发现任何待怀疑的病因。
在那时,朱令的初中同学、在北大读书的贝志诚去看望她,见到年轻漂亮的朱令插满管子躺在床上,只能靠呼吸机活着,受到了极大震撼。
正巧互联网刚进入中国,只有北京大学、化工大学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有Internet的线路。
刚接触Internet的贝志诚决定在这上面求救一下,他和室友蔡全清从北大力学系接入互联网,在Internet的新闻网和一些邮件讨论组里发出了求援信。
他用英文介绍了朱令的病况,并向全球专家求救——而这很快就得到了回应。
求援信发出3个小时后,开始有人回复,虽然是表示为朱令祈祷,而之后,就有著名医学专家回复了。
贝志诚一共收到了来自18个国家的大约3000份回信,将近三分之一的专家认为这是“Thallium”中毒,也就是铊中毒。
这与协和医院专家的判断一致,在1995年4月28日,北京市职业病卫生防治所经过化验,朱令确实是铊中毒,而且还是两次。
这就奇怪了,朱令平常接触不到铊,怎么可能中毒呢,而且还是两次,第二次中毒还是致死量。
无论如何,怀疑先放一边,医生立刻给朱令服用普鲁士蓝解毒,先让昏迷中的朱令醒过来。
1995年8月31日,朱令苏醒,但因为铊离子长期在体内,损害了神经系统,导致她的视觉丧失,肌体功能遭到严重损伤。
“身边的凶手”是谁?获得珍稀毒药,日常投毒,心肠忒坏检测的种种证据都指向一个方向——朱令是被人投毒的,而且极大可能是身边人日常投毒。
当1995年4月28日检测结果出来后,朱令父母就通过清华大学化学系报警,并在5月7日立案调查。
事实上,在当时的北京,工作中需要使用铊以及铊盐的单位只有二十多家,相应的能接触到的只有二百多人。
而且,检测结果显示,朱令是在日常生活中中的毒,更是将嫌疑人的范围缩小到极致。
是的,警方也确定“嫌疑人的范围是很小的”,并强烈怀疑“朱令身边就有凶手”。
我们可以想象到,朱令第一次中毒时,剂量很小,只是让身体出现反应,比如掉发。
等到治愈出院后,嫌疑人再一次投毒,加大剂量,威胁到了她的生命。
据说,1995年4月28日确诊铊中毒后的五一假期,朱令在宿舍的洗漱用品丢失了。
经过两年的系列排查调查,1997年4月,警方传讯了朱令的同宿舍同学孙某,经过8小时的审问后,孙某被家人接走。
但一年后,警方宣布孙某没有嫌疑。
那么,真正的凶手是谁呢?
网友争吵多年,对怀疑人口诛笔伐,到底是TA吗?早在确诊朱令铊中毒后,朱令父母就有怀疑,怀疑对象恰恰就是被传唤的孙某。
关注此事的网友也大多怀疑投毒人就是孙某,从本世纪初就有文章分析,尤其是在天涯社区。
当时有人在天涯发帖子,网名为“孙维声明”的账号予以否认,并牵扯出一系列“相关”人物。
但是,和以往的任何案件一样,谣言随着真相传播,比如“孙某床下找到了朱令的咖啡杯”,但接着就有人否认“孙某住在上铺”。
还有人扬言孙某说过“朱令父亲走私铊盐,不小心让朱令沾染上”,但紧接着就有朱令同学给予否认。
当年沸沸腾腾的争论,各个与朱令案有牵扯人物轮番“爆料”,像贝志诚、孙维以及他们的同学,但双方各执一词,真假难辨。
即使是这样,大多网友心目中还是认为孙某嫌疑最大。
朱令变得大脑萎缩、瘫痪失明、疾病缠身,但追查不会这么简单结束20多年过去了,朱令案基本上经历了三次大讨论,一是刚开始中毒时,二是2005到2007年由天涯社区引起,三是2013年由微博引起。
这么多年过去了,朱令也快50岁了,当年那个风华正茂、前途远大的女青年,已经变成了需要父母侍候的中年妇女。
2013年记者采访过她,当时的她记忆仍然停留在23岁——在她中毒之前。
她至今不能用鼻子呼吸,喉管被切开,只能把过滤干净的空气打进她的肺里,而她一边的肺萎缩地只有拳头大小了。
2013年,朱令一家住进了小汤山医院,在那里平静地生活着。
2020年新冠疫情缓和后,有志愿者探望他们一家,明显地感觉到朱令父母老了。
那时的朱令可以在别人的帮助下连续站立5分钟了,也能连续坐上5分钟了。
可是,她不应该是这样的生活的。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是不报,时候未到。